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閔釗能得異姓王的殊榮,除去自身驍勇善戰,亦少不得景帝的有心提拔。
景帝與過世多年的閔皇後乃少年夫妻,許多年前,他隻是個不受寵的皇子,閔皇後的父親是遼東霸主,求娶者數不勝數。
偏閔皇後對巡視遼東的景帝一見鍾情,不顧父親阻攔,執意嫁給景帝。好在景帝不負所望,在先太子意外身亡後,景帝靠著多方支持,從一堆皇子中脫穎而出,順利入主東宮。
彼時,景帝身邊僅有閔皇後及薛、吳兩位側妃,子嗣並不豐裕。待他登上皇位後,眾朝臣便立即上奏請他充盈後宮,一批又一批年輕靚麗的女子被送進後宮。閔皇後最初尚能自我寬慰,但隨著時間推移,她日漸沉默,待景帝不複從前熱烈。
而那時的景帝忙於政務,無暇顧及兒女私情,因此與閔皇後漸行漸遠。
沒過幾年,閔皇後因病離世,景帝出於愧疚,對她的兄長閔釗倍加關照。
閔釗承襲其父之勇,天生善戰,曾一度是景帝手中最鋒利的寶劍。但隨著熱血褪去,浸染在富貴權勢中的他亦難逃俗流,變得狂傲自滿,對朝廷的某些傳令嗤之以鼻。
是以,景帝以削藩之由,借機敲打閔釗,望他能審時度勢,得休便休。
結果卻令景帝大失所望,更甚至於,太子竟也淌了這趟渾水!
“太子,你口口聲聲稱對此事一無所知,那你又怎麽解釋,有人在遲衛住所附近見過你的事情?”
“父皇,兒臣最近在調查戶部侍郎貪墨一案,在城中四處搜尋線索。京城本就不大,兒臣興許經過了那遲衛的住所,但這一切純屬巧合啊。”
“哦?”景帝撫須冷笑,“你的意思是,史明替遲衛精心尋的藏匿處,便如街頭菜市一般,誰都能來個巧遇?”
“父皇,兒臣不是——”
“遲衛之事,朕命史明嚴防死守,務必要保他周全。豈料仍有人功法通天,能搶在朕的前麵,將他與證據毀得一幹二淨。”景帝危險地眯眸,意有所指地道:“看來朕歲數漸增,已到力不從心的年紀了。”
麵對天子盛怒,裴長澤有口難辯,頹然跌坐在地。
“父皇。”出聲的是裴長旭,他道:“兒臣相信皇兄與此事無關。”
景帝橫眸向他,食指在龍椅扶手上輕輕躍動。
裴長旭麵無所懼,不卑不亢地道:“皇兄自小得您悉心教導,秉性純良,德行有目共睹。至於廣闌王一事,先不提到底是真是假,隻說他人在蘭塬,和皇兄多年未見。皇兄貴為太子,豈能分不清親疏遠近?換個說法,皇兄真要冒險除去遲衛,大可派人秘密行事,又何須親身上陣,給旁觀者留下把柄?”
他條理清晰,辭順理正,使景帝的怒火稍有平息。
“繼續說。”
“兒臣以為,當務之急是派人前往蘭塬,調查廣闌王的罪行是否屬實,並同時偵查遲衛被害的真相。”
景帝轉問裴長澤,“太子,朕問你,你可知情廣闌王在蘭塬的所作所為?”
裴長澤忙道:“回父皇,廣闌王過去常駐遼東,兒臣和他向來無所交集。後來他遠赴蘭塬平定南境,兒臣與他更是音書兩不聞,形同陌路人。”
見景帝沉吟不語,裴長澤淒惘地閉眸,“兒臣以母後的名義發誓,若有半字欺瞞,便叫兒臣天打雷劈,不得——”
“夠了。”景帝抬手,阻止他往下說,“朕暫且信你一回。”
裴長澤用袖子抹了把臉,向前拜倒,“兒臣謝過父皇,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景帝喝了口茶,潤潤喉,問道:“依你所見,若要派人前往蘭塬,誰最合適?”
