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為了打破因為巴東出現,而動搖了的印象,他這次行動的速度非常迅速。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尼斯和他說的話,現在整個盜匪城的盜匪都已經喝得不省人事,此刻隻要過去,拿下內城簡直輕而易舉。
他不止不需要承擔什麽風險,還能親手結束這盜匪之政。
隻要塔爾的內部問題一清除,異國那方麵的威脅完全不足為懼。
畢竟,之前異國就沒有攻城成功過。
那時候異國的大規模征戰尚沒有開始,可現在不同了。
盡管異國連連獲勝,可是隻要是戰爭,就不存在沒有兵力損耗的勝利。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異國都不會對塔爾構成什麽實質性的威脅。
就算異國國主發了瘋,非要進攻塔爾,坐擁地利和掌控水源的塔爾,也隻需要固守就行了,畢竟上一次異國也沒有堅持多久,就撤軍了。
伊曼雖然不懂打仗,可是他對於兵糧與水源的重要性倒是明白得很。
越是強健的軍隊,越經不起拖,因為士氣會耗完。
越是龐大的軍隊,越經不起耗,因為兵糧會耗光。
畢竟巴東多年以來,靠著經商的經驗,鍛煉出了一種獨到的嗅覺。
行商是要精於計算的,不管是計算時日,還是計算日用品的消耗。
他要如何在日用品消耗得差不多的時間抵達村落,他要帶多少貨物過去賣。
這些都要通過長久的經驗,根據不同地區對於不同物品的消耗來進行估算。
所以他很清楚,打仗看似軍隊人越多越好,因為士兵越多,光是站在那裏列隊。
即便不出手,也有足夠的嚇人氣勢。
可實際上,多一個人便多一張嘴,多一份口糧輜重便重一分。
輜重部隊運輸的兵糧一旦超過一定程度,便會異常笨重,不好應付突發狀況。
卻更容易遭受襲擊,軍糧被燒,便隻能撤退了。
所以伊曼很清楚,隻要異國的軍隊沒辦法入城,異國對於塔爾造成不了威脅。
而實際上異國的軍隊從未進入過塔爾城內。
哪怕是塔爾城主由異國官員擔任之後。
異國官員帶多少隨從來就任都是可以的,但是異國軍隊可是一個士兵也不被允許進入塔爾。
按照約定,異國軍隊隻能駐紮在塔爾城外的平原。
異國來的城主可以調動塔爾城內資源供給異國軍隊,卻僅此而已了。
不過異國可從沒放棄要讓軍隊進入塔爾城這事。
時不時派人過來接洽塔爾城內有權勢之人,雖然明麵上隻是談合作做生意,可大家都心知肚明,異國隻是想在塔爾找一個內應,在合適的時候能夠幫助異國從內打開塔爾的城門。
不過,能在塔爾稍微有些勢力的人,可都不是吃素的,無論是伊曼,還是哈吉或是其它商人。
生意照做、錢照賺,要背叛塔爾,可沒門。
因為這些商人出身的人都清楚得很,不管異國如今承諾得多麽好,一旦他們軍隊入了塔爾,那承不承諾的就不重要了。
這種類似的事情,他們商人做得可不少。
而伊曼更是從來沒有考慮過要和異國合作,從一開始,他就想自己成為塔爾城主。
盡管如此,表麵上伊曼仍然是客客氣氣。
最近異國來接洽的是一個年輕人,他提出的交換條件,是可以幫助塔爾處理盜匪的問題。
那個時候伊曼才意識到,為何這半年以來,異國對於這盜匪占據內城,綁架他們異國官員之事一直沒有動靜,畢竟半年沒有上繳稅金了。
原來除了異國一直忙於征戰之外,還想通過這個來做交換條件。
想得倒是挺好,這本就是解救異國官員的問題,覺做得好像是為了幫塔爾他們才會出手。
可他們也沒想到,伊曼想得更好,因為這盜匪就是伊曼請來的,他就是不想城內那麽快恢複往常,畢竟塔爾城內他需要繳納最多的稅金。
於是伊曼拒絕了,不過那個年輕人卻不同之前那些人,他看起來相當從容,對於伊曼的答複一點都不意外。
反而隻說他會留在城內,當伊曼感受到他的誠意,如果改變主意了,可以隨時找他。
