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福貞出嫁
射雕後傳之雲夢江湖行 作者:楓葉滿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7章福貞出嫁
時光過得很快,轉眼又到了大明洪武十七年,朱文琅已真正長大成人,二十歲了,不知不覺之中,《周天養生篇》已修習到第八層,內勁已頗為深厚,而武功招數也頗有進境,尤其是上官雷所授的無名劍法,邊叔所授的霸道劍法,皆已小成,剩下的也隻能在以後的曆練之中再多多習練,融會貫通了。
這日,朱文琅悶悶不樂地待在自己屋中,因為他剛剛從邊叔的院中回來,卻見人去院空,邊叔隻是留下一封書信,信中道是朱文琅已學會劍法,邊叔的“受人所托之事”已了,飄然離去,若是有緣,江湖再見。
朱文琅心中略有些傷感,雖說邊叔不苟言笑,教他練劍之時也是頗為嚴厲,但畢竟相伴三年,早已熟悉,倍感親近,如今卻是一信而別,一份說不出的滋味湧上心頭。
“少爺!少爺!”門外,總管小高子氣喘籲籲地衝了進來。
“什麽事?”朱文琅將書信收入懷中。
“宮中有信,上官統領讓少爺趕緊入宮。”小高子急呼呼道。
“哦,來了。”朱文琅忙道。這種事發生過不少,可能又是朱元璋偶爾問起他來了。
換好侍衛服飾,朱文琅連忙衝出家中,穿過東華門,急匆匆進入宮中。
++++++++
公主妹妹朱福貞要出嫁了。
大明洪武皇帝下旨,三公主朱福貞封崇寧公主,賜婚下嫁勳戚牛城。(見本章史實貼片【崇寧公主】)
朱福貞自小便和朱文琅親近,還在繈褓之中,便被母親郭寧妃帶著到朱文琅和陳守老夫子所住的茗香院來玩,一見朱文琅便手舞足蹈地咯咯笑個不停。後來長大些更是成了朱文琅屁股後邊的跟屁蟲,成天琅哥哥琅哥哥地叫。
後來長大些了,郭寧妃令她學女書學女紅,便慢慢與朱文琅接觸得少了,隻是每次見到朱文琅,依舊是琅哥哥琅哥哥地大叫,十分歡喜。
朱元璋本就是草根出身,即算是建立了大明朝,坐上九五之尊的寶座,當上了高高在上的“聖天子”,卻也沒太多的禮法講究,否則就不會任由朱文琅稱呼他為“皇上老叔”,叫馬皇後作“皇後嬸子”了。後宮中有馬皇後統領,沒那麽多宮鬥爭寵的戲碼。
而朱福貞雖貴為公主,但性格活潑可愛,不但其他皇子喜歡,連見了宮中的太監侍衛也沒什麽公主架子,開口閉口都是“哥哥哥哥”地叫,郭寧妃也如同馬皇後那般溫和的性格,在宮中與其他嬪妃從不起什麽爭端,故而三公主朱福貞在皇宮之中,上上下下,頗受眾人的喜愛。
據說這次的賜婚,乃是朱福貞看上了三品侍衛牛城,要死要活地非得要嫁給他,郭寧妃拗不過她,朱元璋則看牛城乃是勳戚之後,其父乃朱元璋手下將領,跟隨他打天下,於張士誠一役中戰死,朱元璋憐其子孤苦,收到宮中當了個禦前侍衛,身份雖低,出身也不算過於低微,既是女兒堅持,便也就賜婚允嫁,給牛城封了個駙馬都尉,賜駙馬宅邸一座,風風光光地將朱福貞嫁了出去。
++++++++
