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今天我們開始學習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是根據曆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共分為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六套。
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
第一套勝戰計,是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之計謀。君禦臣、大國禦小國之術也。
勝戰計包括第一計瞞天過海、第二計圍魏救趙、第三計借刀殺人、第四計以逸待勞、第五計趁火打劫、第六計聲東擊西。
第二套敵戰計,是處於勢均力敵態勢之計謀。
敵戰計包括第七計無中生有、第八計暗度陳倉、第九計隔岸觀火、第十計笑裏藏刀、第十一計李代桃僵、第十二計順手牽羊。
第三套攻戰計,是處於進攻態勢之計謀。
攻戰計包括第十三計打草驚蛇、第十四計借屍還魂、第十五計調虎離山、第十六計欲擒故縱、第十七計拋磚引玉、第十八計擒賊擒王。
第四套混戰計,是處於不分敵友、軍閥混戰態勢之計謀。
混戰計包括第十九計釜底抽薪、第二十計混水摸魚、第二十一計金蟬脫殼、第二十二計關門捉賊、第二十三計遠交近攻、第二十四計假道伐虢。
第五套並戰計是對付友軍反為敵態勢之計謀。
並戰計包括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第二十六計指桑罵槐、第二十七計假癡不癲、第二十八計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計樹上開花、第三十計反客為主。
第六套敗戰計是處於敗軍態勢之計謀。
敗戰計包括第三十一計美人計、第三十二計空城計、第三十三計反間計、第三十四計苦肉計、第三十五計連環計、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同學們用心學好三十六計,將其熟練運用到工作生活中,以後我們中間出現幾位大將軍、大人物也說不一定。”
“下麵我們學習第一計瞞天過海。所謂瞞天過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偽裝的手段迷惑、欺騙對方,使對方放鬆戒備,然後突然行動,從而達到取勝的目的。”
“瞞天過海之謀略決不可以與欺上瞞下、掩耳盜鈴或夜中行竊、拖人衣裘、僻處謀命之類等同。雖然在某種程度上都含有欺騙性在內,但其動機、性質、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為一談。”
“這一計的兵法運用,常常是著眼於人們在觀察處理世事中,由於對某些事情的習見不疑而自覺不自覺地產生了疏漏和鬆懈,故能乘虛而示假隱真,掩蓋某種軍事行動,把握時機,出奇製勝。”
“隋朝大舉攻打陳國時,隋朝將領賀若弼因奉命統領江防,經常組織沿江守備部隊調防。每次調防都命令部隊於曆陽集中。還特令三軍集中時,必須大列旗幟,遍支警帳,張揚聲勢,以迷惑陳國。”
“果真陳國難辨虛實,起初以為大軍將至,盡發國中士卒兵馬,準備迎敵麵戰。可是不久,又發現是隋軍守備人馬調防,並非出擊,陳國便撤回集結的迎戰部隊。”
“如此五次三番,隋軍調防頻繁,蛛絲馬跡一點不露,陳國竟然也司空見慣,戒備鬆懈。直到隋將賀若弼大軍渡江而來,陳國居然未有覺察。隋軍如同天兵壓頂,令陳兵猝不及防,遂一舉拔取陳國的南徐州。”
政治課已經完成政治思想洗腦教育和紀律學習,開始學習三十六計。
萬曆44年農曆3月。
春天到了,冰河解凍,萬物複蘇,又到了動物交配的季節。
春暖花開,草長鶯飛,彩蝶紛飛,狗熊撒歡。春天,處處透著生機和浪漫。動物們自然也不會放過。
三月陽光明媚,花香撲鼻,百花爭豔,讓人心曠神怡,香山仿佛置身於一幅美麗的畫卷之中。
“殿下,試驗田種植的土豆已經收獲,畝產超過1000斤。通過這一季的試驗種植,獲得了寶貴的土豆種植和試驗數據。”來青軒朱由校的辦公室裏,農學研究部代理部長徐驥正在匯報工作,朱由校拿著一顆大土豆一邊看一邊聽著。
“草民從本次收獲的土豆中又優選出優良的品種,作為下一季的種子進行育種育苗。您手上的就是下一季的土豆種子樣品,相信如此反複兩年,必將獲得最優良的土豆品種,到時就可以進行大規模的推廣種植咯。”農學研究部終於出了成績,徐驥很是興奮。
