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憲經營西北多年,諸將多出自其門下,童貫是李憲的義子,諸將自然與之親近。
如今高俅放權,那麽監軍童貫自然就成為了實際掌控人。
童貫掌控兵權,高俅是一點不擔心,因為童貫有把柄在高俅手上。
現在的童貫還不是曆史上那個能與蔡太師抗衡的童媼相,在趕赴西北的路上就已經被高俅三言兩語就收複了。
童貫因為幫著蔡京鹹魚翻身,又與高俅交好,這才得以有了外放監軍的機會,這也是童貫自認自己師承李憲,不甘寂寞,有心做出一番大事業。
之前童貫也不甘寂寞,所以慫恿了高俅這個不知情之人推動了掠奪東南計劃,這是一步險棋,非常的危險,要知道以當時章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也要避嫌,那些口水直流的豪門權貴也隻能靜待入場,你童貫一個小小的中人竟然敢在皇帝不知情的情況下悄悄推動,還推動成功了,你究竟想幹嘛?萬幸的是高俅為了自己沒有把童貫給供出來,童貫也因此逃過一劫。
高俅沒把童貫供出來,不代表高俅就此會放過童貫,因此在趕赴西北的路上,高俅故意將掠奪東南計劃說給了童貫。
掠奪東南這四個字一從高俅口中崩出,童貫就知道自己完了,萬劫不複!
悄悄推動掠奪東南計劃的嚴重後果,童貫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得很清楚!但是童貫不甘心啊,自幼跟隨義父李憲轉戰西北,童貫是見識過人生的精彩,豈能甘心在深宮中侍奉他人?
童貫並不知道那晚張府發生的一切,也不知道高俅並沒有供出自己。
如今高俅知道了掠奪東南計劃,那麽高俅隻需向皇帝稍微表露一下當年設立供奉局是受了自己的慫恿,那麽以高俅的無能與皇帝的信任,高俅大概率是沒事的,但是自己就不一樣,基本上就是自己的終點了。
無能就是高俅的護身符,很奇怪嗎?一點都不奇怪!
高俅如果有童貫那樣的軍事才能,那麽那晚在張府,趙佶再怎麽信任高俅,高俅也難免一死!可以說是無能救了高俅一命!
高俅經此一事,也算是大徹大悟,才能對自己來說就是個累贅,是殺身之禍,自己要什麽才能啊,自己唯一需要的就是皇帝的信任和張安安的友誼!
高俅被派往西北主持戰局就已經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將無能進行到底!
可是滅夏一戰寄托了朝中那麽多權貴的長生之夢,高俅也不敢大意,真要是打輸了,自己的小命也許能保住,但是就沒有以後了。
所以高俅決定將童貫收服,將西北戰局的指揮權全部放給童貫,反正打贏了,功勞少了誰也少不了自己這個主帥。
至於說童貫會不會因此做大,高俅是一點都不擔心。
童貫表現得越出色,那麽童貫就一天不敢不聽自己的。
道理也很簡單,童貫越出色,那麽隻要自己稍微透露一下童貫是知道掠奪東南計劃的,那麽才能就是童貫的催命符,自己雖然也受影響,但是童貫卻是死定了。這是兩敗俱傷,不到萬不得已,高俅也不願意使出來,但是足以控製童貫了。
童貫認命了,自己已經被高俅拿捏得死死的了,這條罪名是越有才華死得越快,無能才是保命符!可是自己又怎麽甘心平凡一生呢?
