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你帶著你母妃遲到,故意讓陛下等你們,可知這是大不敬之罪?” 武皇後冷冷開口,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高羽停下腳步,轉身麵向武皇後。他的目光堅定,不卑不亢地說道:“回母後,母妃並非有意遲到,而是被一群狗仗人勢的太監所阻。他們以儀容不整為由,攔阻母妃進宮,父皇,正好您幫忙看看,我母妃儀容可有不妥之處。”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一片嘩然。眾人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夏帝的臉色也變得更加陰沉,他看向武皇後,眼中閃過一絲責備。
武皇後沒想到高羽會如此直接地揭露她的手段,一時之間竟有些語塞。她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心中的怒火,然後冷冷地說道:“即便如此,你也不能在宮門口大打出手,成何體統!”
“母後教訓得是,不過這狗始終是狗,如果試圖咬主人,就必須打死,所以兒臣今天已經很客氣了。” 高羽嘴裏表達著歉意,但態度確實異常強硬。
夏帝聞言,目光在高羽與武皇後之間來回掃視,最終輕輕冷哼一聲。隻見他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威嚴與慈愛:“皇兒之言有理,來人,將那幫咬主人的狗拉下去杖斃。”
武皇後見狀,雖然心中不甘,但也不敢再多言。她隻能強忍怒火,勉強擠出一絲笑容,示意劉貴妃入座。劉貴妃感激地看了夏帝一眼,然後拉著高羽的手,緩緩走向自己的座位。
宴會繼續進行,但氣氛卻已大不如前。原本輕鬆歡快的氛圍變得壓抑而緊張,眾人都小心翼翼地交談著,生怕觸怒了夏帝或者武皇後。
此時,長公主高晴拉著徐若雲和陸然坐在一旁,不時地低聲交談,偶爾還會向高羽投去關切的目光。看著高晴和兩個王妃打得火熱,卻將她晾在一邊,太子妃阿史那雲突然開口,打破了宴會上的寧靜。
“長公主殿下,小妹聽說您素來對詩歌情有獨鍾,今日除夕之夜,合家歡慶,何不讓我們也領略一下您的詩才呢?” 她的聲音清脆悅耳,但言辭間卻帶著幾分挑釁與諷刺。
長公主高晴是先皇後李氏所生,也是夏帝的長女,與高凱同歲,但比高凱早出生幾個月,所以是一眾皇子的大姐,因其母親早亡,夏帝格外疼愛這個女兒,視其為掌上明珠,如今阿史那雲上來就像長公主發難,夏帝心裏頗為不滿。
高晴微微一笑,她的眼神清澈而明亮。她早已看穿了阿史那雲的伎倆,但並未動怒。她站起身,向夏帝和武皇後行了一禮,然後她緩緩說道:“太子妃謬讚了,本宮才疏學淺,怎敢在父皇母後及諸位兄弟姐妹麵前獻醜?”
