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沙鷹辯法
【穿越】從瓊崖府開始吞並 作者:顧老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瑞京城的拿下,李複並沒有在此處建都的打算,接下去這裏將作為臨時的大本營,指揮接下來的戰鬥。
“恒親王接下來就是你了!”
李複在將領們的簇擁下走進了金鑾殿。
金鑾殿內金碧輝煌,巨大的蟠龍柱矗立在殿中,柱身上的金龍仿佛要掙脫而出,直衝雲霄。地麵由光滑如鏡的大理石鋪就,反射著殿頂垂下的華麗宮燈的光芒。殿頂以檀木為梁,雕刻著各種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和場景,精美絕倫。
那高高在上的龍椅,由千年沉香木打造,散發著淡淡的幽香。扶手和靠背處鑲嵌著無數顆南海珍珠,閃耀著溫潤的光澤。龍椅的腿部則雕刻著麒麟瑞獸,活靈活現。
李複在眾人的矚目中,緩緩朝著龍椅走去。
然後穩穩地坐了下來。
各位將領們先是一陣短暫的沉默,隨後齊齊跪地,齊聲高呼:“吾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們的聲音在空曠的金鑾殿中回蕩,充滿了敬畏與忠誠。
李雲龍抬頭,目光熾熱地看著李複,大聲說道:“王爺順應天命,如今坐上這龍椅,定能帶領我們開創盛世,造福百姓!”
冷淵也激動地附和:“末將等願為王爺效犬馬之勞,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李複微微點頭,目光堅定地看著下方的將領們,說道:“眾將平身,從今往後,我們當一同努力,讓這天下海晏河清,百姓安居樂業!”
第二天,晨曦透過宮殿的窗欞灑進金鑾殿。李複身著華麗的王服,端坐在龍椅上,等待著原端朝的大臣們上朝。
大臣們心懷忐忑,陸續走進殿內。他們低著頭,腳步匆匆,不敢正視李複的目光。
“拜見新王!”大臣們齊聲高呼,聲音中帶著幾分顫抖。
李複目光威嚴地掃視著眾人,緩緩說道:“諸位,如今端朝已改換新天,過往種種,本王不再追究。但從今往後,爾等需忠心輔佐,為百姓謀福祉。”
這時,禮部尚書文思哲站了出來,他神色嚴肅,拱手說道:“新王,您此舉有違禮法!自古以來,皇位傳承皆有定數,您這般強行奪權,實難服眾!”
李複目光一冷,盯著文思哲說道:“如今這天下民不聊生,舊製腐朽不堪,本王若不挺身而出,何以拯救萬民於水火?禮法,若不能為民謀福,要之何用?”
文思哲仍不肯罷休,繼續說道:“可祖宗之法不可廢,您如此作為,必遭天下人詬病。”
李複猛地站起身,大聲說道:“本王隻問你,是祖宗之法重要,還是百姓的死活重要?若一味遵循舊製,這天下何時才能太平?”
文思哲聽到李複的怒喝,非但沒有退縮,反而挺起胸膛,直視李複,大聲說道:“新王,祖宗之法乃立國之根本,曆經數代傳承,豈能輕易摒棄?您以拯救百姓為由行奪權之事,即便初衷為善,手段卻有虧於正道。如此一來,天下綱紀大亂,日後何以約束眾人?”
李複怒極反笑:“文思哲,你如此頑固不化!本王問你,在這腐朽舊製下,百姓受苦受難,難道就因所謂的祖宗之法,要讓他們永無翻身之日?”
文思哲梗著脖子回應:“新王,即便要變革,也應循序漸進,遵循禮法,否則便是亂了朝綱,國將不國!”
李複冷哼一聲:“循序漸進?等到那時,百姓早已不堪重負,國之根基將毀於一旦!”
就在李複和文思哲僵持不下之時,冷淵站了出來,他麵色凝重,拱手說道:“文大人,您口口聲聲祖宗之法不可廢,那您可曾親眼見過民間百姓的慘狀?如今多地易子而食,大漢已持續三年,百姓顆粒無收,這個寒冬更是連禦寒之衣都沒有,多少人在饑寒交迫中死去。若還遵循那腐朽的舊製,等待百姓的隻有死路一條!”