“大長老,我也未料到三公主會提出來下嫁予我,如今皇上已下旨,授予我從五品爵位,即刻完婚,在宮外建駙馬府居住,以後就沒辦法待在宮裏了,大長老,怎麽辦?”牛城很著急,他本是大長老陳漢仁的親信,身為侍衛之職,出入宮禁很方便,一直都算是陳漢仁與宮外二長老聯係的紐帶,位置十分緊要,若是沒有侍衛這個身份,陳漢仁與宮外的聯係會很不方便,陳漢仁身為禦用監的領事,也不可能頻繁地出入宮禁,很可能會對大業產生影響。
“三公主為人活潑可愛,美貌可人,是你的良配,這不是好事嗎?”陳漢仁微笑道。
“大長老!”牛城急道:“您知道我不是這意思,我是擔心咱們的大業……”
“聯絡的事不用擔心,咱們在宮裏還有人,我自有安排。你就安安心心去當你的駙馬都尉即可。”陳漢仁不急不慢地喝了口茶。
“可……”
“按朝廷規製,駙馬都尉一般都會在禮部兼上一個閑職……”陳漢仁道。
“我知道,可禮部是個閑散衙門,無權無份的一個閑職,屬下是擔心以後難以為大業出力……”牛城心裏有點慌。
“你先安心當駙馬,到了禮部之後,過段時間,你有意犯些小錯,讓朱元璋降罪予你,你再趁機上折子,申請到地方上去曆練。你是侍衛出身,走的是武將的路子,如能到地方上領兵,於我大業自然大有助力。”以陳漢仁的謀劃之能,自然是早就想好對策。
“哦,那就好……屬下一定照辦。”聽聞此語,牛城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是安定下來。
他對於朱福貞也是十分喜愛,對於這門婚事自然是千肯萬肯,卻擔心因此而無法參與天一盟之事,畢竟二長老曾告訴自己,自己的父親雖然一直在朱元璋軍中,卻是大漢朝早就埋下的暗子,父親是被朱元璋暗中處決的,身為人子,為父報仇,乃是天大的事。
“到時若是能夠讓三公主幫你說話,最好是犯錯之後謫戍雲南。咱們在各處皆有安排,唯獨雲南那邊缺少布局。去年,西平侯沐英與傅友德、藍玉率兵三十萬征雲南,雲南平定之後,沐英留滇鎮守,那邊地遠山高,易於藏兵練兵,大有一番天地。咱們既然要圖謀天下,便須得早作準備……”
“屬下願去!”牛城興奮地一抱拳。
“還有,這幾日你出宮之時,見一下二長老,告訴他,魏國公徐達在北平病了,背上生疽,朱元璋已下旨令其長子徐輝祖去北平接他回京。讓二長老安排在路上截殺。徐達是謀害主公的大仇人,當年主公便是他安排手下隱藏在大漢軍中對主公下的手,可不能讓他輕輕易易地病死老死,主公的仇,須得用徐達的血來償!”陳漢仁一想起此事便是心潮洶湧,惡狠狠道。
“是,屬下遵命,一定盡快聯係二長老。”牛城拱手領命。
“記住,告訴二長老,下手之時,要假裝是蒙元那邊的人,切莫漏了咱們的行跡。”陳漢仁略一頓,又叮囑道。
“去吧。”陳漢仁揚揚手,望著天邊的晚霞,有些發怔,似是陷入了很深的痛苦回憶。
++++++++
洪武十七年的十二月,中原的冬風格外寒冷,到處可見光禿禿的樹幹,上邊偶爾掛著幾片零落的樹葉在寒風中抖擻。
可容在輛馬車並行的官道,官道的兩側是兩座幾十丈高的小山坡,山坡上滿是黑黝黝的鬆樹。
官道之上,一小隊車馬,前邊兩騎並行,然後便是數十軍士尾隨其後,手執長槍,腰懸長劍,默默步行,步履間很是齊整。
軍士的中間圍著的是一輛馬車,兩匹黃鬃駿馬吭哧吭哧並排緩緩而行,一名軍士坐在轅上揮鞭策馬,車廂並不顯眼,但卻頗為寬大。