然而,阿史那雲卻不肯罷休,她那精致的麵容上閃過一絲狡黠,繼續說道:“那四皇子可替大姐做一首?我可聽說當初大東山之戰慶功宴上,您的三首詩可是讓滿座皆驚,今日怎可藏拙?” 她的聲音清脆動聽,可話語中卻暗藏鋒芒。
高羽聞言,心中不禁冷笑。他如何不知,這阿史那雲分明是故意激怒他,妄圖讓他在眾人麵前出醜。但高羽何等聰慧,又豈會輕易上當。他隻是淡淡一笑,說道:“太子妃言之有理,但作詩需有感而發,非隨意可為。當日大東山之戰,臣弟是踏著十萬完顏人的頭顱,有感而發。今日雖為除夕之夜,但今天一天,先是被刺殺,後母妃又被刁難,臣弟心中並無太多感慨,恐難成佳作。” 高羽的聲音平穩有力,目光堅定,絲毫沒有被阿史那雲的話語所影響。
阿史那雲見高羽如此說,臉色微變。她原本以為高羽會在她的逼迫下亂了陣腳,卻沒想到他竟如此沉著應對。但她並未放棄,眼珠一轉,轉頭看向夏帝,嬌聲道:“父皇,您就讓四弟試試吧,兒媳真的很想聽聽他的大作。” 她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仿佛這隻是一個單純的請求。
夏帝見狀,心中也是無奈。他又怎會不知阿史那雲的心思,可又不願直接拒絕,以免破壞了這難得的家宴氣氛。於是,他看向高羽,眼神中帶著一絲詢問與期待。
高羽見狀,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今日若是不作詩,恐怕難以平息這場風波。況且,他又豈會懼怕這小小的刁難。於是,他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帶著自信與從容,說道:“既然父皇和太子妃都如此期待,那兒臣就獻醜了。”
說完,高羽緩緩站起身來。他身姿挺拔,猶如一棵傲立的青鬆。目光緩緩掃過宴會上的眾人,那目光深邃而堅定,仿佛能洞悉一切。最終,他的目光落在了窗外那銀裝素裹的雪景上。他深吸一口氣,寒冷的空氣瞬間充滿胸腔,仿佛從那潔白無瑕的世界中汲取了無盡的靈感。
片刻之後,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
“瑞雪皚皚映宮牆,除夕燈火照輝煌。
家國天下情難舍,願得長伴父母旁。
將士英勇守邊疆,百姓安樂享安康。
願我大夏千秋盛,萬世繁華永流芳。”
高羽的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千鈞之力,重重地敲擊在眾人的心坎上。他的詩句既飽含著對家國天下的深情厚誼,又寄托了對將士和百姓的深切關懷。那真摯的情感,仿佛能穿透人心,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當高羽念完最後一句時,整個宴會廳陷入了短暫的寂靜。所有人都沉浸在這優美的詩句中,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震撼。隨後,掌聲雷動,如潮水般洶湧。讚歎聲此起彼伏,充滿了整個麟德殿。
夏帝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那笑容中帶著驕傲與欣慰。他看著高羽,眼神中充滿了讚賞,仿佛在說:“吾兒果然才華出眾。”
武皇後的臉色也緩和了許多,盡管心中對高羽仍有不滿,但也不得不承認這首詩的確出色。
高羽停下腳步,轉身麵向武皇後。他的目光堅定,不卑不亢地說道:“回母後,母妃並非有意遲到,而是被一群狗仗人勢的太監所阻。他們以儀容不整為由,攔阻母妃進宮,父皇,正好您幫忙看看,我母妃儀容可有不妥之處。”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一片嘩然。眾人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夏帝的臉色也變得更加陰沉,他看向武皇後,眼中閃過一絲責備。
武皇後沒想到高羽會如此直接地揭露她的手段,一時之間竟有些語塞。她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心中的怒火,然後冷冷地說道:“即便如此,你也不能在宮門口大打出手,成何體統!”
“母後教訓得是,不過這狗始終是狗,如果試圖咬主人,就必須打死,所以兒臣今天已經很客氣了。” 高羽嘴裏表達著歉意,但態度確實異常強硬。
夏帝聞言,目光在高羽與武皇後之間來回掃視,最終輕輕冷哼一聲。隻見他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威嚴與慈愛:“皇兒之言有理,來人,將那幫咬主人的狗拉下去杖斃。”
武皇後見狀,雖然心中不甘,但也不敢再多言。她隻能強忍怒火,勉強擠出一絲笑容,示意劉貴妃入座。劉貴妃感激地看了夏帝一眼,然後拉著高羽的手,緩緩走向自己的座位。
宴會繼續進行,但氣氛卻已大不如前。原本輕鬆歡快的氛圍變得壓抑而緊張,眾人都小心翼翼地交談著,生怕觸怒了夏帝或者武皇後。
此時,長公主高晴拉著徐若雲和陸然坐在一旁,不時地低聲交談,偶爾還會向高羽投去關切的目光。看著高晴和兩個王妃打得火熱,卻將她晾在一邊,太子妃阿史那雲突然開口,打破了宴會上的寧靜。
“長公主殿下,小妹聽說您素來對詩歌情有獨鍾,今日除夕之夜,合家歡慶,何不讓我們也領略一下您的詩才呢?” 她的聲音清脆悅耳,但言辭間卻帶著幾分挑釁與諷刺。
長公主高晴是先皇後李氏所生,也是夏帝的長女,與高凱同歲,但比高凱早出生幾個月,所以是一眾皇子的大姐,因其母親早亡,夏帝格外疼愛這個女兒,視其為掌上明珠,如今阿史那雲上來就像長公主發難,夏帝心裏頗為不滿。
高晴微微一笑,她的眼神清澈而明亮。她早已看穿了阿史那雲的伎倆,但並未動怒。她站起身,向夏帝和武皇後行了一禮,然後她緩緩說道:“太子妃謬讚了,本宮才疏學淺,怎敢在父皇母後及諸位兄弟姐妹麵前獻醜?”
