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帝繼續說道:“朕希望各位愛卿能夠集思廣益,為朕出謀劃策,找到解決馬匹問題的良策。無論是購買、養殖還是其他方法,隻要可行,朕都願意考慮。”
群臣們開始小聲議論起來,他們紛紛提出自己的建議。有的建議與塞外民族進行貿易,用其他物品換取馬匹;有的建議在國內大力發展養馬業,提高馬匹的產量;還有的建議加強對馬匹的管理和調配,提高馬匹的使用效率。
其實高羽此戰繳獲了大批完顏馬的消息,盡管被高羽刻意隱瞞封鎖,但天下之事,哪有不透風的牆。原來,高羽在與完顏族的戰鬥中,竟繳獲了大批戰馬。傳言數量龐大,甚至高達十萬匹之多。對於中原人來說,一千匹馬已然是天文數字,更何況是十萬匹,這簡直超出了眾人的想象,也讓朝堂上下陷入了一場激烈的爭論之中。
夏帝高坐龍椅之上,麵色沉靜,目光深邃地掃視著群臣。此時,禦史大夫商容心中已然明了夏帝的心思,他邁出一步,拱手說道:“陛下,其實剛剛太子殿下的話,部分還是可取的。臣聽聞燕王殿下去年到今年與完顏族屢次大戰,俘獲了不少好馬。臣以為在保證幽州軍戰馬數量的情況下,可以將幽州多餘的戰馬買回來。燕王殿下畢竟是皇子,相信價格方麵一切都好商量。” 商容言辭懇切,他深知戰馬對於國家的重要性,如今有這樣一個機會,既能充實朝廷的戰馬資源,又能與燕王妥善處理此事,實乃一舉兩得。
丞相劉千秋見商容發言,也急忙站出來說道:“禦史大夫所言有理,一方麵我們可以去購買幽州多餘的馬匹,也可以委托燕王殿下利用幽州靠近邊關的優勢,套購塞外的戰馬,逐步改良我大夏軍馬的種性。” 劉千秋捋著胡須,微微頷首,他作為丞相,考慮的是國家的長遠利益。大夏的軍馬種性若能得到改良,對於國家的軍事力量將是極大的提升。
然而,就在眾人紛紛點頭讚同之時,太尉武三想卻站了出來,他麵色嚴肅,大聲說道:“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仗雖然是幽州軍和燕王殿下打的,可是按照規定,繳獲的物資,應當歸朝廷所有。陛下體恤燕王殿下和幽州軍,繳獲物資優先保證幽州,這一點臣沒有意見。可是丞相和禦史大夫建議如果幽州有多餘的馬匹,還需要朝廷出錢去買,這是不是有點說不過去了?臣就想問一問二位大人,幽州還是不是大夏的領土,燕王還是不是大夏的臣子?” 武三想的話語如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朝堂上立刻沸騰了起來。
太子一黨的大臣立刻站出來支持武三想。
“太尉所言極是,朝廷的規矩不可廢。”
“沒錯,繳獲之物應當上繳。”
一時間,朝堂上爭論之聲此起彼伏。武三想看著眾人的反應,心中暗自得意,他覺得自己站在了道理的一方。然而,禦史大夫商容卻並未被武三想的話語所嚇倒。他麵色平靜,緩緩站出來說道:“武太尉,諸位大人,你們既然說規矩,那咱們就不能隻說一邊的規矩,你們也不能隻算了一邊的賬,另一邊的賬你怎麽不算?”
武三想一臉懵逼,問道:“商大人此言何意?”
