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墨子(約公元前476年—約公元前390年),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誌”“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巨大,與儒家並稱“顯學”。
二、人物生平
1. 早年經曆
墨子先祖是殷商王室,是宋國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後代。目夷生前曾是宋襄公的大司馬,後來他的後代因故從貴族降為平民,姓氏也簡略為墨。墨子約出生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約公元前480年),一說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盡管出身貴族後裔,但墨子卻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平民出身的哲學家。
墨子在少年時代做過牧童,學過木工,據說他製作守城器械的本領比公輸班還要高明。他自稱“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墨子在家鄉目睹了黃河的滔滔東流,決心外出拜訪名師,學習治國之道,以恢複先祖曾經的榮光。
2. 師從儒者
墨子穿著草鞋,步行天下,開始在各地遊學。據《淮南子·要略》記載,墨子原為儒門弟子,曾師從儒者,學習孔子的儒學,稱道堯舜禹,研讀《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然而,墨子對儒家學說並不完全認同,最終選擇了另創一派。
3. 創立墨學
墨子最終舍棄了儒學,創立了墨家學派。他以激烈的言辭抨擊儒家和各諸侯國的暴政,吸引了大批手工業者和下層士人追隨,逐步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墨家宣揚仁政,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4. 周遊列國
墨子在宋昭公時曾做過宋國大夫,但後來地位下降,更加接近勞動者。他的足跡遍布齊、鄭、衛等國,還曾打算前往越國,但未能成行。墨子曾阻止魯陽文君攻打鄭國,說服魯班放棄攻宋的計劃,多次訪問楚國並獻書給楚惠王。楚惠王打算封賞墨子,但他最終沒有接受。越王也曾邀請墨子做官,並許以五百裏封地,但墨子以“聽我的勸告,按我講的道理辦事”為條件,遭到越王拒絕。晚年,墨子來到齊國,試圖勸止項子牛討伐魯國,但未能成功。
5. 墨家三分
墨子晚年,儒墨齊名。墨子去世後,墨家弟子仍然遍布天下,數量眾多。戰國時期雖有諸子百家,但儒墨兩家並稱“顯學”。墨子去世後,墨家分裂為相裏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三、主要影響
墨子作為中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和軍事家,他的思想和主張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下是對墨子主要影響的進一步詳細描述:
1. 政治思想
兼愛非攻
墨子的“兼愛”思想主張平等與博愛,認為社會上出現的不平等和衝突都是因為人們缺乏相互之間的愛。他提出“兼相愛,交相利”,即人人都要像愛自己一樣去愛別人,這樣社會才能和諧安寧。與儒家的“愛有等差”不同,墨子的兼愛思想強調無差別的愛,具有樸素的平等主義色彩。
“非攻”則是墨子針對當時頻繁發生的戰爭提出的主張。他認為戰爭是凶事,會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墨子將戰爭嚴格區分為“誅”(誅無道)和“攻”(攻無罪),即正義與非正義兩類,主張隻有為了誅滅無道之君而進行的戰爭才是正義的,其他戰爭都是非正義的,應該堅決反對。
墨子的兼愛非攻思想不僅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也為後世提供了處理國際關係和社會矛盾的重要原則。它強調和平、反對戰爭,提倡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分歧和衝突,對於維護世界和平具有積極意義。
天誌明鬼
墨子宣揚天誌鬼神,認為天有誌於兼愛天下百姓,君主若違天意就會受天之罰,反之則會得天之賞。他堅信鬼神存在,認為它們會賞善罰暴。這種宗教哲學中的天賦人權與製約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學中的一大亮點。
墨子通過宣揚天誌鬼神來製約君主的權力,強調君主的統治必須符合天意和人民的利益。這種思想在當時對於限製君主的專製統治、保護人民的權益具有積極作用。同時,它也啟示後世的人們要敬畏自然和神秘力量,遵守道德規範和法律法規。
尚同尚賢
