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切莫心急,多事之秋
五旬老太守侯門,杖打糊塗忤逆兒 作者:閃開要發光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周京城,天子腳下,竟在城中發生了京兆尹官兵當街遭遇行刺的驚人事件,還未到早朝,就已經傳入了宮內。
陳錦手捧茶盞,步履穩健地步入內殿。
此時鹹寧郡主和京兆尹李正玄已被傳喚入宮,一個立於禦前,一跪伏於地,恭聽陛下李隆澤的問詢。
“雖說鹹寧郡主有失分寸,但也不過是她和張顯知的家事,當然你初衷也是好的,不論什麽原由,郡主深夜出城,你及時前往護衛安全,也算是功過相抵,此事便到此為止吧。”
李隆澤端起茶杯,想要結束這個話題。
然而,李正玄並未退讓,反而拱手直言:“陛下,郡主的家務事,臣自然無權幹涉,但是張顯知除了郡馬的身份,還是朝廷的五名命官,不能肆意欺辱,郡主也要顧及朝廷顏麵。”
“皇兄都未怪罪於我,你區區一個京兆尹,竟還想治我的罪?”李昀婷趾高氣揚的昂起頭,甚是不服。
“陛下,即便您撤了微臣的官職,微臣也要直言不諱。今日郡主的侍衛中,竟有麵帶黥字之人。郡主窩藏逃犯,絕不能輕縱!”李正玄正義凜然。
“我已經跟皇兄解釋過了,我也是被蒙騙了,以為是招募的家丁護衛而已。”郡主試圖辯解。
“既然是被蒙騙,那為何會有歹人衝出,對他們痛下殺手?這豈不是死無對證,殺人滅口嗎?”李正玄步步緊逼。
“分明是你護衛不利!那群人並未傷到我,你就該謝天謝地了!”郡主反唇相譏。
這話聽得李正玄怒火中燒,他猛地站起,官袍下擺一甩,怒道:“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我也是太祖血胤渤海王的後裔,論輩分,你還應稱我一聲叔公,你囂張些什麽?”
“咳咳。”此時,陳錦手中的拂塵輕輕一甩,清咳兩聲,以示提醒。
李正玄臉色一斂,趕緊向皇帝李隆澤低頭拱手:“微臣失言,還請陛下恕罪。”
李隆澤覺得大早上就有些頭疼,他揉了揉太陽穴,擺擺手:“朕會讓太後好好管教鹹寧郡主,你先退下吧。”
李正玄沒想到陛下竟會如此明顯地偏袒鹹寧郡主,起身離去時,腳步在內殿略顯躊躇。
看到他有些失落的樣子,陳錦轉向李隆澤,輕聲言道:“奴婢去送送李大人。”言罷,便緊步跟上。
李正玄出了大殿,駐足在台階上,心中意興索然,不自覺地輕撫著官帽。
“李大人,請留步。”
聞聲,轉身見是陳錦,他馬上問道:“是陛下還有什麽吩咐?”
陳錦微微搖頭,笑道:“李大人辦事,陛下素來放心。今日之事,陛下心中自有計較,李大人無需過於心急。”
“心急”二字一出,李正玄頓時心領神會,連忙拱手致歉:“下官今日在殿前失態,還望陳公公能替下官美言幾句。”
陳錦頷首應允:“李大人深受陛下信賴,無需為這等小事煩心。倒是三日之後的春闈放榜,京城的治安重任,還需大人多多費心。”
“唯有此事圓滿,方能真正令陛下心悅顏開。”
李正玄立即鄭重承諾:“這是自然,下官定當盡心盡力,公公請留步,無需再送。”
看到他往出宮的路上走去,陳錦才轉身準備回到殿內,準備侍奉李隆澤上朝。
不料鹹寧郡主李昀婷不知何時已悄然立於大殿門口,一臉陰鬱,嘴角掛著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直視著他。
“陳公公真是善解皇兄心意,特意出來寬慰京兆尹幾句。”李昀婷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譏諷。
陳錦從容應對:“奴婢別無他長,隻要能替皇上分憂解難,便是幾世修來的福氣。”
“哦?那你這話的意思,豈不是本宮隻會給皇兄添亂?”李昀婷的語氣中透露出不滿。
陳錦麵色不改,沉聲道:“恕奴婢直言,殿下乃是安王之女,雖有郡主封號,但稱呼皇上為‘陛下’更為妥當。”
李昀婷聞言,冷笑一聲:“你倒是會替我分辨親疏遠近,不過話說回來,我的皇兄也不止裏麵這一位。”她想起了與自己關係更為親密的臨江王李隆璟,言語間頗有些得意。
陳錦眉頭微皺,正色道:“殿下慎言!京城中已有不少貢生舉子聯名上書,指責您欺辱文臣,引得京中讀書人不滿。還望殿下能夠收斂一二,以免事態擴大。”
李昀婷聽後,不屑地撇了撇嘴:“管好你自己吧。這裏是乾清殿,本宮可不想與你一般見識。”說完,她扭動腰肢,目中無人地離開了大殿。
李隆澤看著回到殿內的陳錦,對著這位心腹,嘴角勾起一抹調侃的笑意:“如何?即便是你,這次也束手無策了吧?”