裴長澤飛快地道:“兒臣以為,刑部尚書史明堪擔此任。”
眾所周知,史明剛正不阿,能謀善斷,深得景帝看重。是以,太子的建議中規中矩,挑不出任何毛病。
景帝又問裴長旭,“旭兒的意見呢?”
裴長旭想了想,史明固然有本事,然而遲衛剛死,他作為知情人,並不能全然置身事外。
他想起一人,“兒臣倒有其他人選推薦。”
“說來聽聽。”
“都察院,左都禦史俞曉東。”
俞曉東?
景帝回憶此人,他出身貧寒,行事穩妥,與閔氏一族素無瓜葛,派他去蘭塬也算合適。
他拍板定案,“便派俞曉東去蘭塬走一趟。”
裴長澤心緒複雜,還未說話,便見景帝支著額際,淡聲道:“太子妃懷有身孕,正需要人悉心照顧。太子將手裏的事放一放,近段時間留在東宮安心陪她。”
這話的意思是?!
裴長澤忍著暈眩,勉強笑道:“兒臣遵旨,謝父皇體恤。”
“旭兒。”
“兒臣在。”
“遲衛遇害一案,便交由你去辦,你可有信心辦好?”
“兒臣定當全力以赴,揪出幕後真凶。”
景帝疲憊地揉著眉心,“朕累了,都退下吧。”
兩人應是,目送景帝消失在明黃色的簾帳後。裴長澤攥緊拳頭,撐著膝蓋,動作遲緩地站起身,豈料雙腿一麻,整個人踉蹌著往前撲倒——
一雙手穩穩扶住了他,他抬首,見裴長旭神情關切,“皇兄,你還好嗎?”
裴長澤苦笑,“壞不到哪去。”
他借力站好,撣去衣袍上的塵土,用帕子捂住額間傷處,身姿恢複挺拔。
裴長旭道:“皇兄放心,父皇這會是在氣頭上,等過兩天便好了。”
裴長澤搖搖頭,道:“你無須安慰我,此事因廣闌王而起,父皇猜疑我是情有可原。”
“皇兄是皇兄,廣闌王是廣闌王,父皇定不會將你們混作一談。”
“但願吧。”裴長澤拍拍他的肩膀,“今日幸好有你在。”
有些話即便不說出口,兄弟倆亦了然於心。方才若換個人來火上澆油,裴長澤的責罰絕不僅於禁足。
裴長旭道:“皇兄放心,我會趁早查明真相,還你一個清白。”
“辛苦三弟……”
夜色闌珊,廊上宮燈通亮,徐徐拉長兩人的影子。他們結伴往宮門外走,裴長旭無意間側首,餘光瞄到一名內侍從暗處閃過,正當他想提神再看,裴長澤的調侃在耳畔響起。
“三弟,你大婚在即,此時心情如何?”
“咳咳咳咳,咳咳咳。”
“誒,你我是親兄弟,有什麽可藏著掖著的?阿滿性格好,相貌佳,又是你從小照顧到大的寶貝,你能娶到她真是三生有幸。”
“皇兄說得沒錯。”裴長旭聲音含笑,“能娶到阿滿是我之幸,我甚喜也。”
*
回到府中,裴長旭洗漱完畢,臨睡之際,忽又召來杜洋問話。
“南溪別院最近可有來過什麽人?”
“回殿下,別院一切如常,並未來過旁人。”
“七公主也沒去?”
“七公主一言九鼎,確實沒再去過別院。”
“薛府呢,這段時間有無要事發生?”
“屬下沒聽明薈說起過,應當是沒有。”
裴長旭放下心,看來是他想岔了。阿滿定是因為身體抱恙,以至於情緒波動,才會鬧起小性子。
等成完婚,他得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帶阿滿去遊玩散心,順便向她坦白江書韻之事……
隨後幾天,裴長旭忙得不可開交。在原本工部的公務上,他著手調查遲衛之死,再加上婚禮近在咫尺,使一向精力充沛的他都感到力不從心。
難得歇口氣時,下人來報,稱薛皇後請他到宮中共進晚膳。
裴長旭頗感意外,自上回不愉快的談話後,母後待他便一直不冷不熱,如今肯主動召見他,莫非是消氣了?