隊伍前邊的兩騎上,兩位身著甲胄的少年將軍一邊夾馬一邊說話。
“燕王殿下,聖上有旨,外藩皇子非奉旨不得回京,要不你還是回北平去吧?”徐輝祖仍是有些擔心。
徐輝祖這次是奉皇帝聖旨到北平去接父親徐達回京城養病的。
魏國公徐達,自洪武六年以來,奉聖旨留守北平,訓練士卒,推行屯田,修浚城防,鞏固邊防,固守著大明北疆,以防北方蒙元殘餘南下入侵。而皇四子朱棣,洪武三年被冊封為燕王,十三年奉旨就藩北平,這些年一直都和徐達在一起,甚至連朱棣的燕王妃都是由朱元璋賜婚,娶的徐達的長女,翁婿二人共守大明北疆,情若父子。(見本章史實貼片【徐達】)
徐達作為大明開國武將,與鄂國公常遇春一起被尊為大明“軍神”。
常遇春在洪武二年之時暴卒於軍中,據傳是因為年輕時受了傷,救治之時因醫生年紀太小,醫術不精,用藥不當,埋下了隱患,使得身體虛空,以致於年僅四十便卒於北伐中原的行軍之中,被朱元璋追封為開平王。
而徐達作為僅剩的大明軍神,與朱元璋親若兄弟,深得信任,朱元璋登基之後都還稱之為“兄”,乃是朝廷百官中的唯一一位。如今卻身患背疽,難以行動,隻能回京養病。
朱棣本是就封於北平的皇子,按大明規製“非奉召不得返京”,但畢竟翁婿情深,堅持相送,自也率了一小隊軍士隨行。
“沒事,父皇知道我與大帥親厚,送一程是應該的。反正我也不進京,送到半途我自行返回北平即可,父皇知道了也不會怪罪的。”朱棣笑道。
“那……好吧,多謝燕王殿下了。”
“輝祖,你我乃是兄弟,按百姓的說法,你還是我大舅子呢,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客套。”朱棣揚揚手道。
年輕的朱棣自來好武,喜愛軍陣,在北平時便在軍中虛心向徐達討教,槍箭弓馬嫻熟,二十五歲的年紀,正是身手矯健,英氣逼人的年紀,騎在神駿無比的白馬之上,真個如天神一般。
“唉,這次父親的病也不知怎麽了,拖了快一年都還沒見好,軍醫說是因為身有舊傷,疽毒深入髒腑,難以清除……”徐輝祖歎了口氣。
“輝祖不用擔心,回到京中,讓父皇安排禦醫……”朱棣話未說完,即聽到兩邊鬆林中傳來“咻咻”地幾聲輕響。
燕王朱棣自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一直便在軍中曆練,對這種聲音極為熟悉,知道乃是軍陣之中的弓弦之聲,猛地高聲大叫:“警戒!敵襲!結陣!”
轉手之間,已將腰間寶劍撥在手中。
徐輝祖身為軍神徐達的長子,也是自小便在軍中長大,聞言絲毫不慌,一聲大喝“護車!”立時撥轉馬頭,向馬車靠去。
車隊之中的兵士,有三十人是徐達的帳下親軍,要護送徐達回京養病,另二十人卻是燕王朱棣的親衛,俱是百裏挑一,武藝精熟的百練精兵,不待兩人吩咐,早已十分熟練地聚到馬車跟著,麵朝外圍成一圈。
一部分持槍之兵手握長槍微微向上斜舉,凝神對敵,另一部分則單手執刀,另一手持盾,與槍兵交錯站立,靜待敵方來襲,竟是轉眼之間便組成一套防守軍陣,麵容沉靜,不慌不亂,不愧為大明軍神練出來的精兵。
卻見上百支勁箭如雨般從官道兩邊的鬆林中射出,部分朝著馬車,但另大部分卻是直射護衛親兵。