尚同是要求百姓與天子都上同於天誌,上下一心,實行義政。墨子認為,隻有上下同心同德,國家才能治理得好。他主張國君必須選舉國中的賢者來充當官吏,而百姓則應在公共行政上對國君有所服從。這種尚同尚賢的思想強調了君主和官吏的賢能以及人民的服從對於國家治理的重要性。
墨子特別反對君主用骨肉之親來選拔官吏,主張不拘出身地選拔賢者。他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即官職不應該世襲,而是應該根據個人的才能和品德來選拔。這種尚賢思想對於打破貴族世襲製度、推動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節用節葬
節用是墨家非常強調的一種觀點。墨子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行為,尤其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俗。他認為久喪厚葬無益於社會,隻會浪費資源和財力。墨子主張君主、貴族應該像古代三代聖王一樣過著清廉儉樸的生活,以身作則來引導社會風氣。
節葬則是墨子針對當時盛行的厚葬之風提出的主張。他認為厚葬不僅浪費資源而且無益於死者。墨子主張實行薄葬簡喪的製度來減輕人民的負擔並節約社會資源。這種節用節葬的思想對於推動社會節約、反對浪費具有重要意義。
非樂非命
墨子極其反對音樂認為音樂會影響農民耕種、婦女紡織和大臣處理政務。他主張“非樂”即廢除音樂來集中精力發展生產和治理國家。這種思想雖然有些極端但在當時對於集中社會資源、推動社會發展具有一定作用。
在命運觀上墨子否定儒家提倡的天命論主張“非命”。他認為人的壽夭、貧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亂都不是由“命”決定的而是可以通過人的積極努力來改變。墨子反對儒家所說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認為這種說法會消磨人的創造力並阻礙社會的進步。他提出人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追求幸福和成功而不是盲目地相信命運。
2. 軍事思想
非攻:反對攻伐掠奪的不義之戰
墨子認為當時的戰爭多屬掠奪性非正義戰爭他堅決反對這種戰爭。在《非攻》諸篇中墨子反複申訴非攻之大義認為戰爭是凶事會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他主張以德義服天下以兼愛來消弭禍亂。墨子將戰爭嚴格區分為“誅”和“攻”即正義與非正義兩類並堅決反對非正義的攻伐掠奪之戰。
墨子的非攻思想不僅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也為後世提供了處理國際關係和戰爭問題的重要原則。它強調和平、反對戰爭提倡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分歧和衝突對於維護世界和平具有積極意義。
救守:支持防守誅討的正義之戰
墨子在反對非正義戰爭的同時也支持正義的戰爭即防守誅討之戰。他認為對於弱小的國家來說應該積極防禦來製止大國的侵略戰爭。墨子在《備城門》等篇中詳細闡述了城池防守的理論和方法形成了一個以城池防守為核心的防禦理論體係。
墨子的救守思想強調了防禦的重要性並提出了一係列有效的防禦戰術和策略。這些思想對於後世軍事防禦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它也啟示人們在麵對強敵時要勇於抵抗、保衛家園。
墨子的軍事戰略是防禦的戰略可概括為“非攻止戰、以弱勝強”八字方針。這一戰略思想不僅在當時具有現實意義也為後世提供了寶貴的軍事智慧和啟示。它強調通過智慧和策略來戰勝強敵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武力和擴張。
3. 哲學思想
認識論
墨子在認識論方麵的主要貢獻是以“耳目之實”的直接感覺經驗為認識的唯一來源。他認為判斷事物的有與無不能憑個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聽到的為依據。墨子提出了檢驗認識真偽的標準即三表:“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實”“利”綜合起來以間接經驗、直接經驗和社會效果為準繩努力排除個人的主觀成見。
墨子的認識論思想強調了感覺經驗的重要性並提出了檢驗認識真偽的標準。這種思想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也為後世認識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它啟示人們要尊重事實、注重實踐並通過實踐來檢驗和修正認識。
邏輯學
墨子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體係的重要開拓者之一。他比較自覺地、大量地運用了邏輯推論的方法來建立或論證自己的政治、倫理思想。墨子提出了辯、類、故等邏輯概念並要求將辯作為一種專門知識來學習。他總結出了假言、直言、選言、演繹、歸納等多種推理方法從而使墨子的辯學形成為一個有條不紊、係統分明的體係。
