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往事
穿越:替身縣令,嫂嫂別回頭! 作者:西瓦背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吧,那你說說看,你這個刺客到底想幹什麽?”薛長山笑嗬嗬的問道。
顧思南確實是刺客,甚至若是她公開身份的話,說她是當今北直隸第一刺客也毫不為過。
畢竟她是刺殺了知府的強人,實力和戰績有目共睹。
但這個刺殺了知府的刺客,卻在薛長山這個知縣麵前有一種無力感。
本以為識破了對方身份會讓他方寸大亂,結果把這些說破之後他反而變得輕鬆起來。
“你就不怕我去報官,把你暗地裏做的事情都捅出去?”顧思南開口威脅道。
可是話剛說完她自己都感覺不對勁,就連對麵的趙慕晴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就憑顧思南這個身份,哪個當官的敢信她說的話?
“別緊張,就當還在鼎山縣,有什麽話都可以好好說。”薛長山一臉從容道。
在意識到身份被識破後他確實後怕了一陣,那也隻是因為趙慕晴過去幾天的危險處境而擔心。
要說麵對顧思南,他是升不起半點警惕之心的。
“我真的很好奇,為什麽不管什麽時候你都能這麽鎮定。”顧思南忽然冒出來這麽一句。
“因為我知道你肯定是找我合作,而我也願意跟你談談。”薛長山回道。
顧思南先是一愣,但很快就恢複過來。
在鼎山縣時就是這樣,自己的所有想法都能被看透,可自己卻總是被他左右。
這些天跟趙慕晴相處,讓她隱隱猜到薛長山其實也想讓童知府死,畢竟他很在意他這個知縣的官位。
所以她也就明白,在鼎山縣裏看似他是在幫自己,可最終卻是自己成了他借刀殺人的那把刀。
想通這些,顧思南索性徹底放下抗拒心理,直接開門見山。
“我想求你點事……”
“慢著。”薛長山忽然打斷她,說道:“有事說事,別說求。”
這是薛長山的做事習慣,越是重要的事情越要注重等價交換的道理。
人情往來可以在平日裏交往時講究一下,但萬萬不能用到辦正事上。
顧思南眉頭緊皺,忽然很討厭薛長山這種生硬的態度,但她隻能繼續說下去。
“我還有兩個弟弟,我想求你幫我把他們救出來……”
聽到這,薛長山下意識又想開口,卻忽然感覺手掌被人用力握了一下。
趙慕晴抓著薛長山的手,示意他先好好聽,不要糾結於求不求這件事。
顧思南的講述十分冗長,甚至是從她自小的經曆說起。
這一次她不再用家裏是逃戶後來又當了山賊的說法騙人,而是真的說出了自己的一些真實處境。
顧思南的父親顧林是白蓮教大長老,並且掌握著不輸給教主韓興輝的教派力量。
她能成為白蓮教聖女,就是因為父親的一手扶持。
從顧思南懂事起,就跟父親聚少離多。
一來是因為顧林一心隻顧傳教,想把他的這一支白蓮教分支發展壯大,所以幾乎不怎麽回家。
二來是因為顧思南從六歲起就開始練武,雖然從未遠離家鄉,卻也沒法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顧思南剛開始練武就被發現有很高的天賦,所以顧林在她身上很舍得花錢。
顧思南也沒有讓人失望,年紀輕輕就練就一身高強的武藝。
事實上薛長山能反製顧思南,完全是因為他有著一身不講道理的神力。
若是單論武藝的話,薛長山拍馬也趕不上顧思南。
不過顧林舍得在顧思南身上投入這麽多,並不是因為他有多疼愛這個女兒,隻是因為他覺得這個女兒“好用”。
一個貌美如花的女子,卻帶著一身高深的武藝,她在合適的條件下絕對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說好聽點,這是讓顧思南為白蓮教貢獻力量。
說難聽點,就是顧林把自己的女兒當成死士在培養。
年紀還小的時候,顧思南沒覺得有什麽不妥,甚至覺得將來能幫父親做事很開心。
可是顧思南的美夢,在她兄長死後徹底破滅。
顧思南並非獨生女,她還有一個大她三歲的哥哥,還有兩個小她兩歲的雙胞胎弟弟。
雖然他們幾個兄弟姐妹都有不同的母親,但因為自小就在一起練武,感情一直很好。
兄長很照顧她和兩個弟弟,在顧思南缺少父愛的人生中,僅僅大她三歲的兄長彌補了這個空白。
但幾個月前,兄長死了,死在刺殺同州府知府的行動裏。
聽到這,薛長山忍不住插口道:“刺殺同州府知府?你兄長難道也參加了同州起義?”
