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下套
穿越:替身縣令,嫂嫂別回頭! 作者:西瓦背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重返鼎山縣這件事,對顧思南而言充滿了不真實感。
不久前她就在鼎山縣的城門處親手割掉了童知府的腦袋,可現在她卻可以光明正大的走進鼎山縣。
原因很簡單,她是以米陽縣知縣家眷的身份進城的。
在朝廷裏,知縣隻是個芝麻官,但對絕大多數胥吏而言知縣已經是高不可攀的存在。
有薛長山親自帶隊,他帶在身邊的人自然不會被隨意搜查。
之所以帶上顧思南,是薛長山擔心顧思南私自行動,破壞了他的計劃。
畢竟顧思南總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舉動,薛長山可不想計劃還沒開始就先露出破綻。
那夜的長談過後,薛長山剛見到祖大壽就把他的計劃全盤托出。
而後他們便兵分兩路,薛長山趕往鼎山縣,祖大壽則開始為北上做籌備。
跟在薛長山的車隊裏,顧思南到現在還在為薛長山的計劃感慨不已。
那個計劃讓她既熟悉又陌生,在她看來薛長山又打算用借刀殺人的方法對付鬆林村。
但薛長山卻糾正了她的看法,因為薛長山最終的目的是禍水東引。
這並不是個簡單的計劃,甚至涉及三方勢力的“合作”,所以必須由薛長山全程掌舵。
計劃的章程是這樣。
由薛長山去遊說張鬆,讓他以追查到白蓮教餘孽行蹤的名義,向衛所求援剿匪。
距離夏原縣最近的衛所是開寧衛,那裏的千戶是祖大壽曾經的部下。
隻要張鬆肯求援,祖大壽就能順利送出去銀子,讓開寧衛同意“出兵”。
當然,真正派出去的兵肯定不可能是開寧衛的衛所官兵。
且不提開寧衛千戶幾乎沒什麽兵可派,就算他肯出手,薛長山也不會把如此重任交給他。
在此期間,薛長山的人會偽裝成商隊北上,然後直接進入開寧衛所,從而偽裝成衛所官兵。
如此繞一個圈子,薛長山就可以真正做到神不知鬼不覺的派他的人去攻打鬆林村。
更重要的是,事成之後白蓮教也隻會把這筆賬算到官軍頭上。
對於薛長山的這個計劃,祖大壽也是驚歎不已。
他在剛聽到鬆林村的情況時,首先想的是如何秘密行軍,如何速戰速決,以及如何打掃戰場。
可不管祖大壽怎麽想,都做不到“不留痕跡”,這才是他最開始強烈反對的原因。
現在的他們還不能招惹白蓮教,米陽縣不能成為他們重點打擊的目標。
而薛長山的這一手,不但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還把白蓮教和朝廷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白蓮教一旦起事,必將掀起驚濤駭浪。
到那時他們跟朝廷的軍隊打的越凶,米陽縣的處境就越安全。
這一招禍水東引,甚至可以說是又為米陽縣百姓擋了一次災。
正因如此,他才會毫無意義的執行計劃,準備帶著“商隊”開始北上。
不過薛長山的計劃想成功,有三個關鍵條件必須達成。
一、張鬆要同意剿匪,否則開寧衛所想配合也做不到。
二、開寧衛所千戶要能保守秘密,否則這次的偽裝將毫無意義。
三、薛長山必須打勝仗。
第三點才是最關鍵的,如果不能打贏,拿不到足夠多的好處,不能讓官府和衛所滿意,必將後患無窮。
當然,前兩點也算不上多難,說到底無非就是個“利”字。
薛長山趕到府衙時已經是傍晚,按照規則他其實應該第二天清早來麵見上官,但薛長山顯然不打算遵守這種破規矩。
他能做到不殺張鬆已經是最後的忍耐,不能指望他對這些貪官再有更多尊重。
由於不是正式謁見,薛長山和張鬆並非在大堂見麵,而是直接被請到了會客廳。
張鬆讓薛長山足足在會客廳等了小半個時辰才終於露麵。
他今年四十多歲,由於保養得宜,看起來比實際年紀要小一些。
挪著微胖的身子坐在主位上,張鬆帶著一臉倨傲,卻始終沒有開口,甚至麵對薛長山的弓身行禮也熟視無睹。
薛長山笑了笑,懶得去計較這些事情。
不等張鬆開口,他便自顧自坐回到椅子上,張鬆見狀臉色變得更加陰沉。
可就在張鬆即將發作時,薛長山忽然開口:“大人想升官嗎?”
