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馬知州被生生養了好幾年,養出一身油脂,直到天亮都未燃盡,府衙中屬於他的黨羽早已伏誅,嶽關兩家再一倒,鄄州自成一家的趨勢已不可避免,但整個鄄州固若金湯,馬知州被點天燈一事,竟始終未曾傳出去。
繼頭一年“資助”某位親王五十萬兩白銀後,這位親王便將鄄州當作了自己的私庫,有事沒事都要伸手,這也無可厚非,誰讓他跟皇帝同父異母,而今上恰恰十分小心眼,登基後殺了一批兄弟,剩下的幾個則被他遠遠地打發走了。
親王們的封地不說是寸草不生,也稱得上是窮山惡水,饒是如此皇帝依舊不放心,心心念念想著削藩,尤其近幾年他身體狀況不佳,東宮人選遲遲未定,皇子們私下爭搶的頭破血流,整個大晟朝看似安穩平定,實則早已是脹滿的水球,隻消輕輕一戳,就會砰的一聲炸開。
皇帝老了,卻舍不得放權,他自己便是經曆極其殘酷的兄弟鬩牆才登上的皇位,如此來之不易,怎麽舍得在尚未享受夠之前撒手?聽京城那邊傳來的消息,皇帝似是想建一座登仙台,奈何國庫空虛,囊中拮據,他便下令,要今年農稅再增兩成。
年輕時他也有一番壯誌,可惜心夠大,卻沒有與之相比配的毅力,大晟朝至今已有三百年,世家貴族盤根錯節,皇親國戚奢靡無度,從上到下的所有人都在拚命撈錢,這錢從誰的身上來?
看馬知州是如何建立起偌大的財寶庫便知道了。
當百姓的生存空間被壓榨到極限,到了不反抗便活不下去的地步,這個朝代也即將走到盡頭。
了了不過是適當地幫忙加一下速。
國庫被掏空便意味著基礎設施得不到完善,其它州府她不甚了解,總之鄄州城牆及堤壩早已年久失修,隻是馬知州運氣好,二十年來沒發生過重大天災,鄄州如此,其餘州府又能好到哪裏去?
她與皇室沒有血親,貿然起事名不正言不順,但有的是名正言順之人,比如四散於大晟朝邊緣之地的幾位親王,為此她不介意花點錢,反正這錢全是白得的。
上行下效,皇帝性好享受,自然有人追捧跟風,可大晟國力早已經不起這般消耗,恐怕登仙台尚未造成,便會有人揭竿而起。
在那之前,鄄州隻需韜光養晦,囤糧練兵。
嶽家船隊出海雖是為賺錢,卻帶回了不少稀奇古怪的玩意兒,有些賣出了高價,有些卻因無人欣賞從而束之高閣,了了特意去了嶽家庫房一趟,還真讓她尋到了些好東西。
最令人驚奇的,是她在庫房裏找到了幾株將死未死的橡膠樹苗!
除此之外,還有玉米土豆跟紅薯並一些香料——甚至有咖啡豆!
據船隊的人說,這咖啡豆是他們從一個靠海小國買來的,那裏的人都生得金發碧眼,很愛喝這種豆子磨成粉後的水,但船隊的人都喝不慣,之所以會帶回來,純粹是因其新鮮。
值得一提的是,嶽關兩家的人並非全部都被抓入大牢,了了留下了有一技之長可以為己所用之人,嶽家船隊便是其中一部分,這支船隊自十年前開始出海,期間換了好幾批人,最開始出海那些要麽是病死在途中,要麽客死異鄉,如今還活著的這一批,是航海經驗最為豐富的。
鄄州的土地質量不錯,不僅適合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也適合藥材生長,可以說,馬知州倘若真想做個好官,隻要他足夠有毅力,鄄州絕對能夠成為不亞於江南的富庶之地。
可惜他隻愛金銀,又隻會從百姓身上剝奪,這就導致鄄州接連十數年農作物產量不佳,當然,這也有種子和肥料過於落後的原因在內,畝產量都不高,農稅卻高得嚇人。
了了以前做皇帝時,便很清楚一件事,無論她想做什麽,前提都是能讓底下的人吃飽飯,要是飯都吃不上,誰願意聽上頭的命令?因此她對農事很是看重,但她本身其實並不擅長種地,對於良種要如何培育,也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倒是水泥玻璃肥皂之類的製作方法,不需要想便能寫出來。
不了解沒關係,她可以把自己不擅長的事,交給擅長的人去做。
再說了,她的不擅長,是針對現代社會的農學專業而言,較之封建社會的平民,實踐能力如何暫且不論,理論知識絕對高出一大截。
為征良種,鄄州府向治下各縣發布告示,若有精於田地者,發現良種者,不限性別年齡,皆可前往縣衙應征,賞金百兩。
一開始,人們以為自己聽錯了,是賞銀百兩吧?
