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跟隨菩提師祖和雲蓮菩辰二位童子在靈台方寸山上修行,白天習武練劍,夜裏念佛誦經,就這樣,三年的光陰匆匆流逝。


    西天靈山,如來佛祖正在閉目養神,突然他問身邊的侍從,問道,“阿摩迦,如今已是多少時日了?”


    一旁的阿摩迦手持念珠,畢恭畢敬的彎腰回答道,“回佛祖,再過兩天就到11月初1了,不知佛祖您是否還記得,11月初一,在淩雲路會出現九星耀日和佛光之力的奇觀。您還與菩提師祖和地藏王菩薩在那日,那時請諸位佛家筆友,在淩雲渡,給那三藏佛經標注作者。”


    這時如來佛祖道,“阿摩迦,我若將此事向三界發起通知,該以什麽為由頭呢?”


    阿摩迦提醒說道,“佛祖,您還沒有體察過民情,您還沒有勘測過這些經書給人類社會帶來的發展和進步。”


    如來佛祖說的“好的,阿摩迦,我命你以此為由,遍邀作者。”


    話說回來啊,這個淩雲度究竟是個什麽地方呢?


    淩雲渡是天恒山臥龍寺前天然形成的。峽穀寬約80米,取名淩雲渡。


    淩雲渡象征著凡俗世界和佛國世界的分界線。


    淩雲渡,波光粼粼,一邊是煙火人間,炊煙嫋嫋;另一邊則是古木參天,梵音繚繞。


    淩雲渡其實就是一道天然形成的峽穀,滾滾江水從中流過,水勢洶湧澎湃,如萬馬奔騰,激起層層白沫。


    很快,十一月初一就到了,菩提祖師在天空中飛行,向著淩雲渡的方向飛去。


    菩提祖師身形已至淩雲渡河畔,正欲飛上那淩雲渡的上空。然而,就在他即將跨越界限的一刹那,一股無形而強大的力量猛然將他彈回,如同撞上了一堵看不見的琉璃之壁。祖師身形微微一晃,周身光芒閃爍,顯然對這突如其來的阻礙感到意外。


    隻見淩雲路的一邊,密密麻麻地站滿了前來朝拜的作者,另一邊,如來佛祖端坐於蓮花座上,身後緊跟著五百羅漢,在他們的身旁,堆放著如山一般高的經書,每一本都散發著淡淡的金光。


    那一邊的作者們,向淩雲渡的對岸擠,淩雲度好像一幕無形的光幕阻擋住了作者們。作者們削尖腦袋,腳不沾地的向淩雲度對麵擠,可再著急,淩雲度那無形的光幕也不讓作者們過去。


    淩雲渡那無形的光幕始終將作者們阻擋在外,絲毫不讓。作者們的身影在光幕前碰撞、交織,卻始終無法穿透那層薄薄的界限。


    如來佛祖看到如此情況,對大家說道,“既然你們在淩雲度那一頭過不來,我便命令手下將經書拿過去,讓你們登記。”


    可是那對岸似乎也形成到了一道無形的光幕,那五百羅漢都被那無形光幕阻隔起來,經書拿不過去,很是著急。


    對岸的一道無形的光幕,直至將五百羅漢與如來的蓮花座一同籠罩。經書堆前,羅漢們手忙腳亂,卻隻能眼睜睜看著那金光閃爍的經書被無形的壁障阻隔,無法遞送到對岸。


    就在這時,地藏王菩薩駕亓而來,他的身旁還跟著詼諧。


    如來佛祖質問:“地藏王菩薩,你將詼諧帶來,是何居心?”


    地藏王菩薩放聲說道,“我才不愛管你那些破事,馬上九星耀日就要出現了,我們先得到佛光之力再說。”


    這時,天空中的太陽旁,猛然閃現出九顆璀璨奪目的星星,它們仿佛自遠古穿越而來,帶著無盡的神秘與威嚴。九星環繞太陽,交相輝映,綻放出耀眼的光芒,將天際染成了斑斕的畫卷。


