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江湖兒女趙慕晴
穿越:替身縣令,嫂嫂別回頭! 作者:西瓦背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酒肆裏,顧思南饒有興致的看著主動找自己搭訕的趙慕晴。
由於特殊的出身,顧思南從小就走南闖北,見過不少美人。
但眼前之人卻讓她眼前一亮,甚至第一眼看去的時候隱隱的生出了幾分欣羨之情。
明明站在眼前的是一個美豔絕頂的女人,偏偏她身上卻又帶著少女般的靈動。
那一雙大眼睛裏滿是好奇和友善,竟讓顧思南生不起半點被侵犯的感覺。
“該是怎樣的家世才能培養出這樣的女子啊……”
顧思南默默想著,忽然又想起自己的經曆,不由得微微一歎。
趙慕晴察覺到了顧思南的情緒變化,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
“妹妹是有傷心事?”趙慕晴開口問道。
此刻她索性也不再陪對方演戲,沒有稱呼顧思南為少俠。
顧思南也很快收起了那短暫的傷感,開始跟趙慕晴閑談起來。
自打進入米陽縣起,顧思南就一直想找個能說話的人,如今遇到趙慕晴可算是找對了人。
但讓她哭笑不得的是,還沒等她好好打探一下米陽縣的情況,卻被趙慕晴問的根本沒機會詢問。
“妹妹,你是從小習武嗎,練武累不累?”
“我家相公說練武不但要延請名師,還要時常與人切磋,你行走江湖就是為了找對手嗎?”
“咱們北直隸第一高手獨孤鳴你見過嗎,據說他劍法已經出神入化,尋常士兵百十人無法近身,是真的嗎?”
“還有北地槍王葉流鳴,據說曾單槍匹馬殺進新城衛,萬軍從中救出俠女小妾,你跟他老人家交過手嗎?”
“……”
趙慕晴的問題如連珠炮般拋出來,問的顧思南一頭霧水。
起初她還會很認真的回答,比如練武不累,比如想增長武藝確實要遍訪高手。
可是漸漸的趙慕晴的問題越來越離譜,離譜到顧思南已經開始聽不懂!
雖然自小習武時也讀了幾年書,但也僅僅隻是停留在會識文斷字的層麵上。
她可沒有趙慕晴那麽多時間看雜書,自然不知道那些神乎其神的高手到底是怎麽回事。
那所謂的第一高手是什麽人,北直隸真的有這號人物嗎?
一人一劍,還不披甲,就能在正麵對決中斬殺上百個披甲之士?
這真的不是開玩笑嗎?
還有那什麽北地槍王,單槍匹馬就能在萬軍從中救人?
就算是一萬隻豬攔在他麵前,他也衝不進去吧?
等等,新城衛有一萬人馬嗎?
顧思南聽得越來越迷糊,而趙慕晴卻說的有板有眼,以至於顧思南都不禁懷疑起是不是自己坐井觀天了。
她當然不知道,趙慕晴所說的這些不光是從話本上看到的,還有許多是野史中的記載。
由於一些野史的記載比正史還要詳實——畢竟他們不需要考慮嚴謹——以至於本就對江湖充滿向往的趙慕晴對此深信不疑。
平日裏她碰不到什麽俠客,身邊唯一能聊這些的也隻有薛長山。
而她在被取笑幾次後便沒了這個心思,隻當薛長山作為真正的“江湖人士”,瞧不上她的紙上談兵。
如今遇到顧思南,趙慕晴自然不能“放過”她。
隻不過趙慕晴也漸漸意識到對方的話越來越少,回答自己的問題也變得吞吞吐吐。
“妹妹怎麽了,是身體不舒服嗎?”
沒等顧思南回話,她又自顧自說道:“啊,我知道了,你是身上有暗傷,忽然發作了是嗎?”