“是的。”
“他叫什麽?”
“顧思東。”
聽到這個名字,薛長山沒有去嘲諷顧林給自己子女起名字的隨意,而是腦海中馬上浮現出一張英俊的臉龐。
由於繼承了前身的全部記憶,對薛長山而言,同州起義也仿佛是他親身經曆的事情一樣。
他知道顧思東,那是個能文能武的強人,在起義軍裏統領著很重要的一支力量。
雖然不是實際領袖,但在起義軍隊伍裏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當時還隻有一身蠻勇的薛長山前身,甚至對顧思東還帶著幾分敬佩。
以顧思東的能力,在同州起義被撲滅之前絕對可以逃出來,但他卻在最後時刻做了一件蠢事。
他竟然偷偷潛入文泉縣——同州府知府逃走後躲在那裏——準備刺殺那個已經無關大局的廢物知府。
結果顯而易見,他死在了那次的刺殺中,甚至沒能碰到知府。
在偶爾回想起這段記憶時,薛長山也曾想過為什麽顧思東要在最後時刻犯蠢。
在他看來,也許是顧思東想到了在起義失敗後就算逃走也沒法再好好活下去。
畢竟他是起義軍裏頭領級別的人物,說白了就是在朝廷那裏已經掛了名號。
他就算想在失敗之後隱姓埋名,也很難藏得住,畢竟朝廷不可能放任一個有名有號的造反者逍遙法外。
不像薛長山的前身,在同州起義裏就是個小頭目,逃了就逃了,朝廷甚至不會知道跑了這麽一號人。
所以逃無可逃的顧思東才想著在起義失敗前做一件大事,也算是死得其所。
盡管這是個很蹩腳的猜想,但薛長山之前隻能想到這一步。
現在聽到了顧思南講述起其中真正的內幕,他才知道完全不是這麽回事。
“我兄長其實是被父親逼死的。”
顧思南確實是刺客,甚至若是她公開身份的話,說她是當今北直隸第一刺客也毫不為過。
畢竟她是刺殺了知府的強人,實力和戰績有目共睹。
但這個刺殺了知府的刺客,卻在薛長山這個知縣麵前有一種無力感。
本以為識破了對方身份會讓他方寸大亂,結果把這些說破之後他反而變得輕鬆起來。
“你就不怕我去報官,把你暗地裏做的事情都捅出去?”顧思南開口威脅道。
可是話剛說完她自己都感覺不對勁,就連對麵的趙慕晴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就憑顧思南這個身份,哪個當官的敢信她說的話?
“別緊張,就當還在鼎山縣,有什麽話都可以好好說。”薛長山一臉從容道。
在意識到身份被識破後他確實後怕了一陣,那也隻是因為趙慕晴過去幾天的危險處境而擔心。
要說麵對顧思南,他是升不起半點警惕之心的。
“我真的很好奇,為什麽不管什麽時候你都能這麽鎮定。”顧思南忽然冒出來這麽一句。
“因為我知道你肯定是找我合作,而我也願意跟你談談。”薛長山回道。
顧思南先是一愣,但很快就恢複過來。
在鼎山縣時就是這樣,自己的所有想法都能被看透,可自己卻總是被他左右。
這些天跟趙慕晴相處,讓她隱隱猜到薛長山其實也想讓童知府死,畢竟他很在意他這個知縣的官位。
所以她也就明白,在鼎山縣裏看似他是在幫自己,可最終卻是自己成了他借刀殺人的那把刀。
想通這些,顧思南索性徹底放下抗拒心理,直接開門見山。
“我想求你點事……”
“慢著。”薛長山忽然打斷她,說道:“有事說事,別說求。”
這是薛長山的做事習慣,越是重要的事情越要注重等價交換的道理。
人情往來可以在平日裏交往時講究一下,但萬萬不能用到辦正事上。
顧思南眉頭緊皺,忽然很討厭薛長山這種生硬的態度,但她隻能繼續說下去。
“我還有兩個弟弟,我想求你幫我把他們救出來……”
聽到這,薛長山下意識又想開口,卻忽然感覺手掌被人用力握了一下。
趙慕晴抓著薛長山的手,示意他先好好聽,不要糾結於求不求這件事。
