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偶遇一奇人,天下王朝盛極必衰,古往今來壽不過三百餘載,究其根本……治國之道,富民為始。”
趕回四方城,謝安連夜秉燭執筆,根據大庸現狀,結合李豐治國之道,朔古論今,揮灑自如寫了萬言書,不知不覺,刺眼的陽光透過窗欞射了進來,陽光斑駁成了星星點點的光。
“天亮了,陽光明媚!”
按壓著酸痛的肩膀,揉揉充血的雙眼,謝安用清水醒了醒神,擦了把臉,認真看了看寫好的文章,並無不妥之處,準備將寫好的文章,謄錄到奏折上。
謝安凝神之際,門外有小廝來報:“老爺,林家大爺來了!”
謝安連忙起身:“快請!”
小廝忙跑了出去。
遠遠的聞著一股勾人食欲的味道,隻見林思遠手中提著一個食盒,放在桌子上,從食盒中取出一盤碼的整整齊齊玉色糕點,隨後取出一碟醮料,最後取出一碗奶白色的鮮湯,上麵點綴著一些香芹末,笑道:“子瀾兄,咱們城裏最近可是出了一種名小吃,吃了的都誇好,今日小弟特意買一些請你嚐嚐!”
“這下我可有口福了!”
謝安看著還冒著熱氣的糕點,嗅了嗅奶白的鮮湯,大喜道:“聞著已覺鮮美,不知賢弟,這美食是什麽所做的,看起來倒是挺精致,以前從來沒見過!”
林思遠回道:“前幾天西胡同口新開的,這玉糕是用魚肉所製,吃起來不但不腥還爽滑軟糯,蘸上特製的靈魂秘醬,回味無窮啊,再配上一碗奶白鮮美的魚頭蘿卜絲湯,入腹全身都舒爽了,人間美味不過如此!”
“最主要那家店有趣的緊,店名為‘回味’!”
“回味!”
妙極了!
謝安夾起一塊魚糕蘸上些醬料,舌尖傳來爽不滑的魚香,配上一口湯,真真是湯鮮味美,看著極不起眼的東西,竟是如此美味,越吃越上頭,的確回味無窮啊!
嚐了一塊魚糕,喝上一口湯,謝安頓時來了興趣:“一家魚糕店,竟然能讓咱們思遠賢弟如此感興趣,想來肯定不一般?”
“的確不一般,一般的小店,不過一個掌櫃,一兩個打雜的夥計!”
林思遠不禁感慨道:“子瀾兄有所不知,這家魚糕店鋪好奇就好奇在,他們鋪子一共有十個人,十個人全都是掌櫃,十個人也全都是夥計,掌櫃是他們,夥計也是他們,十個人一人占一成股份,十個人總共就是十份,做事大家一起做,賺了錢大家一起平分,用他們店的口號就是,人人參與,共同努力,共同致富!”
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花香自有蝶飛來。
“想不到一個小小的魚糕店,竟然做到人人為公,天下大同的思想境界!”
謝安欽佩道:“的確不簡單啊,難能可貴!”
“子瀾兄不愧為當朝之典範,聽子瀾兄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林思遠不禁扼腕歎道:“這些都不算什麽,更奇的還在後麵呢?他家魚糕主打就是一個隨意,每天隻供應五百份,多一份不賣,賣完便閉門謝客,若來的晚了,剛好賣完,管你是誰,千金也不賣!”
“有錢不賺,這不是腦子有病嗎?”
謝安眼睛一亮:“思遠賢弟,這才是他們的高明之處啊,他們這是物以稀為貴,大凡花錢能買到的東西,沒有人會珍惜,人都有從眾心理,盲目跟風,再好的東西很快就會讓人失去興趣,唯有錢解決不了的東西,勾起人的好奇心理,再加以限製,生意反而能長長久久,他們十人又是掌櫃,又是夥計,其中定有一人不簡單,否則他們背後一定有高人!”
林思遠疑惑道:“不應該啊,他們店裏我也去過一兩次,那十人中不泛有聰明機靈的,沒有一個人能和高人沾上邊,更不可能是高人,聽子瀾兄一說,他們十人背後一定有高人。隻是,他們十人口風一致,無論怎麽問,就是不說背後有人。”
“想不到小小的四方城風雲變幻,人傑地靈,藏龍臥虎啊,不過一月時間,不久前遇到先生,現在思遠賢弟又遇到一個不知名的高人!”