待他趕到鳳儀宮,映入眼簾的是滿桌珍饈,以及雍容卻依舊冷然的薛皇後。
母後還惱他呢。
他恭敬地道:“兒臣參見母後,母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薛皇後掃了他一眼,“坐。”
裴長旭特意坐到薛皇後的身旁,右手摁著腹部,唉聲歎氣地道:“美酒佳肴,可惜可惜。”
薛皇後果然上鉤,“可惜什麽?”
“可惜兒臣這幾日胃心痛,除去饅頭稀粥,其他吃食都需忌口。”
薛皇後沒繃住姿態,用力打了下他的肩膀,“本宮早就叮囑過你,再忙也得按時用三餐,你倒好,事事都是左耳進右耳出!”
“痛痛痛。”裴長旭縮著肩膀,臉上卻帶著笑,“母後恕罪,兒臣知錯了,今後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他一語雙關,變相跟薛皇後服了軟。
薛皇後迅速恢複冷臉,“本宮找你來是為正事,你少跟我嬉皮笑臉。”
裴長旭拱手道:“母後請說,兒臣洗耳恭聽。”
薛皇後理著袖擺,半抬著眼皮道:“本宮聽聞,近日東宮出了件大事。”
“哦?是何大事?”
“太子被聖上禁足了。”
“竟有這回事?”裴長旭故作驚訝,“兒臣立馬差人去打聽內情。”
薛皇後見他裝模作樣,忍不住掐向他的手背,“臭小子,你當本宮心中無數嗎?前些天夜裏,你父皇同時召你和太子進宮,隨後太子被禁足,你忽然忙得不見人影,兩者間定有緊密關聯。”
裴長旭無奈,“母後,您究竟想知道什麽?”
薛皇後壓低聲問:“有消息稱,東宮此番動蕩,皆因南邊傳來了壞消息,此事當真?”
裴長旭反問:“您是從哪裏得來的消息?”
薛皇後沒有隱瞞,“慈恩宮。”
慈恩宮乃皇太後的住所,她是景帝生母,在後宮極得尊崇。
他道:“那邊還傳出了什麽消息?”
“哪還用其他消息,一個便足矣。”薛皇後用帕子掩唇,一雙眸似笑非笑,“你猜猜太後這幾日在忙什麽?”
裴長旭端起茶盞,“兒臣猜,太後這幾日應當忙著與張貴妃一道,帶著九弟在父皇麵前獻殷勤。”
薛皇後道:“正是如此。”
張貴妃是皇太後的親侄女,膝下育有九皇子康王,她生得貌美,能歌善舞,深得景帝寵愛,在後宮的地位僅次於薛皇後。
想當然了,她仗著有景帝與張太後撐腰,行事任性驕橫,常常目中無人。麵對薛皇後及幾名子女時,她尚心存忌憚,但換作其他皇子皇女,甚至是東宮太子,私下都不見得有好臉色。
在她的眼裏,太子凡才淺識,庸庸碌碌,完全是因景帝惦念舊情,才勉強坐上儲君之位。而她家康王聰明機智,身後是世家大族,怎麽看都比太子更能擔重任。
是以,她與太後一搭一唱,沒少在景帝耳邊吹風。虧得景帝篤誌英毅,從未將她們的話聽進心裏。
——但今非昔比,若南邊的消息屬實,太子的地位必岌岌可危,那將來的事便不好說了。
裴長旭心如明鏡,搖頭說道:“張貴妃與太後未免太心急。”
薛皇後道:“你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他們卻覺得打鐵需趁熱。”
裴長旭憶起那抹一閃而過的人影,結合其中的利害關係,腦中靈光乍現:此事牽涉甚廣,或許他該將目光投向後宮,從太後和張貴妃身邊入手調查,興許能有出乎意料的發現。
薛皇後撚了顆荔枝,剝開粗糙的外殼,露出晶瑩圓潤的果實,遞給他道:“關於此事,你有何想法?”
