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容回到無名山,沿著山道,將陷阱重新設置一番,鋪上蒲草,再蓋上一層積雪。
進入山洞後,項容喝了一碗熱乎乎的豆粥,讓緊繃的身體放鬆下來。
與此同時,腦子飛速運轉起來。
小木說,雍州打上了益州的主意。
兵馬南下是早晚的事。
戰火一旦蔓延,哪裏都不再安全。
不論是無名山,還是其他的崇山峻嶺、險峻溪灘,都不例外。
項容在曆史書上看過隻言片語,說古代很多百姓為了躲避戰亂或者是沉重的苛捐雜稅,會選擇逃匿山林。
依山結棚為居所,以樵采為生,
在某些未開發的深山老林,也許短時間內可以擺脫官府控製,避開戰亂,但最終還是會被檢括出來。
先不說各州府有專門的團練,時不時捉拿、處置逃避賦稅的百姓。
隨著戰爭的持續,人口減少,土地荒蕪。
統治勢力為了補充人口與糧食資源,不可避免地要大力搜索這些不納糧、不服徭役的山民。
項容甚至覺得,她在無名山中的安寧日子都不會持續太久了。
她能不嫌麻煩地繞半個圈,找一個更隱蔽的山道進山,附近竭力求生的百姓之後也能找過來。
人一多,在沒有耕地和穩定收成的情況下,資源的分配與爭搶就成了問題。
如果都是像胡義那樣正直忠厚的就還好。
但凡像林北、吳楊那樣心狠手辣,爭強好鬥,那一天天地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防止有人背後下黑手。
飲食起居上也有諸多不便。
如果無法久避無名山,那她該怎麽辦?
項容試圖為自己找尋一條安穩平靜的生路。
試試避開世俗,遁入空門?回想從涼州到益州的一路見聞,佛道不算十分昌盛。
在涼州時,偶爾會有大一點的寺廟在清晨施粥救濟,施完即止。
但也隻是施粥,不會接納流民久住。
畢竟寺廟是寺廟,不是無條件的收容所。
天災之時如此,兵禍來臨,也照舊不會成為世外桃源。
被戰爭摧毀的寺廟數不勝數,什麽救苦救難、普度眾生,戰火之下,眾生隻能自渡。
項容略開這個一閃而過的念頭,繼續想。
要不幹脆去投軍?投誰家的軍?州府之間的實力強弱,她不清楚,這種時候站錯隊是致命的。
她也不覺得自己活了兩次,就能一投身軍中,便建功立業。
再一路平步青雲,最後統一四海,成為護國大將軍。
這聽起來就是臆想的完美童話。
她沒有背景,沒有人脈,一個初出茅廬的大頭兵,連說話的資格都沒有,隻配充當衝鋒陷陣的炮灰。
戰場之上,刀劍無眼,她一時殺敵自保還可以,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在鬼門關外前後徘徊久了,早晚會被拉進去的。
算了,打住,投軍的想法也被項容掐死在萌芽中。
還是做一個跑路的獨狼吧。
可路在何方呢?
段領頭繪製的輿圖範圍有限,已經不能再成為指引。
瞿麥與他師父曾到處行醫,也許能給她一點方向。
最好想法子進城,再與瞿麥見上一麵,順便也能確認他的安危。
正如此想著,外頭隱約傳來踩雪的咯吱聲。
項容眉頭一緊,拿起柴刀,往外走去。
“項姑娘!”
熟悉的聲音響起。
朝前方一看,竟然是瞿麥迎麵跑來。
他見到項容,便取下擋風的麵罩,露出紅通通的鼻尖。
項容不由麵露詫異:“你怎麽來了?該不會也是鑽狗洞出城的吧?”
“也?姑娘見到其他出城的人了?”
“算是吧,無意中撞見的。”
“那姑娘可曾聽說稱城中傳言,雍州要派兵南下,搶奪礦山和玉石。”
項容點點頭,一邊表示聽說了,一邊讓瞿麥進洞中來取暖。
兩人在火堆旁坐下,項容給瞿麥倒了一碗瓦罐中的熱水。
瞿麥顧不得喝,捧在掌心,著急地問:“姑娘既已知道,可有什麽打算?”
“我會離開這裏,但還沒想好要去哪裏。大概率往東邊走吧。”
把四麵八方對比一下,東邊是最好的選擇了。
瞿麥喝了口水,斟酌著說:“其實我特地來找姑娘,就是就是想建議姑娘去襄州。”
“襄州?”
“對,就在益州東邊,那裏有漫長寬闊的江河作為天險,阻攔北方的鐵蹄。南邊又有幽深綿長的崇山峻嶺,作為屏障。”
“如果姑娘順利到了襄州之後,並不喜歡那裏,還可以繼續往東南去。”
“東南一帶,物產豐富,土地充裕。比起將生戰亂的益州,無論如何都是更好的去處。”。
項容問:“那你呢?聽你的語氣,似乎另有去處?”
