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山什麽都好,有吃有喝有淡水。
短短二十多天裏,項容在自我劃定的安全區域內,把能辨認出的草藥和菌菇都摘了個遍。
午後溫度也不高,項容便帶著弓箭去打獵。
主要是捉一些亂躥的小野兔和野雞,沒有什麽風險可言。
她在小溪和水潭附近的野草叢裏發現了多處野鴨築的窩,時不時能收獲些野鴨蛋。
在庇護所休息的時候,她抽空在周圍挖了兩個大坑。
斷斷續續挖了三天才完成,又砍了些木頭,一端削的尖銳,齊齊插在坑裏,算是簡易陷阱。
用來防備大型動物的侵襲。
但好在,她尚未在周邊發現大型野獸活動的痕跡。
這樣不用顛沛流離的生活算是比較安逸的。
唯一的問題就是,這二十多天裏,起碼下了十天的雨。
期間不打雷不閃電,雨勢不凶猛,主打一個緩慢綿長地折磨人。
在多雨潮濕的環境裏生活久了,項容覺得自己都快要抑鬱了。
同時她也很納悶,這雨季到底什麽時候結束?
她是不是不該把原生世界學到的地理氣候知識,套用到這裏。
這天早晨醒來,一看灰蒙蒙的天,經驗就告訴她又要下雨了。
項容歎了口氣,收拾收拾去了附近的山洞。
起初下雨的時候,她總是待在庇護所裏,拉弓玩。
後來實在太無聊了,她幹脆把山洞打掃出來,一下雨,就鑽進山洞做幹糧。
這樣偶爾她又餓又累的時候,不用臨時做飯,從空間裏取出來就吃。
項容根據空間現有的食材,為自己擬定了幾個粗略的菜譜。
先做芋頭燜飯。
把切成小塊的芋頭和白米一起放入瓦罐,倒水燜煮。
從水潭裏撈出來的小蝦也處理幹淨了,剝了蝦仁,和泡好的香菇一起,同樣加入瓦罐裏。
最後快熟的時候,加了一點老抽和鹽。
項容略微嚐了嚐,覺得不對勁,又胡亂加了點胡椒粉,加強味道。
接著開始做芋頭蒸兔肉。
項容媽媽以前會做芋頭蒸排骨,現在她沒有排骨,就用野兔肉代替。
恰好山裏難見太陽,她獵到兔子後,隻整理了皮毛,一直找不到機會將兔肉醃製暴曬成肉幹。
正好現在派上用場了。
項容把兔肉洗幹淨,切成一段一段,瀝幹水分。
再用鹽、生抽和料酒醃製好。
把切成塊的芋頭放在瓦罐底部,兔肉均勻地碼在芋頭表麵,加上水,慢慢煮著。
她有六個瓦罐,此刻都在“加班”。
項容又沒事幹了,歎著氣,坐在洞口賞雨。
想她當初在涼州的烈日下,一天都沒歎這麽多次氣呢。
看來人還是要多曬太陽。
項容琢磨著,等天晴了,她要下山看看情況。
等六個瓦罐終於有個空出來了,項容又開始做飯。
第三個菜譜是芋兒雞。
她沒法做正宗的,就瞎湊合,用野雞肉代替。
佐料和醬料也欠缺,隻能空間裏有啥就加啥,熟了就成。
最後一道菜譜是蘑菇芋頭湯。
她在周圍探索的時候,發現了鬆茸和竹蓀。
前者號稱野生蘑菇王,後者被叫做山珍王,總之都是菌中老大,味道鮮美又有營養。
此時正是豐產期,項容收獲滿滿。
可惜以她那摳腳的廚藝,也做不出花樣來。
直接和芋頭一塊下鍋煮,加一點胡椒粉和鹽調味。
但做出來的湯的確鮮香撲鼻。
項容當即就決定,今日的午飯和晚飯就是這一瓦罐湯了。
她之前在南陽城,前後買的四大麻袋芋頭,就這麽陸陸續續被做成了各色美食。
項容很滿意,並給自己的幾個菜譜取了個統稱,就叫芋頭開會,美味加倍!