張大彪緊接著附和道:“就是!文大人,您久居朝堂,怕是不知民間疾苦。我們在戰場上所見,皆是百姓的血淚。再不變革,這天下就完了!”
文思哲的臉色微微一變,但仍強辯道:“即便如此,也不能不顧禮法,否則國將無章可循。”
冷淵怒目而視:“文大人,若禮法不能救百姓於水火,那這禮法就是害人的枷鎖!”
張大彪也大聲道:“沒錯,此時不變,更待何時?難道要眼睜睜看著百姓都死光嗎?”
麵對冷淵和張大彪的駁斥,文思哲臉色漲紅,他挺直身子,大聲說道:“既然新王和諸位將軍執意如此,老臣無話可說。但老臣深受皇恩,絕不能坐視禮法崩壞。今日,老臣願以死諫,以全忠義!”
說著,他猛地朝著一旁的柱子衝去。
就在這時,幾位大臣趕緊衝上前,死死地拉住文思哲。
“文大人,莫要衝動啊!”
“有話好好說,不可輕言生死!”
文思哲奮力掙紮著,喊道:“新王若不聽勸,老臣唯有一死!”
沉默已久的李雲龍見狀,直接掏出沙鷹,“你個老夫子,撞柱子哪裏死得了,讓老子送你一程。”
李雲龍這一動作讓整個金鑾殿瞬間陷入死一般的寂靜,所有人都驚恐地看向他。
李複臉色一沉,怒喝道:“李雲龍,休得無禮!把槍收起來!”
李雲龍哼了一聲,不情願地把沙鷹收了回去,但眼睛仍狠狠地瞪著文思哲。
文思哲此時也停止了掙紮,臉色蒼白,身體微微顫抖。他在家中這幾天時刻盯著城內的槍炮聲,知曉李雲龍手上這個武器是真的能送他上西天,頓時偃旗息鼓。
李複接著說道:“諸位大臣,本王希望大家能與本王共同為這天下謀一個新的未來,而非一味地執著於舊製。在此,我也希望各位明白一個道理,這中樞並不是要依靠你們,我也並沒有打算依靠你們,如果你們沒有足夠的用處,各位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懂嗎?”
大臣們紛紛低頭,齊聲應道:“謹遵王命。”
“恒親王接下來就是你了!”
李複在將領們的簇擁下走進了金鑾殿。
金鑾殿內金碧輝煌,巨大的蟠龍柱矗立在殿中,柱身上的金龍仿佛要掙脫而出,直衝雲霄。地麵由光滑如鏡的大理石鋪就,反射著殿頂垂下的華麗宮燈的光芒。殿頂以檀木為梁,雕刻著各種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和場景,精美絕倫。
那高高在上的龍椅,由千年沉香木打造,散發著淡淡的幽香。扶手和靠背處鑲嵌著無數顆南海珍珠,閃耀著溫潤的光澤。龍椅的腿部則雕刻著麒麟瑞獸,活靈活現。
李複在眾人的矚目中,緩緩朝著龍椅走去。
然後穩穩地坐了下來。
各位將領們先是一陣短暫的沉默,隨後齊齊跪地,齊聲高呼:“吾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們的聲音在空曠的金鑾殿中回蕩,充滿了敬畏與忠誠。
李雲龍抬頭,目光熾熱地看著李複,大聲說道:“王爺順應天命,如今坐上這龍椅,定能帶領我們開創盛世,造福百姓!”
冷淵也激動地附和:“末將等願為王爺效犬馬之勞,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李複微微點頭,目光堅定地看著下方的將領們,說道:“眾將平身,從今往後,我們當一同努力,讓這天下海晏河清,百姓安居樂業!”
第二天,晨曦透過宮殿的窗欞灑進金鑾殿。李複身著華麗的王服,端坐在龍椅上,等待著原端朝的大臣們上朝。
大臣們心懷忐忑,陸續走進殿內。他們低著頭,腳步匆匆,不敢正視李複的目光。
“拜見新王!”大臣們齊聲高呼,聲音中帶著幾分顫抖。
李複目光威嚴地掃視著眾人,緩緩說道:“諸位,如今端朝已改換新天,過往種種,本王不再追究。但從今往後,爾等需忠心輔佐,為百姓謀福祉。”
這時,禮部尚書文思哲站了出來,他神色嚴肅,拱手說道:“新王,您此舉有違禮法!自古以來,皇位傳承皆有定數,您這般強行奪權,實難服眾!”