直到官府的人再三保證是賞金百兩,這下整個鄄州都熱鬧起來了!種地!堆肥!這誰不會?但凡是生長在農家鄉間,哪個不是伺候莊稼的好手?
但官府積威甚深,即便真有擅農事者,亦不敢貿然揭榜,於家村的人自然也知曉了。
於寶珍踮著腳尖去看貼在牆上的告示,眼睛閃閃發亮,百兩賞金,能買多少糖葫蘆?她想要!
可她根本不會種地,或者說,她打小便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做過的唯一農活大概就是每年農忙時外出見麥穗——這還是她在家閑著無聊堅決要幹的,說出來別人可能不信,於寶珍現在還分不大清楚小麥跟稻子,前年甚至鬧過把韭菜當成小麥的笑話。
羅老師今天來上課時,便發現甲班的五隻小熊比平日更加吵鬧,側耳細聽,發現她們居然在討論如何種地。
羅老師也沒種過地,原本打算講的課,幹脆改成了實踐,帶上五隻小熊,讓她們背上各自的小水壺,在於寶珍的強烈要求下,去於家村參觀麥田,順便了解一下小麥是如何種植的。
於寶珍自上學以來,還是頭一回把同學老師都帶回家,給她高興壞了,一路上在馬車裏待不住,蹦蹦跳跳,恨不得爬上馬背來一場轟轟烈烈的策馬奔騰。
學堂有馬術課,她們五個人學得都不錯,但她們騎的都是溫順的矮腳馬,拉馬車這匹馬卻渾身油光水滑高大俊俏,全身上下黢黑無一雜色,看著便威風極了。
於家村還沒進來過馬車呢,因此剛到村頭,便引來一群人圍觀,於寶珍毫不怕生,伸出腦袋揮舞小手打招呼,什麽大娘二嬸三妗子四奶奶……總之沒有她不認識的人,旺旺跟青寧也很好奇,她倆出身優渥,從未在村子裏生活過,大小魚就淡定得多,她們吃得苦多,經曆的也多,村子對她們而言一點都不奇怪。
於老摳得知孫女帶著老師同窗歸家,緊張的坐立難安,等羅老師向他表明自己是想帶孩子們來看看麥田,免得她們長大了五穀不分時,他大腿一拍,二話不說便答應了。
去麥田就不適合坐馬車,好在今天大家穿得都很方便,旺旺告訴於寶珍,她家雖是縣城首富,卻也想要那賞金,倒不是貪財,而是想跟府衙的新老爺打好關係,萬一能入貴人的眼呢?
可惜她家田地不少,佃戶也多,卻並沒有尋到什麽良種。
了了本來也沒把希望放在民間,她讓人在嶽關兩家的佃戶中挑了一批經驗豐富的農人,關於如何繁育良種,她大概了解一些,首先要選擇優良的親本,進行雜交後開始進一步培育,通過去雄、育種確保精良度,但即便如此,最終繁育出的結果也不一定盡如人意。
更何況土壤、水分、氣候、環境各有不同,這些對良種繁育都會有影響,所以絕非一時之功。
最關鍵的是,鄄州近十餘年的畝產量隻有兩百斤左右,想從中挑選優質母本尚需一番時間,早在將馬知州抓住後不久,了了便安排了人暗中研究,隻是收效甚微。
鄄州瘡痍遍布,想要將它治好,少說還需個幾年。
不過這一切跟於寶珍有什麽關係呢?她每天學得開心玩得快樂,無憂無慮從來不多想,隻要別人不主動招惹她,不向她釋放惡意,她甚至是個很大方的小女孩兒。
於老摳家侍弄田地很精心,饒是如此,畝產量也處於平均線,放眼望去稻浪滾滾,每年農忙都累得要死要活,結果收獲的糧食隻勉強夠一家人嚼用,這還沒算上交稅,若是佃戶則更慘。
反正身上若沒什麽大病,日子湊合湊合,勒緊褲腰帶也不是不能過,但誰家沒個突發狀況呢?誰家沒個人情來往?要是哪年忽降天災,沒有存糧沒有銀子的人們,就隻能成為流民背井離鄉。
鄄州地處中原以北,多年來不說風調雨順,至少沒出現過大型天災,一般每年有兩次耕種,一茬小麥一茬水稻,但這些是細糧,平日是舍不得吃的,也就家裏有小孩,偶爾會給小孩打打牙祭。
比如於老蔫家,細糧就隻有於熙庭能吃,連於老蔫自己也不吃。
於老摳家因為男娃多,吃得也多,細糧更是緊巴巴,同樣隻有於寶珍能吃,為這大堂嫂心裏還不舒服過——她從過了門到懷孕,隻吃過兩次細糧。
可惜現在她已經不敢跟於寶珍爭辯了,生怕家裏長輩發火要送她回娘家,但偶爾忍不住時還是會陰陽怪氣的堵於寶珍兩句,好像她說兩句於寶珍就會自覺退讓再不吃細糧一樣,結果當然是每次都被於寶珍懟回去。
於寶珍也不跟大堂嫂吵,她就說:你想吃,你問你家裏人要。
這次於寶珍帶這麽多人來家裏,大堂嫂又不怎麽開心,她疑心這些人今兒中午都要在家裏用飯,本來一日兩餐,來了客人,中午還得多做一餐,看奶那高興勁兒,怕不是還要切塊臘肉。
羅老師也有好幾個哥哥,她離家前,前頭兩個哥哥都娶了妻子,怎麽說呢,好像那個家瞬間就沒了自己的容身之處,連她娘給她做新衣裳打點首飾,嫂子們都覺得她占了家裏的便宜,恨不得她馬上嫁人。
五個孩子到了地裏就玩瘋了,直接甩一身泥,幸好羅老師早有遠見,在車裏給她們一人準備了一身換洗衣服,於寶珍咯咯笑個不停,正要撲過去跟大魚滾成一團,眼角餘光卻瞥見一個熟悉的背影。
她眼睛一亮就要撲過去:“菊花姐姐!”