伊曼雖然覺得奇怪,可他有當時剛從道石回塔爾,大量事情需要處理,沒來及的細想。
可是沒多久哈吉就暴斃了,這個時機相當湊巧。
這難道就是異國那個年輕人所說的誠意?伊曼不得不朝這方麵聯想。
而就在這時,伊曼收到尼斯傳來的消息,巴邦出走了,內城的盜匪現在極其不穩定,需要提早想好對策。
盡管伊曼早早就打算要把盜匪除掉,還訓練了一支私兵,可他原本想盡量拖久一點。
畢竟現在異國因為征戰完全沒空管塔爾,這期間他仍可以大量獲利,並且這些巨量稅金可是直接入了他的小金庫。
而之後哪怕他當上塔爾的城主,那麽稅金的用途就會受到很多人的監督,如果不時不時利用稅金造福塔爾的民眾,恐怕也會帶來不少麻煩。
可眼下的情況,他不得不把計劃提前,提早除掉盜匪。
這些突如其來的狀況,讓伊曼並未仔細籌謀,後續找亞力幫忙、設立處決台、巴邦突入,這些事情都因為過於臨時的應對,盡管沒出太巨大的問題,可還是造成了現在這個局麵。
不過,還好他還有尼斯這張暗牌,如今尼斯提供的這個機會,他絕不會再放過。
伊曼直接從處決台,集結了他剩餘的所有隨從,直接來到內城城牆之下,同時一路上不斷作出浩大聲勢,吸引人群跟隨圍觀。
伊曼很清楚,必贏的一仗,觀眾可是必不可少的。
他就是要在眾目睽睽之下,親自奪回塔爾,吸引越多的人一起過去,這效果自然是越好。
畢竟到時候,這些民眾肯定不會跟著進內城,危險的事情伊曼與他的隨從來做。
那麽內城之中究竟發生了什麽,這些民眾壓根不會知道。
他們不會知道內城之中隻有一堆喝多了道昏迷的盜匪,也不會知道伊曼他們根本不用產生任何械鬥。
他們能看到的結果,隻有伊曼率領隨從氣勢如宏地進入內城,而沒多久之後,便領著大量盜匪的首級出了內城,在眾目睽睽之下,奪回了內城。
此刻的伊曼,已經在內城城牆之下盤踞了片刻,聞訊而來的民眾數量已經足夠。
於是,伊曼為首,踏上內城城牆外側的盤旋山道,直奔內城大門而去。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尼斯和他說的話,現在整個盜匪城的盜匪都已經喝得不省人事,此刻隻要過去,拿下內城簡直輕而易舉。
他不止不需要承擔什麽風險,還能親手結束這盜匪之政。
隻要塔爾的內部問題一清除,異國那方麵的威脅完全不足為懼。
畢竟,之前異國就沒有攻城成功過。
那時候異國的大規模征戰尚沒有開始,可現在不同了。
盡管異國連連獲勝,可是隻要是戰爭,就不存在沒有兵力損耗的勝利。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異國都不會對塔爾構成什麽實質性的威脅。
就算異國國主發了瘋,非要進攻塔爾,坐擁地利和掌控水源的塔爾,也隻需要固守就行了,畢竟上一次異國也沒有堅持多久,就撤軍了。
伊曼雖然不懂打仗,可是他對於兵糧與水源的重要性倒是明白得很。
越是強健的軍隊,越經不起拖,因為士氣會耗完。
越是龐大的軍隊,越經不起耗,因為兵糧會耗光。
畢竟巴東多年以來,靠著經商的經驗,鍛煉出了一種獨到的嗅覺。
行商是要精於計算的,不管是計算時日,還是計算日用品的消耗。
他要如何在日用品消耗得差不多的時間抵達村落,他要帶多少貨物過去賣。
這些都要通過長久的經驗,根據不同地區對於不同物品的消耗來進行估算。
所以他很清楚,打仗看似軍隊人越多越好,因為士兵越多,光是站在那裏列隊。
即便不出手,也有足夠的嚇人氣勢。
可實際上,多一個人便多一張嘴,多一份口糧輜重便重一分。
輜重部隊運輸的兵糧一旦超過一定程度,便會異常笨重,不好應付突發狀況。
卻更容易遭受襲擊,軍糧被燒,便隻能撤退了。
所以伊曼很清楚,隻要異國的軍隊沒辦法入城,異國對於塔爾造成不了威脅。
而實際上異國的軍隊從未進入過塔爾城內。