徐輝祖和朱棣一個措手不及,所乘之馬都受了箭傷,倒地嘶鳴。
卻見他二人也是絲毫不慌,立時抽身下馬,抽出長劍,退回馬車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冷箭所來的方向。
隻見冷箭還未結束,兩邊小山的鬆林之中便倏地衝出來數十黑衣人,手執利刃,呼喝著朝這邊殺了過來。
“舉盾!持弩!放!”朱棣頭也不回,舉起右手示意,嘴裏沉聲叫道。
隻見有十餘兵士將手中長槍放下,自腰間掏出軍弩,嗖嗖嗖地便朝湧過來的黑衣人射去,頓時一下射翻了四五個。
但那些黑衣人明顯身形靈活,大部分皆閃身躲過弩箭,依舊快速地朝馬車衝了過來。
“持槍!退敵!”軍弩放完了須得重裝才能再射,但此時卻已沒有時間了,除了少數幾個兵士繼續重裝弩箭,剩下幾個便將軍弩放在地上,拾起剛剛放下的長槍,從盾牌軍士之間平伸出來,各軍士間配合有條不紊,顯是訓練有素。
方才射過來的冷箭,僅令車隊中的兵士三人受了輕傷,整個車隊的戰力基本無損。
不過片刻之間,數十黑衣人便已殺到,頓時響起兵器互相砍碰的叮叮之聲。
那些久經訓練的兵士絲毫不亂,長槍兵與盾牌兵互相配合,一個攻一個守,再近之處便由盾兵手中的鋼刀砍下,真個是攻守有據進退自如,不愧是能將蒙古大軍趕回大漠的大明精兵。
數十黑衣人與精十兵士戰成一團。卻見有兩個領頭的黑衣人明顯武功高出一截,揮劍砍死一名盾兵後便直朝徐輝祖和朱棣二人而來。
徐輝祖自小跟隨父親經曆戰陣,朱棣則在北平練兵,日日勤練不輟,兩人俱是弓馬嫻熟武藝高強,手中長劍左揮右擋,力大勢沉,大開大合,將那兩名黑衣人堪堪敵住。
百餘人頓時廝殺成一團,中間的馬車卻是靜靜地停在那裏,連車簾都不曾有絲毫的晃動。
“嗖嗖!”又是幾聲輕響,卻見幾名軍士中箭倒地,轉眼間被麵前的黑衣人砍翻。
“他們有軍弩!他們也是軍中之人!”朱棣一驚,立時想向馬車進一步靠攏,卻被眼前的領頭的黑衣人纏住不放,急切間脫身不得。
他在軍中多年,知道軍弩乃是禁物,除大明軍中之外,其他人若被發現持有軍弩,立時會被抓捕入罪,因此,能使用軍弩之人,必定與軍中有關。
卻不知今日襲擊車隊的這些黑衣人會是哪方的兵馬,怎的個個都是武藝高強,絲毫不比自己身邊的親衛弱上半分。
“殺了徐達!為我大元複仇!”卻見幾個黑衣人嘴中大聲呼喝,瘋狂地朝前攻過來,但卻始終攻不入兵士們防守的圈子。
徐達和朱棣的親衛兵士皆乃軍中百裏挑一的悍勇之士,不過盞茶工夫,也是數名黑衣人被砍翻在地,不住打滾shen吟。
卻隻聽“唰”地一聲,後邊黑影一閃,一道鞭影橫過馬車上空,倏地搭在另一側一棵高大的鬆樹之上,緊接著,一道身影撥地而起,借著長鞭拉扯之力,越過徐輝祖等人的頭頂,直向那馬車落去。
本持刀站在車夫位上嚴陣以待的軍士大驚,手中鋼刀一閃,朝那黑影砍去。
卻見那黑影半空之中身形如鬼魅般一扭,竟是閃過軍士的當麵一刀,手腕一抖,手中的鋼刀閃著寒光斜斜一劃,頓時將那趕車軍士的半條胳膊削斷。
趕車軍士慘叫一聲,被黑衣人一腳踢將下車。
卻見那黑衣人獰笑一聲:“為我大元複仇!”說罷左手一伸撩起車簾,右手血刀一抖便朝車廂內刺去。
徐輝祖朱棣和眾親衛兵士見狀皆大驚失色:“大帥!”