陳錦自嘲般地輕笑了一聲,回答道:“畢竟是天家貴女,這般性情倒也在情理之中。”
言罷,他緊隨李隆澤的腳步,一同前往大殿上朝。
行進間,李隆澤緩緩開口:“朕對這位皇妹,心中還是存有一絲親情的。想當年,叔父為救父皇才英年早逝,昀婷初入宮時,那副楚楚可憐的模樣,確實讓人心生憐憫。”
“然而時至今日……哎,若非朕還留她有用,早就賜她一條白綾,讓她自行了斷了。”
說到這裏,李隆澤目光深邃地問道:“你安排的人,可有傳來什麽消息?”
陳錦點了點頭,回答道:“有的,前幾天剛遞來消息,說是臨江王對隴西邊關的事情特別關注。”
李隆澤聞言,輕歎一聲:“朕雖貴為九五至尊,但也不能無憑無據就問罪李隆璟。否則百年之後,史官給朕留下一個暴戾的惡名,那可真是得不償失。”
陳錦聞言,立刻寬慰道:“陛下請放心,總會有露出馬腳的一天。”
……
京兆尹官員遭遇刺殺的風聲,同樣悄然在深宅大院的高牆內流傳開來。
興遠侯府庫房,洪映蓉正清點著從永安錢莊取回的八千兩現銀,以及那些已轉入京城各大錢莊、可隨時兌取的銀票。
賬房總管匆匆上前稟報:“多虧老夫人您英明,提前幾日去永安錢莊取錢,這才順利取回了這些銀兩。”
“自從昨日開始,任何取現銀的都被限製在四百兩以內了。今早下人外出打聽消息,又聞京兆尹府遭遇歹徒行刺,差點就出了亂子。”
洪映蓉有些意外,“還有三日就要放榜了,到底是什麽事?”她邊說邊示意雜役媽媽們將一箱箱現銀抬入內庫,隨後親自上鎖。
“……那些歹人的事倒也不清楚,但市井傳言有說起因是鹹寧郡主要把郡馬爺拉到山上給活埋了,也不知真假。”
此言一出,洪映蓉更是驚訝,上一世是張顯知刺死李昀婷,怎麽到今世就成了他要被活埋?
“既然京裏不太平,讓府裏加強守衛,尤其是夜深人靜的時候,那些牆根角落的隱蔽之處,更需格外留意。”洪映蓉吩咐道。
“是,老夫人。”趙嬤嬤立刻遵命。
如今兒媳薑書秀身懷六甲,府中的安全自然更要加倍重視,不能有絲毫懈怠。
清點完銀兩,走出庫房,確認所有大門都已牢牢上鎖後,洪映蓉才安心離開。
趙嬤嬤攙扶著她,剛步入回廊,準備前往觀景亭品嚐茶點,就與攙扶著張顯知的薛仲複、薑綸迎麵相遇。
洪映蓉心中一驚,方才還從賬房口中聽聞了關於張顯知的傳言,沒想到此刻竟親眼見到他站在自己麵前,身上還血跡斑斑。
薛仲複看見母親,一時之間有些手足無措,但還是鼓起勇氣開口:“母親,府中可有金瘡藥?”