墨子的邏輯學思想不僅在當時具有重要地位也為後世邏輯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它啟示人們要注重思維的嚴謹性和邏輯性通過合理的推理和論證來得出正確的結論。同時墨子的邏輯學思想也為後世科學研究和哲學思考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4. 科學思想
宇宙論
墨子認為宇宙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個體或局部都是由這個統一的整體分出來的。他給出了時間和空間的定義並探討了時空有限還是無限的問題。墨子認為時空既是有窮的又是無窮的對於整體來說時空是無窮的而對於部分來說時空則是有窮的。他還指出連續的時空是由時空元所組成並提出了“始”和“端”的概念來描述時空元。
墨子的宇宙論思想強調了宇宙的連續性和整體性並提出了時空的概念和理論。這些思想在當時具有創新意義也為後世宇宙論和時空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它啟示人們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麵來認識和理解宇宙探索宇宙的奧秘和規律。
數學論述
墨子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從理性高度對待數學問題的科學家。他給出了一係列數學概念的命題和定義如“倍”“同長”“中”“圜”、正方形、直線等。墨子還對十進位值製進行了論述明確指出在不同位數上的數碼其數值不同。
墨子的數學論述不僅在當時具有領先地位也為後世數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提出的數學概念和命題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性為後世數學研究和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同時墨子的數學思想也啟示人們要注重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的培養通過數學來探索和理解世界的本質和規律。
物理學研究
墨子在物理學方麵涉及了力學、光學、聲學等分支給出了不少物理學概念的定義並有不少重大的發現。他探討了力、動與止、杠杆定理等力學問題進行了小孔成像的實驗研究了平麵鏡、凹麵鏡、凸麵鏡等光學現象還發現了井和罌有放大聲音的作用。
墨子的物理學研究不僅在當時具有創新意義也為後世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提出的物理學概念和定理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為後世物理學研究和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啟示。同時墨子的物理學思想也啟示人們要注重實驗和觀察通過實踐來探索和驗證物理學的原理和規律。
5. 教育思想
墨子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他創辦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個設有文、理、軍、工等科的綜合性平民學校培養了大批人才。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艱苦實踐、服從紀律”並且提出“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教育目的。
墨子的教育思想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他主張通過艱苦的實踐來鍛煉學生的意誌和品質使他們成為有用之才。同時墨子也注重紀律的培養要求學生服從紀律、遵守規範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種教育思想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也為後世教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
6. 機械製造
墨子精通手工技藝可與當時的巧匠公輸班相比。他擅長防守城池在止楚攻宋時與公輸般進行的攻防演練中充分展示了他在這方麵的才能。墨子還製造了木鳥(風箏、紙鳶)和載重車等器械對後世的軍事和工程技術產生了重要影響。
