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元年,莊有恭在科舉裏科考落榜後,心中滿是失落和迷茫。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決定跟隨鄔姓同學一同前往惠州鄔家學堂。據說,這個學堂的創辦者曾經在康熙十二年的時候,在清遠縣考中過第一名。因此,莊有恭希望能夠來到這裏沾一沾這位前輩的喜氣,或許能給自己帶來一些好運氣。


    當莊有恭走進學堂時,他立刻注意到了掛在顯眼位置的鄔氏家訓。他好奇地走近前,仔細地閱讀起來。這些家訓的內容讓他感到十分驚喜,因為它們不僅寫得非常出色,而且與他自己的價值觀高度契合。莊有恭不禁感歎:“如果我能成為這樣的家族中的一員該多好啊!”


    就在莊有恭全神貫注地看著鄔氏家訓時,一股神秘的力量悄然降臨。原來,被封存在鄔氏家訓裏的鄔思道的一部分靈魂感受到了莊有恭的到來,並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莊有恭流露出對鄔氏家訓的欣賞之情時,封印自動解開,鄔思道的分靈魂從鄔氏家訓中飛出,直接沒入了莊有恭的頭顱之中。


    此時的莊有恭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但他突然感到一陣頭暈目眩。等他恢複過來時,他覺得自己好像變得聰明了許多,腦海中也湧現出了無數的想法和見解。然而,他並沒有意識到這一切都是因為鄔思道的分靈魂融入了他的身體。


    鄔思道的分靈魂和莊有恭的靈魂融合後,得到了對方的一切信息。


    莊有恭自幼便有神童之稱,這並非浪得虛名。莊有恭在年少時便展現出了非凡的聰穎才智。年僅十三歲的他已經能夠通讀五經,這對於大多數同齡人來說是難以企及的成就。


    莊有恭的家族背景也頗為有趣。他的爺爺原本是福建晉江人,但後來遷徙到了粵西山區居住。而莊有恭的父親莊存齋則有著一段獨特的經曆——他原來是個屠夫,連大字都不認識幾個。然而,這個家庭卻孕育出了莊有恭這樣的天才少年。


    時間如白駒過隙般轉瞬即逝,轉眼間便來到了乾隆三年。這一年,莊有恭(實際上是鄔思道)參加了順天府的鄉試,並成功上榜,一舉考中了舉人。


    緊接著,乾隆四年,擁有鄔思道記憶的莊有恭又踏上了會試之路。由於乾隆皇帝正是鄔思道所教導出來的,因此對於皇帝的喜好和文風,鄔思道可謂了如指掌。在考試時,莊有恭答題和撰寫文章時都遊刃有餘、得心應手。果不其然,莊有恭在此次會試中表現出色,最終高中狀元。


    莊有恭身上融合了鄔思道與薛克俊兩個人的靈魂記憶,而其中的薛克俊曾經在珠江流域的江河之中藏匿過寶物,但也因此遭遇不幸。所以莊有恭不禁想到,當大清入侵大明並南下的時候,必定會有許多像薛克俊這樣的官員將黃金隱藏在江河之中。可以想象,在江河流域之中,肯定埋藏著大量的寶箱。盡管在和平時期可能已經有不少人發現並取出了一些寶箱,但大清當時頻繁屠城,導致許多寶箱成為無主之物,仍然靜靜地躺在江河之中。


    這些財寶原本應當發揮其貨幣的價值,如果一直深埋於江河之下實在是太可惜了。那麽如何才能將這些財寶挖掘出來呢?莊有恭突然靈機一動,或許可以通過挖湖儲水等水利工程來改變江河的流向,一旦江河改道,舊的河道必將短暫斷流,那些寶箱也將重見天日。


    然而,這個工程的規模極其龐大,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不僅如此,還必須要有足夠高的官位才能夠有資格向皇帝提出這樣一個利國利民的水利工程建議,以解決水患問題,並通過修建灌溉渠來擴大農作物的種植麵積。這無疑是一項艱巨而又複雜的任務,但也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裏,人們的智慧與勇氣將被充分激發出來,共同創造出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的社會。


