再說那柴府死士連夜趕到了東京城內,就聽說了大鬧百花樓的江湖版,柴府死士一想自己死了沒關係,但不能連累柴大官人,現在正好這花花太歲禍禍了百花仙子,我打著為百花仙子報仇的名義行事豈不是正好。
張安安從榆林巷回到了高俅府上後,尋思了一晚,也沒想出來有什麽好詩和詞來,半句的倒不少,比如那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可後麵的就無論如何記不起來了,還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但前麵的就隻記得有秦皇漢武,什麽射大雕,其他的就不記得了,不由感歎,那些個穿越前輩是怎麽記得那麽多的詩詞歌賦的,怎麽到了我這裏,想搞首詩出來就這麽難,想著想著就慢慢睡著了。
第二天,張安安一覺醒來,想著昨天想了一晚也沒有想起來的詩詞歌賦,就一陣傷心,心中大罵上學時候的老師當初沒把自己教好,卻沒半點自己當初沒好好學的內疚。
算了,張安安想了半天,不管了,就拿王菲的那首《但願人長久》吧,好像記得是蘇東坡的詞改編的,聽著還是蠻好聽的嘛。至於現在的宋朝人民會不會喜歡,張安安表示有爭議才好嘛,這樣才有熱度,後世網紅早就告訴我們了,有了熱度就啥都有了嘛。
於是,張安安帶著葛剛、葛強兩兄弟,再叫上了高世德,一起到百花樓去看看。
張安安四人剛來到榆林巷,就見對麵慢慢走出了四個書生,腿在抖,身子卻慢慢向張安安等人移了過來,嘴裏不停地念叨:“天天天子腳腳下,朗朗朗朗乾坤乾坤”,身後都還各有一蒙麵人叫嚷著:“不要停,繼續念,大聲點。”
這是怎麽回事呢?原來方七佛、田豹、王慶、柴府死士都想到了,傳說花花太歲一身魔功,邪惡之極,唯一的破綻就是怕這讀書人的浩然正氣。雖然不知道真假,但小心點總是沒錯的,萬一到時候打不過花花太歲,那笑話就大了。
反正這東京城內讀書人甚多,來的路上順手抓上一個也不費什麽事,而且還必須念叨天子腳下,郎朗乾坤,多一個字不行,少一個字也不行,一切按照小王公子說的來,於是就出現了現在這樣的一幕。
為什麽要在大街上呢?大家表示,真當朝廷命官的府邸是那麽容易衝進去的啊,府中那麽多仆從、護院是吃素的,高俅那廝還執掌皇城司,天知道他在自己府中安排了多少高手,所以等花花太歲高世德從府中出來,在大街上行事才是最方便的,反正大家也都知道,這花花太歲最喜歡逛街了,風雨無阻。
至於為何會同時出現,隻能說是英雄所見略同了,下手要趁早,晚了就什麽都沒了,這是行走江湖的至理名言啊,是多少前輩血和淚的教訓,在場的都是老江湖了,能犯這樣的錯誤?
所以現在張安安等四人就麵臨了這樣的局麵,可高世德不知道啊,張安安也不知道啊,見四個書生一邊向自己走來,嘴裏還念道什麽天子腳下,郎朗乾坤。
高世德笑了,大聲向張安安說道:“哥哥,四個呆子,讀書讀傻了。”
張安安也表示同意,看著像,卻沒想到其中一位蒙麵人推開了麵前的書生,縱身躍起,手中一柄長劍,閃著寒光,就向著張安安的胸口刺去,大聲喝道:“明教今日為百花仙子報仇,誅殺花花太歲,為民除害。”
張安安驚呆了,沒想到才又過了一天,一天而已,又出事了,自己特麽被人當街刺殺了,有天理嗎?
那名刺殺張安安的正是柴府死士,可他為什麽要刺殺張安安呢?