裴長旭接過荔枝,淺嚐了一口,嗯,甜入心脾。
“母後是指?”
“東宮倘若真亂了,你便沒點想法?”
此話已近明示,裴長旭眸色深沉,道:“母後還記得閔皇後當年為何去世嗎?”
“……”
旁人不知,薛皇後卻再清楚不過。閔皇後對景帝愛得刻骨銘心,無法接受他登基後不斷寵幸嬪妃,在強烈的愛怨交織下,最終抑鬱離世。
“兒臣不願阿滿做第二個閔皇後。”
“……”
薛皇後短暫啞然,隨即氣不打一處來,“你說得比唱得還好聽!”
“兒臣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那好,本宮問你,你打算幾時趕走那姓江的狐媚子?”
“待成婚後,兒臣會盡快跟阿滿坦白此事,屆時我們會妥當處理好江書韻的去留。”
還非要等成婚後?
薛皇後不留情麵地戳穿他,“本宮還當你吃準了阿滿呢,卻原來,你也怕婚事有變。”
裴長旭顧左言他,“母後,兒臣餓了,用膳吧。”
他提起玉箸,剛替皇後夾了一筷子春筍,門外便傳來宮人的聲音。
“皇後娘娘,端王殿下,杜洋稱有急事須立刻稟報。”
薛皇後道:“叫他進來。”
下一刻,杜洋急赤白臉地衝進殿中,連行禮都顧不上,失聲喊道:“皇後娘娘,殿下,薛小姐不見了!”
薛皇後倏地站起身,“你說清楚,什麽叫薛小姐不見了?”
“明、明薈說,薛小姐今日去明華寺禮佛,午後卻憑空消失,到處找不見人。屋內隻留下兩封書信,其中一封寫著,寫著……”
“快說,信裏寫了什麽!”
“信裏寫著,薛小姐是主動逃婚,與殿下的婚事就此作罷。”
“啪”的一聲脆響,是裴長旭手中的玉箸掉落在地。他神色愣怔,腦子一片空白。
怎麽可能,阿滿她……逃婚了?
景帝與過世多年的閔皇後乃少年夫妻,許多年前,他隻是個不受寵的皇子,閔皇後的父親是遼東霸主,求娶者數不勝數。
偏閔皇後對巡視遼東的景帝一見鍾情,不顧父親阻攔,執意嫁給景帝。好在景帝不負所望,在先太子意外身亡後,景帝靠著多方支持,從一堆皇子中脫穎而出,順利入主東宮。
彼時,景帝身邊僅有閔皇後及薛、吳兩位側妃,子嗣並不豐裕。待他登上皇位後,眾朝臣便立即上奏請他充盈後宮,一批又一批年輕靚麗的女子被送進後宮。閔皇後最初尚能自我寬慰,但隨著時間推移,她日漸沉默,待景帝不複從前熱烈。
而那時的景帝忙於政務,無暇顧及兒女私情,因此與閔皇後漸行漸遠。
沒過幾年,閔皇後因病離世,景帝出於愧疚,對她的兄長閔釗倍加關照。
閔釗承襲其父之勇,天生善戰,曾一度是景帝手中最鋒利的寶劍。但隨著熱血褪去,浸染在富貴權勢中的他亦難逃俗流,變得狂傲自滿,對朝廷的某些傳令嗤之以鼻。
是以,景帝以削藩之由,借機敲打閔釗,望他能審時度勢,得休便休。
結果卻令景帝大失所望,更甚至於,太子竟也淌了這趟渾水!
“太子,你口口聲聲稱對此事一無所知,那你又怎麽解釋,有人在遲衛住所附近見過你的事情?”
“父皇,兒臣最近在調查戶部侍郎貪墨一案,在城中四處搜尋線索。京城本就不大,兒臣興許經過了那遲衛的住所,但這一切純屬巧合啊。”
“哦?”景帝撫須冷笑,“你的意思是,史明替遲衛精心尋的藏匿處,便如街頭菜市一般,誰都能來個巧遇?”