可惜菊花姐姐一聽到她的聲音,腳步好像變得更快樂……
於寶珍有點喪氣,中午在於老摳的極力邀請下,羅老師盛情難卻,隻能帶著幾個孩子留下來打擾,把大堂嫂給氣的呀……還沒分家呢,她就什麽好東西都想往自己屋裏扒拉,看她男人少吃半碗飯,都覺得是於寶珍的錯。
二堂嫂就會做人多了,笑臉迎人不說,看不出一點不情願,連對於寶珍都很好,當然不會不歡迎羅老師等人來家做客。
羅老師來之前就想過,若要來於家叨擾,必然不能空手,因此帶了些伴手禮,都是在鎮上買的糖果糕點一類,還有兩匹適合於寶珍這種小孩兒的布。
這可比於老摳家一頓飯值錢多了。
但這飯吃著吃著,於寶珍率先放下飯碗,來的路上她在馬車裏吃了好幾塊糕,肚子不是很餓。
見她吃完下桌,與她最為投緣,有禍一起闖的大魚眼珠子一轉,也放下了筷子。
於老太叮囑道:“寶兒,別跑去河邊玩。”
於寶珍應了一聲,跟大魚鬼鬼祟祟摸出家門,然後興高采烈向她訴說自己曾在山上抓到過野雞野鴨野兔野豬。
大魚:……你看我信嗎?
於寶珍強調道:“真的!我說的都是真的!不信你跟我來!”
大魚還真跟她去了,兩人一前一後晃悠到了村裏人常常割豬草撿菌子的地方,原本說好下午大家一起撿菌子,她倆卻先來了。
“咦。”
於寶珍驚訝地歪歪腦袋,“這個豬草怎麽長得有點不一樣?”
大魚湊過來一瞧,登時翻了個白眼:“什麽豬草,這不是稻子嗎?上午咱們還在田裏看見了呢。”
於寶珍撓撓頭,雖然她學別的很快,但對於稻子小麥和韭菜,總是容易弄混:“這是稻子啊,哇,這比我家地裏的大多了,也飽滿多了!”
這麽一說,還真是。
兩人一左一右蹲下來,看著這片大約三尺長三尺寬,方方正正的稻田,沒什麽特殊的,村裏人常常這麽幹,在田間地頭的空隙上也種些東西,但這塊的稻子,其結出的稻穗足有於老摳家地裏的兩倍大!
於寶珍伸手捏了捏,每一粒都很飽滿。
兩個鑽進錢眼兒裏的人不約而同想到了“賞金百兩”的官府告示,然後吸溜一口,確認過眼神,是互相了解的人。
“你們在這做什麽?”
背後突然傳來一句話,嚇得倆孩子差點摔個仰倒,這要翻下去可不得了,少說頭破血流。
等到被拎住命運的後頸皮,於寶珍才拍拍胸口:“好險好險,差點滑坡下麵去了!……呀!菊花姐姐!”
個頭竄成全家最高的菊花本來並不想搭理於寶珍,但這兩個小孩越來越往前蹭,她擔心她們掉下去,這才出手拎了一把。
不知道怎麽回事,於寶珍從來不跟不喜歡自己的人玩,她也不會特意去詛咒人欺負人,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就好啦,誰還沒個討厭的人呢?
唯有隔壁於老蔫家的菊花是個例外,於寶珍總覺得,菊花姐姐沒有表現出來的那樣討厭自己。
“菊花姐姐,大中午的你怎麽上山啦?”
