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他們來到了煤山腳下。高緯抬頭望著山頂,腳步愈發沉重。每一步都像是拖著千斤重擔,仿佛那山頂不是解脫之地,而是審判之所。“陛下,您三思啊!” 王承恩再次哀求道。他的聲音已經沙啞,喉嚨裏仿佛堵著一團火。


    高緯沒有理會,一步一步地向山頂走去。那陡峭的山路,在他腳下如同漫長的黃泉之路。當他們登上山頂,俯瞰著整個皇城,隻見西項軍的旗幟在風中飄揚,士兵們正在城中燒殺搶掠。火光衝天,黑煙滾滾,那曾經熟悉的街道如今充滿了慘叫和哭嚎。高緯的心如刀絞,淚水再次奪眶而出。


    “這是朕的罪過,朕對不起百姓,對不起這大好河山。” 高緯仰天高呼,聲音在天空中回蕩。那聲音中充滿了痛苦和自責,仿佛要將他的靈魂撕裂。


    此時,夕陽西下,餘暉灑在高緯身上,映出他孤獨而淒涼的身影。那昏黃的光線仿佛在為這末日的悲劇增添最後的一抹悲壯。他的身影在夕陽的餘暉中顯得如此渺小,如此無助。


    高緯對著身旁的王承恩說道:“承恩,你逃命去吧,朕不怪你。” 他的聲音帶著無盡的疲憊與釋然,仿佛已經超脫了生死的恐懼。


    王承恩淚流滿麵,哽咽著說道:“皇上,奴才陪伴皇上,生死相隨。” 他的淚水肆意流淌,在滿是塵土的臉上衝出一道道痕跡。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仿佛生死對他來說已經不再重要。


    高緯仰天長笑,那笑聲中充滿了悲憤與無奈。他回頭最後看了一眼滿目瘡痍的江山,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眷戀與不舍。曾經的錦繡河山,如今已淪為戰火紛飛的焦土,這是他作為皇帝的失職,也是他無法逃避的罪責。


    高緯緩緩地解下龍袍,那曾經象征著無上權威的衣物此刻卻顯得如此沉重。他輕輕地將龍袍摘下,整齊地放在地上,仿佛對待一件無比珍貴的寶物。那龍袍上的金線刺繡,曾經閃耀著光芒,如今卻在夕陽下顯得黯淡無光。接著,他又摘下了龍冠,那璀璨的寶石和精致的工藝此刻也失去了光芒。


    然後,高緯將腰帶綁在一棵矮樹上,雙手微微顫抖。他的眼神變得堅定,似乎在這最後的時刻找到了內心的平靜。


    王承恩跪在地上,泣不成聲地大喊道:“恭送大夏皇帝上路!” 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山間回蕩,帶著無盡的悲痛和忠誠。


    高緯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然後決然地將頭伸進了腰帶結成的環中。隨著他身體的下墜,一切都歸於寂靜。那一瞬間,時間仿佛凝固,世界仿佛停止了轉動。


    王承恩望著高緯的身影,心如刀絞。他知道,自己的命運也已經與這位皇帝緊緊相連。在主人離去後,他在旁邊的一棵矮樹上自縊,選擇了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追隨皇帝而去。


    廣德三年夏,大夏皇帝高緯自縊於洛邑皇宮後山,享年二十三歲。他的離去,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也為大夏一百多年的穩定發展畫上了一個悲慘的句號。


    高緯死後,諡號桓,史稱夏桓帝。他的一生,曾經充滿了希望和夢想,但最終卻在權力的迷失和錯誤的決策中走向了毀滅。然而,在這最後的時刻,他以死承擔了自己的責任,也為後世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半個時辰後,西項軍和雍州軍一眾將領帶兵追到了後山。他們氣喘籲籲,沉重的鎧甲在奔跑中相互碰撞,發出雜亂而沉悶的聲響。士兵們的腳步沉重而急促,每一步都踏得堅實有力,踏在山路上揚起陣陣塵土,仿佛一條蜿蜒的黃龍在他們身後追逐。


    待他們登上山頂,看到的是高緯和王承恩已然自縊的身影。高緯的身體在風中輕輕搖晃,宛如一片凋零的落葉,失去了生命的依托,顯得那樣的孤獨和淒涼。王承恩則在一旁,麵容悲戚而決絕,仿佛他的靈魂也隨著高緯的離去而破碎。


    高緯的腳下,一件用龍袍寫成的遺詔醒目而刺眼。將領們圍攏過來,傳閱著這份遺詔,每個人的臉上都神色複雜。那遺詔上的字跡,龍飛鳳舞中透著深深的悲憤和無奈,仿佛帶著高緯最後的咆哮和不甘,刺痛著眾人的眼睛。


    “朕自登基三載,自絕生路,致虜陷地致此,逆賊直逼京師,諸臣誤朕也,朕已無顏見先皇於地下,將發覆麵,任賊分裂朕屍,可將文官進行殺死,勿壞陵寢,勿傷我百姓一人。” 這字字句句,充滿了悔恨與無奈。將領們默默讀著,心中五味雜陳。有的將領露出了一絲悲憫,他們想起曾經那個懷揣著理想和抱負的年輕君主,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不禁心生同情;有的則暗自歎息,為這個王朝的衰落和命運的無常而感慨;還有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他們在這場權力的角逐中看到了自己的機會。


    傳令兵迅速將皇帝高緯的死訊傳給了元昊和元敏。元昊在營帳中得知這一消息後,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他在營帳內來回踱步,腳下的地毯被他踩得微微變形。手中緊握著那封傳來的急報,指關節因用力而泛白。營帳內的氣氛凝重而壓抑,燭光在微風中搖曳不定,映照著元昊陰晴不定的臉。


    他深知,高緯的死意味著局勢將發生重大變化。雖然他們成功攻入皇城,但如何穩定局勢、安撫民心才是當務之急。元昊思考著高緯遺詔中的內容,心中權衡著利弊。高緯的悔恨之詞在他心中回蕩,讓他明白民心的向背在此時至關重要。


    經過認真思量,元昊決定仍以帝王之禮將高緯的屍身葬入大夏皇陵。他深知,此時的局勢尚不穩定,若對高緯的身後事處理不當,恐會引起民憤,導致局勢更加動蕩。元昊明白,在這個關鍵時刻,需要展現出一定的寬容和大度,以安撫民心。他要讓人們看到,他並非一個隻知殺戮和掠奪的征服者,而是一個有胸懷、有謀略的統治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時空征戰沙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伊水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伊水寒並收藏穿越時空征戰沙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