隻能說造化弄人了,柴府死士沒見過花花太歲高世德啊,高世德頭上的那朵花在張安安表示受不了後,高世德就不插了,所以高世德現在就沒了這個最顯著的特征。
張安安四人,張安安走在了最前麵,高世德落後半個身位,葛氏兩兄弟緊隨其後,大家都知道走在前麵的肯定是大哥啊,你見過小弟走在大哥前麵的嗎?
又聽到高世德對張安安說:哥哥。那就沒錯了,花花太歲那麽厲害的一個人,怎麽可能是小弟呢,隻能是大哥,所以柴府死士就確定了張安安就是那花花太歲高世德,於是縱身一躍,飛身刺去,要奪張安安的性命。
葛氏兩兄弟事發突然,還沒來得及反應,張安安就更不用說了,迅雷不及掩耳,說的就是現在這種情況,張安安此刻都沒有反應過來,就這麽目瞪口呆地站著,一動不動。
說是遲那是快,在張安安閉目等死之際,一道寒光一閃而過,撞歪了柴府死士的長劍,擦著張安安的左手臂,一劍刺空。
原來是王慶看見有人搶先動手,卻也按捺不住,帶著一眾手下衝上前來。王慶是要活捉花花太歲高世德,釣龍脈的,豈能真的讓明教中人(王慶以為柴府死士是明教來報仇的人)把花花太歲給殺了,情急之下,把手中那口名震江湖的五虎斷門刀給甩了出去,一下子撞飛了柴府死士手中的寶劍。
但王慶的手下卻還在按照劇本,口中大喊:“今日我明教為百花仙子報仇,為民除害,要殺了這花花太歲高世德,誰妨礙我們,就是與我明教為敵。”
王慶磕飛了柴府死士的寶劍後,一個箭步,衝了上去,一掌打在了柴府死士的後背,以王慶的身手,有心算無心,又是偷襲,哪有失手的道理。
隻見柴府死士口吐鮮血,摔倒在張安安的腳邊,被反應過來的葛剛反手一刀,刺入胸口,一命嗚呼。
王慶失了兵器,一手抓住了張安安的肩膀,大聲叫道:“我明教為百花仙子報仇,殺了你這花花太歲,為民除害。”
沒錯,王慶也不認識花花太歲高世德,既然之前那個明教中人刺殺的是張安安,那這位必定就是花花太歲高世德。
張安安從榆林巷回到了高俅府上後,尋思了一晚,也沒想出來有什麽好詩和詞來,半句的倒不少,比如那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可後麵的就無論如何記不起來了,還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但前麵的就隻記得有秦皇漢武,什麽射大雕,其他的就不記得了,不由感歎,那些個穿越前輩是怎麽記得那麽多的詩詞歌賦的,怎麽到了我這裏,想搞首詩出來就這麽難,想著想著就慢慢睡著了。
第二天,張安安一覺醒來,想著昨天想了一晚也沒有想起來的詩詞歌賦,就一陣傷心,心中大罵上學時候的老師當初沒把自己教好,卻沒半點自己當初沒好好學的內疚。
算了,張安安想了半天,不管了,就拿王菲的那首《但願人長久》吧,好像記得是蘇東坡的詞改編的,聽著還是蠻好聽的嘛。至於現在的宋朝人民會不會喜歡,張安安表示有爭議才好嘛,這樣才有熱度,後世網紅早就告訴我們了,有了熱度就啥都有了嘛。
於是,張安安帶著葛剛、葛強兩兄弟,再叫上了高世德,一起到百花樓去看看。
張安安四人剛來到榆林巷,就見對麵慢慢走出了四個書生,腿在抖,身子卻慢慢向張安安等人移了過來,嘴裏不停地念叨:“天天天子腳腳下,朗朗朗朗乾坤乾坤”,身後都還各有一蒙麵人叫嚷著:“不要停,繼續念,大聲點。”
這是怎麽回事呢?原來方七佛、田豹、王慶、柴府死士都想到了,傳說花花太歲一身魔功,邪惡之極,唯一的破綻就是怕這讀書人的浩然正氣。雖然不知道真假,但小心點總是沒錯的,萬一到時候打不過花花太歲,那笑話就大了。
反正這東京城內讀書人甚多,來的路上順手抓上一個也不費什麽事,而且還必須念叨天子腳下,郎朗乾坤,多一個字不行,少一個字也不行,一切按照小王公子說的來,於是就出現了現在這樣的一幕。
為什麽要在大街上呢?大家表示,真當朝廷命官的府邸是那麽容易衝進去的啊,府中那麽多仆從、護院是吃素的,高俅那廝還執掌皇城司,天知道他在自己府中安排了多少高手,所以等花花太歲高世德從府中出來,在大街上行事才是最方便的,反正大家也都知道,這花花太歲最喜歡逛街了,風雨無阻。
至於為何會同時出現,隻能說是英雄所見略同了,下手要趁早,晚了就什麽都沒了,這是行走江湖的至理名言啊,是多少前輩血和淚的教訓,在場的都是老江湖了,能犯這樣的錯誤?