菊花:……
她才不會告訴這個小屁孩,是因為她的菌子事業越做越大,破屋已經限製了她的發展,所以她把地盤移到山裏來了。
隻要不往深山裏去,根本沒有大蟲狼群!
一開始菊花也怕過,但她沒別的辦法,總是往茅草屋跑很容易被人發現,倒不如每天打豬草來得不紮眼。
堂姐們搬去縣城之前,幫她聯係了鎮上的幾家酒樓客棧,菊花養的菌子又新鮮又大顆,味道極好,價錢還實惠,菊花一直私下悄悄做這件事。
因為一個人的能力太過有限,她還在村裏物色了幾個跟自己合得來的女孩,大家輪流換班,她給她們開工錢。
“菊花姐姐菊花姐姐。”於寶珍有無數的話要問,“這塊稻子是誰種的呀?”
這塊三尺左右的稻田位於山坡往下,附近的豬草並不多,所以鮮少有人靠近,菊花想了想,要是不回答於寶珍,自己可能還要被纏著,本來是想去看看菌子種植地的情況的,這下白跑一趟。
她隨口道:“不知道,以前沒見過。”
於寶珍:“那是沒有主人的嗎?”
菊花點點頭。
大魚歡呼一聲,然後看了看菊花,露出糾結的表情。
兩人同窗這麽久,於寶珍已經很了解她了,不就是想著多了個菊花姐姐,賞金該怎麽分嗎?於寶珍大方道:“見者有份,我們各拿三成,剩下的一成給老師。”
菊花一臉莫名其妙,但她看了眼那塊稻田也就懂了,刹那間心情複雜,於寶珍,又是於寶珍。
這家夥的運氣實在逆天,自己天天在這裏來回,有時一天甚至跑好幾趟,怎麽從來沒見過這塊稻田?以前也是,這塊山坡就這麽點大,村裏人來人往,都往這兒來打豬草,就於寶珍能挖到人參,還有野豬主動撞樹給她送肉!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再想想她家裏那弟弟……菊花都不稀得想。
自打被拐走後回了家,於熙庭就變了,菊花常常能聽到那個古怪的聲音唆使他從別人身上取走幸運值,於老蔫並沒把孫子身體有損的事告知全家,菊花是從“係統”嘴裏聽到的。
也因此她愈發害怕於熙庭,總擔心對方會把自己的幸運值取走,於熙庭真的瘋魔了,他為了治好自己,直接把家裏人的幸運值奪的隻剩50!
50意味著總會遇到一些倒黴事,可能不會危及到性命,但切菜切到手,腦袋撞到桌角,蹲坑時掉下去……一樁樁一件件的倒黴事加在一起,那可一點都不有趣。
若非必要,菊花決不往於熙庭跟前湊。
她也想離家,現在她攢了好幾百兩銀子,但她走不成啊,沒有戶籍沒有路引,她能到哪裏去呢?而且孤身一人在外,她也怕遇到拐子。
說來還有一件很奇怪的事,那就是於熙庭從沒奪走過自己的幸運值,倒不是他不願意,而是他沒辦法。
至於原因……
菊花眼神複雜地望著於寶珍,恐怕還真是她提醒過這隻小錦鯉離於熙庭遠點的緣故。
今天還被於寶珍拉了手,回去後於熙庭更沒法奪她的幸運值了。
看在於寶珍無意中幫了她的份上,菊花大方道:“不用了,我就不要了,反正也不是我發現的,你們倆愛怎麽分就怎麽分吧。”
說完她轉身就走,於寶珍看著她的背影,蹲下托腮:“唉,菊花姐姐怎麽就是不願意跟我玩呢?”
大魚正想說話,猛然腳下的土地震動了兩下,她警覺地四下望去,隻見一頭碩大的野豬打草叢中橫空出世,跟瘋了一樣向她們衝來!
出於習慣,大魚會隨身攜帶匕首跟一些防身物品,這些東西對付人還行,對付一頭發狂的野豬顯然用處不大,她拽住於寶珍的衣領往旁邊拖,還沒走遠的菊花聽見異響回頭,大驚失色!
這頭野豬的目標就是於寶珍!
它完全無視了大魚跟菊花,後蹄在地上蹬了兩下,向於寶珍再次衝來!