    目前剛剛高中狀元的莊有恭深知,此時不必過多思考這個問題,而是應該全力以赴地提升自己的官位。隻有不斷向上攀升,才有可能實現這個宏偉的計劃。於是,莊有恭決定先放下這個念頭,專注於眼前的工作,努力爭取更高的職位。


    不久之後,莊有恭就被任命為翰林院修撰,並進入南書房任職,還得到了“南書房行走”的賞賜。南書房最初是由康熙帝設立的,其目的在於選拔那些品行端正且學識淵博的翰林學士進入其中工作。在清代前期,南書房行走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官職,而更像是一種特殊的職務,主要負責與皇帝一同探討和研究古代典籍以及學術文化,同時還要教導皇子們儒家經典等知識。康熙帝當初設立南書房,從表麵上看似乎隻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和吸收漢族文化,但實際上這也是他為了強化皇權所采取的措施之一,通過挑選出優秀的漢族知識分子來為自己服務。因此,能夠進入南書房工作,不僅意味著皇帝對莊有恭個人品德和學識的高度認可,同時也讓他擁有了比其他普通朝臣更多接觸皇帝並參與政務的機會,從而成為了皇帝身邊的親近臣子。


    乾隆七年,莊有恭的弟弟莊有信在莊有恭(鄔思道)指點下,高中壬戌科二甲進士,被授予翰林庶吉士。兄弟二人一同請假返粵省親,一時間,莊家一門二進士,衣錦還鄉,榮耀非常。


    莊有恭(鄔思道)從自己家人那裏得知,乾隆皇帝已經派專人前來調查他們家的情況。這讓莊有恭感到十分驚訝和不安。乾隆皇帝對這件事情非常感興趣,想要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麽。乾隆原本以為,像廣東這樣偏遠的山區裏能夠出現狀元之才,莊家必定是世代書香門第,可調查結果卻讓人出乎意料——莊有恭的父親莊存齋竟然隻是一個屠夫!如今,莊有恭成為了狀元,而現在家裏又出了一個舉人。莊有恭(鄔思道)擔心乾隆會聯想到曾在惠州隱居過的鄔思道,畢竟鄔思道曾經是乾隆皇帝的老師。於是,莊有恭(鄔思道)開始編造一些故事,並讓家裏人四處傳播。這些故事的主題是他家祖上心地善良,曾經救助過一位老神仙,因此得到了回報,使得莊有恭得以高中狀元。這個故事迅速傳遍了整個村莊,人們對此津津樂道,都相信莊有恭一家確實受到了上天的眷顧。與此同時,乾隆皇帝也聽到了這個傳聞,但他並沒有輕易相信,而是繼續暗中調查莊有恭的背景。


    莊有恭為了讓故事更完美,更是請風水師去看飛鵝嶺的一處風水寶地,這個風水寶地就是老神仙為了報答莊有恭爺爺而點的狀元山,風水大師看過後,就說隻要先人葬在此地,後代必能出九個狀元。


    由粵返京後不久,莊有恭便被傳召入宮麵聖。而負責調查莊有恭家庭情況的人早已將其家世背景呈報給乾隆。莊有恭的父親確實是一名屠夫,但卻曾有一段傳奇經曆——救過一位老神仙。乾隆對此自然是難以置信,但還是把莊有恭叫來當麵詢問。莊有恭恭敬地說道:“皇上,祖上的確救過一位鄔姓老爺爺,他並非神仙,隻是一位普通老人罷了。但我有幸看過老爺爺家的家訓,從中領悟到為官之道,即不貪圖私利。恰巧皇上正在尋覓為民請命的官員,因此我才得以獲得皇上的青睞。”


    乾隆皇帝聽完之後,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知道,這鄔氏家訓已經傳承了很多代人,而他的老師鄔思道也是鄔家的一員,對於鄔氏家訓自然是再熟悉不過了。此時此刻,乾隆皇帝心裏已經非常清楚,他所需要做的就是把這個故事告訴所有的官員們,讓他們都能夠以莊有恭為榜樣,廉潔奉公,為民服務。