“走走走,我帶你看郎中,妹妹別怕,我帶你去看郎中,縣裏最好的郎中就在我家醫館坐診。”
趙慕晴不由分說的拉起顧思南就走,生怕走慢了就會影響到眼前這位俠女療傷。
顧思南實在是搞不懂趙慕晴腦子裏到底在想什麽,但她能真切的感覺到對方並無惡意,便任由對方拉著自己去看郎中。
趙慕晴想顧思南的話,顧思南又何嚐不想向趙慕晴打聽關於米陽縣的情況。
說到底顧思南和趙慕晴其實就是半斤八兩,趙慕晴是不做偽裝,顧思南則是不善偽裝。
顧思南對米陽縣充滿疑惑,隻是由於偽裝的過於拙劣,反而始終找不到能好好說話的人。
跟著趙慕晴去求醫的路上,顧思南假借身體不舒服為由,終於有機會問出自己的一些疑惑。
其實在來米陽縣之前,她最先去的是東石村。
顧思南起初是為找“薛大”而來,想看看東石村是不是真的已經變成一個“匪窩”。
但到了東石村後,她在村子裏卻看不到半點有匪患的跡象。
反而整個東石村呈現出一片祥和之感,甚至顧思南不得不承認東石村是她見過最好的一個村子。
裏長不與士紳勾結欺壓百姓,百姓手中也都有自家的耕地。
在冬天無地可種的情況下,不少村民還能進城在米陽縣裏找一份短工補貼家用。
盡管她也能看得出來村民的武德過於充沛,很多人明顯都有操練過的痕跡。
村民也都十分排外,對自己這個外來者極度警惕,明顯村子裏藏著什麽秘密。
但在顧思南看來,他們的排外和團結似乎反而是好事。
如果東石村真的被那個叫薛大的山賊頭領秘密經營成了他的“匪窩”,那顧思南還真挺佩服薛大的。
雖然東石村的村民依舊清貧,但在他們臉上顧思南卻看不到哀愁,反而每個人都是一副幹勁十足的架勢。
之後她又來了米陽縣,結果就看到了更加震撼的情況。
她在這裏看到了從未見過的景象——百姓安居樂業,胥吏做事有節。
來到米陽縣不到一天,顧思南竟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要知道,就在她出發的富寧縣,時常有人凍餓而死。
可在米陽縣,她看到了不止一處施粥的粥廠,還有許多官府出錢招工的作坊。
養濟堂裏真的有孤寡老人被贍養,甚至她還看到了一個名為孤兒院的地方,收留無家可歸的孩子。
這一切雖然都是親眼所見,可顧思南卻仍舊感覺如夢似幻。
正因如此,她才會心中充滿疑惑,哪怕明知自己的偽裝很拙劣,也想找人問問米陽縣到底經曆過什麽。
盡管在此之前顧思南就聽說過米陽縣的一些事情,甚至還發出過“要是每個當官的都能像米陽縣知縣那樣就好了”的感慨。
可當時她隻是說說,並沒有真切的感受。
如今親眼看到了這裏的情況,她竟忽然之間想見見這位知縣。
一路交談太過用心,以至於顧思南暫時忽略了眼前的路。
直到她跟著趙慕晴停下來,看清遠處的景象後不由得心頭一驚。
“你帶我來這幹什麽?”
由於特殊的出身,顧思南從小就走南闖北,見過不少美人。
但眼前之人卻讓她眼前一亮,甚至第一眼看去的時候隱隱的生出了幾分欣羨之情。
明明站在眼前的是一個美豔絕頂的女人,偏偏她身上卻又帶著少女般的靈動。
那一雙大眼睛裏滿是好奇和友善,竟讓顧思南生不起半點被侵犯的感覺。
“該是怎樣的家世才能培養出這樣的女子啊……”
顧思南默默想著,忽然又想起自己的經曆,不由得微微一歎。
趙慕晴察覺到了顧思南的情緒變化,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
“妹妹是有傷心事?”趙慕晴開口問道。
此刻她索性也不再陪對方演戲,沒有稱呼顧思南為少俠。
顧思南也很快收起了那短暫的傷感,開始跟趙慕晴閑談起來。
自打進入米陽縣起,顧思南就一直想找個能說話的人,如今遇到趙慕晴可算是找對了人。
但讓她哭笑不得的是,還沒等她好好打探一下米陽縣的情況,卻被趙慕晴問的根本沒機會詢問。
“妹妹,你是從小習武嗎,練武累不累?”
“我家相公說練武不但要延請名師,還要時常與人切磋,你行走江湖就是為了找對手嗎?”
“咱們北直隸第一高手獨孤鳴你見過嗎,據說他劍法已經出神入化,尋常士兵百十人無法近身,是真的嗎?”
“還有北地槍王葉流鳴,據說曾單槍匹馬殺進新城衛,萬軍從中救出俠女小妾,你跟他老人家交過手嗎?”
“……”
趙慕晴的問題如連珠炮般拋出來,問的顧思南一頭霧水。
起初她還會很認真的回答,比如練武不累,比如想增長武藝確實要遍訪高手。
可是漸漸的趙慕晴的問題越來越離譜,離譜到顧思南已經開始聽不懂!
雖然自小習武時也讀了幾年書,但也僅僅隻是停留在會識文斷字的層麵上。
她可沒有趙慕晴那麽多時間看雜書,自然不知道那些神乎其神的高手到底是怎麽回事。
那所謂的第一高手是什麽人,北直隸真的有這號人物嗎?
