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陽光正好的時候,幼兒園的院子裏,小朋友們在自由活動。路老師看著和小朋友們玩老鷹捉小雞遊戲的琳琅,和同事說:“琳琅和好多小朋友不一樣,上幼兒園的孩子,有哪個沒哭過,小琳琅就是個特例,不僅不哭,還會哄哭鬧著不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如果我不說,你相信可小朋友玩得這麽好的,是第二天上幼兒園嗎?”
“願意主動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還真沒幾個……才上了兩天,你就這麽看好她……”“嗨!你不知道,她的獨立性有多強,午睡的時候,自己脫衣服,脫鞋子,衣服疊的整整齊齊的,放在枕頭旁邊,鞋子鞋尖向外,放在床下……”
“哎呦嗬,路老師這麽看好你的學生啊……”“你說,三歲的孩子,睡起覺來,有自己把被子疊得整整齊齊,再把枕頭放在被子上的,上廁所,把襯褲,棉褲,罩褲,一層層拉上來,弄平,再把腰帶紮好。”
“這麽神奇呢,我看啊,是三歲孩子裏麵最棒的,自理能力是最強的,這老師帶起來也輕鬆啊,不過這樣的孩子,都很聰明,很機靈……”
路老師一直和旁邊的同事在說琳琅,臉上掛滿了喜悅,驕傲,自豪,她就這麽一直看著琳琅,目光隨著琳琅在院子裏奔跑而奔跑,自由而快樂……
其實對於小孩子來說,她不一定知道,老師有多麽喜歡她,她隻知道,老師沒有罵過她,老師經常表揚她,老師給她頭上貼小紅花,老師給她發小禮物,老師給她擦汗水,老師抱抱她……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這些喜歡,並不需要多麽複雜,多麽驚天動地,多麽感人肺腑,這些喜歡,就在日常的一絲一毫裏,就在每天的一日三餐裏,就在老師與孩子之間的目光流轉裏。
孩子的心是最敏銳的,誰對她好,她能感知到,並且會隨之而產生一種親近,這種親近,是發自肺腑的,沒有任何利益牽扯的親近,孩子也會感知到,也會以親近回應。
琳琅在大金莊就是孩子王,村裏的孩子們都愛和琳琅玩,願意聽她給他們講故事,說她看過的書,講書上的
那些事兒,有時候,琳琅也會自己編故事,孩子們也愛聽,也崇拜地喊琳琅“故事大王!”
時間過得真快,琳琅的幼兒園生活,過去了一個月,班裏的小朋友的喜歡她,喜歡聽她講故事,聽她講在大金莊的各種趣事,摸魚撈蝦,爬樹上房……
這一天,外麵下雨,無法去院子裏自由活動,於是,在自由活動的時間裏,小班的小朋友,團團圍坐,在聽琳琅講她編的故事:“今天,我給小朋友講一個孫悟空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石猴,從石頭縫裏蹦出來……”
“有一天,石猴找到了一個瀑布,跟其他猴子說:這瀑布是個很好的地方,大家可以進去洗洗澡,衝衝涼。石猴第一個跳進去,在水裏洗著澡,很舒服,洗著洗著,石猴忽然想到,如果一直在這裏洗澡,沒有衣服穿,也不方便。於是石猴想出去找些衣服,石猴跑了很多地方,看到人們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石猴覺得如果自己也穿上衣服,一定比人們更漂亮。”
“石猴跟人們要衣服,人們覺得石猴是妖怪,不給它衣服,還想要抓住它,石猴很害怕,很傷心,也很生氣,它想,人們不給我衣服,那我就自己造衣服,石猴開始自己造衣服……小朋友,你們現在知道,孫悟空身上的衣服,是怎麽來的嗎?”
“我知道,是石猴自己造出來的。”有個小朋友舉手回答。
“對,石猴很聰明,也很厲害,自己造出了衣服,還造出了帽子,小朋友,你們以後也要向石猴學習,學習它不怕困難,學習它堅持不懈,那麽,你們以後也一定會成功的……”
“好,琳琅講得真好,老師獎勵你一朵小紅花。接下來,老師給小朋友出個謎語:一雙手,真稀奇,沒有骨頭沒有肉,隻有一層皮。(猜一物)”
“老師,我知道,是手套。”
“對,就是手套。”“王小明猜對了,路老師也獎勵你一朵小紅花。”
““麻屋子,紅帳子,裏麵住著白胖子。(猜一物)”“是花生!”
