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平住下來的人,總知道逛廟會逛小市的趣味。你來回踱著,這兒看看,那兒站站;有中意的東西,磋磨磋磨價錢,買點兒回去讓人一看,說真好;再提價錢,說那有這麽巧的。你這一樂,可沒白辛苦一趟!要什麽都沒買成,那也不礙;就憑看中的一兩件三四件東西,也夠你講講說說的。再說在市上留連一會子,到底過了“蘑菇”的癮,還有什麽抱怨的?


    倫敦人紛紛上加爾東尼市場(caldonianmarket),也正是這股勁兒。房東太太客廳裏爐台兒上放著一個手榴彈殼,是盛煙灰用的。比甜瓜小一點,麵上擦得精亮,方方的小塊兒,界著又粗又深的黑道兒,就是蠻得好,傻得好。房東太太說還是她家先生在世時逛加爾東尼市場買回來的。她說這個市場賣舊貨,可以還價,花樣不少,有些是偷來的,倒也有好東西;去的人可真多。市場隻在星期二星期五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開放,有些像廟會;市場外另有幾家舊書舊貨鋪子,卻似乎常做買賣,又有些像小市。


    先到外頭一家舊書鋪。沒窗沒門。仰麵灰蓬蓬的,土地,剛下完雨,門口還積著個小小水潭兒。從亂書堆中間進去,一看倒也分門別類的。“文學”在裏間,空氣變了味,撲鼻子一陣陣的--到如今三年了,不忘記,可也叫不出什麽味。《聖經》最多,整整一箱子。不相幹的小說左一堆右一堆;卻也挑出了一本莎翁全集,幾本正正經經詩選。莎翁全集當然是普通本子,可是隻花了九便士,才合五六毛錢。鋪子裏還賣舊話匣片子,不住地開著讓人聽,三五個男女夥計穿梭似地張羅著。別幾家鋪子沒進去,外邊瞧了瞧,也一團灰土氣。


    市場門口有小牌子寫著開放日期,又有一塊寫著“謹防扒手”--倫敦別處倒沒見過這玩意兒。地麵大小和北平東安市場差不多,一半帶屋頂,一半露天;幹淨整齊,卻遠不如東安市場。滿是攤兒,屋裏沒有地攤兒,露天裏有。


    擺攤兒的,男女老少,色色俱全;還有纏著頭的印度人。賣的是日用什物,布匹,小擺設;花樣也不怎樣多,多一半古舊過了頭。有幾件日本瓷器,中國貨色卻不見。也有賣吃的,賣雜耍的。踱了半天,看見一個銅獅子鎮紙,夠重的,獅子頗有點威武;要價三先令(二元餘),還了一先令,沒買成。快散了,卻瞥見地下大大的厚厚的一本冊子,拿起來翻著,原來是書紙店裏私家賀年片的樣本。這些舊賀年片雖是廢物,卻印得很好看,又各不相同;問價錢才四便士,合兩毛多,便馬上買了。出門時又買了個擦皮鞋的絨卷兒,也賤--到現在還用著。這時正愁大冊子夾著不便,抬頭卻見麵前立著個賣硬紙口袋的,大小都有,買了東西的人,大概全得買上那麽一隻;這當口門外沿路一直到大街上,挨挨擦擦的,差不離盡是提紙口袋的。--我口袋裏那冊賀年片樣本,回國來讓太太小姐孩子們瞧,都愛不釋手;讓她們猜價兒,至少說四元錢。我忍不住要想,逛那麽一趟加爾東尼,也算值得了。


    1935年4月11日作。


    (原載1935年4月14日《大公報·文藝副刊》第147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自清散文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朱自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朱自清並收藏朱自清散文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