謝安眼前豁然開朗,不多時吃完魚糕,喝完最後一後魚湯道:“思遠賢弟,吃人嘴軟啊,說吧,賢弟此來所為何事,昨晚熬了一夜,有什麽事就說,否則過期不候啊!”
哈哈哈……
“知弟者,莫過子瀾兄。什麽都瞞不過子瀾兄,小弟自是不敢有所隱瞞,小弟就不客氣了。一個月之後就是大庸三年一次的登高詩會,屆時主持本次詩會的是當代大儒穀秋先生,早就聽聞兄台與先生乃是忘年之交,小弟想請先生書信一封,討要一個舉薦名額!”
“穀秋先生乃性情中人,十年前我與穀秋先生相識於嶺南,十年間多有通信往來,他最看重的就是心懷天下之人,寫封舉薦信自是可以!”
謝安含笑點頭道:“思遠兄可是為先生討要的舉薦信!”
登高詩會,每三年舉辦一次,如今已辦了十期,每一次舉辦必吸引大批文人誌士,在大庸名氣極大。
這些年,大庸朝運不穩,每況愈下,大庸領土被侵占,四方城也不複曾經的繁華,淪為他國侵略的領土。
這樣的盛會,來的人才必是大庸之棟梁,非舉人以上不能參加,雖然近年邊陲戰亂不斷,還是吸引少人參加。
像穀秋先生這樣的大儒,會有一定的名額,以便提攜後輩。
李豐和林家本就是姻親,張捕頭早把打聽到的消息告訴他,想必林思遠此次前來必是為李豐而來。
李豐乃是不出世的大才,能為李豐舉薦,謝安自是高興不已。
“咳咳!”
林思遠端起茶杯咳嗽掩飾尷尬:“子瀾兄有所不知,他向來不思進取,一心搞什麽事業,滿身銅臭,這封舉薦信,我是為錢鼎賢弟所求,他想與我一同前往登高詩會,此番前來,還請子瀾兄成全!”
謝安冷聲道:“思遠賢弟不要錯把魚目當成珍珠,錯把珍珠看成魚目!”
趕回四方城,謝安連夜秉燭執筆,根據大庸現狀,結合李豐治國之道,朔古論今,揮灑自如寫了萬言書,不知不覺,刺眼的陽光透過窗欞射了進來,陽光斑駁成了星星點點的光。
“天亮了,陽光明媚!”
按壓著酸痛的肩膀,揉揉充血的雙眼,謝安用清水醒了醒神,擦了把臉,認真看了看寫好的文章,並無不妥之處,準備將寫好的文章,謄錄到奏折上。
謝安凝神之際,門外有小廝來報:“老爺,林家大爺來了!”
謝安連忙起身:“快請!”
小廝忙跑了出去。
遠遠的聞著一股勾人食欲的味道,隻見林思遠手中提著一個食盒,放在桌子上,從食盒中取出一盤碼的整整齊齊玉色糕點,隨後取出一碟醮料,最後取出一碗奶白色的鮮湯,上麵點綴著一些香芹末,笑道:“子瀾兄,咱們城裏最近可是出了一種名小吃,吃了的都誇好,今日小弟特意買一些請你嚐嚐!”
“這下我可有口福了!”
謝安看著還冒著熱氣的糕點,嗅了嗅奶白的鮮湯,大喜道:“聞著已覺鮮美,不知賢弟,這美食是什麽所做的,看起來倒是挺精致,以前從來沒見過!”
林思遠回道:“前幾天西胡同口新開的,這玉糕是用魚肉所製,吃起來不但不腥還爽滑軟糯,蘸上特製的靈魂秘醬,回味無窮啊,再配上一碗奶白鮮美的魚頭蘿卜絲湯,入腹全身都舒爽了,人間美味不過如此!”
“最主要那家店有趣的緊,店名為‘回味’!”
“回味!”
妙極了!
謝安夾起一塊魚糕蘸上些醬料,舌尖傳來爽不滑的魚香,配上一口湯,真真是湯鮮味美,看著極不起眼的東西,竟是如此美味,越吃越上頭,的確回味無窮啊!
