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47年4月。
經過朱由校的上下打點,禮部經過萬曆皇帝同意後,任命徐光啟、李之藻、孫承宗、成基命擔任朱由校的老師,由朱由校自行挑選一批侍讀、伴讀,朱由檢、朱徽妍、朱徽婧、朱徽媞也一起陪同讀書。等到老師和侍讀、伴讀人員到齊後,即可正式開課。
孫承宗字稚繩,出生於1563年。萬曆32年(1604年)進士。初授翰林院編修,這一做就是十年。
萬曆42年(1614年)調任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左中允負責起居注、記錄史實、編輯修撰以及侍從禮儀駁正啟奏等事。
孫承宗曾先後在大理寺右丞薑壁和兵備道房守士等朝廷官員的家中做家庭教師。後來,因房守士升任大同巡撫,孫承宗隨行。大同是大明的邊城重鎮,孫承宗對軍事有濃厚興趣。喜歡和邊關老兵和低級軍官交談,詢問一些關於邊關防務的問題,慢慢的對邊關的軍務有所了解。
朱由校即位後,孫承宗任左庶子,成為朱由校的老師,開啟了傳奇的一生。
崇禎11年,八旗入關,孫承宗領家人守衛高陽,城破被擒,自縊而死,他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都戰死,滿門忠烈。
孫承宗遺留的軍事著作《車營扣答合編》,向人們展示了火器和冷兵器並用,步騎炮等諸兵種協同作戰,在軍事思想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成基命字靖之,出生於1559年,萬曆35年進士,曆任庶吉士、司經局洗馬、國子監司業。天啟元年因上疏請求天啟幸學未先向內閣稟報,令其以原官還局,遂請告歸。不久起官為少詹事。崇禎時期入閣。成基命性格寬厚,每事持大體,為官清廉,有清白相公之稱。
朱由校挑選高宏圖、楊嗣昌、範景文、朱大典、張伯鯨、曹文衡、陳奇瑜、瞿式耜、洪承疇、薑曰廣、袁崇煥、施邦曜、孫傳庭、陳子壯為侍讀。
高宏圖字研文,出生於1583年,萬曆38年(1610年)進士,曆任中書舍人、陝西監察禦史、陝西巡按、僉都禦史、左副都禦史、工部侍郎、南京兵部右侍郎、南京戶部尚書。南明時,任禮部尚書入閣。與史可法、薑曰廣並稱南中三賢相。南京被八旗攻陷後,絕食殉國。
楊嗣昌字文弱,出生於1588年,萬曆38年(1610年)進士,曆任杭州府學教授、南京國子監博士、戶部主事、員外郎、郎中、兵部尚書、禮部尚書。
崇禎時期入閣,深受崇禎皇帝信任。崇禎14年,張獻忠破襄陽,殺襄王朱翊銘,身患重病的楊嗣昌,聞此消息後驚懼交加而死。
範景文字夢章,出生於1587年,萬曆41年(1613年)進士,曆任東昌府推官、吏部主事、員外郎、郎中、太常少卿、右僉都禦史河南巡撫、兵部左侍郎、南京右都禦史兵部尚書。崇禎17年入閣,甲申國變時自殺殉國。
朱大典字延之,出生於1581年,萬曆44年(1616年)進士,初授章邱知縣,兵科給事中、福建按察副使、福建布政司右參政、右僉都禦史山東巡撫、鳳陽巡撫總督漕運兼巡撫廬、鳳、淮、揚四府。南京淪陷後,八旗進攻金華,朱大典督軍抵禦,城破,自焚殉國。
張伯鯨字繩海,出生於1582年,萬曆44年(1616年)進士。曆任會稽、歸安、鄞縣知縣、戶部主事、戶部郎中、兵備僉事、右僉都禦史陝西巡撫、兵部左侍郎,八旗攻克揚州,張伯鯨舉家殉國。
曹文衡字鏡玉,出生於1585年,萬曆44年(1616年)進士,任大理寺評事。天啟年間任東昌知府、兗州知府、東兗兵備副使,崇禎年間任山東按察使、江西布政使、江南巡撫、兵部右侍郎、薊遼總督等官職。
曹文衡儀容魁偉,高一米八,豐頰廣額,美髭髯,兩目炯若晨星。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愛國愛民,從不為我,堪稱名副其實的官吏楷模。在大明260年曆史中,文官能建武功者,曹文衡首屈一指。
陳奇瑜字玉鉉,出生於1590年,萬曆44年(1616年)進士,曆任洛陽知縣、右僉都禦史延綏巡撫、五省總督,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立下戰功。
車箱峽李自成農民軍詐降逃脫後,被彈劾罷職流戍。甲申國變後,幫助降清的唐通攻克李自成占領的府穀。1648年,被清廷以不遵剃發令為由殺害。
