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定兵不血刃地搞定了東南利益,避免了生靈塗他,避免了趙宋氣運流失,趙佶是相當的滿意,同時趙佶還有感覺,隨著古勝在東南官場的大開殺戒,趙宋流失的氣運也在慢慢回轉。
古勝帶著那柄禦賜的三品之下皆可斬之的寶劍下了江南,第一站就是蘇杭供奉局,除了新任供奉官秦元正之外,餘者皆斬!
古勝將張安安在東京處置無憂洞的方式搬到了東南,將蘇杭供奉局上下當著東南百姓的麵公審。
公審那天,受盡供奉局迫害的百姓蜂擁而至,哭訴供奉局的罪狀。
古勝秉公辦理,隻要罪狀確認,當場一劍斃命。
古勝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下江南的,知道這些人之所以能到江南禍害百姓,背後都是有人的,怕儈子手事後被人遷怒,連儈子手都省了,親自上陣,反正古勝就沒打算活著回去。
當公審到秦元正的時候,令人差異的一幕出現了,許多百姓竟然紛紛為秦元正求情,說這是個好官!
秦元正是梁師成的幹兒子,當日曾目睹過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張安安是如何就在宮裏暴打梁師成的,影響之深刻就是到了江南也揮之不去。
秦元正上任之後,因為懼怕張安安,不得已和蘇杭富商們簽訂了協議。
秦元正是旱澇保收了,但是供奉局其他人的收入就驟減了。
這些人之前跟著童貫、馮明節那可是相當的肆無忌憚,如今收入驟減又如何能忍受,於是就把魔爪伸向了以前看不上眼的小家小戶。
饕餮大餐麵前,蚊子肉就沒人看得上眼了,但是餓起來的話,蚊子肉雖小也是肉啊!
江南的百姓水深火熱了。
供奉局以前對江南的普通百姓帶來的傷害主要是在心理層麵,那些富商的慘狀使得百姓擔心哪一天會輪到自己;如今這一天終於來了,因為協議,供奉局把魔爪伸向了百姓。
富商都扛不住的供奉局,普通百姓又怎麽扛?
就在江南百姓絕望之際,秦元正站出來了,雖然無法杜絕供奉局胡作非為,但總算使得供奉局有所收斂,甚至還為一些受害的百姓做了一下主,懲罰了兩個供奉局的人,頓時被百姓視為救星、青天大老爺!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秦元正站出來那是不得已,因為協議,秦元正有義務不讓供奉局擾民。
供奉局對普通百姓下手,蘇杭的富商們怕啊,怕供奉局收不住手一發不可收拾,於是集體向秦元正施壓要斷供。
斷供是秦元正萬萬不能接受的,可是人家說得也沒錯啊,完全就是按照協議來的呀,於是隻能出來作個秀,讓下麵的人收斂一下,注意點吃相,順便將兩個平時仗著有點背景不把自己放在眼裏的家夥收拾了一下,至於說杜絕嘛,那是不可能的,大家到供奉局來就是為了發財的。
也就是這番作秀使得秦元正猶如一股清流被淳樸的百姓給記住了,在這等關鍵的時刻直接救了秦元正一命。
這年頭的百姓是真的淳樸啊,也不好好想想,供奉局向普通百姓下手是在秦元正上任之後啊,是因為一紙協議啊!
百姓不知道,古勝知道啊,可是看著這些還蒙在鼓裏的百姓不惜以身擋在秦元正麵前,維護著他們心目中的好官、青天大老爺,古勝猶豫了。
古勝是出了名的一諾千金,當日曾當眾發誓絕不放過一個壞人,可是如果把真相說出來,看著眼前這些淳樸的百姓失望,古勝是真的不忍心啊!
最後,古勝還是狠不下心告訴百姓真相,這一路走來,黑暗的事太多了,還是讓這些淳樸的百姓對世間保留一絲美好吧!
古勝食言了,不過看著這些淳樸的百姓因為自己放過了秦元正而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古勝也釋然了,值得!