墨子的機械製造才能不僅在當時具有實用價值也為後世機械工程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製造的木鳥和載重車等器械展示了他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後世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啟示。同時墨子的機械製造思想也啟示人們要注重技術創新和實踐應用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來推動機械工程技術的發展。
四、軼事典故
1. 墨守成規
戰國時期,楚國要攻打宋國,魯班為楚國設計製造了雲梯。墨子得知消息後急忙趕到楚國勸阻楚王和魯班。墨子與魯班進行了一場模擬攻防演練,魯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都被墨子擋住了。最終魯班攻城的器械用盡而墨子守城的計策還綽綽有餘。楚王見狀決定不攻打宋國了。這個故事後來衍化出成語“墨守成規”用來形容因循守舊、不敢變通的行為。但實際上墨子的守城方法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的。
2. 快馬寓人
墨子的學生耕柱子聰穎過人但不知發奮努力。墨子總是責備他。耕柱子問墨子:“先生我真的沒有什麽比別人強的地方嗎?”墨子說:“我將要上太行山乘坐快馬和牛你打算鞭策哪一個呢?”耕柱子說:“我要鞭策快馬。”墨子追問原因耕柱子回答說:“快馬值得鞭策因為它感覺靈敏鞭打它可以使它跑得更快!”墨子借此啟發耕柱子讓他努力求學奮發上進。後來耕柱子果然發奮讀書再也不用老師整日督促了。
3. 墨子救宋
據《呂氏春秋·去私》記載,墨子曾親自前往宋國救援被困的百姓。當時宋國遭遇嚴重自然災害導致大量百姓受災。墨子得知消息後立即啟程前往宋國災區組織救援工作為受災百姓提供物資援助並協調各方力量共同開展救援工作。這個故事展示了墨子的仁愛之心和社會責任感以及他在災難麵前挺身而出的勇氣和擔當。
4. 墨子與禽滑厘的故事
禽滑厘是墨子的得意門生之一深受墨子思想影響。他曾向墨子請教如何治理國家的問題。墨子回答說:“治理國家要以民為本要關注民生疾苦要實行仁政和德治。”禽滑厘聽後深受啟發決定按照墨子的教導去治理國家。後來禽滑厘果然成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領袖帶領人民實現了國家的繁榮和穩定。這個故事體現了墨子的治國理念和思想主張以及禽滑厘對墨子的敬仰和追隨。
5. 墨子與耕柱的辯論
耕柱是墨子的另一位得意門生善於辯論且才華橫溢。他曾與墨子就“義”的問題展開激烈辯論。耕柱認為“義”就是對自己有利的事情而墨子則認為“義”是超越個人利益的社會公德和道德準則。墨子引經據典旁征博引最終說服了耕柱接受了自己的觀點。這場辯論展示了墨子和耕柱的卓越辯才和學術素養以及墨子對於“義”的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
6. 墨子泣絲
墨子見人染絲感歎道:“用青色染絲就變成青色用黃色染絲就變成黃色。染料變了絲色也隨之而變;放入五種染料絲就呈現五種顏色。所以對於染絲不可不慎重啊!”墨子借此比喻治國處世也要慎重選擇所染之色人性如絲必擇所染。這個故事寓意深刻警示人們要謹慎選擇自己的行為和思想以免受到不良影響。
五、後世紀念
1. 墨子墓
墨子墓位於今山東省滕州市境內是墨子逝世後的安息之地。據史書記載墨子逝世後被安葬在這裏。墨子墓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成為後人紀念墨子的重要場所之一。每年到了特定的節日或紀念日時當地人民都會前往墨子墓舉行祭祀儀式以表達對這位偉大思想家的敬仰和懷念之情。同時墨子墓也成為當地一處重要的文化景點吸引了眾多遊客和學者前來參觀和學習。
2. 墨子祠
墨子祠是位於墨子墓附近的一座廟宇是供奉墨子的神聖場所。據史書記載墨子祠始建於戰國時期曆經多次修繕和擴建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祠內供奉著墨子的塑像和牌位以及一些與他相關的文物和藝術品。每年到了特定的節日或紀念日時當地人民都會前往墨子祠舉行祭祀儀式以表達對這位偉大思想家的敬仰和懷念之情。同時墨子祠也成為當地一處重要的文化景點吸引了眾多遊客和學者前來參觀和學習。在墨子祠內還可以看到許多關於墨子的曆史資料和文獻記載這些資料為後人了解和研究墨子的思想和學說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依據。
3. 文學作品中的墨子形象
墨子的形象在文學作品中得到了廣泛的描繪和傳承。許多古代小說、戲曲和詩歌中都以墨子為主角或重要角色來講述他的故事和事跡。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墨子的卓越才華和思想主張也反映了戰國時期社會的複雜性和人性的多麵性。同時這些文學作品也為後世提供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讓後人能夠更好地了解和認識這位偉大的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在文學作品中墨子往往被描繪成一位仁愛、智慧、勇敢的形象他的兼愛非攻思想、尚賢尚同主張以及節用節葬觀念等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傳承。