瞿式耜字起田,出生於1590年,萬曆44年(1616年)進士,曆任江西吉安府永豐縣知縣、戶科給事中,遭排擠陷害,與其師錢謙益一同罷歸。南明時,瞿式耜出任應天府丞、右僉都禦史廣西巡撫。桂林被八旗攻陷後,英勇就義。
洪承疇字彥演,出生於1593年,萬曆44年(1616年)進士。初授刑部主事、員外郎、郎中等職,在刑部任事六年。天啟二年起升浙江提學僉事、浙江承宣布政左參議、陝西督糧參政。
崇禎三年任延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兵部尚書、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五省總督、崇禎12年調任薊遼總督,崇禎15年,鬆山之敗後降清,淪為貳臣。
洪承疇是一位比較複雜的曆史人物,曆來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薑曰廣字居之,出生於1583年,萬曆47年(1619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右中允、吏部右侍郎、南京太常卿、南京翰林院詹事。
弘光時出任禮部尚書入閣,與史可法、高弘圖並稱南中三賢相。天啟6年出使朝鮮,南昌城被八旗攻陷後,自殺殉國。
袁崇煥字元素,出生於1584年,萬曆47年(1619年)進士。曆任福建邵武知縣、兵部主事、兵備僉事、兵備副使、右參政、按察使、右僉都禦史遼東巡撫、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登萊、天津軍務。
施邦曜字爾韜,出生於1585年,萬曆47年(1619年)進士,曆任順天武學教授、國子監博士、工部主事、員外郎、郎中、漳州知府、福建副使、左參政、四川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南京光祿寺卿,北京光祿寺卿、通政使、左副都禦史、左都禦史。甲申國變時,自殺殉國。
孫傳庭字伯雅,出生於1593年,萬曆47年(1619)年進士。曆任永城知縣、商丘知縣、吏部主事、郎中,因不滿魏忠賢專權而棄官歸鄉,賦閑近十年之久。
崇禎8年還京任職,曆任吏部郎中、順天府丞、陝西巡撫、陝西三邊總督、兵部尚書,於潼關陣亡。孫傳庭死後五個月,明朝被李自成推翻,《明史》有傳庭死而明亡矣之說。
陳子壯字集生,出生於1596年,萬曆47年(1619)年進士。曆任翰林院編修、禮部侍郎。南明時出任禮部尚書。永曆時以兵部尚書入閣。陳子壯與陳邦彥、張家玉並稱嶺南三忠,三人聯合抗清,兵敗被俘,寧死不屈。
伴讀人員有王國興、陳貞慧、曹鳳禎、陳子龍、衛時春、黃宗羲、徐爾路、孫之潔、孫之瀗、冒襄、方以智。
陳貞慧字定生,出生於1604年,吏部左侍郎陳於廷之子。與冒襄、侯方域、方以智合稱“明末四公子”。入清不仕,隱居家鄉,10餘年不入城市。
陳子龍出生於1608年,字人中, 南直隸鬆江華亭人 ,工部侍郎陳所聞之子。崇禎10年進士。八旗入關後進行抗清活動,遭泄密被捕,投水殉國。
黃宗羲字太衝,出生於1610年,浙江餘姚人,黃尊素長子。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與陝西李顒、直隸容城孫奇逢並稱海內三大鴻儒。
八旗入關後進行抗清活動,後返回故裏,課徒授業,著述以終。八旗屢次招其出仕,皆推辭不就。
冒襄字辟疆,出生於1611年,南直隸如皋人,如皋舉人副使冒起宗之子。清兵入關後,隱居家鄉,八旗屢次招其出仕,皆推辭不就。他和董小宛曾經的棲隱之所水繪園,一度成為明末清初中國東南的文化活動中心。
方以智字密之,出生於1611年,南直隸安慶府桐城人,福寧知州方孔炤之子。崇禎13年進士,甲申國變時,被嚴刑拷打不降,永曆4年被八旗捕獲,寧死不降被釋放。
方以智家學淵源,博采眾長,主張中西合璧,儒、釋、道三教歸一。酷愛自然科學知識,自幼塾中誦讀之餘,即好窮物理,曾謂不肖以智,有窮理極物之僻。一生著述400餘萬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數十種,內容所及文、史、哲、地、醫藥、物理。
曹鳳禎為曹文衡之子,出生於1605年。衛時春為宣城伯衛時泰之弟,出生於1610年。徐爾路為徐光啟孫子,出生於1610年。孫之潔、孫之瀗為孫承宗孫子,孫之潔出生於1610年,孫之瀗出生於1611年。