“父皇,兒臣不是——”
“遲衛之事,朕命史明嚴防死守,務必要保他周全。豈料仍有人功法通天,能搶在朕的前麵,將他與證據毀得一幹二淨。”景帝危險地眯眸,意有所指地道:“看來朕歲數漸增,已到力不從心的年紀了。”
麵對天子盛怒,裴長澤有口難辯,頹然跌坐在地。
“父皇。”出聲的是裴長旭,他道:“兒臣相信皇兄與此事無關。”
景帝橫眸向他,食指在龍椅扶手上輕輕躍動。
裴長旭麵無所懼,不卑不亢地道:“皇兄自小得您悉心教導,秉性純良,德行有目共睹。至於廣闌王一事,先不提到底是真是假,隻說他人在蘭塬,和皇兄多年未見。皇兄貴為太子,豈能分不清親疏遠近?換個說法,皇兄真要冒險除去遲衛,大可派人秘密行事,又何須親身上陣,給旁觀者留下把柄?”
他條理清晰,辭順理正,使景帝的怒火稍有平息。
“繼續說。”
“兒臣以為,當務之急是派人前往蘭塬,調查廣闌王的罪行是否屬實,並同時偵查遲衛被害的真相。”
景帝轉問裴長澤,“太子,朕問你,你可知情廣闌王在蘭塬的所作所為?”
裴長澤忙道:“回父皇,廣闌王過去常駐遼東,兒臣和他向來無所交集。後來他遠赴蘭塬平定南境,兒臣與他更是音書兩不聞,形同陌路人。”
見景帝沉吟不語,裴長澤淒惘地閉眸,“兒臣以母後的名義發誓,若有半字欺瞞,便叫兒臣天打雷劈,不得——”
“夠了。”景帝抬手,阻止他往下說,“朕暫且信你一回。”
裴長澤用袖子抹了把臉,向前拜倒,“兒臣謝過父皇,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景帝喝了口茶,潤潤喉,問道:“依你所見,若要派人前往蘭塬,誰最合適?”
裴長澤飛快地道:“兒臣以為,刑部尚書史明堪擔此任。”
眾所周知,史明剛正不阿,能謀善斷,深得景帝看重。是以,太子的建議中規中矩,挑不出任何毛病。
景帝又問裴長旭,“旭兒的意見呢?”
裴長旭想了想,史明固然有本事,然而遲衛剛死,他作為知情人,並不能全然置身事外。
他想起一人,“兒臣倒有其他人選推薦。”
“說來聽聽。”
“都察院,左都禦史俞曉東。”
俞曉東?
景帝回憶此人,他出身貧寒,行事穩妥,與閔氏一族素無瓜葛,派他去蘭塬也算合適。
他拍板定案,“便派俞曉東去蘭塬走一趟。”
裴長澤心緒複雜,還未說話,便見景帝支著額際,淡聲道:“太子妃懷有身孕,正需要人悉心照顧。太子將手裏的事放一放,近段時間留在東宮安心陪她。”
這話的意思是?!
裴長澤忍著暈眩,勉強笑道:“兒臣遵旨,謝父皇體恤。”
“旭兒。”
“兒臣在。”
“遲衛遇害一案,便交由你去辦,你可有信心辦好?”
“兒臣定當全力以赴,揪出幕後真凶。”
景帝疲憊地揉著眉心,“朕累了,都退下吧。”
兩人應是,目送景帝消失在明黃色的簾帳後。裴長澤攥緊拳頭,撐著膝蓋,動作遲緩地站起身,豈料雙腿一麻,整個人踉蹌著往前撲倒——
一雙手穩穩扶住了他,他抬首,見裴長旭神情關切,“皇兄,你還好嗎?”
