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見捷出生於1560年,萬曆17年進士。曆任庶吉士、戶科給事中、都給事中、興業知縣、太仆寺少卿、江西巡撫。泰昌皇帝登基後,升任吏部左侍郎。
盛以弘字子寬,出生於1561年,萬曆26年進士。由庶吉士累官禮部尚書。泰昌皇帝登基後,升任吏部右侍郎。天啟三年謝病歸。崇禎初年起複協理詹事府。
盛以弘家族有潼關衛指揮使世職。盛以弘祖父盛德,征討洛南盜賊戰死。盛以弘父盛訥,隆慶五年進士,累官吏部右侍郎。有明一代,有衛所世職而憑科舉顯貴者,僅有盛訥、盛以弘父子而已。
孫如遊字景文,出生於1549年,萬曆23年進士。累官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由首輔方從哲兼任。左侍郎何宗彥辭職後,孫如遊接任左侍郎,主持禮部日常事務,等同禮部尚書。
顧秉謙字六吉,出生於1565年,萬曆23年進士。泰昌皇帝登基後,任禮部右侍郎。天啟中趨附魏忠賢,任內閣首輔。
李汝華字茂夫,出生於1555年,萬曆8年進士。萬曆46年任戶部尚書。
李汝華通曉事理,勤勉機敏,在朝中不結黨不勾結偏袒。在戶部做官很久,對於國家財政的盈虧,邊防儲備的虛實,以及鹽業、漕運、屯田、牧業各方麵大政方針,都竭盡心力裁度調劑。
年成連年歉收,常常主張寬緩憐憫,唯獨增加賦稅的意見不能盡力堅持,使各方白白耗費,造成內外交相騷擾作亂的局麵。
王紀字惟理,出生於1560年,萬曆17年進士。曆任安徽池州推官,僉都禦史保定巡撫,工部右侍郎。萬曆45年任戶部左侍郎,總督漕運兼鳳陽巡撫。泰昌皇帝登基後,升任戶部總督倉場尚書。
李長庚字酉卿,出生於1572年,萬曆23年進士。曆任戶部主事、江西左、右布政使、山東巡撫、右副都禦史、順天府尹、戶部左侍郎、吏部尚書等。其人不植黨援,臣心如水,剛直不阿,敢於直言。
黃嘉善字惟尚,出生於1549年,萬曆5年進士。萬曆38年任三邊總督。萬曆39年統軍大戰韃靼大獲全勝,創造三邊大捷。萬曆43年因病辭職。萬曆46年,赴任兵部尚書。
張經世字惟才,出生於1570年,萬曆23年進士。萬曆47年任宣府巡撫。泰昌皇帝登基後,升兵部右侍郎,天啟元年任兵部左侍郎。天啟3年升為戶部尚書總督倉場。
黃克纘字紹夫,出生於1550年,萬曆8年進士。萬曆47年任刑部尚書。泰昌駕崩前欽定為顧命大臣。
陳禹謨字錫元,出生於1548年,萬曆17年進士。泰昌皇帝登基後,從鄖陽巡撫調刑部右侍郎。
陳道亨字孟起,出生於1547年,萬曆14年進士。曆任刑部主事、南京吏部郎中、湖廣參政、山東按察使、山東右布政使、福建左布政使、右副都禦史提督操江。泰昌皇帝登基後,進工部右侍郎,總督河道。
王永光字有孚,出生於1565年,萬曆20年進士。泰昌皇帝登基後,升工部左侍郎。因工部尚書王佐未至,王永光以左侍郎署理工部事。
董漢儒出生於1562年,萬曆17年進士。曆任河南推官、戶部主事、山東僉事、副使、湖廣左右布政使、右副都禦史、湖廣巡撫。泰昌皇帝登基後,任工部右侍郎,不久任兵部右侍郎宣大總督,天啟2年任升兵尚書。
洪文衡字平仲,出生於1560年,萬曆17年進士。曆任戶部主事、禮部考功主事。泰昌皇帝登基後,起複為大理寺右少卿。
房壯麗字威甫,出生於1555年,萬曆23年進士。任山西襄陵知縣7年,為政清廉。後調任升禮部主事、湖廣道監察禦史。泰昌皇帝登基後,與江西道禦史唐世濟一同升為大理寺寺丞,執掌大理寺印信。
姚思仁字善長,出生於1547年,萬曆11年進士。初時授行人,選江西道禦史,巡按山、河南,升通政司參議大理少卿,應天府尹,通政使,工部右侍郎。天啟2年官至工部尚書,次年致仕。
李騰芳字子實,出生於1565年,萬曆20年進士,好學負才名。曆任行人司正、左諭德、太常少卿。泰昌皇帝登基後,任少詹事兼翰林院學士,執掌翰林院。