在山中生活滿一個月後,項容挑了個晴天,準備下山一趟。
臨走前,她對著清澈的水潭仔細看了看自己。
原本膚色漆黑,黑得簡直要發光,現在不發光了,像磨砂黑。
但其實臉蛋摸起來是細膩柔軟的,大概是因為山中環境濕潤,對皮膚好。
狗啃似的短發也長長了,已經齊肩。
她三餐吃飽,沒事幹活鍛煉身體,原主稻草似的黃發都被她養得漸漸泛黑。
總之,看起來不像吃苦受罪的流民了。
項容用炭筆把眉毛畫黑畫粗,再在眼底畫一點眼線,盡量讓五官不那麽柔和。
頭發挽起,在頭頂盤成一個小啾啾。
根據這一路來的見聞,她發現這裏人的發型並不像電視劇裏那樣統一齊整,反而千奇百怪。
古人講究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能輕易斷發的準則似乎對窮人無所謂。
在南陽城,她就見過不少人賣頭發換糧食。
後來和人閑聊套話才知道,達官貴人會定期派人出來收頭發。
對於上層階級的女性而言,一頭高聳繁複的發髻,是尊貴身份的象征之一。
也隻有足夠多的發量,才能承受住珍貴沉重的發飾。
所以假發在她們當中很流行。
項容摸摸頭頂的啾啾,心想發型自由才好,她這樣也不算突兀。
戴好麵罩和草帽,項容又準備了兩個包袱。
一個裝積攢下來的兔子皮毛和待售賣的草藥,另一個裝了兩捧白米。
下了山一看,萬泉河的渡口果然已經重開了。
青石村的村民井然有序地排隊登船。
來回兩趟要交兩個銅板。
項容交了錢,順利過河。
然而進靈風城仍然需要檢查身份,有車隊入城,車上的貨物也要檢查。
為保安全,項容沒有立即去排隊。
而是攔住了一個剛下船的大哥。
“大哥,我是外州來的,想進城投奔親戚,看入城檢查嚴格,是不讓外州的進城嗎?”
那大哥一聽項容是外州來的,立即拉開了距離。
警惕地將項容掃視了一遍,見她呼吸平穩,臉色正常,不像有病的樣子,這才放下心來答話。
“隻是不讓沒有戶籍路引的流民入城。你有戶籍路引就能通過檢查。不過嘛,你畢竟是外州的,進城可能要交點過路費。”
花錢能辦到的事,對項容來說就不是問題。
她在南陽城的工可不是白打的。
當時買完糧食後,特地留了些銅錢備用。
“謝謝大哥。”
她從容地去排隊。
那大哥也跟了過來,試探地問:“小兄弟?”
“嗯?怎麽了?”項容回頭,習慣性地壓低嗓音。
大哥和她閑聊起來:“你打哪兒來呀?進城投奔誰呀?是有錢人家吧?”
