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比喻徹底摧毀敵人。


    名家解讀


    這個成語源自《漢書·匈奴傳下》:“固已犁其庭,掃其閭,郡縣而置之。”“掃”指掃蕩。“閭”字的本義是“門”,也可以泛指我們現在的“街區”。“犁庭掃閭”就是直搗敵人老巢的意思。也可以說“犁庭掃穴”。(孟蓬生)    辨析


    “犁庭掃閭”中的“犁”在這裏用作動詞,指的是犁平地麵。“庭”指的是“庭院”。“掃”在這裏並不是指打掃,而是掃蕩。“閭”字較為生僻,指的是裏巷的門,書寫要注意與其意義相聯係。  <h4>你知道嗎?</h4>


    古代有“門閭”一詞,其中“門”指“城門”,“閭”指“裏門”。後來,“閭”字除了指巷子的裏門,也被用來泛指人們聚居的地方。在古代,二十五家為一閭。“犁庭掃閭”一詞所表示的是將對方的庭院和閭全部清除,顯然摧毀得很徹底。  字裏字外


    “犁庭掃閭”一詞最早出自《漢書·匈奴傳下》:“固已犁其庭,掃其閭,郡縣而置之。”《漢書》是中國的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其中的《匈奴傳》專門講述匈奴的曆史。


    匈奴是中國北方至西伯利亞地區一個曆史悠久的遊牧民族,自古以來以騎射見長,並占據著蒙古一帶。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大將軍蒙恬率軍成功將匈奴驅逐出河套地區。漢朝時,匈奴的軍事力量再一次達到巔峰,並開始了與漢朝數年的征戰,一度迫使漢朝采用和親策略來維持關係,始終是漢朝當權者的心頭大患。


    在漢朝與匈奴的戰爭之中,湧現出了許多英雄般的軍事將領,如衛青和霍去病,至今仍然會出現在許多文學與影視作品之中,可謂家喻戶曉。霍去病是大將軍衛青的外甥,年幼時便展現出了驚人的膽略。他曾在無後方支援的情況下,充分發揮騎兵作戰的特點,帶領部隊高歌猛進,深入匈奴軍隊腹地兩千餘裏,成功殲滅匈奴軍於祁連山麓,從而取得了河西之戰的重大勝利。


    到了東漢時期,匈奴最終分裂,分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逐漸並入中原,融入了中華民族,而北匈奴則向西不斷遷移。據其他史料記載,北匈奴向西遷移直達歐洲,在與哥特人及羅馬人的戰爭中漸漸消失。  例句


    天威既振,戎虜畏讋(zhé),雖犁庭掃閭,未快初誌。


    樓鑰《攻媿(kui)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4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欄目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欄目組並收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4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