洪映蓉:“……”
陳錦手捧茶盞,步履穩健地步入內殿。
此時鹹寧郡主和京兆尹李正玄已被傳喚入宮,一個立於禦前,一跪伏於地,恭聽陛下李隆澤的問詢。
“雖說鹹寧郡主有失分寸,但也不過是她和張顯知的家事,當然你初衷也是好的,不論什麽原由,郡主深夜出城,你及時前往護衛安全,也算是功過相抵,此事便到此為止吧。”
李隆澤端起茶杯,想要結束這個話題。
然而,李正玄並未退讓,反而拱手直言:“陛下,郡主的家務事,臣自然無權幹涉,但是張顯知除了郡馬的身份,還是朝廷的五名命官,不能肆意欺辱,郡主也要顧及朝廷顏麵。”
“皇兄都未怪罪於我,你區區一個京兆尹,竟還想治我的罪?”李昀婷趾高氣揚的昂起頭,甚是不服。
“陛下,即便您撤了微臣的官職,微臣也要直言不諱。今日郡主的侍衛中,竟有麵帶黥字之人。郡主窩藏逃犯,絕不能輕縱!”李正玄正義凜然。
“我已經跟皇兄解釋過了,我也是被蒙騙了,以為是招募的家丁護衛而已。”郡主試圖辯解。
“既然是被蒙騙,那為何會有歹人衝出,對他們痛下殺手?這豈不是死無對證,殺人滅口嗎?”李正玄步步緊逼。
“分明是你護衛不利!那群人並未傷到我,你就該謝天謝地了!”郡主反唇相譏。
這話聽得李正玄怒火中燒,他猛地站起,官袍下擺一甩,怒道:“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我也是太祖血胤渤海王的後裔,論輩分,你還應稱我一聲叔公,你囂張些什麽?”
“咳咳。”此時,陳錦手中的拂塵輕輕一甩,清咳兩聲,以示提醒。
李正玄臉色一斂,趕緊向皇帝李隆澤低頭拱手:“微臣失言,還請陛下恕罪。”
李隆澤覺得大早上就有些頭疼,他揉了揉太陽穴,擺擺手:“朕會讓太後好好管教鹹寧郡主,你先退下吧。”
李正玄沒想到陛下竟會如此明顯地偏袒鹹寧郡主,起身離去時,腳步在內殿略顯躊躇。
看到他有些失落的樣子,陳錦轉向李隆澤,輕聲言道:“奴婢去送送李大人。”言罷,便緊步跟上。
李正玄出了大殿,駐足在台階上,心中意興索然,不自覺地輕撫著官帽。
“李大人,請留步。”
聞聲,轉身見是陳錦,他馬上問道:“是陛下還有什麽吩咐?”
陳錦微微搖頭,笑道:“李大人辦事,陛下素來放心。今日之事,陛下心中自有計較,李大人無需過於心急。”
“心急”二字一出,李正玄頓時心領神會,連忙拱手致歉:“下官今日在殿前失態,還望陳公公能替下官美言幾句。”
陳錦頷首應允:“李大人深受陛下信賴,無需為這等小事煩心。倒是三日之後的春闈放榜,京城的治安重任,還需大人多多費心。”
“唯有此事圓滿,方能真正令陛下心悅顏開。”
李正玄立即鄭重承諾:“這是自然,下官定當盡心盡力,公公請留步,無需再送。”
看到他往出宮的路上走去,陳錦才轉身準備回到殿內,準備侍奉李隆澤上朝。
不料鹹寧郡主李昀婷不知何時已悄然立於大殿門口,一臉陰鬱,嘴角掛著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直視著他。
“陳公公真是善解皇兄心意,特意出來寬慰京兆尹幾句。”李昀婷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譏諷。
陳錦從容應對:“奴婢別無他長,隻要能替皇上分憂解難,便是幾世修來的福氣。”
“哦?那你這話的意思,豈不是本宮隻會給皇兄添亂?”李昀婷的語氣中透露出不滿。
陳錦麵色不改,沉聲道:“恕奴婢直言,殿下乃是安王之女,雖有郡主封號,但稱呼皇上為‘陛下’更為妥當。”
李昀婷聞言,冷笑一聲:“你倒是會替我分辨親疏遠近,不過話說回來,我的皇兄也不止裏麵這一位。”她想起了與自己關係更為親密的臨江王李隆璟,言語間頗有些得意。
陳錦眉頭微皺,正色道:“殿下慎言!京城中已有不少貢生舉子聯名上書,指責您欺辱文臣,引得京中讀書人不滿。還望殿下能夠收斂一二,以免事態擴大。”
李昀婷聽後,不屑地撇了撇嘴:“管好你自己吧。這裏是乾清殿,本宮可不想與你一般見識。”說完,她扭動腰肢,目中無人地離開了大殿。
李隆澤看著回到殿內的陳錦,對著這位心腹,嘴角勾起一抹調侃的笑意:“如何?即便是你,這次也束手無策了吧?”