墨子(約公元前476年—約公元前390年),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誌”“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巨大,與儒家並稱“顯學”。
二、人物生平
1. 早年經曆
墨子先祖是殷商王室,是宋國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後代。目夷生前曾是宋襄公的大司馬,後來他的後代因故從貴族降為平民,姓氏也簡略為墨。墨子約出生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約公元前480年),一說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盡管出身貴族後裔,但墨子卻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平民出身的哲學家。
墨子在少年時代做過牧童,學過木工,據說他製作守城器械的本領比公輸班還要高明。他自稱“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墨子在家鄉目睹了黃河的滔滔東流,決心外出拜訪名師,學習治國之道,以恢複先祖曾經的榮光。
2. 師從儒者
墨子穿著草鞋,步行天下,開始在各地遊學。據《淮南子·要略》記載,墨子原為儒門弟子,曾師從儒者,學習孔子的儒學,稱道堯舜禹,研讀《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然而,墨子對儒家學說並不完全認同,最終選擇了另創一派。
3. 創立墨學
墨子最終舍棄了儒學,創立了墨家學派。他以激烈的言辭抨擊儒家和各諸侯國的暴政,吸引了大批手工業者和下層士人追隨,逐步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墨家宣揚仁政,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4. 周遊列國
墨子在宋昭公時曾做過宋國大夫,但後來地位下降,更加接近勞動者。他的足跡遍布齊、鄭、衛等國,還曾打算前往越國,但未能成行。墨子曾阻止魯陽文君攻打鄭國,說服魯班放棄攻宋的計劃,多次訪問楚國並獻書給楚惠王。楚惠王打算封賞墨子,但他最終沒有接受。越王也曾邀請墨子做官,並許以五百裏封地,但墨子以“聽我的勸告,按我講的道理辦事”為條件,遭到越王拒絕。晚年,墨子來到齊國,試圖勸止項子牛討伐魯國,但未能成功。
5. 墨家三分
墨子晚年,儒墨齊名。墨子去世後,墨家弟子仍然遍布天下,數量眾多。戰國時期雖有諸子百家,但儒墨兩家並稱“顯學”。墨子去世後,墨家分裂為相裏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三、主要影響
墨子作為中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和軍事家,他的思想和主張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下是對墨子主要影響的進一步詳細描述:
1. 政治思想
兼愛非攻
墨子的“兼愛”思想主張平等與博愛,認為社會上出現的不平等和衝突都是因為人們缺乏相互之間的愛。他提出“兼相愛,交相利”,即人人都要像愛自己一樣去愛別人,這樣社會才能和諧安寧。與儒家的“愛有等差”不同,墨子的兼愛思想強調無差別的愛,具有樸素的平等主義色彩。
“非攻”則是墨子針對當時頻繁發生的戰爭提出的主張。他認為戰爭是凶事,會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墨子將戰爭嚴格區分為“誅”(誅無道)和“攻”(攻無罪),即正義與非正義兩類,主張隻有為了誅滅無道之君而進行的戰爭才是正義的,其他戰爭都是非正義的,應該堅決反對。
墨子的兼愛非攻思想不僅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也為後世提供了處理國際關係和社會矛盾的重要原則。它強調和平、反對戰爭,提倡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分歧和衝突,對於維護世界和平具有積極意義。
天誌明鬼
墨子宣揚天誌鬼神,認為天有誌於兼愛天下百姓,君主若違天意就會受天之罰,反之則會得天之賞。他堅信鬼神存在,認為它們會賞善罰暴。這種宗教哲學中的天賦人權與製約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學中的一大亮點。
墨子通過宣揚天誌鬼神來製約君主的權力,強調君主的統治必須符合天意和人民的利益。這種思想在當時對於限製君主的專製統治、保護人民的權益具有積極作用。同時,它也啟示後世的人們要敬畏自然和神秘力量,遵守道德規範和法律法規。
尚同尚賢