童貫也想開了,被高俅控製就控製吧,自己又不想造反,高俅也絕無可能去造反,那麽被高俅控製對於目前的自己而言也是利大於弊,不管怎麽說,至少自己在西北用兵會得到來自高俅的絕對支持,這一點很重要。
童貫的目標是走義父李憲的武裝太監之路。
縱觀李憲一生,戰功無數,最後卻也落得鬱鬱而終,皆因皇帝的信任是有了,朝中的反對者太多。
再觀高俅,有著皇帝的絕對信任,又與張安安交好,朝中的權貴們隻要日後有求於張安安,就絕不敢得罪唯一可以安安稱呼仙尊之子的高俅。
高俅不知兵,自己是高俅目前所能控製的最能打的那個,也必定會得到來之高俅毫無保留的支持,也是自己大展拳腳的一個大好機會。
想通了此點的童貫立即向高俅獻上了忠心,多謝高俅救命之恩維護之義,並獻上平夏方略。
高俅很滿意,童貫很上路,完全明了自己的意思,反正以後贏了是自己指揮有功,敗了是童貫自作主張!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次趙宋朝廷萬眾一心,就是奔著滅夏而來,一路上數百顆血淋淋的人頭都在提醒著那些習慣了雁過拔毛的地方官吏,誰敢耽擱西征大事,朝廷絕不姑息!
高俅、童貫到達西北大營之後,高俅瀟灑地做起了甩手掌櫃,仗怎麽打去問童監軍,老子就幹兩件事,一是向朝廷伸手要資源;二就是打贏了,老子負責為你等請功,該誰的功勞一個都少不了!
高俅也沒辦法啊,自己是真的不知兵啊,也沒有這方麵的天賦,已經很努力學了,也始終學不會!最後還是童貫給自己出了這個主意,想著童貫也不敢騙自己。
高俅很忐忑啊,軍中主帥有這麽做的嗎?但是也沒辦法,就姑且一試吧!卻不料效果出奇的好,盡收軍心。
高俅看得出來,那些打老了仗的驕兵悍卒是發自內心的尊重自己啊,雖然想不通是什麽原因,但也不得不佩服童貫。
其實道理很簡單,將士們最怕三件事:
一、外行瞎指揮。
二、得不到充足的資源保障。
三、拚了命得來的功勞被那些文官給嘰歪了。
如果高俅這三點都做到了,那麽將士們還有什麽不滿意的,這麽好的主帥上百年沒遇到了,絕對要珍惜啊!
如今,高俅至少做到了不瞎指揮,直接把指揮權交給了童貫。
西北諸將與童貫是非常熟悉的,當年年幼的童貫跟在李憲後麵可沒有少於這些將領打交道,被西北諸將視為自己人。
如今高俅放權,那麽監軍童貫自然就成為了實際掌控人。
童貫掌控兵權,高俅是一點不擔心,因為童貫有把柄在高俅手上。
現在的童貫還不是曆史上那個能與蔡太師抗衡的童媼相,在趕赴西北的路上就已經被高俅三言兩語就收複了。
童貫因為幫著蔡京鹹魚翻身,又與高俅交好,這才得以有了外放監軍的機會,這也是童貫自認自己師承李憲,不甘寂寞,有心做出一番大事業。
之前童貫也不甘寂寞,所以慫恿了高俅這個不知情之人推動了掠奪東南計劃,這是一步險棋,非常的危險,要知道以當時章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也要避嫌,那些口水直流的豪門權貴也隻能靜待入場,你童貫一個小小的中人竟然敢在皇帝不知情的情況下悄悄推動,還推動成功了,你究竟想幹嘛?萬幸的是高俅為了自己沒有把童貫給供出來,童貫也因此逃過一劫。
高俅沒把童貫供出來,不代表高俅就此會放過童貫,因此在趕赴西北的路上,高俅故意將掠奪東南計劃說給了童貫。
掠奪東南這四個字一從高俅口中崩出,童貫就知道自己完了,萬劫不複!
悄悄推動掠奪東南計劃的嚴重後果,童貫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得很清楚!但是童貫不甘心啊,自幼跟隨義父李憲轉戰西北,童貫是見識過人生的精彩,豈能甘心在深宮中侍奉他人?
童貫並不知道那晚張府發生的一切,也不知道高俅並沒有供出自己。
如今高俅知道了掠奪東南計劃,那麽高俅隻需向皇帝稍微表露一下當年設立供奉局是受了自己的慫恿,那麽以高俅的無能與皇帝的信任,高俅大概率是沒事的,但是自己就不一樣,基本上就是自己的終點了。
無能就是高俅的護身符,很奇怪嗎?一點都不奇怪!