“殿下,根據您的指導,未被優選做種子的土豆,一部分進行了深加工試驗,製作土豆澱粉等農副產品,一部分作為飼料發展養殖業。這一罐就是土豆澱粉。”
朱由校又拿起一塊土豆澱粉看了看,品相很不錯,和現代的土豆澱粉差不多,不知道口感如何。
加工土豆澱粉很簡單,先將清洗幹淨的土豆削皮,切成小塊後,打成土豆泥。把打好的土豆泥倒進紗布袋裏,用水衝洗得到澱粉水。將澱粉水反複換水、沉澱,就得到濕澱粉。濕澱粉瀝幹、曬幹後,就得到土豆澱粉。
“殿下,根據您的指導,農學研究部在試驗田附近建立起養殖場,主要養殖豬、羊、牛、馬、雞、鴨、鵝、魚,土豆和殘渣作為飼料進行喂養效果很好。”
“優選的辣椒、南瓜、甘蔗、春小麥,根據農時已經種植到試驗田裏。優選的玉米、番薯將根據農時陸續在試驗田裏種植。這些農作物都將參考土豆一樣,品種進行反複優選,然後進行種植試驗、深加工實驗。”
“哈哈,徐部長辛苦咯。”農學研究部的各方麵工作一切按計劃推進,很是高興。
“徐部長幹得好,今天陪本宮吃土豆大餐。春夏,把這土豆和澱粉拿到食堂去,今天本宮給你們做土豆大餐......”
……
萬曆44年農曆4月。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完三十六計,三十六計不能生搬硬套,需要動腦,進行靈活應用,以後可不能用來對付本宮啊。”
“嗬嗬,校長放心,以後都用來為校長服務!”
“哈哈哈......”
皇普學堂教室內,一片輕鬆愉快。
“今天我們開始學習《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是中華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一共十三篇,分為戰略運籌、作戰指揮、戰場機變、軍事地理、特殊戰法五部分。
戰略運籌由第一篇《始計篇》、第二篇《作戰篇》、第三篇《謀攻篇》組成。
第一篇《始計篇》講的是謀劃,即出兵前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並製訂作戰計劃。
第二篇《作戰篇》講的是謀劃後的戰爭動員、戰爭準備和籌劃。分析戰爭與經濟的關係,戰爭給經濟帶來的利弊。打仗就是打經濟、打後勤,經濟、後勤能不能夠支撐這場戰爭。
第三篇《謀攻篇》講的是以智謀取勝,即不專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種手段使敵人投降,達成戰略目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為上策。
作戰指揮由第四篇《軍形篇》、第五篇《兵勢篇》、第六篇《虛實篇》組成。
第四篇《軍形篇》講的是具有客觀、穩定、易見等性質的因素,如戰鬥力的強弱、戰爭的物質準備。
第五篇《兵勢篇》講的是指主觀、易變、帶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氣的勇怯。
第六篇《虛實篇》講的是如何通過分散集結、包圍迂回,造成預定會戰地點上的我強敵劣,以多勝少。
戰場機變由第七篇《軍爭篇》、第八篇《九變篇》、第九篇《行軍篇》組成。
第七篇《軍爭篇》講的是如何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奪取會戰的先機之利。
第八篇《九變篇》講的是將軍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戰略戰術。
第九篇《行軍篇》講的是如何在行軍中宿營和觀察敵情。
軍事地理由第十篇《地形篇》、第十一篇《九地篇》組成。
第十篇《地形篇》講的是六種不同的作戰地形及相應的戰術的要求。
第十一篇《九地篇》講的是依“主客”形勢和深入敵方的程度等劃分的九種作戰環境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特殊戰法由第十二篇《火攻篇》、第十三篇《用間篇》組成。
第十二篇《火攻篇》講的是以火助攻與“慎戰”思想。
第十三篇《用間篇》講的是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
“今天我們學習第一篇《始計篇》。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朱由校生動的教學下,皇普學堂每晚的政治課,成為學生們的最愛。
