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把火放在柴堆下麵,比喻潛伏著很大的危險。也說積薪厝火。


    名家解讀


    把柴放在火上,這是西漢賈誼的一個說法。他說西漢的時候,因為宗室和藩王的力量太大了,現在就好像把柴火都放在火上一樣,總有一天會燒起來的。他一語成讖,後來就有了七國之亂。(蒙曼)    辨析


    厝,不能寫作“措”。“昔”意為“以前的”,“廠”指“石崖”。“厝”字本義:舊居。引申義:宅屋,有安置之意。  <h4>你知道嗎?</h4>


    古人最早從自然界取火,比如雷擊燃起的火,後來鑽木取火,之後出現了火石、火刀、火折子。南北朝時期發明了最早的火柴“火折子”。用很粗糙的土製紙卷成緊密的紙卷,加入磷(磷在氣溫高的情況下會自燃),點燃後再把它吹滅,變成沒有火苗的餘火,能保持很長時間不滅,把它放在竹筒裏蓋住通風的蓋子,到需要用時把蓋子拔掉,然後對著火折子輕輕吹,就能夠重燃。  字裏字外


    賈誼是著名的政治家。西漢初年,他多次向漢文帝上書陳述社會的弊端,寫出了著名的《陳政事疏》:“向陛下進言的人都說天下已經安定,我卻不敢苟同。那些說天下已經安定的人,不是愚昧無知,就是阿諛奉承。陛下試想,有人抱著火種放在堆積的木柴之下,自己睡在木柴上,火沒燃燒起來的時候,他就認為沒事。厝火積薪,這種情況就像如今我國的局勢,那些人顛倒黑白,本末倒置,視危機於不顧,麵對混亂的國製還能說是安定!”


    但是漢文帝沒有聽取賈誼的觀點,反而要把他貶到偏遠的湖南。他聽說湖南的氣候不宜居住,自認為自己活不長,終日鬱鬱寡歡。在渡湘水的時候,寫下一篇辭賦來憑吊屈原,借以表達自己心中的不平。


    他在長沙做太守四年多以後被召回京城,漢文帝剛好正在接受祈福,就要賈誼講述鬼神的本原。賈誼講到半夜時分,文帝已聽得很入神,不知不覺身體越來越靠近賈誼。聽完之後,文帝慨歎道:“我好長時間沒見賈誼了,自認為能超過他,現在看來還是不如他。”文帝看中賈誼的才能,就任命他做自己的兒子梁懷王的老師。幾年後,梁懷王騎馬的時候不慎從馬背上摔落身亡,文帝這一脈香火就斷了,賈誼很傷心,認為自己有責任,一年以後鬱鬱而終。  例句


    蓋企平和於均勢之局,猶厝火積薪以求安也。


    李大釗《警告全國父老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4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欄目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欄目組並收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4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