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好戲要開場了
娶我嫡姐?行!退婚書給你我另嫁 作者:氓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隔天。
皇帝宣布舉辦春日宴宴請文武百官,並告知大家必須攜帶家眷一同前往,還特意點出出嫁的女兒也算家眷。
時間就定在明天。
這樣的指向性太強,宋陽有些擔憂。
“稚兒,這肯定是衝著你來的,要我說明天你爹我就繼續裝傻,自己去赴宴就行了。”
宋稚搖搖頭,“您一個人去容易暴露謝姨她們不在京城的事,她們還沒有和辛姑姑匯合,我怕出現變數。”
宋陽道:“無妨,我已經告訴大家她是帶著娘家人去她先前住的邊陲小鎮轉轉了。”
“狗皇帝多疑,眼下又處在風口浪尖,萬一他派人去查呢。”
宋稚覺得並不保險。
狗皇帝的目的如果是要她去,那麽隻要她去了,就可以讓他很大程度上忽略其他。
如果她不去,肯定會放大宋家的一舉一動來找茬。
更何況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隻要皇帝不放棄這個念頭,就算躲過春日宴也還有別的名頭等著她。
這樣的話,還不如直接去看看他們要做什麽。
現在她們和慕遠之已經撕破臉皮,和皇帝中間因為慕南祁還隔著一層窗戶紙。
至少在走之前,得把這層窗戶紙捅破。
“好啦爹,放心吧,我會讓暗衛在暗中保護,還會央佘老陪我一同前去。”
到時候佘老就扮做車夫一起進宮,有佘老在,至少帶她平安出宮沒問題。
至於慕南祁。
她想他應該不會想要進宮。
不過讓她沒想到的是慕南祁雖然不想進宮,卻還是坐上了進宮的馬車。
“你不用為了我為難你自己,反正有佘老在不會有事的。”
“無妨。”
慕南祁寵溺的摸摸她的頭。
馬車一路進宮,春日宴被安排在禦花園中,因為準備的倉促,裏頭布置的並不十分精致,甚至菜式點心和先前的新年宮宴一模一樣。
說來諷刺,新年時邊關雪山中數十萬大軍差點餓死,京城中卻是滿漢全席。
那時因在大雪中忘了時間,她們甚至都忘了新年這回事,等她們出山後才想起。
眼下還是聽見宋陽在一旁嘟囔,宋稚才知道菜式的事。
她心裏說不出是什麽滋味。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或許,這世上從來都是上位者的天堂,下位者的地獄。
哪有人管下位者的死活。
可哪怕艱辛,下位者還是在拚命努力活著,他們自己沒有放棄自己。
宋稚深吸一口氣調整好情緒,跟著宋陽走進禦花園。
裏頭自有宋陽一黨的人圍了過來,其中以李言官職最高。
他們站在一起寒暄,宋稚怕慕南祁不自在,拉著他坐到一旁。
這時慕遠之也來了。
他的身邊跟著不少官員,看見宋稚,他並沒有像往常那樣主動過來打招呼,隻是露出一個複雜的眼神便將視線移向別處。
兩夥人涇渭分明,各自成一派。
從人數上來說,甚至是慕遠之身邊的人還要多一些。
因為自從恢複宋陽的丞相之位後,狗皇帝便不動聲色將他的門生貶官至各處了。
宋稚已經讓宋陽寫了書信,讓那些門生收拾好包袱,一旦聽聞風頭不對隨時跑路去邊關。
李言道:“皇上在養虎為患而不自知,我看太子殿下可不如他表麵上看起來那樣風輕雲淡不爭不搶。”
宋陽深以為然,“確實如此,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皇上就是信他有什麽辦法。”
宋稚輕笑,笑意卻不達眼底,“看來是時候打破他們父慈子孝的和諧了,爹爹,今天回去以後便想個辦法把他偽造聖旨私收賦稅的事告知皇上吧。”