    於是,乾隆皇帝決定給予莊有恭一個重要的職務——翰林院侍講學士,並將其擢升為光祿寺卿,位列九卿之一。這樣一來,莊有恭不僅得到了更高的地位和權力,更成為了眾人心目中的楷模。從此以後,莊有恭更加努力地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更大的貢獻。


    對於風水先生的話莊存齋是深信不疑,莊存齋原本隻是個屠夫,每天都吃著豬油,生活艱苦。然而,自從他的兒子莊有恭考上狀元之後,他們家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飲食也變得更加豐盛。莊存齋不再從事屠夫的工作,轉而享受起了美食。然而,這樣的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


    有一天,莊存齋突然病倒了,躺在床上無法起身。醫生診斷後告訴他,這是因為他平日裏吃得太好,導致血管堵塞而引發的疾病。麵對這樣的病情,莊存齋感到十分絕望和無助。


    不久後,莊存齋想起了飛鵝嶺狀元地的傳說。他堅信隻要將自己葬在此處,就能保佑子孫後代最少能考上九個狀元。於是,在一個夜晚,莊存齋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並留下遺書要求家人將他安葬在飛鵝嶺。這個決定讓他的家人痛心不已,但他們還是按照莊存齋的遺願行事。


    乾隆九年,莊有恭正在朝中忙碌地處理政務,突然得知父親莊存齋去世的消息。他悲痛欲絕,與弟弟莊有信一同告假歸家,守孝丁憂。


    莊有恭深知父親一生樂善好施,深受當地百姓愛戴。而如今,他要以最高規格的葬禮來送別父親。在守靈期間,莊有恭想起了當年風水師在狀元山上的說法——那座神奇的狀元山據說能夠孕育出九位狀元之才。


    莊有恭擔心這個傳說會越傳越神乎其神,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於是,他決定親自登上狀元山,換上九套狀元服,向莊存齋的墓穴祭拜九次。他這樣做並非迷信,而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告訴世人,這座狀元山已經出過九位狀元了,他的父親雖然並非狀元,但他的墓地卻按照狀元墓的規格建造。如此一來,既能讓父親安息,又不會給後人帶來困擾。


    丁憂期滿後,莊有恭(鄔思道)回到朝廷,他想官位更進一步,就想到給皇太後送禮,送禮要送到心坎裏才有用。他知道皇太後想長壽,鄔思道曾給皇太後講過趙佗長壽,是因為他在龍川當縣令時,經常喝三四月出產的龍川新田的高山綠茶。於是,莊有恭給皇太後進貢了龍川新田的長壽茶,皇太後知道這茶葉的珍貴,得知他對父親的一片孝心,在乾隆皇帝麵前大力誇讚莊有恭的孝順。乾隆皇帝也對莊有恭的行為表示讚賞,很是順理成章就把他他提拔為兵部右侍郎。


    在廣州府城一間裝修得極為奢華的包間內,擺放著一張比普通床鋪更為豪華的大床。床上正躺著一名身著錦衣華服、一看就是有錢人家的男子,他悠然自得地享受著一種特殊的樂趣——吞雲吐霧。他手中拿著一根精致的煙具,嘴裏吐出一團團白色的煙霧,仿佛置身於雲霧之中。而他正在吸食的正是被稱為“鴉片”的毒品。


    然而,這名男子對自己所吸之物的本質一無所知。在當時,販賣鴉片屬於嚴重違法犯罪行為,甚至連雍正皇帝也親自下令,大力宣揚鴉片的危害,並嚴禁其流入大清境內。由於數量稀少,價格昂貴,普通人根本無力購買和嚐試。那麽,為什麽富人們明知道鴉片有害卻依然選擇吸食呢?原因在於他們並不了解其中的真相。在那個時代,鴉片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做“福壽膏”,這個名字給人一種錯覺,讓人誤以為吸食它可以延年益壽,帶來好運。許多人被這種虛假的宣傳所迷惑,認為隻要吸食了福壽膏,就能實現長壽的願望,同時還能獲得無盡的財富和快樂。