李複目光一冷,盯著文思哲說道:“如今這天下民不聊生,舊製腐朽不堪,本王若不挺身而出,何以拯救萬民於水火?禮法,若不能為民謀福,要之何用?”
文思哲仍不肯罷休,繼續說道:“可祖宗之法不可廢,您如此作為,必遭天下人詬病。”
李複猛地站起身,大聲說道:“本王隻問你,是祖宗之法重要,還是百姓的死活重要?若一味遵循舊製,這天下何時才能太平?”
文思哲聽到李複的怒喝,非但沒有退縮,反而挺起胸膛,直視李複,大聲說道:“新王,祖宗之法乃立國之根本,曆經數代傳承,豈能輕易摒棄?您以拯救百姓為由行奪權之事,即便初衷為善,手段卻有虧於正道。如此一來,天下綱紀大亂,日後何以約束眾人?”
李複怒極反笑:“文思哲,你如此頑固不化!本王問你,在這腐朽舊製下,百姓受苦受難,難道就因所謂的祖宗之法,要讓他們永無翻身之日?”
文思哲梗著脖子回應:“新王,即便要變革,也應循序漸進,遵循禮法,否則便是亂了朝綱,國將不國!”
李複冷哼一聲:“循序漸進?等到那時,百姓早已不堪重負,國之根基將毀於一旦!”
就在李複和文思哲僵持不下之時,冷淵站了出來,他麵色凝重,拱手說道:“文大人,您口口聲聲祖宗之法不可廢,那您可曾親眼見過民間百姓的慘狀?如今多地易子而食,大漢已持續三年,百姓顆粒無收,這個寒冬更是連禦寒之衣都沒有,多少人在饑寒交迫中死去。若還遵循那腐朽的舊製,等待百姓的隻有死路一條!”
張大彪緊接著附和道:“就是!文大人,您久居朝堂,怕是不知民間疾苦。我們在戰場上所見,皆是百姓的血淚。再不變革,這天下就完了!”
文思哲的臉色微微一變,但仍強辯道:“即便如此,也不能不顧禮法,否則國將無章可循。”
冷淵怒目而視:“文大人,若禮法不能救百姓於水火,那這禮法就是害人的枷鎖!”
張大彪也大聲道:“沒錯,此時不變,更待何時?難道要眼睜睜看著百姓都死光嗎?”
麵對冷淵和張大彪的駁斥,文思哲臉色漲紅,他挺直身子,大聲說道:“既然新王和諸位將軍執意如此,老臣無話可說。但老臣深受皇恩,絕不能坐視禮法崩壞。今日,老臣願以死諫,以全忠義!”
說著,他猛地朝著一旁的柱子衝去。
就在這時,幾位大臣趕緊衝上前,死死地拉住文思哲。
“文大人,莫要衝動啊!”
“有話好好說,不可輕言生死!”
文思哲奮力掙紮著,喊道:“新王若不聽勸,老臣唯有一死!”
沉默已久的李雲龍見狀,直接掏出沙鷹,“你個老夫子,撞柱子哪裏死得了,讓老子送你一程。”
李雲龍這一動作讓整個金鑾殿瞬間陷入死一般的寂靜,所有人都驚恐地看向他。
李複臉色一沉,怒喝道:“李雲龍,休得無禮!把槍收起來!”
李雲龍哼了一聲,不情願地把沙鷹收了回去,但眼睛仍狠狠地瞪著文思哲。
文思哲此時也停止了掙紮,臉色蒼白,身體微微顫抖。他在家中這幾天時刻盯著城內的槍炮聲,知曉李雲龍手上這個武器是真的能送他上西天,頓時偃旗息鼓。
李複接著說道:“諸位大臣,本王希望大家能與本王共同為這天下謀一個新的未來,而非一味地執著於舊製。在此,我也希望各位明白一個道理,這中樞並不是要依靠你們,我也並沒有打算依靠你們,如果你們沒有足夠的用處,各位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懂嗎?”
大臣們紛紛低頭,齊聲應道:“謹遵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