看著釋然的古勝,朱勔一顆心也總算是放下來了。
朱勔雖然是古勝的副手,但是朱勔是正經的科舉出身,還是這一屆恩科的探花,遠不是古勝這個靠著生了個好女兒混進文官隊伍的武人能比的。
況且朱勔以前就曾在蔡京身上下重注,助蔡京鹹魚翻身,而且很會做人,從不曾挾恩以報,蔡京自然是記在心裏的。
蔡京之前不曾提攜朱勔,一來朱勔沒個出身,二來當時的蔡京還立足未穩。
本來以朱勔的水平,想要正兒八經地考取功名,難度不是一般的大,但是張安安偏偏來了個如此奇葩的恩科,正中朱勔強項,一舉奪得探花。
朱勔有了出身,那麽蔡京自然不吝提拔,於是被選中成為了古勝的副手。
朱勔本就是杭州人,回到杭州之後如魚得水,搞起了轟轟烈烈的輿論工作,先是大肆宣揚古勝的一諾千金,給東南百姓極大的信心,這才有了百姓的踴躍舉報。
有了朱勔的全力配合,古勝這才能放開手腳,將供奉局一網打盡。
因為出發之前有蔡京的交代,朱勔很清楚這次江南之行就是挽回人氣,聚攏氣運,所以當百姓力保秦元正的時候,朱勔是非常緊張的,生怕古勝說出真相不放過秦元正。
秦元正死不死,對於朱勔來說,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百姓知道了真相是如此黑暗,會不會不再相信世間的美好,這對自己好不容易挽回的人心有著很大的影響。
好在古勝最終違背了自己做人的原則,選擇讓百姓保留一些美好,這也使得朱勔如獲重負。
朱勔之所以這麽緊張,實在是人與人不能比啊,古勝雖然融不進文官集團,但是人家有個好女兒啊,曾逼得皇帝親口答應保古勝一世平安,這才有了那場與眾不同的恩科,也就是說朱勔這個副手是來背鍋的,但凡出了差錯,古勝肯定沒事,朱勔就完了。
江南之行對於朱勔而言是如此凶險,但是朱勔還是擠破了腦袋要進來,隻因朱勔此人功利之心極重,喜歡冒險,也明白富貴險中求的道理,從當年以舉家之力資助蔡京東山再起就可以看得出來朱勔的賭性很重,一旦看準了敢於下重注。
古勝帶著那柄禦賜的三品之下皆可斬之的寶劍下了江南,第一站就是蘇杭供奉局,除了新任供奉官秦元正之外,餘者皆斬!
古勝將張安安在東京處置無憂洞的方式搬到了東南,將蘇杭供奉局上下當著東南百姓的麵公審。
公審那天,受盡供奉局迫害的百姓蜂擁而至,哭訴供奉局的罪狀。
古勝秉公辦理,隻要罪狀確認,當場一劍斃命。
古勝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下江南的,知道這些人之所以能到江南禍害百姓,背後都是有人的,怕儈子手事後被人遷怒,連儈子手都省了,親自上陣,反正古勝就沒打算活著回去。
當公審到秦元正的時候,令人差異的一幕出現了,許多百姓竟然紛紛為秦元正求情,說這是個好官!
秦元正是梁師成的幹兒子,當日曾目睹過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張安安是如何就在宮裏暴打梁師成的,影響之深刻就是到了江南也揮之不去。
秦元正上任之後,因為懼怕張安安,不得已和蘇杭富商們簽訂了協議。
秦元正是旱澇保收了,但是供奉局其他人的收入就驟減了。
這些人之前跟著童貫、馮明節那可是相當的肆無忌憚,如今收入驟減又如何能忍受,於是就把魔爪伸向了以前看不上眼的小家小戶。
饕餮大餐麵前,蚊子肉就沒人看得上眼了,但是餓起來的話,蚊子肉雖小也是肉啊!
江南的百姓水深火熱了。
供奉局以前對江南的普通百姓帶來的傷害主要是在心理層麵,那些富商的慘狀使得百姓擔心哪一天會輪到自己;如今這一天終於來了,因為協議,供奉局把魔爪伸向了百姓。
富商都扛不住的供奉局,普通百姓又怎麽扛?