大哥是覺得項容既然從外州來,卻不顯得十分狼狽。
可見路上有吃有喝有銀子傍身,進城投奔的親戚大概率也不是什麽窮鬼。
他就想套套近乎,拉拉交情。
項容沒想到這大哥不認生,還挺健談,隻能隨口胡謅。
“哦,我投奔我表舅,他姓宋。”
姓宋啊……想了一圈,城裏地主大戶裏頭好像沒有姓宋的。
那可能他想多了。
大哥不說話了。
很快,前頭的人依次進了城,輪到項容,她拿出戶籍。
查驗的官兵看了看,“涼州的?還挺遠,走到這裏不容易吧。”
項容點頭:“是的,路上不容易。”
“我們在這兒站著,挨個查人也不容易。”
一聽這話,項容立即懂了,識相地拿出一吊銅錢。
“行,進去吧。”
官兵笑嘻嘻的。
項容則咬著牙,進了城。
短短二十多天裏,項容在自我劃定的安全區域內,把能辨認出的草藥和菌菇都摘了個遍。
午後溫度也不高,項容便帶著弓箭去打獵。
主要是捉一些亂躥的小野兔和野雞,沒有什麽風險可言。
她在小溪和水潭附近的野草叢裏發現了多處野鴨築的窩,時不時能收獲些野鴨蛋。
在庇護所休息的時候,她抽空在周圍挖了兩個大坑。
斷斷續續挖了三天才完成,又砍了些木頭,一端削的尖銳,齊齊插在坑裏,算是簡易陷阱。
用來防備大型動物的侵襲。
但好在,她尚未在周邊發現大型野獸活動的痕跡。
這樣不用顛沛流離的生活算是比較安逸的。
唯一的問題就是,這二十多天裏,起碼下了十天的雨。
期間不打雷不閃電,雨勢不凶猛,主打一個緩慢綿長地折磨人。
在多雨潮濕的環境裏生活久了,項容覺得自己都快要抑鬱了。
同時她也很納悶,這雨季到底什麽時候結束?
她是不是不該把原生世界學到的地理氣候知識,套用到這裏。
這天早晨醒來,一看灰蒙蒙的天,經驗就告訴她又要下雨了。
項容歎了口氣,收拾收拾去了附近的山洞。
起初下雨的時候,她總是待在庇護所裏,拉弓玩。
後來實在太無聊了,她幹脆把山洞打掃出來,一下雨,就鑽進山洞做幹糧。
這樣偶爾她又餓又累的時候,不用臨時做飯,從空間裏取出來就吃。
項容根據空間現有的食材,為自己擬定了幾個粗略的菜譜。
先做芋頭燜飯。
把切成小塊的芋頭和白米一起放入瓦罐,倒水燜煮。
從水潭裏撈出來的小蝦也處理幹淨了,剝了蝦仁,和泡好的香菇一起,同樣加入瓦罐裏。
最後快熟的時候,加了一點老抽和鹽。
項容略微嚐了嚐,覺得不對勁,又胡亂加了點胡椒粉,加強味道。
接著開始做芋頭蒸兔肉。
項容媽媽以前會做芋頭蒸排骨,現在她沒有排骨,就用野兔肉代替。
恰好山裏難見太陽,她獵到兔子後,隻整理了皮毛,一直找不到機會將兔肉醃製暴曬成肉幹。
正好現在派上用場了。
項容把兔肉洗幹淨,切成一段一段,瀝幹水分。
再用鹽、生抽和料酒醃製好。
把切成塊的芋頭放在瓦罐底部,兔肉均勻地碼在芋頭表麵,加上水,慢慢煮著。
她有六個瓦罐,此刻都在“加班”。
項容又沒事幹了,歎著氣,坐在洞口賞雨。
想她當初在涼州的烈日下,一天都沒歎這麽多次氣呢。
看來人還是要多曬太陽。
項容琢磨著,等天晴了,她要下山看看情況。
等六個瓦罐終於有個空出來了,項容又開始做飯。
第三個菜譜是芋兒雞。
她沒法做正宗的,就瞎湊合,用野雞肉代替。
佐料和醬料也欠缺,隻能空間裏有啥就加啥,熟了就成。
最後一道菜譜是蘑菇芋頭湯。
她在周圍探索的時候,發現了鬆茸和竹蓀。
前者號稱野生蘑菇王,後者被叫做山珍王,總之都是菌中老大,味道鮮美又有營養。
此時正是豐產期,項容收獲滿滿。
可惜以她那摳腳的廚藝,也做不出花樣來。
直接和芋頭一塊下鍋煮,加一點胡椒粉和鹽調味。
但做出來的湯的確鮮香撲鼻。
項容當即就決定,今日的午飯和晚飯就是這一瓦罐湯了。
她之前在南陽城,前後買的四大麻袋芋頭,就這麽陸陸續續被做成了各色美食。
項容很滿意,並給自己的幾個菜譜取了個統稱,就叫芋頭開會,美味加倍!