宋陽點點頭,“好。”
眾人在原地東拉西扯百無聊賴,直到一名宮女不小心打翻茶水弄濕慕南祁的衣服,宋稚知道好戲要開場了。
宮女倉惶失措的下跪求饒,連忙有人上來伺候慕南祁回三皇子寢宮更衣。
慕南祁眸色墨黑,眼底氤氳著不耐煩。
宋稚扯了扯他的衣袖,他才站起身朝著寢宮走去。
這一去,就是很久很久。
久到皇帝批完折子來到禦花園,宴席馬上就要開始,還是不見他的蹤影。
慕遠之不由得提議道:“父皇,三哥前去更衣長時間未歸,反正閑來無事,不如我們一起前去接他如何?他眼下正與您鬧脾氣,看到您去接他,定然會感動於心。”
皇帝點頭,“那便去看看吧。”
一行人浩浩蕩蕩跟著皇上前往慕南祁的寢宮。
宋陽低聲道:“原來是衝著南祁來的,還好不是你。”
宋稚汗顏:“好像也沒好到哪裏去,畢竟我們是一家人。”
他們並沒有把握慕南祁一定會跟來,頂多是多想了幾個方案而已,既然慕南祁也來了,一定會用最直接能達到效果的方案,
看著沉著冷靜的宋稚,宋陽由衷感到欣慰。
他的女兒,早已從一個缺失母愛的小女兒蛻變成了一個強大獨立的大姑娘。
不多時,眾人來到寢殿外。
一陣異樣的聲音忽然從殿裏傳來。
“殿下,妾身好想您,妾身真懷念以前和您住在這裏的時候。”
女子聲音清晰可聞,像是呢喃撒嬌。
大臣們意識到不對,紛紛別扭的垂下了頭,家眷們更是直接退了出去。
除了宋稚。
宋稚端端站在門前麵無表情,她自信裏邊的人並不是慕南祁。
可總歸要演演戲,於是醞釀了一下後裝作悲情的一腳踢開了房門。
“慕南祁,你在做什麽!”
怒喝聲響徹整個房間,驚醒了那兩人。
“啊!”
一聲尖叫響起,丁香臉色騰起一抹恐慌,絕望的看著麵前的男子小聲驚呼,“怎麽是你?!”
清醒過來的兩人慌亂不已。
外邊的人也不急,似早就排練好一般等她們收拾妥帖才走進去。
慕遠之一跨進門便幸災樂禍道:“三哥你也真是的,便是再有興致也不該讓大家等著,況且你這般將稚兒置於何地。”
皇帝宣布舉辦春日宴宴請文武百官,並告知大家必須攜帶家眷一同前往,還特意點出出嫁的女兒也算家眷。
時間就定在明天。
這樣的指向性太強,宋陽有些擔憂。
“稚兒,這肯定是衝著你來的,要我說明天你爹我就繼續裝傻,自己去赴宴就行了。”
宋稚搖搖頭,“您一個人去容易暴露謝姨她們不在京城的事,她們還沒有和辛姑姑匯合,我怕出現變數。”
宋陽道:“無妨,我已經告訴大家她是帶著娘家人去她先前住的邊陲小鎮轉轉了。”
“狗皇帝多疑,眼下又處在風口浪尖,萬一他派人去查呢。”
宋稚覺得並不保險。
狗皇帝的目的如果是要她去,那麽隻要她去了,就可以讓他很大程度上忽略其他。
如果她不去,肯定會放大宋家的一舉一動來找茬。
更何況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隻要皇帝不放棄這個念頭,就算躲過春日宴也還有別的名頭等著她。
這樣的話,還不如直接去看看他們要做什麽。
現在她們和慕遠之已經撕破臉皮,和皇帝中間因為慕南祁還隔著一層窗戶紙。
至少在走之前,得把這層窗戶紙捅破。
“好啦爹,放心吧,我會讓暗衛在暗中保護,還會央佘老陪我一同前去。”
到時候佘老就扮做車夫一起進宮,有佘老在,至少帶她平安出宮沒問題。
至於慕南祁。
她想他應該不會想要進宮。
不過讓她沒想到的是慕南祁雖然不想進宮,卻還是坐上了進宮的馬車。
“你不用為了我為難你自己,反正有佘老在不會有事的。”
“無妨。”
慕南祁寵溺的摸摸她的頭。
馬車一路進宮,春日宴被安排在禦花園中,因為準備的倉促,裏頭布置的並不十分精致,甚至菜式點心和先前的新年宮宴一模一樣。
說來諷刺,新年時邊關雪山中數十萬大軍差點餓死,京城中卻是滿漢全席。
