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不在大梁,國葬由宗正公子卬全權負責。
魏申身穿孝服,一身白衣的坐著,現在還有更加棘手的問題要處理。
魏申首先開口“李伯,既然我軍已經獲勝,內史集結的民夫就讓他們趕快返回鄉裏。”
“諾”李伯回應“太子,此事已經安排。”現在魏申還是太子,按照周禮,繼位不能在當年,需要等到第二年,以此表示對逝世者的尊重。
魏申繼續說道“內史現在還有多少存糧?”因為龐涓的報告裏麵,也是索要糧草的。而且大勝後士兵的賞賜也需要大量糧草。
李伯聽完犯難,回答道“太子,大梁現在的糧食僅僅隻能撐到開春了。無法再提供給前線了。”
魏申心裏對魏國的情況其實很清楚,各地的征糧已經很嚴重,秋收以前不能再征了,否則就會激起民變了。
魏申想了想,最後下定決心說道“徐子,你走一趟楚國,跟楚王講,魏國願意和談,條件是渦水為界,歸還公子高。”
旁邊肥義聽完,立刻說道“太子,楚國是造成魏王逝世的凶手,此時議和。不僅魏國子民不同意,前線將士也會心有不甘。太子同時失去軍心和民心。”
“魏國不能再打下去了。以戰促和是當前最好結果。”魏申說道。
徐然此時說道“太子,臣以為可以宣傳大王臨終思念公子高,太子為了公子高性命,決定議和。如此可以體現太子為了孝道,讓公子高能夠回來祭奠而對楚國做出讓步。”
“好吧!按徐子的安排,你立刻動身。孤書信一封,讓龐涓配合你。”魏申說道。
“諾!”
“將此事告知相國,讓他盡快處理好齊國事宜,返回大梁。對於齊國,隻要不打魏國。他願意伐楚與否,不用理會。”
“諾!”
惠施收到魏申的消息,立刻陷入了無盡的悲傷。魏王對於他有知遇之恩,惠施可以由一介布衣還是宋國人,成為魏國的相國。沒有魏王的全力支持是做不到。
惠施還來不及悲傷完就立刻去見齊王了。
原本惠施的到來使得齊國認為有利可圖,放慢和張儀談判的腳步,故意讓兩人對峙,齊國才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好處。
惠施和張儀對於齊國的無恥雖然嗤之以鼻,但是現在隻能先忍。
張儀講起連橫策略,這連孫臏都大為震驚。但魏國國力比秦國強太多,這讓齊國不願意成為秦國的墊腳石。
惠施哭的梨花帶雨,講完了魏王逝世和魏國大勝的消息。這下不僅僅齊國君臣大吃一驚,連張儀都在震驚中沒有緩過來。
最後還是齊王先開口“魏王不幸,寡人深感遺憾。至於楚國之仇,寡人必起大軍討伐之。”
張儀知道此時不能再說,魏國國殤,按照周禮不能討伐,更重要的是魏國大勝,齊王心有餘悸。轉身離開了。
惠施見狀說道“謝齊王,不過魏國為了避免兩國生靈塗炭,同時接回公子高祭奠魏王。決定與楚國言和。”
什麽。。。
看著離開的惠施,相國鄒忌說道“大王,魏國大勝,我軍應該立刻出兵徐州。”
孫臏聽完立刻阻止道“不,此時出兵徐州,等同於對楚國落井下石,必然招到楚國嫉恨。等於促進了魏楚議和,一但魏楚聯盟,對於齊國就被動了。”
齊王聽完點頭道“軍師所言極是,可有計策教寡人?”
孫臏回答道“魏國會選擇議和,這恰恰說明雖然魏國獲勝,但是國力損耗嚴重,無法再戰。此時正好可以用秦國張儀之策。”
“連橫”齊王說道“不過是各國結盟換個說法而已。最後恐怕是便宜秦國。”
孫臏解釋道“連橫強以攻縱,就是把秦齊綁在一塊,再協同韓趙楚,形成以五國伐魏的局麵。絕不是簡單的兩國結盟。”
齊王立刻精神抖擻說“五國伐魏,當真可以?”
