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進忠、客巴巴在北京城裏瀟灑了近10天,將物價、薪餉行情以及市麵上所有的度量衡器具都買了回來。
根據魏進忠、客巴巴的市場調研,結合現代的記憶,朱由校對大明的物價和經濟狀況進行了全麵了解。
萬曆39年,大米每石約0.6兩,食鹽每斤約5文,香油每斤約30文,豬肉每斤約20文,羊肉、牛肉每斤約15文,一隻雞約50文,一隻鴨約30文,一隻鵝約200文,茶葉每斤約80文,一套桌椅約500文。
天啟元年,大米每石約0.9兩,食鹽每斤約10文,香油每斤約60文,豬肉每斤約40文,羊肉、牛肉每斤約20文,一隻雞約200文,一隻鴨約200文,一隻鵝約500文,茶葉每斤約120文,一套桌椅約1000文,紅布每尺約15文。
10年時間,大明物價上漲了約1倍,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根據萬曆39年的物價水平,大米每石約0.6兩。1石米約等於明代的150斤,約等於現代的180斤。1兩銀子可購買大米約300斤。
按照2024年普通大米的平均價格每斤2.5元計算,1兩銀子約合2024年的750元人民幣,1文銅錢約0.75元人民幣。
萬曆年間,清潔工每日工錢約20文,普通雜役每日工錢約30文左右,繡工每日工錢約30文,搬運工每日工錢約50文,轎夫每日工錢約60文,印刷工人每日工錢約70文,裁縫每日工錢約80文。
崇禎時期,普通雜役每日工錢漲到60文左右。
明代官員的俸祿,正一品年薪1044石大米約人民幣47萬元。從一品864石大米約39萬元。正二品732石大米約33萬元。從二品576石大米約26萬元。正三品420石大米約19萬元。從三品312石大米約14萬元。
正四品年薪288石大米約13萬元。從四品240石大米約11萬元。正五品192石大米約8.6萬元。從五品168石大米約7.6萬元。正六品120石大米約5.4萬元。從六品96石大米約4.3萬元。
正七品年薪90石大米約4萬元。從七品84石大米約3.8萬元。正八品78石大米約3.5萬元。從八品72石大米約3.3萬元。正九品66石大米約3萬元。從九品60石大米約2.7萬元。未入流36石大米約1.6萬元。
舉人年薪12兩至18兩約1.2萬左右。此外舉人教授即將參加科舉的學生,每年有30至50兩收入,約3萬左右。
明代宗室、勳貴待遇非常優厚。
親王年薪1萬石約450萬元。郡王2000石約90萬元,鎮國將軍1千石約45萬元,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以200石遞減,輔國中尉、奉國中尉以百石遞減。
公主及駙馬2000石,郡王及儀賓800石,縣主、郡君及儀賓以200石遞減,縣君、鄉君及儀賓以百石遞減。
公爵5000石約225萬元,侯爵1500石約68萬元,伯爵1000石約45萬元。
明代官俸曆來有最薄之說,但官員的額外收入遠遠高於基本收入。事實上明代官員的生活水準並不亞於任何朝代。
明朝時期,創造了很多世界第一。
洪武年間年均國民生產總值約2.2億兩白銀。
萬曆中後期的農業年均總產值高達6億兩白銀,加上製鹽、絲織、棉紡、陶瓷、冶鐵、采煤等行業,年均國民生產總值將近10億兩白銀。
萬曆時期,全世界年均生產總值不超過30億兩白銀,明朝的財富數量獨步全球,占世界財富的30%以上。
明朝之前曆朝曆代積存約4.6億兩白銀,明朝時期加大銀礦的開采,明朝的白銀達到約5億兩。1噸等於2000斤等於2萬兩,1萬噸等於2億兩。
16世紀日本發現了大型天然銀礦佐摩銀山、別子銀山和石見銀山。
佐摩銀山位於日本四國島北部的愛媛縣。別子銀山位於日本本州島西南部的廣島縣廿日市。石見銀山位於日本本州島西南部島根縣中部的大田市。17世紀,這裏的銀產量占世界銀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百年時間裏日本出口了0.8萬噸白銀,其中大部分流入中國。西班牙從美洲攫取了至少3萬噸白銀,其中約三分之一通過貿易流入中國。
明朝中後期,流入中國的白銀至少3億兩約1.5萬噸,大明的白銀總量達到8億兩約4萬噸以上。
然而這麽多白銀,崇禎皇帝卻窮得叮當響,不但沒能充實國庫,反而使百姓更加貧窮,社會矛盾愈發激化。
大量的白銀都掌控在官員和商人手中,明朝的皇親勳貴、達官貴人手裏的存銀估計約3億兩,明朝商人的存銀至少2億兩以上,而真正用於流通的白銀其實也就3億兩左右。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白銀集中在官員和商人手中,朝廷的稅源越來越少,崇禎皇帝才會無錢養兵,國破家亡。
明初太祖朱元璋曾規定1兩黃金等於4兩白銀。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明清五百年間,市場上金銀比價基本為1兩黃金兌換約10兩白銀,1兩白銀兌換1000文銅錢左右。