“《三十六計》是根據曆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共分為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六套。
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
第一套勝戰計,是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之計謀。君禦臣、大國禦小國之術也。
勝戰計包括第一計瞞天過海、第二計圍魏救趙、第三計借刀殺人、第四計以逸待勞、第五計趁火打劫、第六計聲東擊西。
第二套敵戰計,是處於勢均力敵態勢之計謀。
敵戰計包括第七計無中生有、第八計暗度陳倉、第九計隔岸觀火、第十計笑裏藏刀、第十一計李代桃僵、第十二計順手牽羊。
第三套攻戰計,是處於進攻態勢之計謀。
攻戰計包括第十三計打草驚蛇、第十四計借屍還魂、第十五計調虎離山、第十六計欲擒故縱、第十七計拋磚引玉、第十八計擒賊擒王。
第四套混戰計,是處於不分敵友、軍閥混戰態勢之計謀。
混戰計包括第十九計釜底抽薪、第二十計混水摸魚、第二十一計金蟬脫殼、第二十二計關門捉賊、第二十三計遠交近攻、第二十四計假道伐虢。
第五套並戰計是對付友軍反為敵態勢之計謀。
並戰計包括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第二十六計指桑罵槐、第二十七計假癡不癲、第二十八計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計樹上開花、第三十計反客為主。
第六套敗戰計是處於敗軍態勢之計謀。
敗戰計包括第三十一計美人計、第三十二計空城計、第三十三計反間計、第三十四計苦肉計、第三十五計連環計、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同學們用心學好三十六計,將其熟練運用到工作生活中,以後我們中間出現幾位大將軍、大人物也說不一定。”
“下麵我們學習第一計瞞天過海。所謂瞞天過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偽裝的手段迷惑、欺騙對方,使對方放鬆戒備,然後突然行動,從而達到取勝的目的。”
“瞞天過海之謀略決不可以與欺上瞞下、掩耳盜鈴或夜中行竊、拖人衣裘、僻處謀命之類等同。雖然在某種程度上都含有欺騙性在內,但其動機、性質、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為一談。”
“這一計的兵法運用,常常是著眼於人們在觀察處理世事中,由於對某些事情的習見不疑而自覺不自覺地產生了疏漏和鬆懈,故能乘虛而示假隱真,掩蓋某種軍事行動,把握時機,出奇製勝。”
“隋朝大舉攻打陳國時,隋朝將領賀若弼因奉命統領江防,經常組織沿江守備部隊調防。每次調防都命令部隊於曆陽集中。還特令三軍集中時,必須大列旗幟,遍支警帳,張揚聲勢,以迷惑陳國。”
“果真陳國難辨虛實,起初以為大軍將至,盡發國中士卒兵馬,準備迎敵麵戰。可是不久,又發現是隋軍守備人馬調防,並非出擊,陳國便撤回集結的迎戰部隊。”
“如此五次三番,隋軍調防頻繁,蛛絲馬跡一點不露,陳國竟然也司空見慣,戒備鬆懈。直到隋將賀若弼大軍渡江而來,陳國居然未有覺察。隋軍如同天兵壓頂,令陳兵猝不及防,遂一舉拔取陳國的南徐州。”
政治課已經完成政治思想洗腦教育和紀律學習,開始學習三十六計。
萬曆44年農曆3月。
春天到了,冰河解凍,萬物複蘇,又到了動物交配的季節。
春暖花開,草長鶯飛,彩蝶紛飛,狗熊撒歡。春天,處處透著生機和浪漫。動物們自然也不會放過。
三月陽光明媚,花香撲鼻,百花爭豔,讓人心曠神怡,香山仿佛置身於一幅美麗的畫卷之中。
“殿下,試驗田種植的土豆已經收獲,畝產超過1000斤。通過這一季的試驗種植,獲得了寶貴的土豆種植和試驗數據。”來青軒朱由校的辦公室裏,農學研究部代理部長徐驥正在匯報工作,朱由校拿著一顆大土豆一邊看一邊聽著。
“草民從本次收獲的土豆中又優選出優良的品種,作為下一季的種子進行育種育苗。您手上的就是下一季的土豆種子樣品,相信如此反複兩年,必將獲得最優良的土豆品種,到時就可以進行大規模的推廣種植咯。”農學研究部終於出了成績,徐驥很是興奮。