那時因在大雪中忘了時間,她們甚至都忘了新年這回事,等她們出山後才想起。
眼下還是聽見宋陽在一旁嘟囔,宋稚才知道菜式的事。
她心裏說不出是什麽滋味。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或許,這世上從來都是上位者的天堂,下位者的地獄。
哪有人管下位者的死活。
可哪怕艱辛,下位者還是在拚命努力活著,他們自己沒有放棄自己。
宋稚深吸一口氣調整好情緒,跟著宋陽走進禦花園。
裏頭自有宋陽一黨的人圍了過來,其中以李言官職最高。
他們站在一起寒暄,宋稚怕慕南祁不自在,拉著他坐到一旁。
這時慕遠之也來了。
他的身邊跟著不少官員,看見宋稚,他並沒有像往常那樣主動過來打招呼,隻是露出一個複雜的眼神便將視線移向別處。
兩夥人涇渭分明,各自成一派。
從人數上來說,甚至是慕遠之身邊的人還要多一些。
因為自從恢複宋陽的丞相之位後,狗皇帝便不動聲色將他的門生貶官至各處了。
宋稚已經讓宋陽寫了書信,讓那些門生收拾好包袱,一旦聽聞風頭不對隨時跑路去邊關。
李言道:“皇上在養虎為患而不自知,我看太子殿下可不如他表麵上看起來那樣風輕雲淡不爭不搶。”
宋陽深以為然,“確實如此,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皇上就是信他有什麽辦法。”
宋稚輕笑,笑意卻不達眼底,“看來是時候打破他們父慈子孝的和諧了,爹爹,今天回去以後便想個辦法把他偽造聖旨私收賦稅的事告知皇上吧。”
宋陽點點頭,“好。”
眾人在原地東拉西扯百無聊賴,直到一名宮女不小心打翻茶水弄濕慕南祁的衣服,宋稚知道好戲要開場了。
宮女倉惶失措的下跪求饒,連忙有人上來伺候慕南祁回三皇子寢宮更衣。
慕南祁眸色墨黑,眼底氤氳著不耐煩。
宋稚扯了扯他的衣袖,他才站起身朝著寢宮走去。
這一去,就是很久很久。
久到皇帝批完折子來到禦花園,宴席馬上就要開始,還是不見他的蹤影。
慕遠之不由得提議道:“父皇,三哥前去更衣長時間未歸,反正閑來無事,不如我們一起前去接他如何?他眼下正與您鬧脾氣,看到您去接他,定然會感動於心。”
皇帝點頭,“那便去看看吧。”
一行人浩浩蕩蕩跟著皇上前往慕南祁的寢宮。
宋陽低聲道:“原來是衝著南祁來的,還好不是你。”
宋稚汗顏:“好像也沒好到哪裏去,畢竟我們是一家人。”
他們並沒有把握慕南祁一定會跟來,頂多是多想了幾個方案而已,既然慕南祁也來了,一定會用最直接能達到效果的方案,
看著沉著冷靜的宋稚,宋陽由衷感到欣慰。
他的女兒,早已從一個缺失母愛的小女兒蛻變成了一個強大獨立的大姑娘。
不多時,眾人來到寢殿外。
一陣異樣的聲音忽然從殿裏傳來。
“殿下,妾身好想您,妾身真懷念以前和您住在這裏的時候。”
女子聲音清晰可聞,像是呢喃撒嬌。
大臣們意識到不對,紛紛別扭的垂下了頭,家眷們更是直接退了出去。
除了宋稚。
宋稚端端站在門前麵無表情,她自信裏邊的人並不是慕南祁。
可總歸要演演戲,於是醞釀了一下後裝作悲情的一腳踢開了房門。
“慕南祁,你在做什麽!”
怒喝聲響徹整個房間,驚醒了那兩人。
“啊!”
一聲尖叫響起,丁香臉色騰起一抹恐慌,絕望的看著麵前的男子小聲驚呼,“怎麽是你?!”
清醒過來的兩人慌亂不已。
外邊的人也不急,似早就排練好一般等她們收拾妥帖才走進去。
慕遠之一跨進門便幸災樂禍道:“三哥你也真是的,便是再有興致也不該讓大家等著,況且你這般將稚兒置於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