由於黃金的開采速度遠遠比不上白銀,以及國際上的金銀比價一直超過大明。大批洋人和走私商人把白銀運到大明,再換成黃金運出去,使大明的銀價越來越低,金價越來越高。
而隨著黃金流出,西方白銀的大量流入,白銀的購買力開始不斷下降。整個明朝社會的財富開始縮水,導致大明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
明代的度量衡十分複雜,經常把朱由校搞得暈頭轉向。
明代的長度單位,1裏等於180丈,1丈等於10尺,1尺等於10寸,1寸等於10分。左右腳各邁1次為1步,1步約等於5尺約1米6。
明代的重量單位,1斤等於16兩,即為半斤八兩。1兩等於10錢,1錢等於10分,1分等於10厘。1兩約等於現代的37.3克,1斤約等於現代的596.8克。
明代的麵積單位,1頃等於100畝,1畝等於10分,1分等於10厘,1厘等於10毫,1毫等於 10絲。關內1畝等於 60平方丈,東北1畝等於 90平方丈。
1平方裏等於225平方引,1平方引等於100平方丈,1平方丈等於100平方尺,1平方尺等於100平方寸等於1平方米。
明代的體積單位,1石等於10鬥,1鬥等於10升。1升米約等於明代的1.5斤,約等於現代的1.8斤。
另外還有很多複雜的計量單位。
朱由校對大明的度量衡器具經過一番深入研究後,決定編製《大明度量衡標準》一書,引入現代標準和單位,統一度量衡。研製精密的木尺、鐵尺、鋼尺、天秤秤、杆秤等計量器具。
《大明度量衡標準》取消引、丈、尺、寸、分、厘、毫、絲、忽、微、纖、石、鬥、合、勺 、撮、擔、大引、小引、鈞、錢等複雜的單位。
長度方麵,1公裏等於1000米,1米等於10分米,1分米等於10厘米,1厘米等於10毫米。
重量方麵,1噸等於1000公斤,1公斤等於1000克,1斤等於500克,1兩等於50克,1公斤等於2斤,1斤等於10兩。
麵積方麵統一為傾、畝、平方公裏、平方米作為計量單位,1傾等於100畝,1畝等於666平方米,1平方公裏等於1百萬平方米,1平方米為長寬各1米。
體積方麵統一為升、毫升、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為計量單位,1立方米等於1000升,1升等於1000毫升等於1立方分米等於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等於1000立方毫米。
根據《大明度量衡標準》,等到精密的鐵尺、杆秤等計量器具研製成功,並推廣運用到日常生產生活中,必定會推動大明的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
根據魏進忠、客巴巴的市場調研,結合現代的記憶,朱由校對大明的物價和經濟狀況進行了全麵了解。
萬曆39年,大米每石約0.6兩,食鹽每斤約5文,香油每斤約30文,豬肉每斤約20文,羊肉、牛肉每斤約15文,一隻雞約50文,一隻鴨約30文,一隻鵝約200文,茶葉每斤約80文,一套桌椅約500文。
天啟元年,大米每石約0.9兩,食鹽每斤約10文,香油每斤約60文,豬肉每斤約40文,羊肉、牛肉每斤約20文,一隻雞約200文,一隻鴨約200文,一隻鵝約500文,茶葉每斤約120文,一套桌椅約1000文,紅布每尺約15文。
10年時間,大明物價上漲了約1倍,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根據萬曆39年的物價水平,大米每石約0.6兩。1石米約等於明代的150斤,約等於現代的180斤。1兩銀子可購買大米約300斤。
按照2024年普通大米的平均價格每斤2.5元計算,1兩銀子約合2024年的750元人民幣,1文銅錢約0.75元人民幣。
萬曆年間,清潔工每日工錢約20文,普通雜役每日工錢約30文左右,繡工每日工錢約30文,搬運工每日工錢約50文,轎夫每日工錢約60文,印刷工人每日工錢約70文,裁縫每日工錢約80文。
崇禎時期,普通雜役每日工錢漲到60文左右。
明代官員的俸祿,正一品年薪1044石大米約人民幣47萬元。從一品864石大米約39萬元。正二品732石大米約33萬元。從二品576石大米約26萬元。正三品420石大米約19萬元。從三品312石大米約14萬元。
正四品年薪288石大米約13萬元。從四品240石大米約11萬元。正五品192石大米約8.6萬元。從五品168石大米約7.6萬元。正六品120石大米約5.4萬元。從六品96石大米約4.3萬元。
正七品年薪90石大米約4萬元。從七品84石大米約3.8萬元。正八品78石大米約3.5萬元。從八品72石大米約3.3萬元。正九品66石大米約3萬元。從九品60石大米約2.7萬元。未入流36石大米約1.6萬元。
舉人年薪12兩至18兩約1.2萬左右。此外舉人教授即將參加科舉的學生,每年有30至50兩收入,約3萬左右。
明代宗室、勳貴待遇非常優厚。
親王年薪1萬石約450萬元。郡王2000石約90萬元,鎮國將軍1千石約45萬元,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以200石遞減,輔國中尉、奉國中尉以百石遞減。