裴長澤苦笑,“壞不到哪去。”
他借力站好,撣去衣袍上的塵土,用帕子捂住額間傷處,身姿恢複挺拔。
裴長旭道:“皇兄放心,父皇這會是在氣頭上,等過兩天便好了。”
裴長澤搖搖頭,道:“你無須安慰我,此事因廣闌王而起,父皇猜疑我是情有可原。”
“皇兄是皇兄,廣闌王是廣闌王,父皇定不會將你們混作一談。”
“但願吧。”裴長澤拍拍他的肩膀,“今日幸好有你在。”
有些話即便不說出口,兄弟倆亦了然於心。方才若換個人來火上澆油,裴長澤的責罰絕不僅於禁足。
裴長旭道:“皇兄放心,我會趁早查明真相,還你一個清白。”
“辛苦三弟……”
夜色闌珊,廊上宮燈通亮,徐徐拉長兩人的影子。他們結伴往宮門外走,裴長旭無意間側首,餘光瞄到一名內侍從暗處閃過,正當他想提神再看,裴長澤的調侃在耳畔響起。
“三弟,你大婚在即,此時心情如何?”
“咳咳咳咳,咳咳咳。”
“誒,你我是親兄弟,有什麽可藏著掖著的?阿滿性格好,相貌佳,又是你從小照顧到大的寶貝,你能娶到她真是三生有幸。”
“皇兄說得沒錯。”裴長旭聲音含笑,“能娶到阿滿是我之幸,我甚喜也。”
*
回到府中,裴長旭洗漱完畢,臨睡之際,忽又召來杜洋問話。
“南溪別院最近可有來過什麽人?”
“回殿下,別院一切如常,並未來過旁人。”
“七公主也沒去?”
“七公主一言九鼎,確實沒再去過別院。”
“薛府呢,這段時間有無要事發生?”
“屬下沒聽明薈說起過,應當是沒有。”
裴長旭放下心,看來是他想岔了。阿滿定是因為身體抱恙,以至於情緒波動,才會鬧起小性子。
等成完婚,他得找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帶阿滿去遊玩散心,順便向她坦白江書韻之事……
隨後幾天,裴長旭忙得不可開交。在原本工部的公務上,他著手調查遲衛之死,再加上婚禮近在咫尺,使一向精力充沛的他都感到力不從心。
難得歇口氣時,下人來報,稱薛皇後請他到宮中共進晚膳。
裴長旭頗感意外,自上回不愉快的談話後,母後待他便一直不冷不熱,如今肯主動召見他,莫非是消氣了?
待他趕到鳳儀宮,映入眼簾的是滿桌珍饈,以及雍容卻依舊冷然的薛皇後。
母後還惱他呢。
他恭敬地道:“兒臣參見母後,母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薛皇後掃了他一眼,“坐。”
裴長旭特意坐到薛皇後的身旁,右手摁著腹部,唉聲歎氣地道:“美酒佳肴,可惜可惜。”
薛皇後果然上鉤,“可惜什麽?”
“可惜兒臣這幾日胃心痛,除去饅頭稀粥,其他吃食都需忌口。”
薛皇後沒繃住姿態,用力打了下他的肩膀,“本宮早就叮囑過你,再忙也得按時用三餐,你倒好,事事都是左耳進右耳出!”
“痛痛痛。”裴長旭縮著肩膀,臉上卻帶著笑,“母後恕罪,兒臣知錯了,今後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他一語雙關,變相跟薛皇後服了軟。
薛皇後迅速恢複冷臉,“本宮找你來是為正事,你少跟我嬉皮笑臉。”
裴長旭拱手道:“母後請說,兒臣洗耳恭聽。”
薛皇後理著袖擺,半抬著眼皮道:“本宮聽聞,近日東宮出了件大事。”
“哦?是何大事?”
“太子被聖上禁足了。”
“竟有這回事?”裴長旭故作驚訝,“兒臣立馬差人去打聽內情。”
薛皇後見他裝模作樣,忍不住掐向他的手背,“臭小子,你當本宮心中無數嗎?前些天夜裏,你父皇同時召你和太子進宮,隨後太子被禁足,你忽然忙得不見人影,兩者間定有緊密關聯。”
裴長旭無奈,“母後,您究竟想知道什麽?”
薛皇後壓低聲問:“有消息稱,東宮此番動蕩,皆因南邊傳來了壞消息,此事當真?”
裴長旭反問:“您是從哪裏得來的消息?”
