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政之所以能成功,就不得不感歎一下日本森嚴的等級製度了。
在明治維新以前,日本普通民眾,是沒有姓氏的,姓氏是貴族的特權。
日本古代的“姓”是賜予氏的稱號,以表示該氏的社會政治地位。姓有幾十種,它類似爵位,是世襲的。各姓之間等級分明。例如:臣、連、君、直等。
除氏、姓以外,公元九、十世紀時還出現了一種新的稱號叫苗字。苗是苗裔、分支的意思。苗字即一個家族從氏族本家分離出去後的新姓。
由於人口繁衍,一個大的氏又有了許多分支。這些分支為自己起了“苗字”。“苗字”意思是嫩芽、分枝,即從本家分出的支。
例如,藤原是一個大氏,分出之後,居住在近江國的藤原氏,便取“近江”與“藤原”的首字,稱為“近藤”。住地伊勢、遠江、加賀的藤原氏就稱為伊藤、遠藤、加藤。
在古代日本,姓氏便是等級,便是社會政治地位,一個人的出生也就決定了今後他在社會中的地位,也就是上升通道已經關閉了。
在這種狀況下,院廳的出現讓那些渴望上升的中小貴族們看到了希望,藤原氏的始祖中臣鐮足也是因為有功被天皇賜姓才有了今天,我等依附上皇,立下功勞,得以賜姓,未嚐不是第二個藤原氏!
於是一個新的利益集團形成了,使得白河上皇有了對抗藤原氏的資本。
有了與藤原氏抗衡資本的白河上皇與藤原氏展開了明爭暗鬥,終於在1099年,隨著關白藤原師通的去世,天河法皇(1096年出家做了法皇)終於取得了上風,並且巧妙地利用了藤原氏內部矛盾,將藤原師通長子藤原忠實擔任關白的時間拖延到了1106年,中間有了近7年的空白期。
不過藤原氏也不是沒有反擊之力,離間了堀河天皇與白河法皇的父子感情,成功扳回一局,雙方呈僵持狀態。
白河法皇與堀河天皇的關係破裂是在寬治五年(1091年),當時的堀河天皇已經是13歲了,到了開枝散葉的年紀了。
日本皇室自詡是神的後代,為了保持血統純正,至今還保持著近親結婚的傳統。
白河上皇為了有效控製堀河天皇,把自己的妹妹篤子送到宮內,讓13歲的堀河天皇娶了32歲的親姑媽。
對於娶親姑媽為妻,堀河天皇是不反對的,這是日本皇室為了保持血統純正的傳統,但是這個32歲就有點膈應了。
古人壽命不長,在中國古代,年過三十就已經可以自稱老夫了。一個32歲的女性,基本上已經是奶奶級了,13歲要娶個32歲的奶奶級的,就是普通人都不幹啊,更何況是天皇!
其實這件事還真不能怪白河上皇,歸根到底還是日本皇室的繼承製度。
日本皇室規定了所有皇室身份都是男係繼承的,因此女性皇室成員(內親王、女王)嫁給平民之後即脫離皇籍,成為平民。除非女性皇族成員嫁給男性皇族成員,女性皇室成員的後代才會是皇族。
篤子內親王之所以32歲高齡還沒有嫁人,不是嫁不出去,而是因為條件太好挑花了眼,就和現在的剩女一樣。
不過篤子內親王有驕傲的資本啊,她是祖母陽明門院最溺愛的孫女,而且篤子內親王從一開始的目標就是中宮,也就是皇後。
堀河天皇的後宮空置,而為了讓錯過婚齡的孫女能夠有美滿的婚姻,篤子的祖母陽明門院因而向白河上皇說情,希望篤子內親王以陽明門院養女的身份入內,成為堀河天皇之妃。