***********史實貼片:*******
【崇寧公主】====明朝公主,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女,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崇寧公主,下嫁牛城。
【徐達】====徐達(1332年—1385年4月7日),字天德。濠州鍾離縣(今安徽省鳳陽縣東北)人。元末明初名將,明朝開國元勳。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達在北平留守時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朱元璋聽說後,特意派徐達長子徐輝祖攜敕書前去慰勞,並於閏十月將徐達接回南京。然而到洪武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1385年4月7日),徐達病情加重,隨後病逝於南京,享年五十四歲。
******************************
時光過得很快,轉眼又到了大明洪武十七年,朱文琅已真正長大成人,二十歲了,不知不覺之中,《周天養生篇》已修習到第八層,內勁已頗為深厚,而武功招數也頗有進境,尤其是上官雷所授的無名劍法,邊叔所授的霸道劍法,皆已小成,剩下的也隻能在以後的曆練之中再多多習練,融會貫通了。
這日,朱文琅悶悶不樂地待在自己屋中,因為他剛剛從邊叔的院中回來,卻見人去院空,邊叔隻是留下一封書信,信中道是朱文琅已學會劍法,邊叔的“受人所托之事”已了,飄然離去,若是有緣,江湖再見。
朱文琅心中略有些傷感,雖說邊叔不苟言笑,教他練劍之時也是頗為嚴厲,但畢竟相伴三年,早已熟悉,倍感親近,如今卻是一信而別,一份說不出的滋味湧上心頭。
“少爺!少爺!”門外,總管小高子氣喘籲籲地衝了進來。
“什麽事?”朱文琅將書信收入懷中。
“宮中有信,上官統領讓少爺趕緊入宮。”小高子急呼呼道。
“哦,來了。”朱文琅忙道。這種事發生過不少,可能又是朱元璋偶爾問起他來了。
換好侍衛服飾,朱文琅連忙衝出家中,穿過東華門,急匆匆進入宮中。
++++++++
公主妹妹朱福貞要出嫁了。
大明洪武皇帝下旨,三公主朱福貞封崇寧公主,賜婚下嫁勳戚牛城。(見本章史實貼片【崇寧公主】)
朱福貞自小便和朱文琅親近,還在繈褓之中,便被母親郭寧妃帶著到朱文琅和陳守老夫子所住的茗香院來玩,一見朱文琅便手舞足蹈地咯咯笑個不停。後來長大些更是成了朱文琅屁股後邊的跟屁蟲,成天琅哥哥琅哥哥地叫。
後來長大些了,郭寧妃令她學女書學女紅,便慢慢與朱文琅接觸得少了,隻是每次見到朱文琅,依舊是琅哥哥琅哥哥地大叫,十分歡喜。
朱元璋本就是草根出身,即算是建立了大明朝,坐上九五之尊的寶座,當上了高高在上的“聖天子”,卻也沒太多的禮法講究,否則就不會任由朱文琅稱呼他為“皇上老叔”,叫馬皇後作“皇後嬸子”了。後宮中有馬皇後統領,沒那麽多宮鬥爭寵的戲碼。
而朱福貞雖貴為公主,但性格活潑可愛,不但其他皇子喜歡,連見了宮中的太監侍衛也沒什麽公主架子,開口閉口都是“哥哥哥哥”地叫,郭寧妃也如同馬皇後那般溫和的性格,在宮中與其他嬪妃從不起什麽爭端,故而三公主朱福貞在皇宮之中,上上下下,頗受眾人的喜愛。
據說這次的賜婚,乃是朱福貞看上了三品侍衛牛城,要死要活地非得要嫁給他,郭寧妃拗不過她,朱元璋則看牛城乃是勳戚之後,其父乃朱元璋手下將領,跟隨他打天下,於張士誠一役中戰死,朱元璋憐其子孤苦,收到宮中當了個禦前侍衛,身份雖低,出身也不算過於低微,既是女兒堅持,便也就賜婚允嫁,給牛城封了個駙馬都尉,賜駙馬宅邸一座,風風光光地將朱福貞嫁了出去。
