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比喻有勇無謀,冒險蠻幹。


    名家解讀


    “暴虎馮河”這個成語是分兩個部分解釋的。“暴虎”是指徒手與老虎搏鬥;“馮河”則是指不借助工具過河,即徒步涉水。“馮”是一個多音字,在這裏讀作ping。因此,一要注意“馮”在這裏的正確讀音;二要避免臆測詞語含義而誤寫成“憑”。(張一清)    辨析


    “暴”為“虣”(bào)的假借字,通常解釋為“徒手搏鬥”。“馮”是“淜”(ping)的假借字,注意不要錯讀成féng。  <h4>你知道嗎?</h4>


    “暴虎馮河”這個成語出自《論語·述而》。子路問孔子道:“如果您統率三軍的話,會找誰共事呢?”孔子說:“那種空手鬥虎、徒步過河,即使死了都不會悔悟的人,我是不會與他共事的。我一定要找那種遇事謹慎冷靜、善於通過巧妙的謀劃來爭取成功的人共事。”  字裏字外


    勇氣與謀略是做任何事情取得勝利必備的要素,而有勇無謀、冒險蠻幹常常會導致失敗的結局,西楚霸王項羽便是一個有勇無謀的典型。


    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他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後率領數萬楚軍在巨鹿之戰中猛攻秦軍,確立了其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巨鹿之戰使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秦滅亡後項羽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製,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之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劉邦之間展開了曆時四年的楚漢戰爭。


    劉邦的大將韓信在談到項羽的勇猛和強悍時曾說,項羽發出一聲怒喝,千人會嚇得膽戰腿軟。的確,在巨鹿之戰中,當各諸侯軍龜縮於壁壘之中時,項羽破釜沉舟,即在全軍渡黃河之後下令把所有的船隻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營房,表示與敵軍決一死戰。項羽的勇氣和決心使部下士氣大增,經過奮力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巨鹿之戰取勝之後,項羽在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都不敢正眼看項羽,巨鹿之戰的戰果令無數後人對項羽的驍勇充滿驚歎與景仰。


    但是韓信又說,項羽不善於任用賢將,他的勇猛也隻能算是匹夫之勇。更多的時候,項羽隻懂得鬥力,而不懂得鬥智。鴻門宴上,項羽被張良玩弄於股掌之上,他頭腦遲鈍,優柔寡斷,缺乏政治鬥爭手腕。他粗俗輕信,不善於用人。範增對他那樣忠心耿耿,他不聽信;項伯吃裏扒外,項羽卻對他言聽計從。項羽的有勇無謀最終導致其霸業以失敗而告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4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欄目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欄目組並收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4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