尚同是要求百姓與天子都上同於天誌,上下一心,實行義政。墨子認為,隻有上下同心同德,國家才能治理得好。他主張國君必須選舉國中的賢者來充當官吏,而百姓則應在公共行政上對國君有所服從。這種尚同尚賢的思想強調了君主和官吏的賢能以及人民的服從對於國家治理的重要性。
墨子特別反對君主用骨肉之親來選拔官吏,主張不拘出身地選拔賢者。他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即官職不應該世襲,而是應該根據個人的才能和品德來選拔。這種尚賢思想對於打破貴族世襲製度、推動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節用節葬
節用是墨家非常強調的一種觀點。墨子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行為,尤其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俗。他認為久喪厚葬無益於社會,隻會浪費資源和財力。墨子主張君主、貴族應該像古代三代聖王一樣過著清廉儉樸的生活,以身作則來引導社會風氣。
節葬則是墨子針對當時盛行的厚葬之風提出的主張。他認為厚葬不僅浪費資源而且無益於死者。墨子主張實行薄葬簡喪的製度來減輕人民的負擔並節約社會資源。這種節用節葬的思想對於推動社會節約、反對浪費具有重要意義。
非樂非命
墨子極其反對音樂認為音樂會影響農民耕種、婦女紡織和大臣處理政務。他主張“非樂”即廢除音樂來集中精力發展生產和治理國家。這種思想雖然有些極端但在當時對於集中社會資源、推動社會發展具有一定作用。
在命運觀上墨子否定儒家提倡的天命論主張“非命”。他認為人的壽夭、貧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亂都不是由“命”決定的而是可以通過人的積極努力來改變。墨子反對儒家所說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認為這種說法會消磨人的創造力並阻礙社會的進步。他提出人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追求幸福和成功而不是盲目地相信命運。
2. 軍事思想
非攻:反對攻伐掠奪的不義之戰
墨子認為當時的戰爭多屬掠奪性非正義戰爭他堅決反對這種戰爭。在《非攻》諸篇中墨子反複申訴非攻之大義認為戰爭是凶事會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他主張以德義服天下以兼愛來消弭禍亂。墨子將戰爭嚴格區分為“誅”和“攻”即正義與非正義兩類並堅決反對非正義的攻伐掠奪之戰。
墨子的非攻思想不僅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也為後世提供了處理國際關係和戰爭問題的重要原則。它強調和平、反對戰爭提倡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分歧和衝突對於維護世界和平具有積極意義。
救守:支持防守誅討的正義之戰
墨子在反對非正義戰爭的同時也支持正義的戰爭即防守誅討之戰。他認為對於弱小的國家來說應該積極防禦來製止大國的侵略戰爭。墨子在《備城門》等篇中詳細闡述了城池防守的理論和方法形成了一個以城池防守為核心的防禦理論體係。
墨子的救守思想強調了防禦的重要性並提出了一係列有效的防禦戰術和策略。這些思想對於後世軍事防禦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它也啟示人們在麵對強敵時要勇於抵抗、保衛家園。
墨子的軍事戰略是防禦的戰略可概括為“非攻止戰、以弱勝強”八字方針。這一戰略思想不僅在當時具有現實意義也為後世提供了寶貴的軍事智慧和啟示。它強調通過智慧和策略來戰勝強敵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武力和擴張。
3. 哲學思想
認識論
墨子在認識論方麵的主要貢獻是以“耳目之實”的直接感覺經驗為認識的唯一來源。他認為判斷事物的有與無不能憑個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聽到的為依據。墨子提出了檢驗認識真偽的標準即三表:“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實”“利”綜合起來以間接經驗、直接經驗和社會效果為準繩努力排除個人的主觀成見。
墨子的認識論思想強調了感覺經驗的重要性並提出了檢驗認識真偽的標準。這種思想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也為後世認識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它啟示人們要尊重事實、注重實踐並通過實踐來檢驗和修正認識。
邏輯學
墨子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體係的重要開拓者之一。他比較自覺地、大量地運用了邏輯推論的方法來建立或論證自己的政治、倫理思想。墨子提出了辯、類、故等邏輯概念並要求將辯作為一種專門知識來學習。他總結出了假言、直言、選言、演繹、歸納等多種推理方法從而使墨子的辯學形成為一個有條不紊、係統分明的體係。