瞿麥應了一聲:“是,我另有去處。此來,也是要和姑娘鄭重道別的。”
項容疑惑:“你要去哪裏?”
“這事說來就有點話長了,項姑娘可還記得我在四方縣救過的那個孩子?”
“你是說那個在街頭犯了羊角風的孩子?”
“對!他叫李洵,是鎮南將軍李雲之的孫兒,他身邊的那七個男人是他的叔父兼護衛。”
“他們從寧州來,一路北上去長安,途中遇到截殺,又在秦州地界遭阻,不得不回頭繞到樂溪縣,另尋他路。”
“那時我入城治療幹屍病,無意中再次碰見他們。”
“城中人喚我神醫,我開的藥方也對李洵的病起效,他們對我很是感激。後來大雪封路,他們暫住城中,與我成了鄰居,雙方熟絡起來。”
“我才慢慢知道他們的身份,以及南邊軍中出了大事。”
李家是大燕的名門宿將,常年鎮守寧州邊境,對抗南夷與板楯蠻。
大概是一年前,李雲之老將軍按例回都城述職,不久之後外族來襲。
洛陽陷於敵手,李老將軍也命喪戰場。
兩重噩耗傳回寧州,一度引起軍中混亂。
李老將軍的子女、兒媳皆在軍中,起初還能維持軍心穩定,
但架不住寧州刺史與軍中監軍使裏應外合,汙蔑李家人通敵叛國,意圖趁著北方動亂,要在南邊擁兵自立。
明刀易躲,暗箭難防。
李家唯有李洵在眾人保護下活了下來,那七個護衛帶著李洵,要去長安投奔他的外祖。
項容聽完瞿麥的講述,了然地點點頭。
難怪她當時在林子中,隻與其中一個護衛有短暫的交流,便覺得對方不是普通人。
原來是軍人。
“但是說了這麽多,你還沒說你要去哪裏呢?”
瞿麥笑了笑,說:“我已答應了他們,要隨他們去長安。路上給李洵治病,到長安之後,隨他們投身軍中,做個軍醫。”
項容聞言,沉默下來,沒接話。
瞿麥繼續笑著說:“左右都是要離開的,不如與他們一起走。姑娘也知道,我這人手無縛雞之力,遇到壞人也打不過,與他們同行,算是白撿了七個武功高強的護衛呢。”
項容抬眼看他片刻,輕聲道:“你做這個決定,其實還有更特別的理由吧?”
進入山洞後,項容喝了一碗熱乎乎的豆粥,讓緊繃的身體放鬆下來。
與此同時,腦子飛速運轉起來。
小木說,雍州打上了益州的主意。
兵馬南下是早晚的事。
戰火一旦蔓延,哪裏都不再安全。
不論是無名山,還是其他的崇山峻嶺、險峻溪灘,都不例外。
項容在曆史書上看過隻言片語,說古代很多百姓為了躲避戰亂或者是沉重的苛捐雜稅,會選擇逃匿山林。
依山結棚為居所,以樵采為生,
在某些未開發的深山老林,也許短時間內可以擺脫官府控製,避開戰亂,但最終還是會被檢括出來。
先不說各州府有專門的團練,時不時捉拿、處置逃避賦稅的百姓。
隨著戰爭的持續,人口減少,土地荒蕪。
統治勢力為了補充人口與糧食資源,不可避免地要大力搜索這些不納糧、不服徭役的山民。
項容甚至覺得,她在無名山中的安寧日子都不會持續太久了。
她能不嫌麻煩地繞半個圈,找一個更隱蔽的山道進山,附近竭力求生的百姓之後也能找過來。
人一多,在沒有耕地和穩定收成的情況下,資源的分配與爭搶就成了問題。
如果都是像胡義那樣正直忠厚的就還好。
但凡像林北、吳楊那樣心狠手辣,爭強好鬥,那一天天地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防止有人背後下黑手。
飲食起居上也有諸多不便。
如果無法久避無名山,那她該怎麽辦?
項容試圖為自己找尋一條安穩平靜的生路。
試試避開世俗,遁入空門?回想從涼州到益州的一路見聞,佛道不算十分昌盛。
在涼州時,偶爾會有大一點的寺廟在清晨施粥救濟,施完即止。
但也隻是施粥,不會接納流民久住。
畢竟寺廟是寺廟,不是無條件的收容所。
天災之時如此,兵禍來臨,也照舊不會成為世外桃源。
被戰爭摧毀的寺廟數不勝數,什麽救苦救難、普度眾生,戰火之下,眾生隻能自渡。
項容略開這個一閃而過的念頭,繼續想。
要不幹脆去投軍?投誰家的軍?州府之間的實力強弱,她不清楚,這種時候站錯隊是致命的。
她也不覺得自己活了兩次,就能一投身軍中,便建功立業。
再一路平步青雲,最後統一四海,成為護國大將軍。
這聽起來就是臆想的完美童話。
她沒有背景,沒有人脈,一個初出茅廬的大頭兵,連說話的資格都沒有,隻配充當衝鋒陷陣的炮灰。
戰場之上,刀劍無眼,她一時殺敵自保還可以,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在鬼門關外前後徘徊久了,早晚會被拉進去的。
算了,打住,投軍的想法也被項容掐死在萌芽中。
還是做一個跑路的獨狼吧。
可路在何方呢?