孫臏點頭道“齊秦牽頭,其餘韓趙楚屢屢被魏國欺壓,必然加入。特別是現在楚國戰敗,齊國一出,必然跟從。”
“彩”齊王忍不住拍手稱快。
鄒忌卻在此時說道“張儀已經離去,看來是被魏國大勝嚇到了。”
孫臏笑了笑說“能出此連橫之計者,其膽識絕非一般人可比。”轉向齊王講道“臣料定,惠施離開後,張儀必然去而複返。”
說到此時,外麵通傳,秦使張儀求見。
第二天,齊王就爬出三批使臣,一路往大梁吊唁魏王。一路奔向楚國。還有一路隨張儀出使趙國。
城父,楚王大營。
楚王自從頤鄉打敗後就帶殘部退回城父,並派人去郢都和徐淮調兵。
此時的城父防禦由剛剛被楚王嘉獎左司馬昭陽負責。因為當所有楚軍丟盔卸甲的逃回城父的時候,隻有昭陽軍容整齊的進入城父,這給其餘楚軍打了一劑強心劑。
現在楚王麵對的是魏國的使臣徐然,他帶來了兩個對楚王來說的好消息。一個是魏王駕崩了,然後是魏國要議和了。
楚王一下子就趾高氣揚了。對徐然說道“魏王不幸,寡人深感悲傷,這就派人去吊唁。至於魏國想要求和,當然可以,隻要歸還陳城,寡人即可退兵。”
徐然也是被楚王的話驚到,心裏不免嘲笑。但還是說道“楚王說錯了。魏國是給楚國議和機會,而且議和之後魏軍保證楚軍可以安然退回郢都,但條件是以當前占領區為國界,渦水為界以及放公子高歸國。”
旁邊的令尹昭魚聽完說道“徐子,此時魏國多事之秋,恐怕無法與楚國再戰吧!大家心知肚明,何必堅持呢?國界以戰前為準,襄陵為界。”
“哈哈哈”徐子笑道“令尹大人,當真好笑,魏國即使國喪,楚國仍然不顧禮製,仍然短兵相接,那麽魏國自然可以繼續國戰。”
國喪期間用兵確實不符合周禮,但是現在禮崩樂壞,真正忌憚還是魏國的軍隊。一但議和失敗,龐涓大軍會立刻兵臨城下。
令尹向楚王使了個眼色,楚王會意道“好吧,寡人看在魏國國喪,同意渦水為界,放公子高歸國。但是陳城必須歸還。”
魏申身穿孝服,一身白衣的坐著,現在還有更加棘手的問題要處理。
魏申首先開口“李伯,既然我軍已經獲勝,內史集結的民夫就讓他們趕快返回鄉裏。”
“諾”李伯回應“太子,此事已經安排。”現在魏申還是太子,按照周禮,繼位不能在當年,需要等到第二年,以此表示對逝世者的尊重。
魏申繼續說道“內史現在還有多少存糧?”因為龐涓的報告裏麵,也是索要糧草的。而且大勝後士兵的賞賜也需要大量糧草。
李伯聽完犯難,回答道“太子,大梁現在的糧食僅僅隻能撐到開春了。無法再提供給前線了。”
魏申心裏對魏國的情況其實很清楚,各地的征糧已經很嚴重,秋收以前不能再征了,否則就會激起民變了。
魏申想了想,最後下定決心說道“徐子,你走一趟楚國,跟楚王講,魏國願意和談,條件是渦水為界,歸還公子高。”
旁邊肥義聽完,立刻說道“太子,楚國是造成魏王逝世的凶手,此時議和。不僅魏國子民不同意,前線將士也會心有不甘。太子同時失去軍心和民心。”
“魏國不能再打下去了。以戰促和是當前最好結果。”魏申說道。
徐然此時說道“太子,臣以為可以宣傳大王臨終思念公子高,太子為了公子高性命,決定議和。如此可以體現太子為了孝道,讓公子高能夠回來祭奠而對楚國做出讓步。”
“好吧!按徐子的安排,你立刻動身。孤書信一封,讓龐涓配合你。”魏申說道。
“諾!”