就在江南百姓絕望之際,秦元正站出來了,雖然無法杜絕供奉局胡作非為,但總算使得供奉局有所收斂,甚至還為一些受害的百姓做了一下主,懲罰了兩個供奉局的人,頓時被百姓視為救星、青天大老爺!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秦元正站出來那是不得已,因為協議,秦元正有義務不讓供奉局擾民。
供奉局對普通百姓下手,蘇杭的富商們怕啊,怕供奉局收不住手一發不可收拾,於是集體向秦元正施壓要斷供。
斷供是秦元正萬萬不能接受的,可是人家說得也沒錯啊,完全就是按照協議來的呀,於是隻能出來作個秀,讓下麵的人收斂一下,注意點吃相,順便將兩個平時仗著有點背景不把自己放在眼裏的家夥收拾了一下,至於說杜絕嘛,那是不可能的,大家到供奉局來就是為了發財的。
也就是這番作秀使得秦元正猶如一股清流被淳樸的百姓給記住了,在這等關鍵的時刻直接救了秦元正一命。
這年頭的百姓是真的淳樸啊,也不好好想想,供奉局向普通百姓下手是在秦元正上任之後啊,是因為一紙協議啊!
百姓不知道,古勝知道啊,可是看著這些還蒙在鼓裏的百姓不惜以身擋在秦元正麵前,維護著他們心目中的好官、青天大老爺,古勝猶豫了。
古勝是出了名的一諾千金,當日曾當眾發誓絕不放過一個壞人,可是如果把真相說出來,看著眼前這些淳樸的百姓失望,古勝是真的不忍心啊!
最後,古勝還是狠不下心告訴百姓真相,這一路走來,黑暗的事太多了,還是讓這些淳樸的百姓對世間保留一絲美好吧!
古勝食言了,不過看著這些淳樸的百姓因為自己放過了秦元正而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古勝也釋然了,值得!
看著釋然的古勝,朱勔一顆心也總算是放下來了。
朱勔雖然是古勝的副手,但是朱勔是正經的科舉出身,還是這一屆恩科的探花,遠不是古勝這個靠著生了個好女兒混進文官隊伍的武人能比的。
況且朱勔以前就曾在蔡京身上下重注,助蔡京鹹魚翻身,而且很會做人,從不曾挾恩以報,蔡京自然是記在心裏的。
蔡京之前不曾提攜朱勔,一來朱勔沒個出身,二來當時的蔡京還立足未穩。
本來以朱勔的水平,想要正兒八經地考取功名,難度不是一般的大,但是張安安偏偏來了個如此奇葩的恩科,正中朱勔強項,一舉奪得探花。
朱勔有了出身,那麽蔡京自然不吝提拔,於是被選中成為了古勝的副手。
朱勔本就是杭州人,回到杭州之後如魚得水,搞起了轟轟烈烈的輿論工作,先是大肆宣揚古勝的一諾千金,給東南百姓極大的信心,這才有了百姓的踴躍舉報。
有了朱勔的全力配合,古勝這才能放開手腳,將供奉局一網打盡。
因為出發之前有蔡京的交代,朱勔很清楚這次江南之行就是挽回人氣,聚攏氣運,所以當百姓力保秦元正的時候,朱勔是非常緊張的,生怕古勝說出真相不放過秦元正。
秦元正死不死,對於朱勔來說,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百姓知道了真相是如此黑暗,會不會不再相信世間的美好,這對自己好不容易挽回的人心有著很大的影響。
好在古勝最終違背了自己做人的原則,選擇讓百姓保留一些美好,這也使得朱勔如獲重負。
朱勔之所以這麽緊張,實在是人與人不能比啊,古勝雖然融不進文官集團,但是人家有個好女兒啊,曾逼得皇帝親口答應保古勝一世平安,這才有了那場與眾不同的恩科,也就是說朱勔這個副手是來背鍋的,但凡出了差錯,古勝肯定沒事,朱勔就完了。
江南之行對於朱勔而言是如此凶險,但是朱勔還是擠破了腦袋要進來,隻因朱勔此人功利之心極重,喜歡冒險,也明白富貴險中求的道理,從當年以舉家之力資助蔡京東山再起就可以看得出來朱勔的賭性很重,一旦看準了敢於下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