嚐了一塊魚糕,喝上一口湯,謝安頓時來了興趣:“一家魚糕店,竟然能讓咱們思遠賢弟如此感興趣,想來肯定不一般?”
“的確不一般,一般的小店,不過一個掌櫃,一兩個打雜的夥計!”
林思遠不禁感慨道:“子瀾兄有所不知,這家魚糕店鋪好奇就好奇在,他們鋪子一共有十個人,十個人全都是掌櫃,十個人也全都是夥計,掌櫃是他們,夥計也是他們,十個人一人占一成股份,十個人總共就是十份,做事大家一起做,賺了錢大家一起平分,用他們店的口號就是,人人參與,共同努力,共同致富!”
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花香自有蝶飛來。
“想不到一個小小的魚糕店,竟然做到人人為公,天下大同的思想境界!”
謝安欽佩道:“的確不簡單啊,難能可貴!”
“子瀾兄不愧為當朝之典範,聽子瀾兄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林思遠不禁扼腕歎道:“這些都不算什麽,更奇的還在後麵呢?他家魚糕主打就是一個隨意,每天隻供應五百份,多一份不賣,賣完便閉門謝客,若來的晚了,剛好賣完,管你是誰,千金也不賣!”
“有錢不賺,這不是腦子有病嗎?”
謝安眼睛一亮:“思遠賢弟,這才是他們的高明之處啊,他們這是物以稀為貴,大凡花錢能買到的東西,沒有人會珍惜,人都有從眾心理,盲目跟風,再好的東西很快就會讓人失去興趣,唯有錢解決不了的東西,勾起人的好奇心理,再加以限製,生意反而能長長久久,他們十人又是掌櫃,又是夥計,其中定有一人不簡單,否則他們背後一定有高人!”
林思遠疑惑道:“不應該啊,他們店裏我也去過一兩次,那十人中不泛有聰明機靈的,沒有一個人能和高人沾上邊,更不可能是高人,聽子瀾兄一說,他們十人背後一定有高人。隻是,他們十人口風一致,無論怎麽問,就是不說背後有人。”
“想不到小小的四方城風雲變幻,人傑地靈,藏龍臥虎啊,不過一月時間,不久前遇到先生,現在思遠賢弟又遇到一個不知名的高人!”
謝安眼前豁然開朗,不多時吃完魚糕,喝完最後一後魚湯道:“思遠賢弟,吃人嘴軟啊,說吧,賢弟此來所為何事,昨晚熬了一夜,有什麽事就說,否則過期不候啊!”
哈哈哈……
“知弟者,莫過子瀾兄。什麽都瞞不過子瀾兄,小弟自是不敢有所隱瞞,小弟就不客氣了。一個月之後就是大庸三年一次的登高詩會,屆時主持本次詩會的是當代大儒穀秋先生,早就聽聞兄台與先生乃是忘年之交,小弟想請先生書信一封,討要一個舉薦名額!”
“穀秋先生乃性情中人,十年前我與穀秋先生相識於嶺南,十年間多有通信往來,他最看重的就是心懷天下之人,寫封舉薦信自是可以!”
謝安含笑點頭道:“思遠兄可是為先生討要的舉薦信!”
登高詩會,每三年舉辦一次,如今已辦了十期,每一次舉辦必吸引大批文人誌士,在大庸名氣極大。
這些年,大庸朝運不穩,每況愈下,大庸領土被侵占,四方城也不複曾經的繁華,淪為他國侵略的領土。
這樣的盛會,來的人才必是大庸之棟梁,非舉人以上不能參加,雖然近年邊陲戰亂不斷,還是吸引少人參加。
像穀秋先生這樣的大儒,會有一定的名額,以便提攜後輩。
李豐和林家本就是姻親,張捕頭早把打聽到的消息告訴他,想必林思遠此次前來必是為李豐而來。
李豐乃是不出世的大才,能為李豐舉薦,謝安自是高興不已。
“咳咳!”
林思遠端起茶杯咳嗽掩飾尷尬:“子瀾兄有所不知,他向來不思進取,一心搞什麽事業,滿身銅臭,這封舉薦信,我是為錢鼎賢弟所求,他想與我一同前往登高詩會,此番前來,還請子瀾兄成全!”
謝安冷聲道:“思遠賢弟不要錯把魚目當成珍珠,錯把珍珠看成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