當時大魚覺得自己可能要交代在這兒了,正在她思索要說點什麽作為臨終遺言之際,發瘋的野豬不知怎麽回事腳底一個打滑,然後硬生生滑轉了方向,一腦袋撞到樹幹上,砰的一聲倒地,世界重新恢複寧靜。
“你看,我就說吧。”於寶珍淡定地跟好朋友攤手,“我真的能抓野豬。”
大魚:……
菊花:……
之前於寶珍遇野豬,她是從家裏人口中聽說的,誰也沒當回事,都以為是巧合,如今親眼所見,菊花什麽都不想說了,她隻想問問於寶珍,為啥你運氣這麽好,能不能分點給我?:,,
馬知州被生生養了好幾年,養出一身油脂,直到天亮都未燃盡,府衙中屬於他的黨羽早已伏誅,嶽關兩家再一倒,鄄州自成一家的趨勢已不可避免,但整個鄄州固若金湯,馬知州被點天燈一事,竟始終未曾傳出去。
繼頭一年“資助”某位親王五十萬兩白銀後,這位親王便將鄄州當作了自己的私庫,有事沒事都要伸手,這也無可厚非,誰讓他跟皇帝同父異母,而今上恰恰十分小心眼,登基後殺了一批兄弟,剩下的幾個則被他遠遠地打發走了。
親王們的封地不說是寸草不生,也稱得上是窮山惡水,饒是如此皇帝依舊不放心,心心念念想著削藩,尤其近幾年他身體狀況不佳,東宮人選遲遲未定,皇子們私下爭搶的頭破血流,整個大晟朝看似安穩平定,實則早已是脹滿的水球,隻消輕輕一戳,就會砰的一聲炸開。
皇帝老了,卻舍不得放權,他自己便是經曆極其殘酷的兄弟鬩牆才登上的皇位,如此來之不易,怎麽舍得在尚未享受夠之前撒手?聽京城那邊傳來的消息,皇帝似是想建一座登仙台,奈何國庫空虛,囊中拮據,他便下令,要今年農稅再增兩成。
年輕時他也有一番壯誌,可惜心夠大,卻沒有與之相比配的毅力,大晟朝至今已有三百年,世家貴族盤根錯節,皇親國戚奢靡無度,從上到下的所有人都在拚命撈錢,這錢從誰的身上來?
看馬知州是如何建立起偌大的財寶庫便知道了。
當百姓的生存空間被壓榨到極限,到了不反抗便活不下去的地步,這個朝代也即將走到盡頭。
了了不過是適當地幫忙加一下速。
國庫被掏空便意味著基礎設施得不到完善,其它州府她不甚了解,總之鄄州城牆及堤壩早已年久失修,隻是馬知州運氣好,二十年來沒發生過重大天災,鄄州如此,其餘州府又能好到哪裏去?
她與皇室沒有血親,貿然起事名不正言不順,但有的是名正言順之人,比如四散於大晟朝邊緣之地的幾位親王,為此她不介意花點錢,反正這錢全是白得的。
上行下效,皇帝性好享受,自然有人追捧跟風,可大晟國力早已經不起這般消耗,恐怕登仙台尚未造成,便會有人揭竿而起。
在那之前,鄄州隻需韜光養晦,囤糧練兵。
嶽家船隊出海雖是為賺錢,卻帶回了不少稀奇古怪的玩意兒,有些賣出了高價,有些卻因無人欣賞從而束之高閣,了了特意去了嶽家庫房一趟,還真讓她尋到了些好東西。
最令人驚奇的,是她在庫房裏找到了幾株將死未死的橡膠樹苗!
除此之外,還有玉米土豆跟紅薯並一些香料——甚至有咖啡豆!
據船隊的人說,這咖啡豆是他們從一個靠海小國買來的,那裏的人都生得金發碧眼,很愛喝這種豆子磨成粉後的水,但船隊的人都喝不慣,之所以會帶回來,純粹是因其新鮮。
值得一提的是,嶽關兩家的人並非全部都被抓入大牢,了了留下了有一技之長可以為己所用之人,嶽家船隊便是其中一部分,這支船隊自十年前開始出海,期間換了好幾批人,最開始出海那些要麽是病死在途中,要麽客死異鄉,如今還活著的這一批,是航海經驗最為豐富的。
鄄州的土地質量不錯,不僅適合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也適合藥材生長,可以說,馬知州倘若真想做個好官,隻要他足夠有毅力,鄄州絕對能夠成為不亞於江南的富庶之地。
可惜他隻愛金銀,又隻會從百姓身上剝奪,這就導致鄄州接連十數年農作物產量不佳,當然,這也有種子和肥料過於落後的原因在內,畝產量都不高,農稅卻高得嚇人。
了了以前做皇帝時,便很清楚一件事,無論她想做什麽,前提都是能讓底下的人吃飽飯,要是飯都吃不上,誰願意聽上頭的命令?因此她對農事很是看重,但她本身其實並不擅長種地,對於良種要如何培育,也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倒是水泥玻璃肥皂之類的製作方法,不需要想便能寫出來。
不了解沒關係,她可以把自己不擅長的事,交給擅長的人去做。
再說了,她的不擅長,是針對現代社會的農學專業而言,較之封建社會的平民,實踐能力如何暫且不論,理論知識絕對高出一大截。
為征良種,鄄州府向治下各縣發布告示,若有精於田地者,發現良種者,不限性別年齡,皆可前往縣衙應征,賞金百兩。
一開始,人們以為自己聽錯了,是賞銀百兩吧?