孔貞運字開仲,出生於1574年,孔子63代孫, 萬曆47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泰昌皇帝登基後,同伯兄貞時纂修《神宗實錄》。
劉鴻訓字默承,出生於1565年,萬曆41年進士。泰昌皇帝登基後,任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院學士。天啟元年與禮科給事中楊道寅出使朝鮮。
天啟7年,崇禎即位采用抽簽方式選內閣,劉鴻訓有幸進入內閣,被授禮部尚書銜兼東閣大學士,時稱金筷相國。劉鴻訓表現出精明幹練的治國才幹,不久成為內閣首輔。
劉鴻訓大刀闊斧整飭朝廷吏製,將魏忠賢餘黨罷黜治罪,舉薦起用新人,支持袁崇煥抗清。劉鴻訓雖然有經國治世之才,但並不擅長權術謀略,上任不到一年,便被魏黨餘孽袁宏勳等攻擊誣陷。
劉鴻訓一味推行新政,不顧及皇威,引起崇禎皇帝的疑忌,劉鴻訓被貶往代州守衛邊防。敵寇進犯代州時,他傾盡私囊犒賞軍士日夜固守,自己仗劍登城,夙夜不眠。崇禎7年病逝於邊防戍所。
韓日纘字緒仲,出生於1578年,萬曆35年進士。泰昌皇帝登基後,任左春坊左讚善兼翰林院檢討。
鄭以偉字子器,出生於1570年,萬曆23年進士。曆任檢討、少詹事。泰昌皇帝登基後,任詹事府詹事。天啟時,任禮部右侍郎、左侍郎協理詹事府,與魏忠賢相忤,上疏告歸。崇禎時期入閣。
鄭以偉為官一生,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廉潔自好、孌不衣帛、馬不食粟、清明如信江水。
錢象坤字弘載,出生於1569年,萬曆29年進士。曆任庶吉士、檢討、諭德、庶子。泰昌元年,任少詹事直講、禮部右侍郎。因不附魏忠賢,落職閑住。崇禎元年,召拜禮部尚書,協理詹事府。崇禎2年拜相入閣。
公鼐字孝與,出生於1558年,萬曆29年進士。泰昌元年以帝師身份被召回京,拜為國子監祭酒。天啟初年,任禮部右侍郎,因生性剛直、嫉惡如仇受而受到魏忠賢排擠,辭官歸鄉。
楊汝常曆任欽天監主簿、欽天監監副、欽天監監正。為一代地理名師,長期受到朝廷的高度信賴,是萬曆、泰昌、天啟三朝,真正的一代國師。先後參與相度萬曆、泰昌的定陵、泗州祖陵等皇陵風水。
林學曾字誌唯,出生於1547年,萬曆20年進士。曆任南康府推官、吏部考功司郎中、太常寺少卿。泰昌皇帝登基後,升為太常寺卿。
官應震字東鮮,出生於1568年,萬曆26年進士,授南陽知縣。曆戶科給事中、太常寺少卿。楚黨黨魁。
畢自嚴字景曾,出生於1569年,萬曆20年進士。泰昌皇帝登基後,升任太仆寺卿。天啟、崇禎年間任戶部尚書,掌管全國財政。在財源枯竭、入不敷出的情況下,畢自嚴精心協調、精打細算,支撐明朝財政近10年,功在社稷。他年少有大才,尤善於綜理複雜的經濟事務。為官公正仁義,執法不徇私。
陳於廷字孟諤出生於1566年,萬曆23年進士。曆任光山、唐山、秀水知縣,福建道禦史。泰昌皇帝登基後,升任太仆寺少卿。議論紅丸案,極言崔文升、李可灼當斬。
林熙春字誌和,出生於1552年,萬曆11年進士。泰昌皇帝登基後,升任光祿少卿。此後曆任太仆少卿、右通政、太仆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
須之彥字君美,出生於1552年,萬曆26年進士。曆任浦江、桐鄉、禮部,泰昌皇帝登基後,從禮部儀製司郎中調任光祿寺寺丞。因光祿寺卿張我續調任河南巡撫,須之彥執掌光祿寺印信。
餘啟元字伯貞,出生於1543年,萬曆2年進士。泰昌登基後,任鴻臚寺卿。
蔡思充字寶卿,出生於1559年,萬曆35年進士。曆任東陽縣令,禮、工、戶科給事中,為官清正廉明,體察民情。泰昌皇帝登基後,升任工科左給事中,因議論許世子不嚐藥觸犯宮闈,遭罷職。