++++++++
“大長老,我也未料到三公主會提出來下嫁予我,如今皇上已下旨,授予我從五品爵位,即刻完婚,在宮外建駙馬府居住,以後就沒辦法待在宮裏了,大長老,怎麽辦?”牛城很著急,他本是大長老陳漢仁的親信,身為侍衛之職,出入宮禁很方便,一直都算是陳漢仁與宮外二長老聯係的紐帶,位置十分緊要,若是沒有侍衛這個身份,陳漢仁與宮外的聯係會很不方便,陳漢仁身為禦用監的領事,也不可能頻繁地出入宮禁,很可能會對大業產生影響。
“三公主為人活潑可愛,美貌可人,是你的良配,這不是好事嗎?”陳漢仁微笑道。
“大長老!”牛城急道:“您知道我不是這意思,我是擔心咱們的大業……”
“聯絡的事不用擔心,咱們在宮裏還有人,我自有安排。你就安安心心去當你的駙馬都尉即可。”陳漢仁不急不慢地喝了口茶。
“可……”
“按朝廷規製,駙馬都尉一般都會在禮部兼上一個閑職……”陳漢仁道。
“我知道,可禮部是個閑散衙門,無權無份的一個閑職,屬下是擔心以後難以為大業出力……”牛城心裏有點慌。
“你先安心當駙馬,到了禮部之後,過段時間,你有意犯些小錯,讓朱元璋降罪予你,你再趁機上折子,申請到地方上去曆練。你是侍衛出身,走的是武將的路子,如能到地方上領兵,於我大業自然大有助力。”以陳漢仁的謀劃之能,自然是早就想好對策。
“哦,那就好……屬下一定照辦。”聽聞此語,牛城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是安定下來。
他對於朱福貞也是十分喜愛,對於這門婚事自然是千肯萬肯,卻擔心因此而無法參與天一盟之事,畢竟二長老曾告訴自己,自己的父親雖然一直在朱元璋軍中,卻是大漢朝早就埋下的暗子,父親是被朱元璋暗中處決的,身為人子,為父報仇,乃是天大的事。
“到時若是能夠讓三公主幫你說話,最好是犯錯之後謫戍雲南。咱們在各處皆有安排,唯獨雲南那邊缺少布局。去年,西平侯沐英與傅友德、藍玉率兵三十萬征雲南,雲南平定之後,沐英留滇鎮守,那邊地遠山高,易於藏兵練兵,大有一番天地。咱們既然要圖謀天下,便須得早作準備……”
“屬下願去!”牛城興奮地一抱拳。
“還有,這幾日你出宮之時,見一下二長老,告訴他,魏國公徐達在北平病了,背上生疽,朱元璋已下旨令其長子徐輝祖去北平接他回京。讓二長老安排在路上截殺。徐達是謀害主公的大仇人,當年主公便是他安排手下隱藏在大漢軍中對主公下的手,可不能讓他輕輕易易地病死老死,主公的仇,須得用徐達的血來償!”陳漢仁一想起此事便是心潮洶湧,惡狠狠道。
“是,屬下遵命,一定盡快聯係二長老。”牛城拱手領命。
“記住,告訴二長老,下手之時,要假裝是蒙元那邊的人,切莫漏了咱們的行跡。”陳漢仁略一頓,又叮囑道。
“去吧。”陳漢仁揚揚手,望著天邊的晚霞,有些發怔,似是陷入了很深的痛苦回憶。
++++++++
洪武十七年的十二月,中原的冬風格外寒冷,到處可見光禿禿的樹幹,上邊偶爾掛著幾片零落的樹葉在寒風中抖擻。
可容在輛馬車並行的官道,官道的兩側是兩座幾十丈高的小山坡,山坡上滿是黑黝黝的鬆樹。
官道之上,一小隊車馬,前邊兩騎並行,然後便是數十軍士尾隨其後,手執長槍,腰懸長劍,默默步行,步履間很是齊整。
軍士的中間圍著的是一輛馬車,兩匹黃鬃駿馬吭哧吭哧並排緩緩而行,一名軍士坐在轅上揮鞭策馬,車廂並不顯眼,但卻頗為寬大。
隊伍前邊的兩騎上,兩位身著甲胄的少年將軍一邊夾馬一邊說話。
“燕王殿下,聖上有旨,外藩皇子非奉旨不得回京,要不你還是回北平去吧?”徐輝祖仍是有些擔心。