    因此,這些富人在追求所謂的“福壽膏”時,完全忽視了它的危害性。他們沉迷於短暫的快感和幻覺中,無法自拔。當他們沉浸在虛幻的滿足感中時,往往會產生一種錯覺,覺得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可以輕易得到。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吸食鴉片不僅摧毀了人的身體健康,更導致家庭破裂,社會秩序混亂。


    甚至在一些書院裏,也開始流傳著一種說法:莊有恭能夠考上狀元,完全是因為他吸食福壽膏。這個傳聞讓許多文人雅士對福壽膏充滿了好奇和向往。他們認為福壽膏可以激發人的靈感,讓人寫出更好的文章。而這些高檔場所因為保密性極好,外界根本無法得知裏麵正在發生什麽。


    書院裏麵其實就隻有兩種人而已,要麽是出身貧寒但勤奮好學、一心隻讀聖賢書的學子;要麽則是家境富裕、靠家中財力和人脈來打通關節、走捷徑以求更上一層樓的富家公子哥。所以說,書院裏染上吸食福壽膏陋習的人,基本都是那些富家子弟。


    而那位神秘人呢,他曾經也是個窮苦人家的孩子,因為沒有足夠的錢去打點關係,導致無法在仕途上更進一步。他甚至為此大鬧貢院,結果卻遭到了皇帝的通緝。一個窮酸秀才哪裏有閑錢去享受那所謂能夠開啟智慧的福壽膏呢?不過也正是這種特殊的“智慧”,反而促使了一些原本處於社會底層的寒門子弟逐漸嶄露頭角,得以崛起。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爾會有人因為過度吸食福壽膏而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當這樣的悲劇發生時,那些販賣福壽膏的人卻將責任推卸得一幹二淨。他們告訴那些還在吸食福壽膏的人們,福壽膏本身並沒有錯,隻是使用方法不當而已。如果一個人沒有足夠的錢財來繼續購買福壽膏,那麽一旦停止吸食,就會麵臨生命危險。相反,如果有足夠的金錢支持,持續吸食福壽膏,活到一百歲都不成問題。


    這種荒謬的言論,讓越來越多的人陷入了福壽膏的泥沼之中。原本應該以學業為重的書生們,開始沉迷於福壽膏帶來的虛幻世界;本應養家糊口的男人們,也漸漸變得頹廢不堪。而這一切,僅僅隻是因為福壽膏的存在。


    這個世界仿佛陷入了一個無盡的輪回之中,每一次循環都讓人痛心疾首。那些吸食鴉片的家庭,最終落得個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下場;然而,有人貧窮便有人富裕,而這些富有的人們卻也染上了毒癮,再次重演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劇。如此循環往複,就像一把無情的鐮刀,將人們的生命和財富收割殆盡。


    這把“鐮刀”就是鴉片,它成為了那個神秘人的專屬工具,專門用來收割富人的財產和生命。這種惡性循環似乎永無止境,讓人心生絕望。自此以後,因為富的人都不長久,極少有富過三代的人。


    乾隆十六年,莊有信南陽知府期間發生了一件奇事。當時,一些販賣福壽膏的人為了積攢功德,打算在南陽建立一所書院。然而,他們四處尋找合適的地點卻始終無果。正當他們陷入困境時,一個神秘人物悄然現身,並與莊有信進行了一場秘密會談。


    會談結束後,莊有信興奮地豎起大拇指,對這個計劃讚不絕口:“真是天衣無縫!”原來,他認為這個計劃不僅能讓自己名利雙收,還能在建設書院時省下一大筆費用。


    在這個計劃中,莊有信隻需將書院建在一塊風水寶地之上,就能得到各方的讚譽和支持。而那些販賣福壽膏的人則會暗中提供所需的資金,確保書院順利建成,而書院的建設經費,又可以名正言順向朝廷申請撥款,一件事情兩方付款,簡直妙不可言啊!這樣一來,莊有信既能贏得聲譽,又能在建設過程中節省大量資金。