墨子的邏輯學思想不僅在當時具有重要地位也為後世邏輯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它啟示人們要注重思維的嚴謹性和邏輯性通過合理的推理和論證來得出正確的結論。同時墨子的邏輯學思想也為後世科學研究和哲學思考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4. 科學思想
宇宙論
墨子認為宇宙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個體或局部都是由這個統一的整體分出來的。他給出了時間和空間的定義並探討了時空有限還是無限的問題。墨子認為時空既是有窮的又是無窮的對於整體來說時空是無窮的而對於部分來說時空則是有窮的。他還指出連續的時空是由時空元所組成並提出了“始”和“端”的概念來描述時空元。
墨子的宇宙論思想強調了宇宙的連續性和整體性並提出了時空的概念和理論。這些思想在當時具有創新意義也為後世宇宙論和時空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它啟示人們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麵來認識和理解宇宙探索宇宙的奧秘和規律。
數學論述
墨子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從理性高度對待數學問題的科學家。他給出了一係列數學概念的命題和定義如“倍”“同長”“中”“圜”、正方形、直線等。墨子還對十進位值製進行了論述明確指出在不同位數上的數碼其數值不同。
墨子的數學論述不僅在當時具有領先地位也為後世數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提出的數學概念和命題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性為後世數學研究和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同時墨子的數學思想也啟示人們要注重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的培養通過數學來探索和理解世界的本質和規律。
物理學研究
墨子在物理學方麵涉及了力學、光學、聲學等分支給出了不少物理學概念的定義並有不少重大的發現。他探討了力、動與止、杠杆定理等力學問題進行了小孔成像的實驗研究了平麵鏡、凹麵鏡、凸麵鏡等光學現象還發現了井和罌有放大聲音的作用。
墨子的物理學研究不僅在當時具有創新意義也為後世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提出的物理學概念和定理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為後世物理學研究和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啟示。同時墨子的物理學思想也啟示人們要注重實驗和觀察通過實踐來探索和驗證物理學的原理和規律。
5. 教育思想
墨子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他創辦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個設有文、理、軍、工等科的綜合性平民學校培養了大批人才。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艱苦實踐、服從紀律”並且提出“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教育目的。
墨子的教育思想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他主張通過艱苦的實踐來鍛煉學生的意誌和品質使他們成為有用之才。同時墨子也注重紀律的培養要求學生服從紀律、遵守規範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種教育思想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也為後世教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啟示。
6. 機械製造
墨子精通手工技藝可與當時的巧匠公輸班相比。他擅長防守城池在止楚攻宋時與公輸般進行的攻防演練中充分展示了他在這方麵的才能。墨子還製造了木鳥(風箏、紙鳶)和載重車等器械對後世的軍事和工程技術產生了重要影響。