    這突如其來的奇景,令在場所有人震撼不已,跪倒在地,頂禮膜拜。


    九星耀日,九是最大的個位數,而日是一,九遇到了一,就容易衝破極限,帶來爆炸性的後果。


    在九顆星星和太陽的孕育下,天空中緩緩凝聚出一個渾圓而神聖的光影,正是那傳說中的佛光之力。佛功之力匯聚了九星與日之精華,變得耀眼奪目,璀璨非凡。


    這時,地藏王菩薩使出法力,想要控製住那佛光之力。詼諧玩命似的向那佛光之力飛襲而去。


    地藏王菩薩大喝一聲:“定!”試圖以無上的法力,將那緩緩下降的佛光之力定住。然而,那佛光之力仿佛有靈,輕輕搖曳,避開了他的控製,繼續優雅地落下。


    與此同時,詼諧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不顧一切地向佛光之力衝去,他的臉上帶著癲狂。


    直至與那佛光之力碰撞在一起,爆發出耀眼的光芒。


    佛光之力與詼諧的軀體驟然相攏,那一刻,空氣仿佛凝固,時間在這一刻失去了流轉的意義。詼諧的身軀如同被狂風暴雨中的驚濤駭浪猛烈拍擊,劇烈地顫抖著,每一次震動都似乎要將他的靈魂從軀殼中剝離。他的眼球中布滿了血絲,突然,他一口鮮血噴湧而出。


    這時,站在一旁的菩提祖師拂塵一揮,欲言而道,“詼諧的身體還是個凡體,詼諧的身體根本無法承受佛光之力這麽強大而又神聖的力量,佛光之力對於詼諧他根本就受不起,而詼諧偏要突吸取洪荒之力,讓我們一起看看他的下場。”


    詼諧的身軀在佛光之力的衝擊下,如同被烈火焚燒的紙人,皮膚開始龜裂,每一寸肌膚都在承受。然而,佛光之力並未因此減弱,反而更加猛烈地湧入他的體內,仿佛要將他的一切吞噬殆盡。終於,詼諧的身體無法再承受這種毀滅性的力量,轟然一聲,爆體而亡,血肉橫飛,化作漫天血雨,染紅了淩雲渡的江水,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血腥味,令人觸目驚心。


    而那佛光之力,也在天空中孕育著,在湧動著,最終化作了淩雲渡,連接在左右兩岸的一道橋梁。


    這時,岸邊的作者們如同潮水般拚命朝那淩雲度橋上擠去,場麵一度失控。有的人心急如焚,腳下一滑,便失足落入湍急的河水中,驚起層層水花;有的好不容易擠上橋,卻又被後來者猛地一推,從橋上跌落,摔得狼狽不堪;更有甚者,因急於過橋,竟動手打了起來,拳腳相加間,隻見一人額頭鮮血淋漓,染紅了衣襟。


    於是那些人們為擠上獨木橋而怨聲載道。


    有人怒目圓睜,指責著身旁的人為何如此粗魯;有人低聲下氣,祈求著前方的人能給自己讓出一條生路。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壓抑與絕望的氣息,讓人幾乎窒息。


    這時,菩提祖師拂塵一揮,說道,“此事發生過後,這三藏經書的性質恐怕就發生了變化。”


    如來佛祖在一旁害怕的說道,“此言何意?”


    菩提祖師緩緩言道:“百姓們對於經書的需求,已由心靈的渴求,轉為對名利的狂熱追逐。你看那淩雲度橋上,眾人爭搶的不再是智慧的燈塔,而是權勢與財富的通行證。經書被高高掛起,每一卷都標價昂貴,宛如珍稀商品,在市井間流轉。書頁間散發的,不再是佛祖的慈悲之光,而是銅臭與欲望的混合氣息。書販們吆喝聲此起彼伏,經卷成了交易的工具,信徒們虔誠的臉龐上,多了幾分算計與貪婪。”


    如來佛祖從袖中掏出了自己的一個法器,金缽盂。


    如來佛祖將那金缽盂一揚,那金缽盂化作一道流光,瞬間覆蓋了淩雲度橋,橋上爭搶的人群仿佛被溫柔的光芒所包裹,身形一頓,隨即緩緩升起,如同被無形之手輕輕托舉,平穩而迅速地穿越橋麵,安全抵達對岸。一時間,橋上空無一人。


    如來佛祖說道,"詼諧死了,這麽多百姓前來鬧事,如果此刻去西去取經而不避嫌避風頭,恐怕難以向全天下老百姓交代,也難以服眾。而在宇宙中自然永恒當中,500年是一個輪回,每過500年就會有一次天劫,每過500年就會有一次因果報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菩提偈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傅詩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傅詩貽並收藏菩提偈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