徐輝祖這次是奉皇帝聖旨到北平去接父親徐達回京城養病的。
魏國公徐達,自洪武六年以來,奉聖旨留守北平,訓練士卒,推行屯田,修浚城防,鞏固邊防,固守著大明北疆,以防北方蒙元殘餘南下入侵。而皇四子朱棣,洪武三年被冊封為燕王,十三年奉旨就藩北平,這些年一直都和徐達在一起,甚至連朱棣的燕王妃都是由朱元璋賜婚,娶的徐達的長女,翁婿二人共守大明北疆,情若父子。(見本章史實貼片【徐達】)
徐達作為大明開國武將,與鄂國公常遇春一起被尊為大明“軍神”。
常遇春在洪武二年之時暴卒於軍中,據傳是因為年輕時受了傷,救治之時因醫生年紀太小,醫術不精,用藥不當,埋下了隱患,使得身體虛空,以致於年僅四十便卒於北伐中原的行軍之中,被朱元璋追封為開平王。
而徐達作為僅剩的大明軍神,與朱元璋親若兄弟,深得信任,朱元璋登基之後都還稱之為“兄”,乃是朝廷百官中的唯一一位。如今卻身患背疽,難以行動,隻能回京養病。
朱棣本是就封於北平的皇子,按大明規製“非奉召不得返京”,但畢竟翁婿情深,堅持相送,自也率了一小隊軍士隨行。
“沒事,父皇知道我與大帥親厚,送一程是應該的。反正我也不進京,送到半途我自行返回北平即可,父皇知道了也不會怪罪的。”朱棣笑道。
“那……好吧,多謝燕王殿下了。”
“輝祖,你我乃是兄弟,按百姓的說法,你還是我大舅子呢,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客套。”朱棣揚揚手道。
年輕的朱棣自來好武,喜愛軍陣,在北平時便在軍中虛心向徐達討教,槍箭弓馬嫻熟,二十五歲的年紀,正是身手矯健,英氣逼人的年紀,騎在神駿無比的白馬之上,真個如天神一般。
“唉,這次父親的病也不知怎麽了,拖了快一年都還沒見好,軍醫說是因為身有舊傷,疽毒深入髒腑,難以清除……”徐輝祖歎了口氣。
“輝祖不用擔心,回到京中,讓父皇安排禦醫……”朱棣話未說完,即聽到兩邊鬆林中傳來“咻咻”地幾聲輕響。
燕王朱棣自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一直便在軍中曆練,對這種聲音極為熟悉,知道乃是軍陣之中的弓弦之聲,猛地高聲大叫:“警戒!敵襲!結陣!”
轉手之間,已將腰間寶劍撥在手中。
徐輝祖身為軍神徐達的長子,也是自小便在軍中長大,聞言絲毫不慌,一聲大喝“護車!”立時撥轉馬頭,向馬車靠去。
車隊之中的兵士,有三十人是徐達的帳下親軍,要護送徐達回京養病,另二十人卻是燕王朱棣的親衛,俱是百裏挑一,武藝精熟的百練精兵,不待兩人吩咐,早已十分熟練地聚到馬車跟著,麵朝外圍成一圈。
一部分持槍之兵手握長槍微微向上斜舉,凝神對敵,另一部分則單手執刀,另一手持盾,與槍兵交錯站立,靜待敵方來襲,竟是轉眼之間便組成一套防守軍陣,麵容沉靜,不慌不亂,不愧為大明軍神練出來的精兵。
卻見上百支勁箭如雨般從官道兩邊的鬆林中射出,部分朝著馬車,但另大部分卻是直射護衛親兵。
徐輝祖和朱棣一個措手不及,所乘之馬都受了箭傷,倒地嘶鳴。
卻見他二人也是絲毫不慌,立時抽身下馬,抽出長劍,退回馬車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冷箭所來的方向。
隻見冷箭還未結束,兩邊小山的鬆林之中便倏地衝出來數十黑衣人,手執利刃,呼喝著朝這邊殺了過來。
“舉盾!持弩!放!”朱棣頭也不回,舉起右手示意,嘴裏沉聲叫道。
隻見有十餘兵士將手中長槍放下,自腰間掏出軍弩,嗖嗖嗖地便朝湧過來的黑衣人射去,頓時一下射翻了四五個。
但那些黑衣人明顯身形靈活,大部分皆閃身躲過弩箭,依舊快速地朝馬車衝了過來。
