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指的是門框下部挨著地麵的橫木(也有用石頭製成的)。也用來比喻進入某範圍的標準或條件,還用來指竅門,或者指找竅門、占便宜的本領。


    【辨析】


    《說文解字》中將“檻”(jiàn)說解為“櫳也”,意思是養禽獸的籠子、柵欄,也用來指關犯人的囚籠、監牢。注意“檻”除了作門檻時讀音為kǎn,其餘義項都讀jiàn。


    【起源與演變】


    “門檻”,古代也稱為“閾”或“門限”。《禮記·曲禮》中有“不踐閾”的說法,意思是(進門時)不要踩在門檻上。《東觀漢記·臧宮傳》中寫道:“越人伺候者,聞車聲不絕而門限斷,以漢兵大來。”大意是說越人的偵察兵聽到車聲不斷,又看到城門門檻也斷了,就以為漢朝的大軍到了。


    現在“門檻”也用以比喻進入某範圍的標準或條件,比如“做高科技行業門檻比較高”。


    【例句】


    據說老年人對《望鄉》持反對態度的多﹐我已經踏進了七十五歲的門檻﹐可是我很喜歡這部電影﹐我認為這是一部好電影。


    巴金《談〈望鄉〉》


    【字裏字外】


    在我國古代的傳統建築中,大門入口都會設有門檻,古人認為門檻能阻擋外部的不利因素進入家中,也能阻止自家的財氣外泄。


    古人設置門檻並不是隨意而為的,一般來說,房屋主人的身份地位直接關係著門檻的高低,地位高則門檻高,地位低則門檻低。


    相傳隋代高僧智永禪師書法造詣極深。他是王羲之的七世孫,秉承先人遺風,如癡如醉地練字,毛筆用壞了一支又一支。他後來把這些用壞了的毛筆集中埋在一個地方,還親自為這些筆撰寫銘詞,時人把他埋筆的地方稱為“退筆塚”。


    經過二三十年的不懈練習,智永禪師終於練就了一手好字,名氣也越來越大,登門向他索求書法作品的人絡繹不絕,以至於他居住的地方的門檻也被踩壞了。他隻好用鐵皮將門檻包起來,因此世稱“鐵門限”。


    後來,人們就用“鐵門限”或者“鐵門檻”來比喻來訪者絡繹不絕。宋蘇軾在《贈寫禦容妙善師》一詩中有“都人踏破鐵門限,黃金白璧空堆床”的句子,用“鐵門限”的典故來描述當時的人都來求妙善畫師為自己作畫的盛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組並收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