商容接著說道:“陛下,幽州曆次大戰繳獲確實沒有上繳,可是幽州曆次大戰也沒有伸手向朝廷要哪怕一個士兵,一兩銀子,一粒糧食吧,據老臣所知,自燕王殿下就藩以來,幽州軍都是自給自足,為朝廷省下了大量的銀子。如果按照太尉所言,讓燕王殿下將繳獲上繳朝廷,那麽朝廷是不是也需要補齊應當派發給幽州的糧草和軍餉吧。” 商容的話語擲地有聲,他是一個老頑固,認死理,在他的思維裏,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
然後商容接著說道:“幽州憑一州之地,數次重創完顏族,這是過去多少年,大夏傾舉國之力都沒有辦到的事。朝廷還有什麽不知足的,我們這幫老家夥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不能淨做那些沒皮沒臉的事。” 商容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幽州的敬佩和對朝廷某些行為的不滿。他深知幽州軍民在曆次戰爭中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們憑借著頑強的意誌和不屈的精神,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
這時丞相劉千秋也站了出來道:“陛下,商容大人所言有理。曆次大戰,所需的糧草、軍械、軍餉、陣亡將士的死亡撫恤都是幽州軍民自行承擔。我們如果還命令幽州將繳獲物資上繳朝廷,確實有點對幽州和燕王殿下不公平。所以臣以為此次買馬的問題,還是要動用一下國庫的銀子,隻不過價格方麵我們可以讓燕王殿下優惠一點即可。” 劉千秋的話語得到了許多朝臣的認同,他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朝堂上一時議論紛紛。
“確實如此,幽州為朝廷立下大功,不能虧待了他們。”
“燕王殿下在前線浴血奮戰,我們應當支持。”
多數朝臣聽完後,紛紛下跪附和:“臣等附議。”
夏帝看著群臣,心中思緒萬千。他深知幽州的重要性,也明白燕王高羽的功績。沉思片刻後,夏帝說道:“既然諸位愛卿都這樣說,那朕就命商容愛卿前往幽州負責此事了。”
商容拱手應是:“臣定盡全力辦好此事,不負陛下重托。” 商容的心中充滿了使命感,他知道此次前往幽州,責任重大。不僅要為朝廷購得良馬,還要妥善處理與燕王的關係,確保雙方都能滿意。
夏帝點了點頭:“好,此事就交予你去辦,務必與燕王妥善商議,既要保證朝廷能購得良馬,也要讓幽州軍滿意。”
商容再次行禮:“陛下放心,臣明白。”
武三想心中雖有不滿,但見大勢已定,也不好再多說什麽。他隻能暗自咬牙,心中盤算著以後如何尋找機會扳回一局。
群臣們開始小聲議論起來,他們紛紛提出自己的建議。有的建議與塞外民族進行貿易,用其他物品換取馬匹;有的建議在國內大力發展養馬業,提高馬匹的產量;還有的建議加強對馬匹的管理和調配,提高馬匹的使用效率。
其實高羽此戰繳獲了大批完顏馬的消息,盡管被高羽刻意隱瞞封鎖,但天下之事,哪有不透風的牆。原來,高羽在與完顏族的戰鬥中,竟繳獲了大批戰馬。傳言數量龐大,甚至高達十萬匹之多。對於中原人來說,一千匹馬已然是天文數字,更何況是十萬匹,這簡直超出了眾人的想象,也讓朝堂上下陷入了一場激烈的爭論之中。
夏帝高坐龍椅之上,麵色沉靜,目光深邃地掃視著群臣。此時,禦史大夫商容心中已然明了夏帝的心思,他邁出一步,拱手說道:“陛下,其實剛剛太子殿下的話,部分還是可取的。臣聽聞燕王殿下去年到今年與完顏族屢次大戰,俘獲了不少好馬。臣以為在保證幽州軍戰馬數量的情況下,可以將幽州多餘的戰馬買回來。燕王殿下畢竟是皇子,相信價格方麵一切都好商量。” 商容言辭懇切,他深知戰馬對於國家的重要性,如今有這樣一個機會,既能充實朝廷的戰馬資源,又能與燕王妥善處理此事,實乃一舉兩得。
丞相劉千秋見商容發言,也急忙站出來說道:“禦史大夫所言有理,一方麵我們可以去購買幽州多餘的馬匹,也可以委托燕王殿下利用幽州靠近邊關的優勢,套購塞外的戰馬,逐步改良我大夏軍馬的種性。” 劉千秋捋著胡須,微微頷首,他作為丞相,考慮的是國家的長遠利益。大夏的軍馬種性若能得到改良,對於國家的軍事力量將是極大的提升。