哪怕是塔爾城主由異國官員擔任之後。
異國官員帶多少隨從來就任都是可以的,但是異國軍隊可是一個士兵也不被允許進入塔爾。
按照約定,異國軍隊隻能駐紮在塔爾城外的平原。
異國來的城主可以調動塔爾城內資源供給異國軍隊,卻僅此而已了。
不過異國可從沒放棄要讓軍隊進入塔爾城這事。
時不時派人過來接洽塔爾城內有權勢之人,雖然明麵上隻是談合作做生意,可大家都心知肚明,異國隻是想在塔爾找一個內應,在合適的時候能夠幫助異國從內打開塔爾的城門。
不過,能在塔爾稍微有些勢力的人,可都不是吃素的,無論是伊曼,還是哈吉或是其它商人。
生意照做、錢照賺,要背叛塔爾,可沒門。
因為這些商人出身的人都清楚得很,不管異國如今承諾得多麽好,一旦他們軍隊入了塔爾,那承不承諾的就不重要了。
這種類似的事情,他們商人做得可不少。
而伊曼更是從來沒有考慮過要和異國合作,從一開始,他就想自己成為塔爾城主。
盡管如此,表麵上伊曼仍然是客客氣氣。
最近異國來接洽的是一個年輕人,他提出的交換條件,是可以幫助塔爾處理盜匪的問題。
那個時候伊曼才意識到,為何這半年以來,異國對於這盜匪占據內城,綁架他們異國官員之事一直沒有動靜,畢竟半年沒有上繳稅金了。
原來除了異國一直忙於征戰之外,還想通過這個來做交換條件。
想得倒是挺好,這本就是解救異國官員的問題,覺做得好像是為了幫塔爾他們才會出手。
可他們也沒想到,伊曼想得更好,因為這盜匪就是伊曼請來的,他就是不想城內那麽快恢複往常,畢竟塔爾城內他需要繳納最多的稅金。
於是伊曼拒絕了,不過那個年輕人卻不同之前那些人,他看起來相當從容,對於伊曼的答複一點都不意外。
反而隻說他會留在城內,當伊曼感受到他的誠意,如果改變主意了,可以隨時找他。
伊曼雖然覺得奇怪,可他有當時剛從道石回塔爾,大量事情需要處理,沒來及的細想。
可是沒多久哈吉就暴斃了,這個時機相當湊巧。
這難道就是異國那個年輕人所說的誠意?伊曼不得不朝這方麵聯想。
而就在這時,伊曼收到尼斯傳來的消息,巴邦出走了,內城的盜匪現在極其不穩定,需要提早想好對策。
盡管伊曼早早就打算要把盜匪除掉,還訓練了一支私兵,可他原本想盡量拖久一點。
畢竟現在異國因為征戰完全沒空管塔爾,這期間他仍可以大量獲利,並且這些巨量稅金可是直接入了他的小金庫。
而之後哪怕他當上塔爾的城主,那麽稅金的用途就會受到很多人的監督,如果不時不時利用稅金造福塔爾的民眾,恐怕也會帶來不少麻煩。
可眼下的情況,他不得不把計劃提前,提早除掉盜匪。
這些突如其來的狀況,讓伊曼並未仔細籌謀,後續找亞力幫忙、設立處決台、巴邦突入,這些事情都因為過於臨時的應對,盡管沒出太巨大的問題,可還是造成了現在這個局麵。
不過,還好他還有尼斯這張暗牌,如今尼斯提供的這個機會,他絕不會再放過。
伊曼直接從處決台,集結了他剩餘的所有隨從,直接來到內城城牆之下,同時一路上不斷作出浩大聲勢,吸引人群跟隨圍觀。
伊曼很清楚,必贏的一仗,觀眾可是必不可少的。
他就是要在眾目睽睽之下,親自奪回塔爾,吸引越多的人一起過去,這效果自然是越好。
畢竟到時候,這些民眾肯定不會跟著進內城,危險的事情伊曼與他的隨從來做。
那麽內城之中究竟發生了什麽,這些民眾壓根不會知道。
他們不會知道內城之中隻有一堆喝多了道昏迷的盜匪,也不會知道伊曼他們根本不用產生任何械鬥。
他們能看到的結果,隻有伊曼率領隨從氣勢如宏地進入內城,而沒多久之後,便領著大量盜匪的首級出了內城,在眾目睽睽之下,奪回了內城。
此刻的伊曼,已經在內城城牆之下盤踞了片刻,聞訊而來的民眾數量已經足夠。
於是,伊曼為首,踏上內城城牆外側的盤旋山道,直奔內城大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