在山中生活滿一個月後,項容挑了個晴天,準備下山一趟。
臨走前,她對著清澈的水潭仔細看了看自己。
原本膚色漆黑,黑得簡直要發光,現在不發光了,像磨砂黑。
但其實臉蛋摸起來是細膩柔軟的,大概是因為山中環境濕潤,對皮膚好。
狗啃似的短發也長長了,已經齊肩。
她三餐吃飽,沒事幹活鍛煉身體,原主稻草似的黃發都被她養得漸漸泛黑。
總之,看起來不像吃苦受罪的流民了。
項容用炭筆把眉毛畫黑畫粗,再在眼底畫一點眼線,盡量讓五官不那麽柔和。
頭發挽起,在頭頂盤成一個小啾啾。
根據這一路來的見聞,她發現這裏人的發型並不像電視劇裏那樣統一齊整,反而千奇百怪。
古人講究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能輕易斷發的準則似乎對窮人無所謂。
在南陽城,她就見過不少人賣頭發換糧食。
後來和人閑聊套話才知道,達官貴人會定期派人出來收頭發。
對於上層階級的女性而言,一頭高聳繁複的發髻,是尊貴身份的象征之一。
也隻有足夠多的發量,才能承受住珍貴沉重的發飾。
所以假發在她們當中很流行。
項容摸摸頭頂的啾啾,心想發型自由才好,她這樣也不算突兀。
戴好麵罩和草帽,項容又準備了兩個包袱。
一個裝積攢下來的兔子皮毛和待售賣的草藥,另一個裝了兩捧白米。
下了山一看,萬泉河的渡口果然已經重開了。
青石村的村民井然有序地排隊登船。
來回兩趟要交兩個銅板。
項容交了錢,順利過河。
然而進靈風城仍然需要檢查身份,有車隊入城,車上的貨物也要檢查。
為保安全,項容沒有立即去排隊。
而是攔住了一個剛下船的大哥。
“大哥,我是外州來的,想進城投奔親戚,看入城檢查嚴格,是不讓外州的進城嗎?”
那大哥一聽項容是外州來的,立即拉開了距離。
警惕地將項容掃視了一遍,見她呼吸平穩,臉色正常,不像有病的樣子,這才放下心來答話。
“隻是不讓沒有戶籍路引的流民入城。你有戶籍路引就能通過檢查。不過嘛,你畢竟是外州的,進城可能要交點過路費。”
花錢能辦到的事,對項容來說就不是問題。
她在南陽城的工可不是白打的。
當時買完糧食後,特地留了些銅錢備用。
“謝謝大哥。”
她從容地去排隊。
那大哥也跟了過來,試探地問:“小兄弟?”
“嗯?怎麽了?”項容回頭,習慣性地壓低嗓音。
大哥和她閑聊起來:“你打哪兒來呀?進城投奔誰呀?是有錢人家吧?”
大哥是覺得項容既然從外州來,卻不顯得十分狼狽。
可見路上有吃有喝有銀子傍身,進城投奔的親戚大概率也不是什麽窮鬼。
他就想套套近乎,拉拉交情。
項容沒想到這大哥不認生,還挺健談,隻能隨口胡謅。
“哦,我投奔我表舅,他姓宋。”
姓宋啊……想了一圈,城裏地主大戶裏頭好像沒有姓宋的。
那可能他想多了。
大哥不說話了。
很快,前頭的人依次進了城,輪到項容,她拿出戶籍。
查驗的官兵看了看,“涼州的?還挺遠,走到這裏不容易吧。”
項容點頭:“是的,路上不容易。”
“我們在這兒站著,挨個查人也不容易。”
一聽這話,項容立即懂了,識相地拿出一吊銅錢。
“行,進去吧。”
官兵笑嘻嘻的。
項容則咬著牙,進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