“對,就是花生,林玉潔回答的真棒,路老師再獎勵你一朵小紅花。”
……
不知不覺,一個上午過去了,該吃午飯了,路老師讓小朋友們排隊一個個去洗手,然後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準備吃飯。
“陶雨,今天的手沒洗幹淨,明天可要洗幹淨哦,要不然,細菌吃到肚子裏,就要肚子疼了。”
“陶雨,今天吃飯不能把飯粒掉在桌子上,要自己端碗吃,不要把飯粒掉在桌子上,如果掉在桌子上,飯粒會哭哦。”
“王小明,你今天吃飯很棒,沒有掉飯粒,而且把碗底也吃的很幹淨,明天繼續努力。”
……
路老師一個一個挨著小朋友表揚或叮囑,她的目光也是如絲如縷地貼在每個小朋友身上,生怕漏過他們每一個表情,生怕他們不快樂,又生怕他們得意忘形。
這就是老師,這就是對孩子無微不至關懷的老師,這就是孩子王,這就是孩子心中的喜歡,這種喜歡,純淨如水,澄澈如溪,沒有功利的喜歡,沒有算計的喜歡,沒有目的的喜歡,這種喜歡,能讓孩子內心豐盈,能讓孩子內心柔軟,能讓孩子內心溫暖……
孩子們的童年,因為有這樣純淨的喜歡,而充滿了快樂,因為充滿了快樂,而奠定了他們一生幸福的基礎,因為有這樣的喜歡,他們以後不管遇到什麽樣的困難,都會想起,當年,有個老師,用她最澄澈的目光看著他們,用她最溫柔的聲音鼓勵他們,用她最體貼入微的話語叮囑他們……
童年有他們,長大有他們,人生有他們,生命有他們,這就是老師,這就是成長,這就是人生……
最好的成長,就是突然發現,以前喜歡的東西,現在依然喜歡,並且為之奮鬥了一生。
最好的人生,就是突然發現,以前以為好的,現在依然好,並且一直在堅持。
“願意主動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還真沒幾個……才上了兩天,你就這麽看好她……”“嗨!你不知道,她的獨立性有多強,午睡的時候,自己脫衣服,脫鞋子,衣服疊的整整齊齊的,放在枕頭旁邊,鞋子鞋尖向外,放在床下……”
“哎呦嗬,路老師這麽看好你的學生啊……”“你說,三歲的孩子,睡起覺來,有自己把被子疊得整整齊齊,再把枕頭放在被子上的,上廁所,把襯褲,棉褲,罩褲,一層層拉上來,弄平,再把腰帶紮好。”
“這麽神奇呢,我看啊,是三歲孩子裏麵最棒的,自理能力是最強的,這老師帶起來也輕鬆啊,不過這樣的孩子,都很聰明,很機靈……”
路老師一直和旁邊的同事在說琳琅,臉上掛滿了喜悅,驕傲,自豪,她就這麽一直看著琳琅,目光隨著琳琅在院子裏奔跑而奔跑,自由而快樂……
其實對於小孩子來說,她不一定知道,老師有多麽喜歡她,她隻知道,老師沒有罵過她,老師經常表揚她,老師給她頭上貼小紅花,老師給她發小禮物,老師給她擦汗水,老師抱抱她……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這些喜歡,並不需要多麽複雜,多麽驚天動地,多麽感人肺腑,這些喜歡,就在日常的一絲一毫裏,就在每天的一日三餐裏,就在老師與孩子之間的目光流轉裏。
孩子的心是最敏銳的,誰對她好,她能感知到,並且會隨之而產生一種親近,這種親近,是發自肺腑的,沒有任何利益牽扯的親近,孩子也會感知到,也會以親近回應。
琳琅在大金莊就是孩子王,村裏的孩子們都愛和琳琅玩,願意聽她給他們講故事,說她看過的書,講書上的
那些事兒,有時候,琳琅也會自己編故事,孩子們也愛聽,也崇拜地喊琳琅“故事大王!”