然而,就在眾人紛紛點頭讚同之時,太尉武三想卻站了出來,他麵色嚴肅,大聲說道:“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仗雖然是幽州軍和燕王殿下打的,可是按照規定,繳獲的物資,應當歸朝廷所有。陛下體恤燕王殿下和幽州軍,繳獲物資優先保證幽州,這一點臣沒有意見。可是丞相和禦史大夫建議如果幽州有多餘的馬匹,還需要朝廷出錢去買,這是不是有點說不過去了?臣就想問一問二位大人,幽州還是不是大夏的領土,燕王還是不是大夏的臣子?” 武三想的話語如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朝堂上立刻沸騰了起來。
太子一黨的大臣立刻站出來支持武三想。
“太尉所言極是,朝廷的規矩不可廢。”
“沒錯,繳獲之物應當上繳。”
一時間,朝堂上爭論之聲此起彼伏。武三想看著眾人的反應,心中暗自得意,他覺得自己站在了道理的一方。然而,禦史大夫商容卻並未被武三想的話語所嚇倒。他麵色平靜,緩緩站出來說道:“武太尉,諸位大人,你們既然說規矩,那咱們就不能隻說一邊的規矩,你們也不能隻算了一邊的賬,另一邊的賬你怎麽不算?”
武三想一臉懵逼,問道:“商大人此言何意?”
商容接著說道:“陛下,幽州曆次大戰繳獲確實沒有上繳,可是幽州曆次大戰也沒有伸手向朝廷要哪怕一個士兵,一兩銀子,一粒糧食吧,據老臣所知,自燕王殿下就藩以來,幽州軍都是自給自足,為朝廷省下了大量的銀子。如果按照太尉所言,讓燕王殿下將繳獲上繳朝廷,那麽朝廷是不是也需要補齊應當派發給幽州的糧草和軍餉吧。” 商容的話語擲地有聲,他是一個老頑固,認死理,在他的思維裏,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
然後商容接著說道:“幽州憑一州之地,數次重創完顏族,這是過去多少年,大夏傾舉國之力都沒有辦到的事。朝廷還有什麽不知足的,我們這幫老家夥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不能淨做那些沒皮沒臉的事。” 商容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幽州的敬佩和對朝廷某些行為的不滿。他深知幽州軍民在曆次戰爭中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們憑借著頑強的意誌和不屈的精神,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
這時丞相劉千秋也站了出來道:“陛下,商容大人所言有理。曆次大戰,所需的糧草、軍械、軍餉、陣亡將士的死亡撫恤都是幽州軍民自行承擔。我們如果還命令幽州將繳獲物資上繳朝廷,確實有點對幽州和燕王殿下不公平。所以臣以為此次買馬的問題,還是要動用一下國庫的銀子,隻不過價格方麵我們可以讓燕王殿下優惠一點即可。” 劉千秋的話語得到了許多朝臣的認同,他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朝堂上一時議論紛紛。
“確實如此,幽州為朝廷立下大功,不能虧待了他們。”
“燕王殿下在前線浴血奮戰,我們應當支持。”
多數朝臣聽完後,紛紛下跪附和:“臣等附議。”
夏帝看著群臣,心中思緒萬千。他深知幽州的重要性,也明白燕王高羽的功績。沉思片刻後,夏帝說道:“既然諸位愛卿都這樣說,那朕就命商容愛卿前往幽州負責此事了。”
商容拱手應是:“臣定盡全力辦好此事,不負陛下重托。” 商容的心中充滿了使命感,他知道此次前往幽州,責任重大。不僅要為朝廷購得良馬,還要妥善處理與燕王的關係,確保雙方都能滿意。
夏帝點了點頭:“好,此事就交予你去辦,務必與燕王妥善商議,既要保證朝廷能購得良馬,也要讓幽州軍滿意。”
商容再次行禮:“陛下放心,臣明白。”
武三想心中雖有不滿,但見大勢已定,也不好再多說什麽。他隻能暗自咬牙,心中盤算著以後如何尋找機會扳回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