所以現在張安安等四人就麵臨了這樣的局麵,可高世德不知道啊,張安安也不知道啊,見四個書生一邊向自己走來,嘴裏還念道什麽天子腳下,郎朗乾坤。
高世德笑了,大聲向張安安說道:“哥哥,四個呆子,讀書讀傻了。”
張安安也表示同意,看著像,卻沒想到其中一位蒙麵人推開了麵前的書生,縱身躍起,手中一柄長劍,閃著寒光,就向著張安安的胸口刺去,大聲喝道:“明教今日為百花仙子報仇,誅殺花花太歲,為民除害。”
張安安驚呆了,沒想到才又過了一天,一天而已,又出事了,自己特麽被人當街刺殺了,有天理嗎?
那名刺殺張安安的正是柴府死士,可他為什麽要刺殺張安安呢?
隻能說造化弄人了,柴府死士沒見過花花太歲高世德啊,高世德頭上的那朵花在張安安表示受不了後,高世德就不插了,所以高世德現在就沒了這個最顯著的特征。
張安安四人,張安安走在了最前麵,高世德落後半個身位,葛氏兩兄弟緊隨其後,大家都知道走在前麵的肯定是大哥啊,你見過小弟走在大哥前麵的嗎?
又聽到高世德對張安安說:哥哥。那就沒錯了,花花太歲那麽厲害的一個人,怎麽可能是小弟呢,隻能是大哥,所以柴府死士就確定了張安安就是那花花太歲高世德,於是縱身一躍,飛身刺去,要奪張安安的性命。
葛氏兩兄弟事發突然,還沒來得及反應,張安安就更不用說了,迅雷不及掩耳,說的就是現在這種情況,張安安此刻都沒有反應過來,就這麽目瞪口呆地站著,一動不動。
說是遲那是快,在張安安閉目等死之際,一道寒光一閃而過,撞歪了柴府死士的長劍,擦著張安安的左手臂,一劍刺空。
原來是王慶看見有人搶先動手,卻也按捺不住,帶著一眾手下衝上前來。王慶是要活捉花花太歲高世德,釣龍脈的,豈能真的讓明教中人(王慶以為柴府死士是明教來報仇的人)把花花太歲給殺了,情急之下,把手中那口名震江湖的五虎斷門刀給甩了出去,一下子撞飛了柴府死士手中的寶劍。
但王慶的手下卻還在按照劇本,口中大喊:“今日我明教為百花仙子報仇,為民除害,要殺了這花花太歲高世德,誰妨礙我們,就是與我明教為敵。”
王慶磕飛了柴府死士的寶劍後,一個箭步,衝了上去,一掌打在了柴府死士的後背,以王慶的身手,有心算無心,又是偷襲,哪有失手的道理。
隻見柴府死士口吐鮮血,摔倒在張安安的腳邊,被反應過來的葛剛反手一刀,刺入胸口,一命嗚呼。
王慶失了兵器,一手抓住了張安安的肩膀,大聲叫道:“我明教為百花仙子報仇,殺了你這花花太歲,為民除害。”
沒錯,王慶也不認識花花太歲高世德,既然之前那個明教中人刺殺的是張安安,那這位必定就是花花太歲高世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