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節結束後的第二天,林蕭的工作室裏彌漫著一股緊張而又期待的氣息。陽光透過半開的窗簾,斑駁地灑在木質地板上,為這靜謐的空間增添了幾分溫暖。林蕭、蘇瑤和張偉圍坐在一台電腦前,屏幕上的光芒映照在他們專注的臉龐上。


    “開始了,我們來看看這次樂評人都怎麽說。”林蕭輕啟薄唇,手指輕輕滑動鼠標,一篇篇樂評如畫卷般緩緩展開。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篇來自知名音樂雜誌的評論,標題醒目:“林蕭:音樂界的革新者”。文章中,樂評人不吝讚美之詞,稱林蕭的作品為“一場聽覺的盛宴,一次心靈的洗禮”,並特別提到了他作品中那種難以捉摸卻又直擊人心的創新元素。


    蘇瑤讀後,嘴角不自覺地上揚,“看,我就知道你的努力會得到認可的。”她的眼神中充滿了驕傲與鼓勵。


    張偉則在一旁點頭附和,“是啊,林蕭,你的才華終於被更多人看到了。”


    然而,好景不長,當他們翻到下一頁時,一篇截然不同的評論映入眼簾。這篇評論的標題尖銳而直接:“林蕭:前衛過頭,難以消化”。樂評人毫不客氣地指出,林蕭的作品過於前衛,缺乏傳統音樂的美感,讓人難以接受。


    林蕭的眉頭微微一皺,但很快又恢複了平靜。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看來,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我的音樂。但這也是我能預想到的,畢竟,創新總是伴隨著爭議。”


    蘇瑤見狀,伸手拍了拍林蕭的肩膀,“別往心裏去,林蕭。每個人的審美不同,我們不能強求所有人都喜歡我們的作品。重要的是,我們堅持了自己的音樂理念,這就足夠了。”


    張偉也加入了討論,“對,林蕭,我記得你曾經說過,音樂是用來表達自我,而不是迎合他人的。隻要我們堅持自己的路,總有一天會找到那些真正懂我們音樂的人。”


    林蕭聞言,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感激地看了看蘇瑤和張偉,然後再次將目光投向屏幕,“你們說得對。我們不能因為別人的評價就輕易改變自己,但也不能完全忽視它們。每一條評論,無論好壞,都是對我們作品的反饋,都是我們成長的機會。”


    接下來,他們開始逐一閱讀剩下的評論。有的評論對他們的作品讚不絕口,有的則提出了中肯的建議,還有的則是毫不留情的批評。但無論麵對怎樣的評價,林蕭都保持了冷靜的態度,認真傾聽,虛心接受。


    在閱讀的過程中,林蕭不時地做著筆記,記錄下那些有建設性的建議。他深知,這些建議將是他未來改進作品的重要參考。


    “看來,我們還需要在旋律的流暢性和和弦的選擇上多下功夫。”林蕭指著屏幕上的一條評論說道。


    蘇瑤點了點頭,“是的,我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或許我們可以嚐試融入一些更傳統的元素,讓作品更加易於接受。”


    張偉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覺得,我們可以在保持創新的同時,更加注重作品的情感表達。畢竟,音樂是用來觸動人心的,隻有真正打動了聽眾,我們的作品才能算是成功的。”


    林蕭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光芒,“好主意!我們可以嚐試將更多的個人情感融入到作品中,讓聽眾在聽到我們的音樂時,能夠感受到我們的用心和真誠。”


    就這樣,他們三人圍坐在電腦前,一邊閱讀評論,一邊討論著如何改進作品。時間在他們專注的討論中悄然流逝,而他們的作品也在這樣的討論中逐漸變得更加完善。


    當最後一篇評論讀完時,林蕭長舒一口氣,然後看向蘇瑤和張偉,“謝謝你們,有你們在,我覺得無論麵對怎樣的挑戰,我都能堅持下去。”


    蘇瑤和張偉相視一笑,然後齊聲說道:“我們是團隊,一起麵對,一起成長。”


    林蕭點了點頭,心中充滿了感激與堅定。他知道,隻要有團隊的支持,無論未來的路有多麽坎坷,他都能勇敢地走下去。


    “好了,接下來我們就按照討論的結果,開始著手改進作品吧。”林蕭的話語中帶著一絲期待與決心。


    蘇瑤和張偉聞言,紛紛點頭表示讚同。然後,他們再次投入到緊張而有序的工作中,為下一次的演出做著準備。


    “林蕭,你覺得這首曲子的開頭部分,我們是不是可以加入一些弦樂的元素,來增強氛圍的營造?”蘇瑤突然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


    林蕭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好主意!我們可以試試看,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於是,他們再次沉浸到音樂的海洋中,探索著無限的可能。而工作室裏,也再次響起了他們專注而熱烈的討論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璀璨文娛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比奇堡海綿bob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比奇堡海綿bob並收藏璀璨文娛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