陳錦自嘲般地輕笑了一聲,回答道:“畢竟是天家貴女,這般性情倒也在情理之中。”
言罷,他緊隨李隆澤的腳步,一同前往大殿上朝。
行進間,李隆澤緩緩開口:“朕對這位皇妹,心中還是存有一絲親情的。想當年,叔父為救父皇才英年早逝,昀婷初入宮時,那副楚楚可憐的模樣,確實讓人心生憐憫。”
“然而時至今日……哎,若非朕還留她有用,早就賜她一條白綾,讓她自行了斷了。”
說到這裏,李隆澤目光深邃地問道:“你安排的人,可有傳來什麽消息?”
陳錦點了點頭,回答道:“有的,前幾天剛遞來消息,說是臨江王對隴西邊關的事情特別關注。”
李隆澤聞言,輕歎一聲:“朕雖貴為九五至尊,但也不能無憑無據就問罪李隆璟。否則百年之後,史官給朕留下一個暴戾的惡名,那可真是得不償失。”
陳錦聞言,立刻寬慰道:“陛下請放心,總會有露出馬腳的一天。”
……
京兆尹官員遭遇刺殺的風聲,同樣悄然在深宅大院的高牆內流傳開來。
興遠侯府庫房,洪映蓉正清點著從永安錢莊取回的八千兩現銀,以及那些已轉入京城各大錢莊、可隨時兌取的銀票。
賬房總管匆匆上前稟報:“多虧老夫人您英明,提前幾日去永安錢莊取錢,這才順利取回了這些銀兩。”
“自從昨日開始,任何取現銀的都被限製在四百兩以內了。今早下人外出打聽消息,又聞京兆尹府遭遇歹徒行刺,差點就出了亂子。”
洪映蓉有些意外,“還有三日就要放榜了,到底是什麽事?”她邊說邊示意雜役媽媽們將一箱箱現銀抬入內庫,隨後親自上鎖。
“……那些歹人的事倒也不清楚,但市井傳言有說起因是鹹寧郡主要把郡馬爺拉到山上給活埋了,也不知真假。”
此言一出,洪映蓉更是驚訝,上一世是張顯知刺死李昀婷,怎麽到今世就成了他要被活埋?
“既然京裏不太平,讓府裏加強守衛,尤其是夜深人靜的時候,那些牆根角落的隱蔽之處,更需格外留意。”洪映蓉吩咐道。
“是,老夫人。”趙嬤嬤立刻遵命。
如今兒媳薑書秀身懷六甲,府中的安全自然更要加倍重視,不能有絲毫懈怠。
清點完銀兩,走出庫房,確認所有大門都已牢牢上鎖後,洪映蓉才安心離開。
趙嬤嬤攙扶著她,剛步入回廊,準備前往觀景亭品嚐茶點,就與攙扶著張顯知的薛仲複、薑綸迎麵相遇。
洪映蓉心中一驚,方才還從賬房口中聽聞了關於張顯知的傳言,沒想到此刻竟親眼見到他站在自己麵前,身上還血跡斑斑。
薛仲複看見母親,一時之間有些手足無措,但還是鼓起勇氣開口:“母親,府中可有金瘡藥?”
洪映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