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彼此猜疑,互相欺騙。也說爾詐我虞。


    【辨析】


    “虞”不可讀成上聲。“詐”是欺騙之義,與言說有關,因此是言字旁,不可寫成“炸”。


    【起源與演變】


    “爾虞我詐”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意即你不騙我,我不騙你。“虞”是形聲字,虍(hu)是形旁,意思是虎頭。“虞”《說文解字》說解為“騶虞,白虎黑文,尾長於身,仁獸,食自死之肉”。本義是神話傳說中的獸名“騶虞”。後來,“虞”多作為其他字的假借,而本義漸漸不再常用了。如“虞”與“娛”“度”相通,就是一種假借的用法。


    【例句】


    周圍的那些庸人個個精神貧乏,空虛無聊,虛偽奸佞,爾虞我詐,一心追逐等級地位。


    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


    【字裏字外】


    春秋中期,楚國在中原稱霸,楚莊王根本不把鄰近的小國放在眼裏。一次,他派大夫申舟出使齊國,告訴他經過宋國的時候,不用向宋國借路。申舟認為這樣會觸怒宋國,但莊王堅持要他這樣做,並向他保證,如果他被宋國處死,自己將出兵討伐宋國,為他報仇。果然不出申舟所料,他經過宋國時因沒有借路而被抓住,宋文公下令將申舟處死了。


    消息傳到楚國,莊王聽到後火冒三丈,下令討伐宋國。但是莊王用了很長時間還是沒有把宋國的都城攻打下來。大夫申叔時獻計道:“可以在這裏讓士兵蓋房舍、種田,裝作要長期留下。這樣,宋國就會因害怕而投降。”莊王采納了申叔時的建議,宋國人見了果然害怕。一天深夜,宋國大夫華元悄悄地混進楚軍營地,找到楚軍主帥子反,對他說:“宋國境內現在沒有食物,情況已經非常危急,但我們寧肯滅亡也不會與你們簽訂喪權辱國的城下之盟。如果你們能退兵三十裏,那麽您怎麽吩咐,我就怎麽辦!”


    莊王聽了子反的匯報後,下令楚軍退兵三十裏。於是雙方停戰,楚宋兩國簽訂了盟約,上麵寫著“我無爾詐,爾無我虞”,意思就是我不欺騙你,你也不必防備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組並收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