經過朱由校的上下打點,禮部經過萬曆皇帝同意後,任命徐光啟、李之藻、孫承宗、成基命擔任朱由校的老師,由朱由校自行挑選一批侍讀、伴讀,朱由檢、朱徽妍、朱徽婧、朱徽媞也一起陪同讀書。等到老師和侍讀、伴讀人員到齊後,即可正式開課。
孫承宗字稚繩,出生於1563年。萬曆32年(1604年)進士。初授翰林院編修,這一做就是十年。
萬曆42年(1614年)調任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左中允負責起居注、記錄史實、編輯修撰以及侍從禮儀駁正啟奏等事。
孫承宗曾先後在大理寺右丞薑壁和兵備道房守士等朝廷官員的家中做家庭教師。後來,因房守士升任大同巡撫,孫承宗隨行。大同是大明的邊城重鎮,孫承宗對軍事有濃厚興趣。喜歡和邊關老兵和低級軍官交談,詢問一些關於邊關防務的問題,慢慢的對邊關的軍務有所了解。
朱由校即位後,孫承宗任左庶子,成為朱由校的老師,開啟了傳奇的一生。
崇禎11年,八旗入關,孫承宗領家人守衛高陽,城破被擒,自縊而死,他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都戰死,滿門忠烈。
孫承宗遺留的軍事著作《車營扣答合編》,向人們展示了火器和冷兵器並用,步騎炮等諸兵種協同作戰,在軍事思想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成基命字靖之,出生於1559年,萬曆35年進士,曆任庶吉士、司經局洗馬、國子監司業。天啟元年因上疏請求天啟幸學未先向內閣稟報,令其以原官還局,遂請告歸。不久起官為少詹事。崇禎時期入閣。成基命性格寬厚,每事持大體,為官清廉,有清白相公之稱。
朱由校挑選高宏圖、楊嗣昌、範景文、朱大典、張伯鯨、曹文衡、陳奇瑜、瞿式耜、洪承疇、薑曰廣、袁崇煥、施邦曜、孫傳庭、陳子壯為侍讀。
高宏圖字研文,出生於1583年,萬曆38年(1610年)進士,曆任中書舍人、陝西監察禦史、陝西巡按、僉都禦史、左副都禦史、工部侍郎、南京兵部右侍郎、南京戶部尚書。南明時,任禮部尚書入閣。與史可法、薑曰廣並稱南中三賢相。南京被八旗攻陷後,絕食殉國。
楊嗣昌字文弱,出生於1588年,萬曆38年(1610年)進士,曆任杭州府學教授、南京國子監博士、戶部主事、員外郎、郎中、兵部尚書、禮部尚書。
崇禎時期入閣,深受崇禎皇帝信任。崇禎14年,張獻忠破襄陽,殺襄王朱翊銘,身患重病的楊嗣昌,聞此消息後驚懼交加而死。
範景文字夢章,出生於1587年,萬曆41年(1613年)進士,曆任東昌府推官、吏部主事、員外郎、郎中、太常少卿、右僉都禦史河南巡撫、兵部左侍郎、南京右都禦史兵部尚書。崇禎17年入閣,甲申國變時自殺殉國。
朱大典字延之,出生於1581年,萬曆44年(1616年)進士,初授章邱知縣,兵科給事中、福建按察副使、福建布政司右參政、右僉都禦史山東巡撫、鳳陽巡撫總督漕運兼巡撫廬、鳳、淮、揚四府。南京淪陷後,八旗進攻金華,朱大典督軍抵禦,城破,自焚殉國。
張伯鯨字繩海,出生於1582年,萬曆44年(1616年)進士。曆任會稽、歸安、鄞縣知縣、戶部主事、戶部郎中、兵備僉事、右僉都禦史陝西巡撫、兵部左侍郎,八旗攻克揚州,張伯鯨舉家殉國。
曹文衡字鏡玉,出生於1585年,萬曆44年(1616年)進士,任大理寺評事。天啟年間任東昌知府、兗州知府、東兗兵備副使,崇禎年間任山東按察使、江西布政使、江南巡撫、兵部右侍郎、薊遼總督等官職。
曹文衡儀容魁偉,高一米八,豐頰廣額,美髭髯,兩目炯若晨星。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愛國愛民,從不為我,堪稱名副其實的官吏楷模。在大明260年曆史中,文官能建武功者,曹文衡首屈一指。
陳奇瑜字玉鉉,出生於1590年,萬曆44年(1616年)進士,曆任洛陽知縣、右僉都禦史延綏巡撫、五省總督,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立下戰功。
車箱峽李自成農民軍詐降逃脫後,被彈劾罷職流戍。甲申國變後,幫助降清的唐通攻克李自成占領的府穀。1648年,被清廷以不遵剃發令為由殺害。