顧思南的講述十分冗長,甚至是從她自小的經曆說起。
這一次她不再用家裏是逃戶後來又當了山賊的說法騙人,而是真的說出了自己的一些真實處境。
顧思南的父親顧林是白蓮教大長老,並且掌握著不輸給教主韓興輝的教派力量。
她能成為白蓮教聖女,就是因為父親的一手扶持。
從顧思南懂事起,就跟父親聚少離多。
一來是因為顧林一心隻顧傳教,想把他的這一支白蓮教分支發展壯大,所以幾乎不怎麽回家。
二來是因為顧思南從六歲起就開始練武,雖然從未遠離家鄉,卻也沒法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顧思南剛開始練武就被發現有很高的天賦,所以顧林在她身上很舍得花錢。
顧思南也沒有讓人失望,年紀輕輕就練就一身高強的武藝。
事實上薛長山能反製顧思南,完全是因為他有著一身不講道理的神力。
若是單論武藝的話,薛長山拍馬也趕不上顧思南。
不過顧林舍得在顧思南身上投入這麽多,並不是因為他有多疼愛這個女兒,隻是因為他覺得這個女兒“好用”。
一個貌美如花的女子,卻帶著一身高深的武藝,她在合適的條件下絕對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說好聽點,這是讓顧思南為白蓮教貢獻力量。
說難聽點,就是顧林把自己的女兒當成死士在培養。
年紀還小的時候,顧思南沒覺得有什麽不妥,甚至覺得將來能幫父親做事很開心。
可是顧思南的美夢,在她兄長死後徹底破滅。
顧思南並非獨生女,她還有一個大她三歲的哥哥,還有兩個小她兩歲的雙胞胎弟弟。
雖然他們幾個兄弟姐妹都有不同的母親,但因為自小就在一起練武,感情一直很好。
兄長很照顧她和兩個弟弟,在顧思南缺少父愛的人生中,僅僅大她三歲的兄長彌補了這個空白。
但幾個月前,兄長死了,死在刺殺同州府知府的行動裏。
聽到這,薛長山忍不住插口道:“刺殺同州府知府?你兄長難道也參加了同州起義?”
“是的。”
“他叫什麽?”
“顧思東。”
聽到這個名字,薛長山沒有去嘲諷顧林給自己子女起名字的隨意,而是腦海中馬上浮現出一張英俊的臉龐。
由於繼承了前身的全部記憶,對薛長山而言,同州起義也仿佛是他親身經曆的事情一樣。
他知道顧思東,那是個能文能武的強人,在起義軍裏統領著很重要的一支力量。
雖然不是實際領袖,但在起義軍隊伍裏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當時還隻有一身蠻勇的薛長山前身,甚至對顧思東還帶著幾分敬佩。
以顧思東的能力,在同州起義被撲滅之前絕對可以逃出來,但他卻在最後時刻做了一件蠢事。
他竟然偷偷潛入文泉縣——同州府知府逃走後躲在那裏——準備刺殺那個已經無關大局的廢物知府。
結果顯而易見,他死在了那次的刺殺中,甚至沒能碰到知府。
在偶爾回想起這段記憶時,薛長山也曾想過為什麽顧思東要在最後時刻犯蠢。
在他看來,也許是顧思東想到了在起義失敗後就算逃走也沒法再好好活下去。
畢竟他是起義軍裏頭領級別的人物,說白了就是在朝廷那裏已經掛了名號。
他就算想在失敗之後隱姓埋名,也很難藏得住,畢竟朝廷不可能放任一個有名有號的造反者逍遙法外。
不像薛長山的前身,在同州起義裏就是個小頭目,逃了就逃了,朝廷甚至不會知道跑了這麽一號人。
所以逃無可逃的顧思東才想著在起義失敗前做一件大事,也算是死得其所。
盡管這是個很蹩腳的猜想,但薛長山之前隻能想到這一步。
現在聽到了顧思南講述起其中真正的內幕,他才知道完全不是這麽回事。
“我兄長其實是被父親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