直到官府的人再三保證是賞金百兩,這下整個鄄州都熱鬧起來了!種地!堆肥!這誰不會?但凡是生長在農家鄉間,哪個不是伺候莊稼的好手?
但官府積威甚深,即便真有擅農事者,亦不敢貿然揭榜,於家村的人自然也知曉了。
於寶珍踮著腳尖去看貼在牆上的告示,眼睛閃閃發亮,百兩賞金,能買多少糖葫蘆?她想要!
可她根本不會種地,或者說,她打小便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做過的唯一農活大概就是每年農忙時外出見麥穗——這還是她在家閑著無聊堅決要幹的,說出來別人可能不信,於寶珍現在還分不大清楚小麥跟稻子,前年甚至鬧過把韭菜當成小麥的笑話。
羅老師今天來上課時,便發現甲班的五隻小熊比平日更加吵鬧,側耳細聽,發現她們居然在討論如何種地。
羅老師也沒種過地,原本打算講的課,幹脆改成了實踐,帶上五隻小熊,讓她們背上各自的小水壺,在於寶珍的強烈要求下,去於家村參觀麥田,順便了解一下小麥是如何種植的。
於寶珍自上學以來,還是頭一回把同學老師都帶回家,給她高興壞了,一路上在馬車裏待不住,蹦蹦跳跳,恨不得爬上馬背來一場轟轟烈烈的策馬奔騰。
學堂有馬術課,她們五個人學得都不錯,但她們騎的都是溫順的矮腳馬,拉馬車這匹馬卻渾身油光水滑高大俊俏,全身上下黢黑無一雜色,看著便威風極了。
於家村還沒進來過馬車呢,因此剛到村頭,便引來一群人圍觀,於寶珍毫不怕生,伸出腦袋揮舞小手打招呼,什麽大娘二嬸三妗子四奶奶……總之沒有她不認識的人,旺旺跟青寧也很好奇,她倆出身優渥,從未在村子裏生活過,大小魚就淡定得多,她們吃得苦多,經曆的也多,村子對她們而言一點都不奇怪。
於老摳得知孫女帶著老師同窗歸家,緊張的坐立難安,等羅老師向他表明自己是想帶孩子們來看看麥田,免得她們長大了五穀不分時,他大腿一拍,二話不說便答應了。
去麥田就不適合坐馬車,好在今天大家穿得都很方便,旺旺告訴於寶珍,她家雖是縣城首富,卻也想要那賞金,倒不是貪財,而是想跟府衙的新老爺打好關係,萬一能入貴人的眼呢?
可惜她家田地不少,佃戶也多,卻並沒有尋到什麽良種。
了了本來也沒把希望放在民間,她讓人在嶽關兩家的佃戶中挑了一批經驗豐富的農人,關於如何繁育良種,她大概了解一些,首先要選擇優良的親本,進行雜交後開始進一步培育,通過去雄、育種確保精良度,但即便如此,最終繁育出的結果也不一定盡如人意。
更何況土壤、水分、氣候、環境各有不同,這些對良種繁育都會有影響,所以絕非一時之功。
最關鍵的是,鄄州近十餘年的畝產量隻有兩百斤左右,想從中挑選優質母本尚需一番時間,早在將馬知州抓住後不久,了了便安排了人暗中研究,隻是收效甚微。
鄄州瘡痍遍布,想要將它治好,少說還需個幾年。
不過這一切跟於寶珍有什麽關係呢?她每天學得開心玩得快樂,無憂無慮從來不多想,隻要別人不主動招惹她,不向她釋放惡意,她甚至是個很大方的小女孩兒。
於老摳家侍弄田地很精心,饒是如此,畝產量也處於平均線,放眼望去稻浪滾滾,每年農忙都累得要死要活,結果收獲的糧食隻勉強夠一家人嚼用,這還沒算上交稅,若是佃戶則更慘。
反正身上若沒什麽大病,日子湊合湊合,勒緊褲腰帶也不是不能過,但誰家沒個突發狀況呢?誰家沒個人情來往?要是哪年忽降天災,沒有存糧沒有銀子的人們,就隻能成為流民背井離鄉。
鄄州地處中原以北,多年來不說風調雨順,至少沒出現過大型天災,一般每年有兩次耕種,一茬小麥一茬水稻,但這些是細糧,平日是舍不得吃的,也就家裏有小孩,偶爾會給小孩打打牙祭。
比如於老蔫家,細糧就隻有於熙庭能吃,連於老蔫自己也不吃。
於老摳家因為男娃多,吃得也多,細糧更是緊巴巴,同樣隻有於寶珍能吃,為這大堂嫂心裏還不舒服過——她從過了門到懷孕,隻吃過兩次細糧。
可惜現在她已經不敢跟於寶珍爭辯了,生怕家裏長輩發火要送她回娘家,但偶爾忍不住時還是會陰陽怪氣的堵於寶珍兩句,好像她說兩句於寶珍就會自覺退讓再不吃細糧一樣,結果當然是每次都被於寶珍懟回去。
於寶珍也不跟大堂嫂吵,她就說:你想吃,你問你家裏人要。
這次於寶珍帶這麽多人來家裏,大堂嫂又不怎麽開心,她疑心這些人今兒中午都要在家裏用飯,本來一日兩餐,來了客人,中午還得多做一餐,看奶那高興勁兒,怕不是還要切塊臘肉。
羅老師也有好幾個哥哥,她離家前,前頭兩個哥哥都娶了妻子,怎麽說呢,好像那個家瞬間就沒了自己的容身之處,連她娘給她做新衣裳打點首飾,嫂子們都覺得她占了家裏的便宜,恨不得她馬上嫁人。
五個孩子到了地裏就玩瘋了,直接甩一身泥,幸好羅老師早有遠見,在車裏給她們一人準備了一身換洗衣服,於寶珍咯咯笑個不停,正要撲過去跟大魚滾成一團,眼角餘光卻瞥見一個熟悉的背影。
她眼睛一亮就要撲過去:“菊花姐姐!”