“持槍!退敵!”軍弩放完了須得重裝才能再射,但此時卻已沒有時間了,除了少數幾個兵士繼續重裝弩箭,剩下幾個便將軍弩放在地上,拾起剛剛放下的長槍,從盾牌軍士之間平伸出來,各軍士間配合有條不紊,顯是訓練有素。
方才射過來的冷箭,僅令車隊中的兵士三人受了輕傷,整個車隊的戰力基本無損。
不過片刻之間,數十黑衣人便已殺到,頓時響起兵器互相砍碰的叮叮之聲。
那些久經訓練的兵士絲毫不亂,長槍兵與盾牌兵互相配合,一個攻一個守,再近之處便由盾兵手中的鋼刀砍下,真個是攻守有據進退自如,不愧是能將蒙古大軍趕回大漠的大明精兵。
數十黑衣人與精十兵士戰成一團。卻見有兩個領頭的黑衣人明顯武功高出一截,揮劍砍死一名盾兵後便直朝徐輝祖和朱棣二人而來。
徐輝祖自小跟隨父親經曆戰陣,朱棣則在北平練兵,日日勤練不輟,兩人俱是弓馬嫻熟武藝高強,手中長劍左揮右擋,力大勢沉,大開大合,將那兩名黑衣人堪堪敵住。
百餘人頓時廝殺成一團,中間的馬車卻是靜靜地停在那裏,連車簾都不曾有絲毫的晃動。
“嗖嗖!”又是幾聲輕響,卻見幾名軍士中箭倒地,轉眼間被麵前的黑衣人砍翻。
“他們有軍弩!他們也是軍中之人!”朱棣一驚,立時想向馬車進一步靠攏,卻被眼前的領頭的黑衣人纏住不放,急切間脫身不得。
他在軍中多年,知道軍弩乃是禁物,除大明軍中之外,其他人若被發現持有軍弩,立時會被抓捕入罪,因此,能使用軍弩之人,必定與軍中有關。
卻不知今日襲擊車隊的這些黑衣人會是哪方的兵馬,怎的個個都是武藝高強,絲毫不比自己身邊的親衛弱上半分。
“殺了徐達!為我大元複仇!”卻見幾個黑衣人嘴中大聲呼喝,瘋狂地朝前攻過來,但卻始終攻不入兵士們防守的圈子。
徐達和朱棣的親衛兵士皆乃軍中百裏挑一的悍勇之士,不過盞茶工夫,也是數名黑衣人被砍翻在地,不住打滾shen吟。
卻隻聽“唰”地一聲,後邊黑影一閃,一道鞭影橫過馬車上空,倏地搭在另一側一棵高大的鬆樹之上,緊接著,一道身影撥地而起,借著長鞭拉扯之力,越過徐輝祖等人的頭頂,直向那馬車落去。
本持刀站在車夫位上嚴陣以待的軍士大驚,手中鋼刀一閃,朝那黑影砍去。
卻見那黑影半空之中身形如鬼魅般一扭,竟是閃過軍士的當麵一刀,手腕一抖,手中的鋼刀閃著寒光斜斜一劃,頓時將那趕車軍士的半條胳膊削斷。
趕車軍士慘叫一聲,被黑衣人一腳踢將下車。
卻見那黑衣人獰笑一聲:“為我大元複仇!”說罷左手一伸撩起車簾,右手血刀一抖便朝車廂內刺去。
徐輝祖朱棣和眾親衛兵士見狀皆大驚失色:“大帥!”
***********史實貼片:*******
【崇寧公主】====明朝公主,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女,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崇寧公主,下嫁牛城。
【徐達】====徐達(1332年—1385年4月7日),字天德。濠州鍾離縣(今安徽省鳳陽縣東北)人。元末明初名將,明朝開國元勳。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達在北平留守時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朱元璋聽說後,特意派徐達長子徐輝祖攜敕書前去慰勞,並於閏十月將徐達接回南京。然而到洪武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1385年4月7日),徐達病情加重,隨後病逝於南京,享年五十四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