然而,阿史那雲卻不肯罷休,她那精致的麵容上閃過一絲狡黠,繼續說道:“那四皇子可替大姐做一首?我可聽說當初大東山之戰慶功宴上,您的三首詩可是讓滿座皆驚,今日怎可藏拙?” 她的聲音清脆動聽,可話語中卻暗藏鋒芒。
高羽聞言,心中不禁冷笑。他如何不知,這阿史那雲分明是故意激怒他,妄圖讓他在眾人麵前出醜。但高羽何等聰慧,又豈會輕易上當。他隻是淡淡一笑,說道:“太子妃言之有理,但作詩需有感而發,非隨意可為。當日大東山之戰,臣弟是踏著十萬完顏人的頭顱,有感而發。今日雖為除夕之夜,但今天一天,先是被刺殺,後母妃又被刁難,臣弟心中並無太多感慨,恐難成佳作。” 高羽的聲音平穩有力,目光堅定,絲毫沒有被阿史那雲的話語所影響。
阿史那雲見高羽如此說,臉色微變。她原本以為高羽會在她的逼迫下亂了陣腳,卻沒想到他竟如此沉著應對。但她並未放棄,眼珠一轉,轉頭看向夏帝,嬌聲道:“父皇,您就讓四弟試試吧,兒媳真的很想聽聽他的大作。” 她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仿佛這隻是一個單純的請求。
夏帝見狀,心中也是無奈。他又怎會不知阿史那雲的心思,可又不願直接拒絕,以免破壞了這難得的家宴氣氛。於是,他看向高羽,眼神中帶著一絲詢問與期待。
高羽見狀,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今日若是不作詩,恐怕難以平息這場風波。況且,他又豈會懼怕這小小的刁難。於是,他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帶著自信與從容,說道:“既然父皇和太子妃都如此期待,那兒臣就獻醜了。”
說完,高羽緩緩站起身來。他身姿挺拔,猶如一棵傲立的青鬆。目光緩緩掃過宴會上的眾人,那目光深邃而堅定,仿佛能洞悉一切。最終,他的目光落在了窗外那銀裝素裹的雪景上。他深吸一口氣,寒冷的空氣瞬間充滿胸腔,仿佛從那潔白無瑕的世界中汲取了無盡的靈感。
片刻之後,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
“瑞雪皚皚映宮牆,除夕燈火照輝煌。
家國天下情難舍,願得長伴父母旁。
將士英勇守邊疆,百姓安樂享安康。
願我大夏千秋盛,萬世繁華永流芳。”
高羽的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千鈞之力,重重地敲擊在眾人的心坎上。他的詩句既飽含著對家國天下的深情厚誼,又寄托了對將士和百姓的深切關懷。那真摯的情感,仿佛能穿透人心,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當高羽念完最後一句時,整個宴會廳陷入了短暫的寂靜。所有人都沉浸在這優美的詩句中,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震撼。隨後,掌聲雷動,如潮水般洶湧。讚歎聲此起彼伏,充滿了整個麟德殿。
夏帝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那笑容中帶著驕傲與欣慰。他看著高羽,眼神中充滿了讚賞,仿佛在說:“吾兒果然才華出眾。”
武皇後的臉色也緩和了許多,盡管心中對高羽仍有不滿,但也不得不承認這首詩的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