    這個看似完美的計劃背後,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陰謀。莊有信是否意識到其中的風險?他能否在這場利益交織的遊戲中保持清醒?而這座即將建立的書院,究竟會給南陽帶來怎樣的影響呢?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與此同時,南陽一座非常有名的佛寺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一群年輕的姑娘前來寺廟上香,但過了一段時間,她們卻在寺廟失蹤了。自然而然地,有人向知府莊有信報案。經過仔細審查,莊有信發現廟裏的和尚竟然都是淫僧,他們拘禁了那些失蹤的姑娘。莊有信迅速破獲此案,並將所有和尚都埋在沙地裏,然後讓受害者家屬用牛耙像耕田一樣,將和尚們全部以這種方式處死。在鐵證如山的情況下,百姓們對莊有信的行為拍手稱快。由於這件事,這座寺廟被廢棄了,於是莊有信便上書朝廷,請求撥款在寺廟原址上修建了南陽書院。


    都說錢能通神,這話一點兒也不假,莊有恭深知其中的道理。他在兵部右侍郎任上與同事們相處得十分融洽,對待上司更是禮數周全。每逢佳節或特殊場合,他都會送上一份精心準備的禮物,以表達自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後來,莊有恭轉任戶部右侍郎,負責管理國家的財政事務。在日常工作中,他仔細查閱各地的財務資料,發現了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全國各地水災嚴重,每年都需要大量的錢糧用於賑災和修築堤壩,但奇怪的是,這些年來,盡管投入巨大,災害卻並沒有得到有效的遏製。


    麵對這一情況,莊有恭陷入了深思。他意識到,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麽這些投入隻會成為無底洞,無法真正改善民生。於是,他決定向乾隆皇帝進言,希望能夠采取更為有效的措施。


    莊有恭向乾隆皇帝呈上了自己收集到的資料,並詳細地說明了當前水災的嚴重性以及治水的必要性。他表示自己曾經有過治水的經驗,可以借鑒前朝的治水方法,製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此外,他還繪製了一些詳細的圖紙,展示了如何通過合理規劃和建設水利設施來減輕水患。


    然而,乾隆皇帝對於水利工程卻是一竅不通。但他看到莊有恭如此認真且充滿信心,便決定給他一個機會。於是,乾隆皇帝讓莊有恭先去治理一處水災嚴重的地區,看看是否真的如他所說,治水會取得顯著的效果。


    乾隆十五年七月一日,天氣炎熱無比,鈕鈷祿常寶的府邸內卻是一片歡騰。就在這一天,鈕鈷祿常寶喜得貴子,夫人順利產下一名健康可愛的男嬰。鈕鈷祿常寶興奮異常,對這個孩子充滿了期待和希望。


    自從在惠州抓住了鄔思道之後,鈕鈷祿常寶仿佛時來運轉,不僅與皇太後搭上了線,還開始走好運。然而,盡管他常常取出鄔思道贈送的那本無字經書仔細研究,卻始終未能參透其中的奧秘。他甚至將這本經書拿給廟宇中的和尚觀看,但同樣沒有發現任何端倪。


    如今,兒子的降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奇跡。當孩子哭得聲嘶力竭、眼淚汪汪時,鈕鈷祿常寶無意間將無字經書放在孩子身邊。令人驚奇的是,孩子似乎得到了某種啟示,立刻停止了哭泣。鈕鈷祿常寶不禁開懷大笑,心想:“看來我與此書無緣,倒是這孩子與之有緣!”於是,他決定為兒子取個特別的名字。