當時的堀河天皇,雖然後宮空置無人,但早已有同母姊媞子內親王以準母中宮的身分居住在內,再加上堀河天皇和篤子內親王年齡懸殊這麽大,因此白河上皇當時並不願意如此,但礙於陽明門院的身分和地位,白河上皇隻能命堀河天皇在寬治五年(1091年)將篤子內親王立為女禦(因篤子內親王曾任職賀茂齋院,因此世稱齋院女禦)。
堀河天皇朝寬治七年(1093年)二月,篤子內親王三十四歲,因陽明門院病重,而為了安慰祖母,白河上皇便命堀河天皇將篤子內親王中宮宣下,而準母中宮的媞子內親王,則改封鬱芳門院。
這件事情如果沒有藤原氏從中挑撥利用,那麽在日本皇室也就不叫事,畢竟這是日本皇室的傳統。
藤原氏最近很苦惱,自己千辛萬苦設計了攝政、關白政治體製,把控了朝政,可是白河上皇不講武德,居然跳出體係,成立了院廳,拉攏一些下等人來抗衡高貴的自己,並且還反過來利用與堀河天皇的父子關係,讓堀河天皇在臣下向他請示政事的時候,一概以“一切照白河上皇指示辦”為辭,使得藤原氏的勢力大受影響。
篤子內親王入宮事件讓藤原氏抓住了機會,成功離間了堀河天皇與白河上皇的父子關係,使得堀河天皇投入了藤原氏的懷抱。
有了堀河天皇配合的藤原氏成功扳回一局,不過院政大勢已成,而且1099年,隨著關白藤原師通的去世,白河法皇向藤原氏藤原公實許諾,支持其出任關白,成功地使得藤原氏內部出現矛盾(按照製度,藤原師通死後,關白一職應該由藤原師通長子藤原忠實擔任)。
攝政、關白是藤原氏的根本,隻能由藤原氏的嫡係子孫擔任,藤原氏內部展開了激烈的鬥爭,使得關白一職在從1099年至1107年間,極為罕見地出現了空缺,最後在源俊明的支持下,藤原忠實才在1107年出任了關白一職。
白河法皇與藤原氏的鬥爭日趨激烈,導致了平、源兩大武士集團的崛起,源賴朝於1192年建立的鐮倉幕府,開啟了日本幕府政權,標誌著日本由中央貴族掌握實際統治權的時代結束了,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曆史舞台,也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在明治維新以前,日本普通民眾,是沒有姓氏的,姓氏是貴族的特權。
日本古代的“姓”是賜予氏的稱號,以表示該氏的社會政治地位。姓有幾十種,它類似爵位,是世襲的。各姓之間等級分明。例如:臣、連、君、直等。
除氏、姓以外,公元九、十世紀時還出現了一種新的稱號叫苗字。苗是苗裔、分支的意思。苗字即一個家族從氏族本家分離出去後的新姓。
由於人口繁衍,一個大的氏又有了許多分支。這些分支為自己起了“苗字”。“苗字”意思是嫩芽、分枝,即從本家分出的支。
例如,藤原是一個大氏,分出之後,居住在近江國的藤原氏,便取“近江”與“藤原”的首字,稱為“近藤”。住地伊勢、遠江、加賀的藤原氏就稱為伊藤、遠藤、加藤。
在古代日本,姓氏便是等級,便是社會政治地位,一個人的出生也就決定了今後他在社會中的地位,也就是上升通道已經關閉了。
在這種狀況下,院廳的出現讓那些渴望上升的中小貴族們看到了希望,藤原氏的始祖中臣鐮足也是因為有功被天皇賜姓才有了今天,我等依附上皇,立下功勞,得以賜姓,未嚐不是第二個藤原氏!