一句話,讓這位代知府瞬間坐直了身子。
他很快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又佯裝調整坐姿似的靠了回去,懶洋洋的抬了抬手:“說說看。”
“我有辦法讓大人坐穩知府之位。”薛長山繼續說道。
這次張鬆忍住了,他依舊一副睡不醒的樣子,安靜的等薛長山說下文。
但薛長山現在更不急,好整以暇的喝著已經涼掉的茶水。
等待良久也沒等到回答,張鬆眼角一垂,開口說道:“既然無事上報就先退下吧,明日堂上再說考評之事。”
見他下了逐客令,薛長山起身就走,看起來好像比張鬆還急。
這一幕給張鬆看傻了,他眨巴著眼睛看向薛長山的背影,第一時間甚至有些恍惚。
這人是誰?來這幹什麽?他剛才是不是說過什麽?
短暫失神後,張鬆終於緩過神來:“站住!”
“大人還有何吩咐?”薛長山轉身問道。
“坐下,慢慢說。”
張鬆這次也不裝了,等薛長山落座直接問道:“薛知縣剛剛說了什麽,本官有些乏了,沒太聽清。”
賣關子賣到這種程度,薛長山已經滿足。
他隻是想讓張鬆調整一下態度,可不是真想一開始就把事情談崩。
“大人,我有辦法讓您坐穩知府的位置,隻要大人能給我個好的考評即可。”薛長山開門見山道。
擺明自己有求於他,才能讓張鬆進一步放鬆警惕,同時也更能勾起他的興趣。
果然,薛長山直接提到考評之事,張鬆剛剛放下的架子就又端了起來。
“考評是朝廷大事,豈可兒戲,明天堂上自會給你個公允的結果。”張鬆端著架子說道。
張鬆很急,卻要裝作不急。
薛長山其實並不急,反而要裝出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
他必須讓張鬆相信自己是拿這個消息當救命稻草,才能引誘他一步一步往自己計劃好的方向走。
薛長山裝出一副內心掙紮的模樣,低頭“沉思”良久,終於下定“決心”。
“好,那我就先跟大人說說我的發現。”
不久前她就在鼎山縣的城門處親手割掉了童知府的腦袋,可現在她卻可以光明正大的走進鼎山縣。
原因很簡單,她是以米陽縣知縣家眷的身份進城的。
在朝廷裏,知縣隻是個芝麻官,但對絕大多數胥吏而言知縣已經是高不可攀的存在。
有薛長山親自帶隊,他帶在身邊的人自然不會被隨意搜查。
之所以帶上顧思南,是薛長山擔心顧思南私自行動,破壞了他的計劃。
畢竟顧思南總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舉動,薛長山可不想計劃還沒開始就先露出破綻。
那夜的長談過後,薛長山剛見到祖大壽就把他的計劃全盤托出。
而後他們便兵分兩路,薛長山趕往鼎山縣,祖大壽則開始為北上做籌備。
跟在薛長山的車隊裏,顧思南到現在還在為薛長山的計劃感慨不已。
那個計劃讓她既熟悉又陌生,在她看來薛長山又打算用借刀殺人的方法對付鬆林村。
但薛長山卻糾正了她的看法,因為薛長山最終的目的是禍水東引。
這並不是個簡單的計劃,甚至涉及三方勢力的“合作”,所以必須由薛長山全程掌舵。
計劃的章程是這樣。
由薛長山去遊說張鬆,讓他以追查到白蓮教餘孽行蹤的名義,向衛所求援剿匪。
距離夏原縣最近的衛所是開寧衛,那裏的千戶是祖大壽曾經的部下。
隻要張鬆肯求援,祖大壽就能順利送出去銀子,讓開寧衛同意“出兵”。
當然,真正派出去的兵肯定不可能是開寧衛的衛所官兵。
且不提開寧衛千戶幾乎沒什麽兵可派,就算他肯出手,薛長山也不會把如此重任交給他。
在此期間,薛長山的人會偽裝成商隊北上,然後直接進入開寧衛所,從而偽裝成衛所官兵。
如此繞一個圈子,薛長山就可以真正做到神不知鬼不覺的派他的人去攻打鬆林村。
更重要的是,事成之後白蓮教也隻會把這筆賬算到官軍頭上。
對於薛長山的這個計劃,祖大壽也是驚歎不已。
他在剛聽到鬆林村的情況時,首先想的是如何秘密行軍,如何速戰速決,以及如何打掃戰場。