    考慮到無字經書中蘊含著寶貴的意義,又與鄔思道結下了善緣,鈕鈷祿常寶最終將兒子命名為鈕鈷祿善寶。從此,這個名字伴隨著孩子成長,成為了家族中的一份榮耀。


    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開始了他的首次南巡之旅。當時,江南地區正遭受著頻繁的水患之苦。一路上,乾隆皇帝目睹了各地受災情況極其嚴重,百姓們生活受到極大影響。然而,當他來到莊有恭治理水利工程的地方時,卻發現這裏成功地抵禦住了洪水的侵襲,與其他地方形成鮮明對比。而其他地方則因為衝垮了堤壩導致糧食歉收。這使得乾隆皇帝對莊有恭的治水能力留下了深刻印象,並對他表示讚賞和肯定。


    莊有恭奏請道:“皇上,臣以為,可以在江南以治水為題材,舉行一場考試。”乾隆微微頷首,表示感興趣,莊有恭繼續說道:“如此一來,我們便可從中選拔出一些真正有才能、對治水有所見解之人。這些人或許能為江南治水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乾隆思索片刻後,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於是欣然采納了莊有恭的建議,並下令讓他提督江蘇學政,負責主持這場江南鄉試考試。


    莊有恭治水初顯身手,他所修築的堤壩必須堅固無比,絕不能有絲毫的偷工減料之舉。這不僅關係到他個人的前途和聲譽,更關乎著無數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若是堤壩質量不佳,一旦被洪水衝垮,那後果不堪設想——他將受到朝廷嚴厲的降罪處罰,甚至可能麵臨牢獄之災。而他精心策劃的引水斷流計劃也會化為泡影,那些隱藏在江河水底的神秘寶箱將永遠無法浮出水麵,與世人相見。因此,莊有恭深知自己肩負重任,務必確保每一處細節都盡善盡美,以保無虞。


    這一次的治水工作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莊有恭在治理江河時,竟然意外地發現了好幾隻寶箱,這些箱子看起來像是某位王爺留下的遺物,極有可能是明末時期的物品。


    在其中一個寶箱中,莊有恭驚喜地發現了一頂由黃金打造而成的鳳冠以及一支精致的金釵,此外還有許多女子佩戴的飾品。這些珠寶璀璨奪目,價值不菲,讓莊有恭不禁感歎不已。


    恰好此時,皇太後即將迎來她的壽辰,莊有恭心想:“這不是天賜良機嗎?”於是,他精心挑選出一批最為珍貴華麗的金飾,並通過鈕祜祿常寶之手,將其進獻給皇太後,作為賀禮。


    皇太後收到這份禮物後,心情大悅,對莊有恭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而莊有恭也因此備受太後的青睞,甚至還獲得了晉升的機會。


    然而,對於莊有恭來說,這一切都隻是他仕途生涯中的一部分。盡管他現在深得太後的歡心,但他依然保持著謙遜的態度,努力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以確保能夠繼續得到朝廷的認可和重用。


    成也金飾鳳冠,敗也金飾鳳冠。話說這日,乾隆皇帝來到慈寧宮給皇太後請安。閑聊間,乾隆突然發現皇太後頭上戴著一頂金光閃閃、極其精致的鳳冠,那鳳凰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要展翅高飛一般。乾隆不禁眼前一亮,讚道:“皇額娘,您今日所戴之鳳冠真是精美絕倫啊!不知是哪位能工巧匠所作?”


    皇太後聽後,心中一驚,但還是強裝鎮定地說道:“哦,這個呀……是莊有恭進貢的金飾。”她本以為自己回答得滴水不漏,可沒想到卻在不經意間露出了破綻。


    乾隆皇帝何等精明,一聽便察覺出其中的異樣。他回到寢宮後,立即命人去調查這頂金飾鳳冠的來曆。經過一番追查,真相終於大白——原來,這金飾鳳冠竟是明朝皇室的風格。


    這下子,乾隆皇帝徹底明白了,莊有恭所謂的“金飾”竟然是從明朝皇室墳墓裏盜來的寶物!想到這裏,乾隆皇帝勃然大怒,立刻傳旨將莊有恭宣進宮裏詢問。


    乾隆怒不可遏地指著莊有恭,眼中閃爍著怒火,大聲嗬斥道:\"莊有恭,你好大的膽子,竟敢欺騙朕!你以為朕不知道你從墳墓裏挖出的鳳冠獻給太後?你究竟是何居心?\"