於是一個新的利益集團形成了,使得白河上皇有了對抗藤原氏的資本。
有了與藤原氏抗衡資本的白河上皇與藤原氏展開了明爭暗鬥,終於在1099年,隨著關白藤原師通的去世,天河法皇(1096年出家做了法皇)終於取得了上風,並且巧妙地利用了藤原氏內部矛盾,將藤原師通長子藤原忠實擔任關白的時間拖延到了1106年,中間有了近7年的空白期。
不過藤原氏也不是沒有反擊之力,離間了堀河天皇與白河法皇的父子感情,成功扳回一局,雙方呈僵持狀態。
白河法皇與堀河天皇的關係破裂是在寬治五年(1091年),當時的堀河天皇已經是13歲了,到了開枝散葉的年紀了。
日本皇室自詡是神的後代,為了保持血統純正,至今還保持著近親結婚的傳統。
白河上皇為了有效控製堀河天皇,把自己的妹妹篤子送到宮內,讓13歲的堀河天皇娶了32歲的親姑媽。
對於娶親姑媽為妻,堀河天皇是不反對的,這是日本皇室為了保持血統純正的傳統,但是這個32歲就有點膈應了。
古人壽命不長,在中國古代,年過三十就已經可以自稱老夫了。一個32歲的女性,基本上已經是奶奶級了,13歲要娶個32歲的奶奶級的,就是普通人都不幹啊,更何況是天皇!
其實這件事還真不能怪白河上皇,歸根到底還是日本皇室的繼承製度。
日本皇室規定了所有皇室身份都是男係繼承的,因此女性皇室成員(內親王、女王)嫁給平民之後即脫離皇籍,成為平民。除非女性皇族成員嫁給男性皇族成員,女性皇室成員的後代才會是皇族。
篤子內親王之所以32歲高齡還沒有嫁人,不是嫁不出去,而是因為條件太好挑花了眼,就和現在的剩女一樣。
不過篤子內親王有驕傲的資本啊,她是祖母陽明門院最溺愛的孫女,而且篤子內親王從一開始的目標就是中宮,也就是皇後。
堀河天皇的後宮空置,而為了讓錯過婚齡的孫女能夠有美滿的婚姻,篤子的祖母陽明門院因而向白河上皇說情,希望篤子內親王以陽明門院養女的身份入內,成為堀河天皇之妃。
當時的堀河天皇,雖然後宮空置無人,但早已有同母姊媞子內親王以準母中宮的身分居住在內,再加上堀河天皇和篤子內親王年齡懸殊這麽大,因此白河上皇當時並不願意如此,但礙於陽明門院的身分和地位,白河上皇隻能命堀河天皇在寬治五年(1091年)將篤子內親王立為女禦(因篤子內親王曾任職賀茂齋院,因此世稱齋院女禦)。
堀河天皇朝寬治七年(1093年)二月,篤子內親王三十四歲,因陽明門院病重,而為了安慰祖母,白河上皇便命堀河天皇將篤子內親王中宮宣下,而準母中宮的媞子內親王,則改封鬱芳門院。
這件事情如果沒有藤原氏從中挑撥利用,那麽在日本皇室也就不叫事,畢竟這是日本皇室的傳統。
藤原氏最近很苦惱,自己千辛萬苦設計了攝政、關白政治體製,把控了朝政,可是白河上皇不講武德,居然跳出體係,成立了院廳,拉攏一些下等人來抗衡高貴的自己,並且還反過來利用與堀河天皇的父子關係,讓堀河天皇在臣下向他請示政事的時候,一概以“一切照白河上皇指示辦”為辭,使得藤原氏的勢力大受影響。
篤子內親王入宮事件讓藤原氏抓住了機會,成功離間了堀河天皇與白河上皇的父子關係,使得堀河天皇投入了藤原氏的懷抱。
有了堀河天皇配合的藤原氏成功扳回一局,不過院政大勢已成,而且1099年,隨著關白藤原師通的去世,白河法皇向藤原氏藤原公實許諾,支持其出任關白,成功地使得藤原氏內部出現矛盾(按照製度,藤原師通死後,關白一職應該由藤原師通長子藤原忠實擔任)。
攝政、關白是藤原氏的根本,隻能由藤原氏的嫡係子孫擔任,藤原氏內部展開了激烈的鬥爭,使得關白一職在從1099年至1107年間,極為罕見地出現了空缺,最後在源俊明的支持下,藤原忠實才在1107年出任了關白一職。
白河法皇與藤原氏的鬥爭日趨激烈,導致了平、源兩大武士集團的崛起,源賴朝於1192年建立的鐮倉幕府,開啟了日本幕府政權,標誌著日本由中央貴族掌握實際統治權的時代結束了,在貴族時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曆史舞台,也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