“殿下,根據您的指導,未被優選做種子的土豆,一部分進行了深加工試驗,製作土豆澱粉等農副產品,一部分作為飼料發展養殖業。這一罐就是土豆澱粉。”
朱由校又拿起一塊土豆澱粉看了看,品相很不錯,和現代的土豆澱粉差不多,不知道口感如何。
加工土豆澱粉很簡單,先將清洗幹淨的土豆削皮,切成小塊後,打成土豆泥。把打好的土豆泥倒進紗布袋裏,用水衝洗得到澱粉水。將澱粉水反複換水、沉澱,就得到濕澱粉。濕澱粉瀝幹、曬幹後,就得到土豆澱粉。
“殿下,根據您的指導,農學研究部在試驗田附近建立起養殖場,主要養殖豬、羊、牛、馬、雞、鴨、鵝、魚,土豆和殘渣作為飼料進行喂養效果很好。”
“優選的辣椒、南瓜、甘蔗、春小麥,根據農時已經種植到試驗田裏。優選的玉米、番薯將根據農時陸續在試驗田裏種植。這些農作物都將參考土豆一樣,品種進行反複優選,然後進行種植試驗、深加工實驗。”
“哈哈,徐部長辛苦咯。”農學研究部的各方麵工作一切按計劃推進,很是高興。
“徐部長幹得好,今天陪本宮吃土豆大餐。春夏,把這土豆和澱粉拿到食堂去,今天本宮給你們做土豆大餐......”
……
萬曆44年農曆4月。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完三十六計,三十六計不能生搬硬套,需要動腦,進行靈活應用,以後可不能用來對付本宮啊。”
“嗬嗬,校長放心,以後都用來為校長服務!”
“哈哈哈......”
皇普學堂教室內,一片輕鬆愉快。
“今天我們開始學習《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是中華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一共十三篇,分為戰略運籌、作戰指揮、戰場機變、軍事地理、特殊戰法五部分。
戰略運籌由第一篇《始計篇》、第二篇《作戰篇》、第三篇《謀攻篇》組成。
第一篇《始計篇》講的是謀劃,即出兵前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並製訂作戰計劃。
第二篇《作戰篇》講的是謀劃後的戰爭動員、戰爭準備和籌劃。分析戰爭與經濟的關係,戰爭給經濟帶來的利弊。打仗就是打經濟、打後勤,經濟、後勤能不能夠支撐這場戰爭。
第三篇《謀攻篇》講的是以智謀取勝,即不專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種手段使敵人投降,達成戰略目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為上策。
作戰指揮由第四篇《軍形篇》、第五篇《兵勢篇》、第六篇《虛實篇》組成。
第四篇《軍形篇》講的是具有客觀、穩定、易見等性質的因素,如戰鬥力的強弱、戰爭的物質準備。
第五篇《兵勢篇》講的是指主觀、易變、帶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氣的勇怯。
第六篇《虛實篇》講的是如何通過分散集結、包圍迂回,造成預定會戰地點上的我強敵劣,以多勝少。
戰場機變由第七篇《軍爭篇》、第八篇《九變篇》、第九篇《行軍篇》組成。
第七篇《軍爭篇》講的是如何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奪取會戰的先機之利。
第八篇《九變篇》講的是將軍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戰略戰術。
第九篇《行軍篇》講的是如何在行軍中宿營和觀察敵情。
軍事地理由第十篇《地形篇》、第十一篇《九地篇》組成。
第十篇《地形篇》講的是六種不同的作戰地形及相應的戰術的要求。
第十一篇《九地篇》講的是依“主客”形勢和深入敵方的程度等劃分的九種作戰環境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特殊戰法由第十二篇《火攻篇》、第十三篇《用間篇》組成。
第十二篇《火攻篇》講的是以火助攻與“慎戰”思想。
第十三篇《用間篇》講的是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
“今天我們學習第一篇《始計篇》。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朱由校生動的教學下,皇普學堂每晚的政治課,成為學生們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