一人一劍,還不披甲,就能在正麵對決中斬殺上百個披甲之士?
這真的不是開玩笑嗎?
還有那什麽北地槍王,單槍匹馬就能在萬軍從中救人?
就算是一萬隻豬攔在他麵前,他也衝不進去吧?
等等,新城衛有一萬人馬嗎?
顧思南聽得越來越迷糊,而趙慕晴卻說的有板有眼,以至於顧思南都不禁懷疑起是不是自己坐井觀天了。
她當然不知道,趙慕晴所說的這些不光是從話本上看到的,還有許多是野史中的記載。
由於一些野史的記載比正史還要詳實——畢竟他們不需要考慮嚴謹——以至於本就對江湖充滿向往的趙慕晴對此深信不疑。
平日裏她碰不到什麽俠客,身邊唯一能聊這些的也隻有薛長山。
而她在被取笑幾次後便沒了這個心思,隻當薛長山作為真正的“江湖人士”,瞧不上她的紙上談兵。
如今遇到顧思南,趙慕晴自然不能“放過”她。
隻不過趙慕晴也漸漸意識到對方的話越來越少,回答自己的問題也變得吞吞吐吐。
“妹妹怎麽了,是身體不舒服嗎?”
沒等顧思南回話,她又自顧自說道:“啊,我知道了,你是身上有暗傷,忽然發作了是嗎?”
“走走走,我帶你看郎中,妹妹別怕,我帶你去看郎中,縣裏最好的郎中就在我家醫館坐診。”
趙慕晴不由分說的拉起顧思南就走,生怕走慢了就會影響到眼前這位俠女療傷。
顧思南實在是搞不懂趙慕晴腦子裏到底在想什麽,但她能真切的感覺到對方並無惡意,便任由對方拉著自己去看郎中。
趙慕晴想顧思南的話,顧思南又何嚐不想向趙慕晴打聽關於米陽縣的情況。
說到底顧思南和趙慕晴其實就是半斤八兩,趙慕晴是不做偽裝,顧思南則是不善偽裝。
顧思南對米陽縣充滿疑惑,隻是由於偽裝的過於拙劣,反而始終找不到能好好說話的人。
跟著趙慕晴去求醫的路上,顧思南假借身體不舒服為由,終於有機會問出自己的一些疑惑。
其實在來米陽縣之前,她最先去的是東石村。
顧思南起初是為找“薛大”而來,想看看東石村是不是真的已經變成一個“匪窩”。
但到了東石村後,她在村子裏卻看不到半點有匪患的跡象。
反而整個東石村呈現出一片祥和之感,甚至顧思南不得不承認東石村是她見過最好的一個村子。
裏長不與士紳勾結欺壓百姓,百姓手中也都有自家的耕地。
在冬天無地可種的情況下,不少村民還能進城在米陽縣裏找一份短工補貼家用。
盡管她也能看得出來村民的武德過於充沛,很多人明顯都有操練過的痕跡。
村民也都十分排外,對自己這個外來者極度警惕,明顯村子裏藏著什麽秘密。
但在顧思南看來,他們的排外和團結似乎反而是好事。
如果東石村真的被那個叫薛大的山賊頭領秘密經營成了他的“匪窩”,那顧思南還真挺佩服薛大的。
雖然東石村的村民依舊清貧,但在他們臉上顧思南卻看不到哀愁,反而每個人都是一副幹勁十足的架勢。
之後她又來了米陽縣,結果就看到了更加震撼的情況。
她在這裏看到了從未見過的景象——百姓安居樂業,胥吏做事有節。
來到米陽縣不到一天,顧思南竟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要知道,就在她出發的富寧縣,時常有人凍餓而死。
可在米陽縣,她看到了不止一處施粥的粥廠,還有許多官府出錢招工的作坊。
養濟堂裏真的有孤寡老人被贍養,甚至她還看到了一個名為孤兒院的地方,收留無家可歸的孩子。
這一切雖然都是親眼所見,可顧思南卻仍舊感覺如夢似幻。
正因如此,她才會心中充滿疑惑,哪怕明知自己的偽裝很拙劣,也想找人問問米陽縣到底經曆過什麽。
盡管在此之前顧思南就聽說過米陽縣的一些事情,甚至還發出過“要是每個當官的都能像米陽縣知縣那樣就好了”的感慨。
可當時她隻是說說,並沒有真切的感受。
如今親眼看到了這裏的情況,她竟忽然之間想見見這位知縣。
一路交談太過用心,以至於顧思南暫時忽略了眼前的路。
直到她跟著趙慕晴停下來,看清遠處的景象後不由得心頭一驚。
“你帶我來這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