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養豬,鼠人在家還養過羊。一般是養一隻,也是按隊裏要求,為貢獻成本而養;但多的時候會有四五隻,那一定是老母羊生小羊了。
“羊生羊,三年生一場。”鼠人家鄉人有這樣的老俗語,說明羊的繁殖能力強,自然繁殖,三年就能生一場院的羊呢!這話自是有點誇張。“貓三狗四,豬五羊六。”羊的繁殖周期並非最短,但生的頻率似乎並不低。鼠人記得,當時家裏養的母羊也是生過好幾次小羊,少則一兩隻,最多的一次生四隻。母親為羊接生,也是先把它嘴張開抹一抹,再抹抹身上,就扶起它的腿,幫它撐開,讓它學走路。小羊生下來,腿顯得特別長,所以一開始邁腿,踉踉蹌蹌,走不穩,一來就跪下了;再扶,再用手保護著它讓它走,走不幾步,又跪下。母親說,它這是在“拜四方”呢!鼠人第一次聽到母親這個說法感到很新鮮,挺有意思,似乎有點知道感恩的味道。確實,也就是在這扶著走幾步,跪倒,再扶,再走,再跪倒的過程中,小羊就慢慢能走路了。
剛生的小羊,踉踉蹌蹌能走路,就也會小眼迷離地找奶喝了,這也是出於天性。母羊會慈愛地用下顎輕輕摩挲小羊屁股往自己身後趕。“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鼠人聯係初中課文裏讀過的這詩句,仔細觀察小羊喝奶,小羊喝奶不僅眼望著媽,而且也是跪著喝的。喝奶前還會用小腦袋直往母羊ru房上撞,然後再去吮吸,看來這些小家夥真靈額。等到小羊長得大些了,兩隻小羊一起來撞奶喝,用力撞,有時都把老羊撞得差不多翻了個,老羊挺無奈,但看著兩隻小羊在後胯下搖著小尾巴,興奮地吮吸,母羊也還欣慰地去親吻它們的。
在家鄉,人們往往以“雙滿月的小羊”形容活潑可愛的小孩。確實,小羊生下來三兩天就能從羊圈走到堂前家,雖然腿還比較軟,走起來還不很穩當,但已是自由自在了。十多天後,就能從家跑出大門外麵去玩了,甚至在路邊田頭學著用嘴撥嫩草。其實,這時的吃草隻是吃了玩,它還沒有牙齒,根本咬不斷草、麥的嫩葉呢!等到小羊長到一個多月、兩個月了,那真叫個雙滿月的小羊,屋裏、場上、門口田埂上,跳跳蹦蹦,來來回回,甚是活潑可愛。這時小羊的最奇特的動作就是會昂著頭,橫著身子跑,“德魯德魯”,一會兒從家跑到門口場上、前麵界岸上,一會兒又從田埂“德魯德魯”橫七豎八地蹦回家,有時還會自己跑跌了,甚至翻個跟鬥,又起來跑,真叫雙滿月的小羊,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然而,這時候,快樂的小羊,自由自在的好日子也就將過到盡頭了。鄰居啦,有自留地種在門前的人家啦,眼睛都看著呢。
“你家的小羊要關關啦,你看,麥葉子都被吃了,正反青呢!”有人來看自留地,提意見了。
“哦,好的,小羊才剛個把月,破了點葉尖子,還——”母親出於對小羊的喜愛,還有點避重就輕呢。
“還是關一關吧,看這嫩葉子的尖兒都沒了。”自留地正在鼠人家門口的人家心疼麥子,意見提得比較執著,挺認真地說。
“好、好、好,一定關!”鄰裏鄉親的,不會為這傷和氣,母親連忙答應。
怎麽關法呢,簡單,探扇門板朝大門口一攔,把羊攔家裏就行。鼠人多弄點羊草回來,讓老羊、小羊都吃得飽飽的,也還能安穩幾天。
但雙滿月的小羊畢竟天性好動,本來那麽自由自在,現在關在家,雖有一定的空間,可哪如在外麵寫意呢?積蓄了一定的體能,它們又會往外跳了,一旦跳出去,更是高興得橫七豎八活蹦亂跳,甚至一氣蹦到界岸頂頭再回轉。這時,母親、鼠人、小姐姐啦,誰看到都會趕緊去吆喝,把它們趕回來。
鼠人實際很喜歡這時的小羊的,活潑,可愛,身上白白淨淨,一點不髒,兩隻圓圓的眼睛黑亮黑亮的,捏捏尖尖的小鼻子,摸摸兩個將出還沒完全長出來的角,偶爾還抱著做樣子親吻一下,真的好喜歡噢!