高俅如果有童貫那樣的軍事才能,那麽那晚在張府,趙佶再怎麽信任高俅,高俅也難免一死!可以說是無能救了高俅一命!
高俅經此一事,也算是大徹大悟,才能對自己來說就是個累贅,是殺身之禍,自己要什麽才能啊,自己唯一需要的就是皇帝的信任和張安安的友誼!
高俅被派往西北主持戰局就已經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將無能進行到底!
可是滅夏一戰寄托了朝中那麽多權貴的長生之夢,高俅也不敢大意,真要是打輸了,自己的小命也許能保住,但是就沒有以後了。
所以高俅決定將童貫收服,將西北戰局的指揮權全部放給童貫,反正打贏了,功勞少了誰也少不了自己這個主帥。
至於說童貫會不會因此做大,高俅是一點都不擔心。
童貫表現得越出色,那麽童貫就一天不敢不聽自己的。
道理也很簡單,童貫越出色,那麽隻要自己稍微透露一下童貫是知道掠奪東南計劃的,那麽才能就是童貫的催命符,自己雖然也受影響,但是童貫卻是死定了。這是兩敗俱傷,不到萬不得已,高俅也不願意使出來,但是足以控製童貫了。
童貫認命了,自己已經被高俅拿捏得死死的了,這條罪名是越有才華死得越快,無能才是保命符!可是自己又怎麽甘心平凡一生呢?
童貫也想開了,被高俅控製就控製吧,自己又不想造反,高俅也絕無可能去造反,那麽被高俅控製對於目前的自己而言也是利大於弊,不管怎麽說,至少自己在西北用兵會得到來自高俅的絕對支持,這一點很重要。
童貫的目標是走義父李憲的武裝太監之路。
縱觀李憲一生,戰功無數,最後卻也落得鬱鬱而終,皆因皇帝的信任是有了,朝中的反對者太多。
再觀高俅,有著皇帝的絕對信任,又與張安安交好,朝中的權貴們隻要日後有求於張安安,就絕不敢得罪唯一可以安安稱呼仙尊之子的高俅。
高俅不知兵,自己是高俅目前所能控製的最能打的那個,也必定會得到來之高俅毫無保留的支持,也是自己大展拳腳的一個大好機會。
想通了此點的童貫立即向高俅獻上了忠心,多謝高俅救命之恩維護之義,並獻上平夏方略。
高俅很滿意,童貫很上路,完全明了自己的意思,反正以後贏了是自己指揮有功,敗了是童貫自作主張!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次趙宋朝廷萬眾一心,就是奔著滅夏而來,一路上數百顆血淋淋的人頭都在提醒著那些習慣了雁過拔毛的地方官吏,誰敢耽擱西征大事,朝廷絕不姑息!
高俅、童貫到達西北大營之後,高俅瀟灑地做起了甩手掌櫃,仗怎麽打去問童監軍,老子就幹兩件事,一是向朝廷伸手要資源;二就是打贏了,老子負責為你等請功,該誰的功勞一個都少不了!
高俅也沒辦法啊,自己是真的不知兵啊,也沒有這方麵的天賦,已經很努力學了,也始終學不會!最後還是童貫給自己出了這個主意,想著童貫也不敢騙自己。
高俅很忐忑啊,軍中主帥有這麽做的嗎?但是也沒辦法,就姑且一試吧!卻不料效果出奇的好,盡收軍心。
高俅看得出來,那些打老了仗的驕兵悍卒是發自內心的尊重自己啊,雖然想不通是什麽原因,但也不得不佩服童貫。
其實道理很簡單,將士們最怕三件事:
一、外行瞎指揮。
二、得不到充足的資源保障。
三、拚了命得來的功勞被那些文官給嘰歪了。
如果高俅這三點都做到了,那麽將士們還有什麽不滿意的,這麽好的主帥上百年沒遇到了,絕對要珍惜啊!
如今,高俅至少做到了不瞎指揮,直接把指揮權交給了童貫。
西北諸將與童貫是非常熟悉的,當年年幼的童貫跟在李憲後麵可沒有少於這些將領打交道,被西北諸將視為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