盛以弘字子寬,出生於1561年,萬曆26年進士。由庶吉士累官禮部尚書。泰昌皇帝登基後,升任吏部右侍郎。天啟三年謝病歸。崇禎初年起複協理詹事府。
盛以弘家族有潼關衛指揮使世職。盛以弘祖父盛德,征討洛南盜賊戰死。盛以弘父盛訥,隆慶五年進士,累官吏部右侍郎。有明一代,有衛所世職而憑科舉顯貴者,僅有盛訥、盛以弘父子而已。
孫如遊字景文,出生於1549年,萬曆23年進士。累官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由首輔方從哲兼任。左侍郎何宗彥辭職後,孫如遊接任左侍郎,主持禮部日常事務,等同禮部尚書。
顧秉謙字六吉,出生於1565年,萬曆23年進士。泰昌皇帝登基後,任禮部右侍郎。天啟中趨附魏忠賢,任內閣首輔。
李汝華字茂夫,出生於1555年,萬曆8年進士。萬曆46年任戶部尚書。
李汝華通曉事理,勤勉機敏,在朝中不結黨不勾結偏袒。在戶部做官很久,對於國家財政的盈虧,邊防儲備的虛實,以及鹽業、漕運、屯田、牧業各方麵大政方針,都竭盡心力裁度調劑。
年成連年歉收,常常主張寬緩憐憫,唯獨增加賦稅的意見不能盡力堅持,使各方白白耗費,造成內外交相騷擾作亂的局麵。
王紀字惟理,出生於1560年,萬曆17年進士。曆任安徽池州推官,僉都禦史保定巡撫,工部右侍郎。萬曆45年任戶部左侍郎,總督漕運兼鳳陽巡撫。泰昌皇帝登基後,升任戶部總督倉場尚書。
李長庚字酉卿,出生於1572年,萬曆23年進士。曆任戶部主事、江西左、右布政使、山東巡撫、右副都禦史、順天府尹、戶部左侍郎、吏部尚書等。其人不植黨援,臣心如水,剛直不阿,敢於直言。
黃嘉善字惟尚,出生於1549年,萬曆5年進士。萬曆38年任三邊總督。萬曆39年統軍大戰韃靼大獲全勝,創造三邊大捷。萬曆43年因病辭職。萬曆46年,赴任兵部尚書。
張經世字惟才,出生於1570年,萬曆23年進士。萬曆47年任宣府巡撫。泰昌皇帝登基後,升兵部右侍郎,天啟元年任兵部左侍郎。天啟3年升為戶部尚書總督倉場。
黃克纘字紹夫,出生於1550年,萬曆8年進士。萬曆47年任刑部尚書。泰昌駕崩前欽定為顧命大臣。
陳禹謨字錫元,出生於1548年,萬曆17年進士。泰昌皇帝登基後,從鄖陽巡撫調刑部右侍郎。
陳道亨字孟起,出生於1547年,萬曆14年進士。曆任刑部主事、南京吏部郎中、湖廣參政、山東按察使、山東右布政使、福建左布政使、右副都禦史提督操江。泰昌皇帝登基後,進工部右侍郎,總督河道。
王永光字有孚,出生於1565年,萬曆20年進士。泰昌皇帝登基後,升工部左侍郎。因工部尚書王佐未至,王永光以左侍郎署理工部事。
董漢儒出生於1562年,萬曆17年進士。曆任河南推官、戶部主事、山東僉事、副使、湖廣左右布政使、右副都禦史、湖廣巡撫。泰昌皇帝登基後,任工部右侍郎,不久任兵部右侍郎宣大總督,天啟2年任升兵尚書。
洪文衡字平仲,出生於1560年,萬曆17年進士。曆任戶部主事、禮部考功主事。泰昌皇帝登基後,起複為大理寺右少卿。
房壯麗字威甫,出生於1555年,萬曆23年進士。任山西襄陵知縣7年,為政清廉。後調任升禮部主事、湖廣道監察禦史。泰昌皇帝登基後,與江西道禦史唐世濟一同升為大理寺寺丞,執掌大理寺印信。
姚思仁字善長,出生於1547年,萬曆11年進士。初時授行人,選江西道禦史,巡按山、河南,升通政司參議大理少卿,應天府尹,通政使,工部右侍郎。天啟2年官至工部尚書,次年致仕。
李騰芳字子實,出生於1565年,萬曆20年進士,好學負才名。曆任行人司正、左諭德、太常少卿。泰昌皇帝登基後,任少詹事兼翰林院學士,執掌翰林院。