瞿式耜字起田,出生於1590年,萬曆44年(1616年)進士,曆任江西吉安府永豐縣知縣、戶科給事中,遭排擠陷害,與其師錢謙益一同罷歸。南明時,瞿式耜出任應天府丞、右僉都禦史廣西巡撫。桂林被八旗攻陷後,英勇就義。
洪承疇字彥演,出生於1593年,萬曆44年(1616年)進士。初授刑部主事、員外郎、郎中等職,在刑部任事六年。天啟二年起升浙江提學僉事、浙江承宣布政左參議、陝西督糧參政。
崇禎三年任延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兵部尚書、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五省總督、崇禎12年調任薊遼總督,崇禎15年,鬆山之敗後降清,淪為貳臣。
洪承疇是一位比較複雜的曆史人物,曆來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薑曰廣字居之,出生於1583年,萬曆47年(1619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右中允、吏部右侍郎、南京太常卿、南京翰林院詹事。
弘光時出任禮部尚書入閣,與史可法、高弘圖並稱南中三賢相。天啟6年出使朝鮮,南昌城被八旗攻陷後,自殺殉國。
袁崇煥字元素,出生於1584年,萬曆47年(1619年)進士。曆任福建邵武知縣、兵部主事、兵備僉事、兵備副使、右參政、按察使、右僉都禦史遼東巡撫、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登萊、天津軍務。
施邦曜字爾韜,出生於1585年,萬曆47年(1619年)進士,曆任順天武學教授、國子監博士、工部主事、員外郎、郎中、漳州知府、福建副使、左參政、四川按察使、福建左布政使、南京光祿寺卿,北京光祿寺卿、通政使、左副都禦史、左都禦史。甲申國變時,自殺殉國。
孫傳庭字伯雅,出生於1593年,萬曆47年(1619)年進士。曆任永城知縣、商丘知縣、吏部主事、郎中,因不滿魏忠賢專權而棄官歸鄉,賦閑近十年之久。
崇禎8年還京任職,曆任吏部郎中、順天府丞、陝西巡撫、陝西三邊總督、兵部尚書,於潼關陣亡。孫傳庭死後五個月,明朝被李自成推翻,《明史》有傳庭死而明亡矣之說。
陳子壯字集生,出生於1596年,萬曆47年(1619)年進士。曆任翰林院編修、禮部侍郎。南明時出任禮部尚書。永曆時以兵部尚書入閣。陳子壯與陳邦彥、張家玉並稱嶺南三忠,三人聯合抗清,兵敗被俘,寧死不屈。
伴讀人員有王國興、陳貞慧、曹鳳禎、陳子龍、衛時春、黃宗羲、徐爾路、孫之潔、孫之瀗、冒襄、方以智。
陳貞慧字定生,出生於1604年,吏部左侍郎陳於廷之子。與冒襄、侯方域、方以智合稱“明末四公子”。入清不仕,隱居家鄉,10餘年不入城市。
陳子龍出生於1608年,字人中, 南直隸鬆江華亭人 ,工部侍郎陳所聞之子。崇禎10年進士。八旗入關後進行抗清活動,遭泄密被捕,投水殉國。
黃宗羲字太衝,出生於1610年,浙江餘姚人,黃尊素長子。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與陝西李顒、直隸容城孫奇逢並稱海內三大鴻儒。
八旗入關後進行抗清活動,後返回故裏,課徒授業,著述以終。八旗屢次招其出仕,皆推辭不就。
冒襄字辟疆,出生於1611年,南直隸如皋人,如皋舉人副使冒起宗之子。清兵入關後,隱居家鄉,八旗屢次招其出仕,皆推辭不就。他和董小宛曾經的棲隱之所水繪園,一度成為明末清初中國東南的文化活動中心。
方以智字密之,出生於1611年,南直隸安慶府桐城人,福寧知州方孔炤之子。崇禎13年進士,甲申國變時,被嚴刑拷打不降,永曆4年被八旗捕獲,寧死不降被釋放。
方以智家學淵源,博采眾長,主張中西合璧,儒、釋、道三教歸一。酷愛自然科學知識,自幼塾中誦讀之餘,即好窮物理,曾謂不肖以智,有窮理極物之僻。一生著述400餘萬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數十種,內容所及文、史、哲、地、醫藥、物理。
曹鳳禎為曹文衡之子,出生於1605年。衛時春為宣城伯衛時泰之弟,出生於1610年。徐爾路為徐光啟孫子,出生於1610年。孫之潔、孫之瀗為孫承宗孫子,孫之潔出生於1610年,孫之瀗出生於16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