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h2>釋義


    冬天的蟬一聲不響,現在常用來比喻有所顧忌,不敢作聲。  辨析


    “噤”是閉嘴不說話的意思,與禁止的意思類似,但不可寫成“禁”。另外需要注意不能讀作jin。  起源與演變


    “噤”《說文解字》說解為“口閉也”,就是閉著嘴的意思。寒蟬本是蟬的一種,又稱寒螿、寒蜩,比一般的蟬要小,青赤色。早在《禮記》當中就有相關描寫:“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


    之後,人們用秋深天寒之際蟬鳴愈少這一現象,形容不敢說話。這最早在《後漢書》中出現過。


    後來就將寒蟬化用為“噤若寒蟬”,像深秋的蟬那樣一聲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帶有貶義。


    此外,寒蟬還是古代婦女臉上貼的一種裝飾。  例句


    長官的怒斥與責罵,讓在場的所有人噤若寒蟬,心裏不住地打戰。  字裏字外


    《後漢書·杜密傳》記載:“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東漢末年,有個文人叫杜密,為人剛正不阿,他擔任太守等職期間,參加過打擊宦官集團的鬥爭。他為官清正,執法嚴明,對於別人不願得罪的官宦子弟,他能不徇私情,做到有罪必懲。後來杜密被革職回潁川老家,但他仍關注國家大事,經常拜會潁川郡守、縣令,向他們陳述意見,請托的事情多。


    可是原在四川任蜀都太守的劉勝辭官回到潁川,卻與杜密截然相反,他閉門不出,沒有什麽要求。潁川太守王昱找到杜密對他說:“劉勝清高,公卿屢次推舉他出來做官。”杜密聽出王昱的言下之意,便直言道:“像劉勝身居大夫之位,受上賓的禮遇,應當為國為民多做些事情。但是他不舉薦賢德之人,又不敢揭露批評惡人惡事,明哲保身,一聲不吭,就像冷天的知了(自同寒蟬),實在是當世的罪人啊。而我見到賢人會向上通告,遇到壞人會糾察舉報,使太守賞罰得當,這難道不是對您的幫助嗎?”


    一席話說得王昱又是慚愧又是佩服,對他更加敬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組並收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