孔貞運字開仲,出生於1574年,孔子63代孫, 萬曆47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泰昌皇帝登基後,同伯兄貞時纂修《神宗實錄》。
劉鴻訓字默承,出生於1565年,萬曆41年進士。泰昌皇帝登基後,任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院學士。天啟元年與禮科給事中楊道寅出使朝鮮。
天啟7年,崇禎即位采用抽簽方式選內閣,劉鴻訓有幸進入內閣,被授禮部尚書銜兼東閣大學士,時稱金筷相國。劉鴻訓表現出精明幹練的治國才幹,不久成為內閣首輔。
劉鴻訓大刀闊斧整飭朝廷吏製,將魏忠賢餘黨罷黜治罪,舉薦起用新人,支持袁崇煥抗清。劉鴻訓雖然有經國治世之才,但並不擅長權術謀略,上任不到一年,便被魏黨餘孽袁宏勳等攻擊誣陷。
劉鴻訓一味推行新政,不顧及皇威,引起崇禎皇帝的疑忌,劉鴻訓被貶往代州守衛邊防。敵寇進犯代州時,他傾盡私囊犒賞軍士日夜固守,自己仗劍登城,夙夜不眠。崇禎7年病逝於邊防戍所。
韓日纘字緒仲,出生於1578年,萬曆35年進士。泰昌皇帝登基後,任左春坊左讚善兼翰林院檢討。
鄭以偉字子器,出生於1570年,萬曆23年進士。曆任檢討、少詹事。泰昌皇帝登基後,任詹事府詹事。天啟時,任禮部右侍郎、左侍郎協理詹事府,與魏忠賢相忤,上疏告歸。崇禎時期入閣。
鄭以偉為官一生,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廉潔自好、孌不衣帛、馬不食粟、清明如信江水。
錢象坤字弘載,出生於1569年,萬曆29年進士。曆任庶吉士、檢討、諭德、庶子。泰昌元年,任少詹事直講、禮部右侍郎。因不附魏忠賢,落職閑住。崇禎元年,召拜禮部尚書,協理詹事府。崇禎2年拜相入閣。
公鼐字孝與,出生於1558年,萬曆29年進士。泰昌元年以帝師身份被召回京,拜為國子監祭酒。天啟初年,任禮部右侍郎,因生性剛直、嫉惡如仇受而受到魏忠賢排擠,辭官歸鄉。
楊汝常曆任欽天監主簿、欽天監監副、欽天監監正。為一代地理名師,長期受到朝廷的高度信賴,是萬曆、泰昌、天啟三朝,真正的一代國師。先後參與相度萬曆、泰昌的定陵、泗州祖陵等皇陵風水。
林學曾字誌唯,出生於1547年,萬曆20年進士。曆任南康府推官、吏部考功司郎中、太常寺少卿。泰昌皇帝登基後,升為太常寺卿。
官應震字東鮮,出生於1568年,萬曆26年進士,授南陽知縣。曆戶科給事中、太常寺少卿。楚黨黨魁。
畢自嚴字景曾,出生於1569年,萬曆20年進士。泰昌皇帝登基後,升任太仆寺卿。天啟、崇禎年間任戶部尚書,掌管全國財政。在財源枯竭、入不敷出的情況下,畢自嚴精心協調、精打細算,支撐明朝財政近10年,功在社稷。他年少有大才,尤善於綜理複雜的經濟事務。為官公正仁義,執法不徇私。
陳於廷字孟諤出生於1566年,萬曆23年進士。曆任光山、唐山、秀水知縣,福建道禦史。泰昌皇帝登基後,升任太仆寺少卿。議論紅丸案,極言崔文升、李可灼當斬。
林熙春字誌和,出生於1552年,萬曆11年進士。泰昌皇帝登基後,升任光祿少卿。此後曆任太仆少卿、右通政、太仆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
須之彥字君美,出生於1552年,萬曆26年進士。曆任浦江、桐鄉、禮部,泰昌皇帝登基後,從禮部儀製司郎中調任光祿寺寺丞。因光祿寺卿張我續調任河南巡撫,須之彥執掌光祿寺印信。
餘啟元字伯貞,出生於1543年,萬曆2年進士。泰昌登基後,任鴻臚寺卿。
蔡思充字寶卿,出生於1559年,萬曆35年進士。曆任東陽縣令,禮、工、戶科給事中,為官清正廉明,體察民情。泰昌皇帝登基後,升任工科左給事中,因議論許世子不嚐藥觸犯宮闈,遭罷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