段領頭繪製的輿圖範圍有限,已經不能再成為指引。
瞿麥與他師父曾到處行醫,也許能給她一點方向。
最好想法子進城,再與瞿麥見上一麵,順便也能確認他的安危。
正如此想著,外頭隱約傳來踩雪的咯吱聲。
項容眉頭一緊,拿起柴刀,往外走去。
“項姑娘!”
熟悉的聲音響起。
朝前方一看,竟然是瞿麥迎麵跑來。
他見到項容,便取下擋風的麵罩,露出紅通通的鼻尖。
項容不由麵露詫異:“你怎麽來了?該不會也是鑽狗洞出城的吧?”
“也?姑娘見到其他出城的人了?”
“算是吧,無意中撞見的。”
“那姑娘可曾聽說稱城中傳言,雍州要派兵南下,搶奪礦山和玉石。”
項容點點頭,一邊表示聽說了,一邊讓瞿麥進洞中來取暖。
兩人在火堆旁坐下,項容給瞿麥倒了一碗瓦罐中的熱水。
瞿麥顧不得喝,捧在掌心,著急地問:“姑娘既已知道,可有什麽打算?”
“我會離開這裏,但還沒想好要去哪裏。大概率往東邊走吧。”
把四麵八方對比一下,東邊是最好的選擇了。
瞿麥喝了口水,斟酌著說:“其實我特地來找姑娘,就是就是想建議姑娘去襄州。”
“襄州?”
“對,就在益州東邊,那裏有漫長寬闊的江河作為天險,阻攔北方的鐵蹄。南邊又有幽深綿長的崇山峻嶺,作為屏障。”
“如果姑娘順利到了襄州之後,並不喜歡那裏,還可以繼續往東南去。”
“東南一帶,物產豐富,土地充裕。比起將生戰亂的益州,無論如何都是更好的去處。”。
項容問:“那你呢?聽你的語氣,似乎另有去處?”
瞿麥應了一聲:“是,我另有去處。此來,也是要和姑娘鄭重道別的。”
項容疑惑:“你要去哪裏?”
“這事說來就有點話長了,項姑娘可還記得我在四方縣救過的那個孩子?”
“你是說那個在街頭犯了羊角風的孩子?”
“對!他叫李洵,是鎮南將軍李雲之的孫兒,他身邊的那七個男人是他的叔父兼護衛。”
“他們從寧州來,一路北上去長安,途中遇到截殺,又在秦州地界遭阻,不得不回頭繞到樂溪縣,另尋他路。”
“那時我入城治療幹屍病,無意中再次碰見他們。”
“城中人喚我神醫,我開的藥方也對李洵的病起效,他們對我很是感激。後來大雪封路,他們暫住城中,與我成了鄰居,雙方熟絡起來。”
“我才慢慢知道他們的身份,以及南邊軍中出了大事。”
李家是大燕的名門宿將,常年鎮守寧州邊境,對抗南夷與板楯蠻。
大概是一年前,李雲之老將軍按例回都城述職,不久之後外族來襲。
洛陽陷於敵手,李老將軍也命喪戰場。
兩重噩耗傳回寧州,一度引起軍中混亂。
李老將軍的子女、兒媳皆在軍中,起初還能維持軍心穩定,
但架不住寧州刺史與軍中監軍使裏應外合,汙蔑李家人通敵叛國,意圖趁著北方動亂,要在南邊擁兵自立。
明刀易躲,暗箭難防。
李家唯有李洵在眾人保護下活了下來,那七個護衛帶著李洵,要去長安投奔他的外祖。
項容聽完瞿麥的講述,了然地點點頭。
難怪她當時在林子中,隻與其中一個護衛有短暫的交流,便覺得對方不是普通人。
原來是軍人。
“但是說了這麽多,你還沒說你要去哪裏呢?”
瞿麥笑了笑,說:“我已答應了他們,要隨他們去長安。路上給李洵治病,到長安之後,隨他們投身軍中,做個軍醫。”
項容聞言,沉默下來,沒接話。
瞿麥繼續笑著說:“左右都是要離開的,不如與他們一起走。姑娘也知道,我這人手無縛雞之力,遇到壞人也打不過,與他們同行,算是白撿了七個武功高強的護衛呢。”
項容抬眼看他片刻,輕聲道:“你做這個決定,其實還有更特別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