可惜菊花姐姐一聽到她的聲音,腳步好像變得更快樂……
於寶珍有點喪氣,中午在於老摳的極力邀請下,羅老師盛情難卻,隻能帶著幾個孩子留下來打擾,把大堂嫂給氣的呀……還沒分家呢,她就什麽好東西都想往自己屋裏扒拉,看她男人少吃半碗飯,都覺得是於寶珍的錯。
二堂嫂就會做人多了,笑臉迎人不說,看不出一點不情願,連對於寶珍都很好,當然不會不歡迎羅老師等人來家做客。
羅老師來之前就想過,若要來於家叨擾,必然不能空手,因此帶了些伴手禮,都是在鎮上買的糖果糕點一類,還有兩匹適合於寶珍這種小孩兒的布。
這可比於老摳家一頓飯值錢多了。
但這飯吃著吃著,於寶珍率先放下飯碗,來的路上她在馬車裏吃了好幾塊糕,肚子不是很餓。
見她吃完下桌,與她最為投緣,有禍一起闖的大魚眼珠子一轉,也放下了筷子。
於老太叮囑道:“寶兒,別跑去河邊玩。”
於寶珍應了一聲,跟大魚鬼鬼祟祟摸出家門,然後興高采烈向她訴說自己曾在山上抓到過野雞野鴨野兔野豬。
大魚:……你看我信嗎?
於寶珍強調道:“真的!我說的都是真的!不信你跟我來!”
大魚還真跟她去了,兩人一前一後晃悠到了村裏人常常割豬草撿菌子的地方,原本說好下午大家一起撿菌子,她倆卻先來了。
“咦。”
於寶珍驚訝地歪歪腦袋,“這個豬草怎麽長得有點不一樣?”
大魚湊過來一瞧,登時翻了個白眼:“什麽豬草,這不是稻子嗎?上午咱們還在田裏看見了呢。”
於寶珍撓撓頭,雖然她學別的很快,但對於稻子小麥和韭菜,總是容易弄混:“這是稻子啊,哇,這比我家地裏的大多了,也飽滿多了!”
這麽一說,還真是。
兩人一左一右蹲下來,看著這片大約三尺長三尺寬,方方正正的稻田,沒什麽特殊的,村裏人常常這麽幹,在田間地頭的空隙上也種些東西,但這塊的稻子,其結出的稻穗足有於老摳家地裏的兩倍大!
於寶珍伸手捏了捏,每一粒都很飽滿。
兩個鑽進錢眼兒裏的人不約而同想到了“賞金百兩”的官府告示,然後吸溜一口,確認過眼神,是互相了解的人。
“你們在這做什麽?”
背後突然傳來一句話,嚇得倆孩子差點摔個仰倒,這要翻下去可不得了,少說頭破血流。
等到被拎住命運的後頸皮,於寶珍才拍拍胸口:“好險好險,差點滑坡下麵去了!……呀!菊花姐姐!”
個頭竄成全家最高的菊花本來並不想搭理於寶珍,但這兩個小孩越來越往前蹭,她擔心她們掉下去,這才出手拎了一把。
不知道怎麽回事,於寶珍從來不跟不喜歡自己的人玩,她也不會特意去詛咒人欺負人,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就好啦,誰還沒個討厭的人呢?
唯有隔壁於老蔫家的菊花是個例外,於寶珍總覺得,菊花姐姐沒有表現出來的那樣討厭自己。
“菊花姐姐,大中午的你怎麽上山啦?”