喜歡也不可能都留家裏養的。雙滿月過後,就要想辦法處理了。那時小羊賣不了幾個錢,兩塊錢一隻是常事。有時弄到街上還賣不掉,所以隻能看隊裏鄰居熟人有沒有願捉回去養的,那就是三文不值二文,連賣帶送給掉了。
其實,養羊比養豬還是輕鬆的。羊的性格溫順,吃的要求不高,有草就行,冬天豆秸、稻草都吃的;養在家裏,也不用像豬圈那樣占地方。鼠人家當時東麵一間草披,南麵靠窗支灶,北麵半間用作豬圈;羊,就養在豬圈和灶膛燒鍋處之間的一小塊地方。隻要一根羊樁,用繩子拴它在樁上就可以,不必圍欄的。
鼠人至今還記得,墊得幹鬆的羊圈裏,那隻老母羊,吃飽了草,安心地坐著,反芻咀嚼,真像一位從容嫻靜的“老媽媽”。
“羊生羊,三年生一場。”鼠人家鄉人有這樣的老俗語,說明羊的繁殖能力強,自然繁殖,三年就能生一場院的羊呢!這話自是有點誇張。“貓三狗四,豬五羊六。”羊的繁殖周期並非最短,但生的頻率似乎並不低。鼠人記得,當時家裏養的母羊也是生過好幾次小羊,少則一兩隻,最多的一次生四隻。母親為羊接生,也是先把它嘴張開抹一抹,再抹抹身上,就扶起它的腿,幫它撐開,讓它學走路。小羊生下來,腿顯得特別長,所以一開始邁腿,踉踉蹌蹌,走不穩,一來就跪下了;再扶,再用手保護著它讓它走,走不幾步,又跪下。母親說,它這是在“拜四方”呢!鼠人第一次聽到母親這個說法感到很新鮮,挺有意思,似乎有點知道感恩的味道。確實,也就是在這扶著走幾步,跪倒,再扶,再走,再跪倒的過程中,小羊就慢慢能走路了。
剛生的小羊,踉踉蹌蹌能走路,就也會小眼迷離地找奶喝了,這也是出於天性。母羊會慈愛地用下顎輕輕摩挲小羊屁股往自己身後趕。“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鼠人聯係初中課文裏讀過的這詩句,仔細觀察小羊喝奶,小羊喝奶不僅眼望著媽,而且也是跪著喝的。喝奶前還會用小腦袋直往母羊ru房上撞,然後再去吮吸,看來這些小家夥真靈額。等到小羊長得大些了,兩隻小羊一起來撞奶喝,用力撞,有時都把老羊撞得差不多翻了個,老羊挺無奈,但看著兩隻小羊在後胯下搖著小尾巴,興奮地吮吸,母羊也還欣慰地去親吻它們的。
在家鄉,人們往往以“雙滿月的小羊”形容活潑可愛的小孩。確實,小羊生下來三兩天就能從羊圈走到堂前家,雖然腿還比較軟,走起來還不很穩當,但已是自由自在了。十多天後,就能從家跑出大門外麵去玩了,甚至在路邊田頭學著用嘴撥嫩草。其實,這時的吃草隻是吃了玩,它還沒有牙齒,根本咬不斷草、麥的嫩葉呢!等到小羊長到一個多月、兩個月了,那真叫個雙滿月的小羊,屋裏、場上、門口田埂上,跳跳蹦蹦,來來回回,甚是活潑可愛。這時小羊的最奇特的動作就是會昂著頭,橫著身子跑,“德魯德魯”,一會兒從家跑到門口場上、前麵界岸上,一會兒又從田埂“德魯德魯”橫七豎八地蹦回家,有時還會自己跑跌了,甚至翻個跟鬥,又起來跑,真叫雙滿月的小羊,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然而,這時候,快樂的小羊,自由自在的好日子也就將過到盡頭了。鄰居啦,有自留地種在門前的人家啦,眼睛都看著呢。
“你家的小羊要關關啦,你看,麥葉子都被吃了,正反青呢!”有人來看自留地,提意見了。
“哦,好的,小羊才剛個把月,破了點葉尖子,還——”母親出於對小羊的喜愛,還有點避重就輕呢。
“還是關一關吧,看這嫩葉子的尖兒都沒了。”自留地正在鼠人家門口的人家心疼麥子,意見提得比較執著,挺認真地說。
“好、好、好,一定關!”鄰裏鄉親的,不會為這傷和氣,母親連忙答應。
怎麽關法呢,簡單,探扇門板朝大門口一攔,把羊攔家裏就行。鼠人多弄點羊草回來,讓老羊、小羊都吃得飽飽的,也還能安穩幾天。
但雙滿月的小羊畢竟天性好動,本來那麽自由自在,現在關在家,雖有一定的空間,可哪如在外麵寫意呢?積蓄了一定的體能,它們又會往外跳了,一旦跳出去,更是高興得橫七豎八活蹦亂跳,甚至一氣蹦到界岸頂頭再回轉。這時,母親、鼠人、小姐姐啦,誰看到都會趕緊去吆喝,把它們趕回來。
鼠人實際很喜歡這時的小羊的,活潑,可愛,身上白白淨淨,一點不髒,兩隻圓圓的眼睛黑亮黑亮的,捏捏尖尖的小鼻子,摸摸兩個將出還沒完全長出來的角,偶爾還抱著做樣子親吻一下,真的好喜歡噢!
喜歡也不可能都留家裏養的。雙滿月過後,就要想辦法處理了。那時小羊賣不了幾個錢,兩塊錢一隻是常事。有時弄到街上還賣不掉,所以隻能看隊裏鄰居熟人有沒有願捉回去養的,那就是三文不值二文,連賣帶送給掉了。
其實,養羊比養豬還是輕鬆的。羊的性格溫順,吃的要求不高,有草就行,冬天豆秸、稻草都吃的;養在家裏,也不用像豬圈那樣占地方。鼠人家當時東麵一間草披,南麵靠窗支灶,北麵半間用作豬圈;羊,就養在豬圈和灶膛燒鍋處之間的一小塊地方。隻要一根羊樁,用繩子拴它在樁上就可以,不必圍欄的。
鼠人至今還記得,墊得幹鬆的羊圈裏,那隻老母羊,吃飽了草,安心地坐著,反芻咀嚼,真像一位從容嫻靜的“老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