墨子的機械製造才能不僅在當時具有實用價值也為後世機械工程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製造的木鳥和載重車等器械展示了他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後世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啟示。同時墨子的機械製造思想也啟示人們要注重技術創新和實踐應用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來推動機械工程技術的發展。
四、軼事典故
1. 墨守成規
戰國時期,楚國要攻打宋國,魯班為楚國設計製造了雲梯。墨子得知消息後急忙趕到楚國勸阻楚王和魯班。墨子與魯班進行了一場模擬攻防演練,魯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都被墨子擋住了。最終魯班攻城的器械用盡而墨子守城的計策還綽綽有餘。楚王見狀決定不攻打宋國了。這個故事後來衍化出成語“墨守成規”用來形容因循守舊、不敢變通的行為。但實際上墨子的守城方法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的。
2. 快馬寓人
墨子的學生耕柱子聰穎過人但不知發奮努力。墨子總是責備他。耕柱子問墨子:“先生我真的沒有什麽比別人強的地方嗎?”墨子說:“我將要上太行山乘坐快馬和牛你打算鞭策哪一個呢?”耕柱子說:“我要鞭策快馬。”墨子追問原因耕柱子回答說:“快馬值得鞭策因為它感覺靈敏鞭打它可以使它跑得更快!”墨子借此啟發耕柱子讓他努力求學奮發上進。後來耕柱子果然發奮讀書再也不用老師整日督促了。
3. 墨子救宋
據《呂氏春秋·去私》記載,墨子曾親自前往宋國救援被困的百姓。當時宋國遭遇嚴重自然災害導致大量百姓受災。墨子得知消息後立即啟程前往宋國災區組織救援工作為受災百姓提供物資援助並協調各方力量共同開展救援工作。這個故事展示了墨子的仁愛之心和社會責任感以及他在災難麵前挺身而出的勇氣和擔當。
4. 墨子與禽滑厘的故事
禽滑厘是墨子的得意門生之一深受墨子思想影響。他曾向墨子請教如何治理國家的問題。墨子回答說:“治理國家要以民為本要關注民生疾苦要實行仁政和德治。”禽滑厘聽後深受啟發決定按照墨子的教導去治理國家。後來禽滑厘果然成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領袖帶領人民實現了國家的繁榮和穩定。這個故事體現了墨子的治國理念和思想主張以及禽滑厘對墨子的敬仰和追隨。
5. 墨子與耕柱的辯論
耕柱是墨子的另一位得意門生善於辯論且才華橫溢。他曾與墨子就“義”的問題展開激烈辯論。耕柱認為“義”就是對自己有利的事情而墨子則認為“義”是超越個人利益的社會公德和道德準則。墨子引經據典旁征博引最終說服了耕柱接受了自己的觀點。這場辯論展示了墨子和耕柱的卓越辯才和學術素養以及墨子對於“義”的深刻理解和獨到見解。
6. 墨子泣絲
墨子見人染絲感歎道:“用青色染絲就變成青色用黃色染絲就變成黃色。染料變了絲色也隨之而變;放入五種染料絲就呈現五種顏色。所以對於染絲不可不慎重啊!”墨子借此比喻治國處世也要慎重選擇所染之色人性如絲必擇所染。這個故事寓意深刻警示人們要謹慎選擇自己的行為和思想以免受到不良影響。
五、後世紀念
1. 墨子墓
墨子墓位於今山東省滕州市境內是墨子逝世後的安息之地。據史書記載墨子逝世後被安葬在這裏。墨子墓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成為後人紀念墨子的重要場所之一。每年到了特定的節日或紀念日時當地人民都會前往墨子墓舉行祭祀儀式以表達對這位偉大思想家的敬仰和懷念之情。同時墨子墓也成為當地一處重要的文化景點吸引了眾多遊客和學者前來參觀和學習。
2. 墨子祠
墨子祠是位於墨子墓附近的一座廟宇是供奉墨子的神聖場所。據史書記載墨子祠始建於戰國時期曆經多次修繕和擴建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祠內供奉著墨子的塑像和牌位以及一些與他相關的文物和藝術品。每年到了特定的節日或紀念日時當地人民都會前往墨子祠舉行祭祀儀式以表達對這位偉大思想家的敬仰和懷念之情。同時墨子祠也成為當地一處重要的文化景點吸引了眾多遊客和學者前來參觀和學習。在墨子祠內還可以看到許多關於墨子的曆史資料和文獻記載這些資料為後人了解和研究墨子的思想和學說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依據。
3. 文學作品中的墨子形象
墨子的形象在文學作品中得到了廣泛的描繪和傳承。許多古代小說、戲曲和詩歌中都以墨子為主角或重要角色來講述他的故事和事跡。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墨子的卓越才華和思想主張也反映了戰國時期社會的複雜性和人性的多麵性。同時這些文學作品也為後世提供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讓後人能夠更好地了解和認識這位偉大的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在文學作品中墨子往往被描繪成一位仁愛、智慧、勇敢的形象他的兼愛非攻思想、尚賢尚同主張以及節用節葬觀念等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