時間過得真快,琳琅的幼兒園生活,過去了一個月,班裏的小朋友的喜歡她,喜歡聽她講故事,聽她講在大金莊的各種趣事,摸魚撈蝦,爬樹上房……
這一天,外麵下雨,無法去院子裏自由活動,於是,在自由活動的時間裏,小班的小朋友,團團圍坐,在聽琳琅講她編的故事:“今天,我給小朋友講一個孫悟空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石猴,從石頭縫裏蹦出來……”
“有一天,石猴找到了一個瀑布,跟其他猴子說:這瀑布是個很好的地方,大家可以進去洗洗澡,衝衝涼。石猴第一個跳進去,在水裏洗著澡,很舒服,洗著洗著,石猴忽然想到,如果一直在這裏洗澡,沒有衣服穿,也不方便。於是石猴想出去找些衣服,石猴跑了很多地方,看到人們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石猴覺得如果自己也穿上衣服,一定比人們更漂亮。”
“石猴跟人們要衣服,人們覺得石猴是妖怪,不給它衣服,還想要抓住它,石猴很害怕,很傷心,也很生氣,它想,人們不給我衣服,那我就自己造衣服,石猴開始自己造衣服……小朋友,你們現在知道,孫悟空身上的衣服,是怎麽來的嗎?”
“我知道,是石猴自己造出來的。”有個小朋友舉手回答。
“對,石猴很聰明,也很厲害,自己造出了衣服,還造出了帽子,小朋友,你們以後也要向石猴學習,學習它不怕困難,學習它堅持不懈,那麽,你們以後也一定會成功的……”
“好,琳琅講得真好,老師獎勵你一朵小紅花。接下來,老師給小朋友出個謎語:一雙手,真稀奇,沒有骨頭沒有肉,隻有一層皮。(猜一物)”
“老師,我知道,是手套。”
“對,就是手套。”“王小明猜對了,路老師也獎勵你一朵小紅花。”
““麻屋子,紅帳子,裏麵住著白胖子。(猜一物)”“是花生!”
“對,就是花生,林玉潔回答的真棒,路老師再獎勵你一朵小紅花。”
……
不知不覺,一個上午過去了,該吃午飯了,路老師讓小朋友們排隊一個個去洗手,然後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準備吃飯。
“陶雨,今天的手沒洗幹淨,明天可要洗幹淨哦,要不然,細菌吃到肚子裏,就要肚子疼了。”
“陶雨,今天吃飯不能把飯粒掉在桌子上,要自己端碗吃,不要把飯粒掉在桌子上,如果掉在桌子上,飯粒會哭哦。”
“王小明,你今天吃飯很棒,沒有掉飯粒,而且把碗底也吃的很幹淨,明天繼續努力。”
……
路老師一個一個挨著小朋友表揚或叮囑,她的目光也是如絲如縷地貼在每個小朋友身上,生怕漏過他們每一個表情,生怕他們不快樂,又生怕他們得意忘形。
這就是老師,這就是對孩子無微不至關懷的老師,這就是孩子王,這就是孩子心中的喜歡,這種喜歡,純淨如水,澄澈如溪,沒有功利的喜歡,沒有算計的喜歡,沒有目的的喜歡,這種喜歡,能讓孩子內心豐盈,能讓孩子內心柔軟,能讓孩子內心溫暖……
孩子們的童年,因為有這樣純淨的喜歡,而充滿了快樂,因為充滿了快樂,而奠定了他們一生幸福的基礎,因為有這樣的喜歡,他們以後不管遇到什麽樣的困難,都會想起,當年,有個老師,用她最澄澈的目光看著他們,用她最溫柔的聲音鼓勵他們,用她最體貼入微的話語叮囑他們……
童年有他們,長大有他們,人生有他們,生命有他們,這就是老師,這就是成長,這就是人生……
最好的成長,就是突然發現,以前喜歡的東西,現在依然喜歡,並且為之奮鬥了一生。
最好的人生,就是突然發現,以前以為好的,現在依然好,並且一直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