薛皇後沒有隱瞞,“慈恩宮。”
慈恩宮乃皇太後的住所,她是景帝生母,在後宮極得尊崇。
他道:“那邊還傳出了什麽消息?”
“哪還用其他消息,一個便足矣。”薛皇後用帕子掩唇,一雙眸似笑非笑,“你猜猜太後這幾日在忙什麽?”
裴長旭端起茶盞,“兒臣猜,太後這幾日應當忙著與張貴妃一道,帶著九弟在父皇麵前獻殷勤。”
薛皇後道:“正是如此。”
張貴妃是皇太後的親侄女,膝下育有九皇子康王,她生得貌美,能歌善舞,深得景帝寵愛,在後宮的地位僅次於薛皇後。
想當然了,她仗著有景帝與張太後撐腰,行事任性驕橫,常常目中無人。麵對薛皇後及幾名子女時,她尚心存忌憚,但換作其他皇子皇女,甚至是東宮太子,私下都不見得有好臉色。
在她的眼裏,太子凡才淺識,庸庸碌碌,完全是因景帝惦念舊情,才勉強坐上儲君之位。而她家康王聰明機智,身後是世家大族,怎麽看都比太子更能擔重任。
是以,她與太後一搭一唱,沒少在景帝耳邊吹風。虧得景帝篤誌英毅,從未將她們的話聽進心裏。
——但今非昔比,若南邊的消息屬實,太子的地位必岌岌可危,那將來的事便不好說了。
裴長旭心如明鏡,搖頭說道:“張貴妃與太後未免太心急。”
薛皇後道:“你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他們卻覺得打鐵需趁熱。”
裴長旭憶起那抹一閃而過的人影,結合其中的利害關係,腦中靈光乍現:此事牽涉甚廣,或許他該將目光投向後宮,從太後和張貴妃身邊入手調查,興許能有出乎意料的發現。
薛皇後撚了顆荔枝,剝開粗糙的外殼,露出晶瑩圓潤的果實,遞給他道:“關於此事,你有何想法?”
裴長旭接過荔枝,淺嚐了一口,嗯,甜入心脾。
“母後是指?”
“東宮倘若真亂了,你便沒點想法?”
此話已近明示,裴長旭眸色深沉,道:“母後還記得閔皇後當年為何去世嗎?”
“……”
旁人不知,薛皇後卻再清楚不過。閔皇後對景帝愛得刻骨銘心,無法接受他登基後不斷寵幸嬪妃,在強烈的愛怨交織下,最終抑鬱離世。
“兒臣不願阿滿做第二個閔皇後。”
“……”
薛皇後短暫啞然,隨即氣不打一處來,“你說得比唱得還好聽!”
“兒臣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那好,本宮問你,你打算幾時趕走那姓江的狐媚子?”
“待成婚後,兒臣會盡快跟阿滿坦白此事,屆時我們會妥當處理好江書韻的去留。”
還非要等成婚後?
薛皇後不留情麵地戳穿他,“本宮還當你吃準了阿滿呢,卻原來,你也怕婚事有變。”
裴長旭顧左言他,“母後,兒臣餓了,用膳吧。”
他提起玉箸,剛替皇後夾了一筷子春筍,門外便傳來宮人的聲音。
“皇後娘娘,端王殿下,杜洋稱有急事須立刻稟報。”
薛皇後道:“叫他進來。”
下一刻,杜洋急赤白臉地衝進殿中,連行禮都顧不上,失聲喊道:“皇後娘娘,殿下,薛小姐不見了!”
薛皇後倏地站起身,“你說清楚,什麽叫薛小姐不見了?”
“明、明薈說,薛小姐今日去明華寺禮佛,午後卻憑空消失,到處找不見人。屋內隻留下兩封書信,其中一封寫著,寫著……”
“快說,信裏寫了什麽!”
“信裏寫著,薛小姐是主動逃婚,與殿下的婚事就此作罷。”
“啪”的一聲脆響,是裴長旭手中的玉箸掉落在地。他神色愣怔,腦子一片空白。
怎麽可能,阿滿她……逃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