    莊有恭臉色變幻不定,額頭上更是冷汗直冒,嘴唇也在微微顫抖著,顯然內心十分掙紮。畢竟,眼前可是掌握生殺大權的皇帝啊,一旦答錯,那可就是掉腦袋的大事。


    然而,莊有恭心裏清楚,如果不坦白交代,自己這條小命怕是保不住了。人都死了,還要錢幹什麽?想到這裏,他咬咬牙,終於下定了決心,開口道:“皇上,請息怒!這金飾並非來自於墳墓中的出土文物。事實上,當年您的祖上打敗明朝的軍隊後,那些來不及逃跑的王爺們將大量的金銀財寶藏匿在了江河之中。微臣負責水利工程事務,機緣巧合之下,在幹涸的河床中偶然發現了這些寶藏。盡管這些財富並無明確主人,但如今毫無疑問它們都屬於皇上所有!”


    說這話時,莊有恭的語氣中明顯帶著一絲激動和緊張,他的目光緊緊盯著皇帝,似乎在期待著對方的反應。


    乾隆皇帝聽完莊有恭的匯報後,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之色,隨即開懷大笑起來。那笑聲如洪鍾般響亮,在整個宮殿內回蕩著,久久不散。他怎麽也想不到,自己僅僅隻是下令追查皇太後鳳冠的來曆,居然能得到如此意外而又豐厚的回報。心中不禁暗暗感歎道:“原來皇太後才是朕的福星啊!連她的一個小小鳳冠都能帶來這麽大的收獲,朕這次真是鴻運當頭啊!”


    乾隆皇帝一臉興奮地看著莊有恭,語氣中充滿了讚賞之情:“莊愛卿,你這次做得實在太出色了!按照你所說的情況來看,其他河流區域或許也藏有同樣的寶箱。哈哈,這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喜訊!莊愛卿,你是否可以把這個技巧傳授給其他人呢?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夠更快、更有效地找到這些珍貴的寶藏了。”


    莊有恭有些無奈地回答道:“皇上,您真的放心讓其他人來做這件事情嗎?畢竟打撈寶箱可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稍有不慎可能會導致寶箱受損甚至丟失。依臣之見,還是由您的心腹大臣親自去處理更為妥當。他們不僅忠誠可靠,而且具備足夠的經驗和能力,可以確保這項工作順利完成。”


    乾隆皇帝點了點頭,表示讚同莊有恭的意見。他認為莊有恭說得有理,於是決定親自派遣自己信任的人去執行這個任務。同時,他也意識到了莊有恭的才能和智慧,決定給他一個更大的舞台施展才華。


    乾隆皇帝高興地宣布:“既然如此,朕決定任命你為江南各省的巡撫,負責治理當地的水利工程。希望你能夠發揮自己的專長,為百姓謀福祉,同時也為朝廷做出更大的貢獻。”


    莊有恭感激涕零,連忙跪地謝恩。他深知這次任命對於自己來說意義非凡,也是乾隆皇帝對自己的高度信任與期望。他決心不辜負皇上的重托,全力以赴做好這份工作,以報答皇恩浩蕩。


    就這樣,一個小小的金飾鳳冠,讓莊有恭辛辛苦苦得到的寶箱,最後做了嫁衣,全都給乾隆沒收了!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莊有恭心裏很明白,一旦他完成了治水和打撈寶箱的任務,那就是他失去利用價值的時刻。因此,他故意拖延治水工程的進度,按照最慢的速度推進。然而,盡管進展緩慢,但治水的效果卻異常顯著。短短幾年間,全國的耕地麵積竟然翻了一番還多!這無疑給乾隆皇帝帶來了巨大的驚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末當個大貪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失憶迷茫的老男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失憶迷茫的老男人並收藏回到明末當個大貪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