可不管祖大壽怎麽想,都做不到“不留痕跡”,這才是他最開始強烈反對的原因。
現在的他們還不能招惹白蓮教,米陽縣不能成為他們重點打擊的目標。
而薛長山的這一手,不但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還把白蓮教和朝廷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白蓮教一旦起事,必將掀起驚濤駭浪。
到那時他們跟朝廷的軍隊打的越凶,米陽縣的處境就越安全。
這一招禍水東引,甚至可以說是又為米陽縣百姓擋了一次災。
正因如此,他才會毫無意義的執行計劃,準備帶著“商隊”開始北上。
不過薛長山的計劃想成功,有三個關鍵條件必須達成。
一、張鬆要同意剿匪,否則開寧衛所想配合也做不到。
二、開寧衛所千戶要能保守秘密,否則這次的偽裝將毫無意義。
三、薛長山必須打勝仗。
第三點才是最關鍵的,如果不能打贏,拿不到足夠多的好處,不能讓官府和衛所滿意,必將後患無窮。
當然,前兩點也算不上多難,說到底無非就是個“利”字。
薛長山趕到府衙時已經是傍晚,按照規則他其實應該第二天清早來麵見上官,但薛長山顯然不打算遵守這種破規矩。
他能做到不殺張鬆已經是最後的忍耐,不能指望他對這些貪官再有更多尊重。
由於不是正式謁見,薛長山和張鬆並非在大堂見麵,而是直接被請到了會客廳。
張鬆讓薛長山足足在會客廳等了小半個時辰才終於露麵。
他今年四十多歲,由於保養得宜,看起來比實際年紀要小一些。
挪著微胖的身子坐在主位上,張鬆帶著一臉倨傲,卻始終沒有開口,甚至麵對薛長山的弓身行禮也熟視無睹。
薛長山笑了笑,懶得去計較這些事情。
不等張鬆開口,他便自顧自坐回到椅子上,張鬆見狀臉色變得更加陰沉。
可就在張鬆即將發作時,薛長山忽然開口:“大人想升官嗎?”
一句話,讓這位代知府瞬間坐直了身子。
他很快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又佯裝調整坐姿似的靠了回去,懶洋洋的抬了抬手:“說說看。”
“我有辦法讓大人坐穩知府之位。”薛長山繼續說道。
這次張鬆忍住了,他依舊一副睡不醒的樣子,安靜的等薛長山說下文。
但薛長山現在更不急,好整以暇的喝著已經涼掉的茶水。
等待良久也沒等到回答,張鬆眼角一垂,開口說道:“既然無事上報就先退下吧,明日堂上再說考評之事。”
見他下了逐客令,薛長山起身就走,看起來好像比張鬆還急。
這一幕給張鬆看傻了,他眨巴著眼睛看向薛長山的背影,第一時間甚至有些恍惚。
這人是誰?來這幹什麽?他剛才是不是說過什麽?
短暫失神後,張鬆終於緩過神來:“站住!”
“大人還有何吩咐?”薛長山轉身問道。
“坐下,慢慢說。”
張鬆這次也不裝了,等薛長山落座直接問道:“薛知縣剛剛說了什麽,本官有些乏了,沒太聽清。”
賣關子賣到這種程度,薛長山已經滿足。
他隻是想讓張鬆調整一下態度,可不是真想一開始就把事情談崩。
“大人,我有辦法讓您坐穩知府的位置,隻要大人能給我個好的考評即可。”薛長山開門見山道。
擺明自己有求於他,才能讓張鬆進一步放鬆警惕,同時也更能勾起他的興趣。
果然,薛長山直接提到考評之事,張鬆剛剛放下的架子就又端了起來。
“考評是朝廷大事,豈可兒戲,明天堂上自會給你個公允的結果。”張鬆端著架子說道。
張鬆很急,卻要裝作不急。
薛長山其實並不急,反而要裝出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
他必須讓張鬆相信自己是拿這個消息當救命稻草,才能引誘他一步一步往自己計劃好的方向走。
薛長山裝出一副內心掙紮的模樣,低頭“沉思”良久,終於下定“決心”。
“好,那我就先跟大人說說我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