公主及駙馬2000石,郡王及儀賓800石,縣主、郡君及儀賓以200石遞減,縣君、鄉君及儀賓以百石遞減。
公爵5000石約225萬元,侯爵1500石約68萬元,伯爵1000石約45萬元。
明代官俸曆來有最薄之說,但官員的額外收入遠遠高於基本收入。事實上明代官員的生活水準並不亞於任何朝代。
明朝時期,創造了很多世界第一。
洪武年間年均國民生產總值約2.2億兩白銀。
萬曆中後期的農業年均總產值高達6億兩白銀,加上製鹽、絲織、棉紡、陶瓷、冶鐵、采煤等行業,年均國民生產總值將近10億兩白銀。
萬曆時期,全世界年均生產總值不超過30億兩白銀,明朝的財富數量獨步全球,占世界財富的30%以上。
明朝之前曆朝曆代積存約4.6億兩白銀,明朝時期加大銀礦的開采,明朝的白銀達到約5億兩。1噸等於2000斤等於2萬兩,1萬噸等於2億兩。
16世紀日本發現了大型天然銀礦佐摩銀山、別子銀山和石見銀山。
佐摩銀山位於日本四國島北部的愛媛縣。別子銀山位於日本本州島西南部的廣島縣廿日市。石見銀山位於日本本州島西南部島根縣中部的大田市。17世紀,這裏的銀產量占世界銀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百年時間裏日本出口了0.8萬噸白銀,其中大部分流入中國。西班牙從美洲攫取了至少3萬噸白銀,其中約三分之一通過貿易流入中國。
明朝中後期,流入中國的白銀至少3億兩約1.5萬噸,大明的白銀總量達到8億兩約4萬噸以上。
然而這麽多白銀,崇禎皇帝卻窮得叮當響,不但沒能充實國庫,反而使百姓更加貧窮,社會矛盾愈發激化。
大量的白銀都掌控在官員和商人手中,明朝的皇親勳貴、達官貴人手裏的存銀估計約3億兩,明朝商人的存銀至少2億兩以上,而真正用於流通的白銀其實也就3億兩左右。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白銀集中在官員和商人手中,朝廷的稅源越來越少,崇禎皇帝才會無錢養兵,國破家亡。
明初太祖朱元璋曾規定1兩黃金等於4兩白銀。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明清五百年間,市場上金銀比價基本為1兩黃金兌換約10兩白銀,1兩白銀兌換1000文銅錢左右。
由於黃金的開采速度遠遠比不上白銀,以及國際上的金銀比價一直超過大明。大批洋人和走私商人把白銀運到大明,再換成黃金運出去,使大明的銀價越來越低,金價越來越高。
而隨著黃金流出,西方白銀的大量流入,白銀的購買力開始不斷下降。整個明朝社會的財富開始縮水,導致大明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
明代的度量衡十分複雜,經常把朱由校搞得暈頭轉向。
明代的長度單位,1裏等於180丈,1丈等於10尺,1尺等於10寸,1寸等於10分。左右腳各邁1次為1步,1步約等於5尺約1米6。
明代的重量單位,1斤等於16兩,即為半斤八兩。1兩等於10錢,1錢等於10分,1分等於10厘。1兩約等於現代的37.3克,1斤約等於現代的596.8克。
明代的麵積單位,1頃等於100畝,1畝等於10分,1分等於10厘,1厘等於10毫,1毫等於 10絲。關內1畝等於 60平方丈,東北1畝等於 90平方丈。
1平方裏等於225平方引,1平方引等於100平方丈,1平方丈等於100平方尺,1平方尺等於100平方寸等於1平方米。
明代的體積單位,1石等於10鬥,1鬥等於10升。1升米約等於明代的1.5斤,約等於現代的1.8斤。
另外還有很多複雜的計量單位。
朱由校對大明的度量衡器具經過一番深入研究後,決定編製《大明度量衡標準》一書,引入現代標準和單位,統一度量衡。研製精密的木尺、鐵尺、鋼尺、天秤秤、杆秤等計量器具。
《大明度量衡標準》取消引、丈、尺、寸、分、厘、毫、絲、忽、微、纖、石、鬥、合、勺 、撮、擔、大引、小引、鈞、錢等複雜的單位。
長度方麵,1公裏等於1000米,1米等於10分米,1分米等於10厘米,1厘米等於10毫米。
重量方麵,1噸等於1000公斤,1公斤等於1000克,1斤等於500克,1兩等於50克,1公斤等於2斤,1斤等於10兩。
麵積方麵統一為傾、畝、平方公裏、平方米作為計量單位,1傾等於100畝,1畝等於666平方米,1平方公裏等於1百萬平方米,1平方米為長寬各1米。
體積方麵統一為升、毫升、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為計量單位,1立方米等於1000升,1升等於1000毫升等於1立方分米等於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等於1000立方毫米。
根據《大明度量衡標準》,等到精密的鐵尺、杆秤等計量器具研製成功,並推廣運用到日常生產生活中,必定會推動大明的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