菊花:……
她才不會告訴這個小屁孩,是因為她的菌子事業越做越大,破屋已經限製了她的發展,所以她把地盤移到山裏來了。
隻要不往深山裏去,根本沒有大蟲狼群!
一開始菊花也怕過,但她沒別的辦法,總是往茅草屋跑很容易被人發現,倒不如每天打豬草來得不紮眼。
堂姐們搬去縣城之前,幫她聯係了鎮上的幾家酒樓客棧,菊花養的菌子又新鮮又大顆,味道極好,價錢還實惠,菊花一直私下悄悄做這件事。
因為一個人的能力太過有限,她還在村裏物色了幾個跟自己合得來的女孩,大家輪流換班,她給她們開工錢。
“菊花姐姐菊花姐姐。”於寶珍有無數的話要問,“這塊稻子是誰種的呀?”
這塊三尺左右的稻田位於山坡往下,附近的豬草並不多,所以鮮少有人靠近,菊花想了想,要是不回答於寶珍,自己可能還要被纏著,本來是想去看看菌子種植地的情況的,這下白跑一趟。
她隨口道:“不知道,以前沒見過。”
於寶珍:“那是沒有主人的嗎?”
菊花點點頭。
大魚歡呼一聲,然後看了看菊花,露出糾結的表情。
兩人同窗這麽久,於寶珍已經很了解她了,不就是想著多了個菊花姐姐,賞金該怎麽分嗎?於寶珍大方道:“見者有份,我們各拿三成,剩下的一成給老師。”
菊花一臉莫名其妙,但她看了眼那塊稻田也就懂了,刹那間心情複雜,於寶珍,又是於寶珍。
這家夥的運氣實在逆天,自己天天在這裏來回,有時一天甚至跑好幾趟,怎麽從來沒見過這塊稻田?以前也是,這塊山坡就這麽點大,村裏人來人往,都往這兒來打豬草,就於寶珍能挖到人參,還有野豬主動撞樹給她送肉!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再想想她家裏那弟弟……菊花都不稀得想。
自打被拐走後回了家,於熙庭就變了,菊花常常能聽到那個古怪的聲音唆使他從別人身上取走幸運值,於老蔫並沒把孫子身體有損的事告知全家,菊花是從“係統”嘴裏聽到的。
也因此她愈發害怕於熙庭,總擔心對方會把自己的幸運值取走,於熙庭真的瘋魔了,他為了治好自己,直接把家裏人的幸運值奪的隻剩50!
50意味著總會遇到一些倒黴事,可能不會危及到性命,但切菜切到手,腦袋撞到桌角,蹲坑時掉下去……一樁樁一件件的倒黴事加在一起,那可一點都不有趣。
若非必要,菊花決不往於熙庭跟前湊。
她也想離家,現在她攢了好幾百兩銀子,但她走不成啊,沒有戶籍沒有路引,她能到哪裏去呢?而且孤身一人在外,她也怕遇到拐子。
說來還有一件很奇怪的事,那就是於熙庭從沒奪走過自己的幸運值,倒不是他不願意,而是他沒辦法。
至於原因……
菊花眼神複雜地望著於寶珍,恐怕還真是她提醒過這隻小錦鯉離於熙庭遠點的緣故。
今天還被於寶珍拉了手,回去後於熙庭更沒法奪她的幸運值了。
看在於寶珍無意中幫了她的份上,菊花大方道:“不用了,我就不要了,反正也不是我發現的,你們倆愛怎麽分就怎麽分吧。”
說完她轉身就走,於寶珍看著她的背影,蹲下托腮:“唉,菊花姐姐怎麽就是不願意跟我玩呢?”
大魚正想說話,猛然腳下的土地震動了兩下,她警覺地四下望去,隻見一頭碩大的野豬打草叢中橫空出世,跟瘋了一樣向她們衝來!
出於習慣,大魚會隨身攜帶匕首跟一些防身物品,這些東西對付人還行,對付一頭發狂的野豬顯然用處不大,她拽住於寶珍的衣領往旁邊拖,還沒走遠的菊花聽見異響回頭,大驚失色!
這頭野豬的目標就是於寶珍!
它完全無視了大魚跟菊花,後蹄在地上蹬了兩下,向於寶珍再次衝來!
當時大魚覺得自己可能要交代在這兒了,正在她思索要說點什麽作為臨終遺言之際,發瘋的野豬不知怎麽回事腳底一個打滑,然後硬生生滑轉了方向,一腦袋撞到樹幹上,砰的一聲倒地,世界重新恢複寧靜。
“你看,我就說吧。”於寶珍淡定地跟好朋友攤手,“我真的能抓野豬。”
大魚:……
菊花:……
之前於寶珍遇野豬,她是從家裏人口中聽說的,誰也沒當回事,都以為是巧合,如今親眼所見,菊花什麽都不想說了,她隻想問問於寶珍,為啥你運氣這麽好,能不能分點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