“將此事告知相國,讓他盡快處理好齊國事宜,返回大梁。對於齊國,隻要不打魏國。他願意伐楚與否,不用理會。”
“諾!”
惠施收到魏申的消息,立刻陷入了無盡的悲傷。魏王對於他有知遇之恩,惠施可以由一介布衣還是宋國人,成為魏國的相國。沒有魏王的全力支持是做不到。
惠施還來不及悲傷完就立刻去見齊王了。
原本惠施的到來使得齊國認為有利可圖,放慢和張儀談判的腳步,故意讓兩人對峙,齊國才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好處。
惠施和張儀對於齊國的無恥雖然嗤之以鼻,但是現在隻能先忍。
張儀講起連橫策略,這連孫臏都大為震驚。但魏國國力比秦國強太多,這讓齊國不願意成為秦國的墊腳石。
惠施哭的梨花帶雨,講完了魏王逝世和魏國大勝的消息。這下不僅僅齊國君臣大吃一驚,連張儀都在震驚中沒有緩過來。
最後還是齊王先開口“魏王不幸,寡人深感遺憾。至於楚國之仇,寡人必起大軍討伐之。”
張儀知道此時不能再說,魏國國殤,按照周禮不能討伐,更重要的是魏國大勝,齊王心有餘悸。轉身離開了。
惠施見狀說道“謝齊王,不過魏國為了避免兩國生靈塗炭,同時接回公子高祭奠魏王。決定與楚國言和。”
什麽。。。
看著離開的惠施,相國鄒忌說道“大王,魏國大勝,我軍應該立刻出兵徐州。”
孫臏聽完立刻阻止道“不,此時出兵徐州,等同於對楚國落井下石,必然招到楚國嫉恨。等於促進了魏楚議和,一但魏楚聯盟,對於齊國就被動了。”
齊王聽完點頭道“軍師所言極是,可有計策教寡人?”
孫臏回答道“魏國會選擇議和,這恰恰說明雖然魏國獲勝,但是國力損耗嚴重,無法再戰。此時正好可以用秦國張儀之策。”
“連橫”齊王說道“不過是各國結盟換個說法而已。最後恐怕是便宜秦國。”
孫臏解釋道“連橫強以攻縱,就是把秦齊綁在一塊,再協同韓趙楚,形成以五國伐魏的局麵。絕不是簡單的兩國結盟。”
齊王立刻精神抖擻說“五國伐魏,當真可以?”
孫臏點頭道“齊秦牽頭,其餘韓趙楚屢屢被魏國欺壓,必然加入。特別是現在楚國戰敗,齊國一出,必然跟從。”
“彩”齊王忍不住拍手稱快。
鄒忌卻在此時說道“張儀已經離去,看來是被魏國大勝嚇到了。”
孫臏笑了笑說“能出此連橫之計者,其膽識絕非一般人可比。”轉向齊王講道“臣料定,惠施離開後,張儀必然去而複返。”
說到此時,外麵通傳,秦使張儀求見。
第二天,齊王就爬出三批使臣,一路往大梁吊唁魏王。一路奔向楚國。還有一路隨張儀出使趙國。
城父,楚王大營。
楚王自從頤鄉打敗後就帶殘部退回城父,並派人去郢都和徐淮調兵。
此時的城父防禦由剛剛被楚王嘉獎左司馬昭陽負責。因為當所有楚軍丟盔卸甲的逃回城父的時候,隻有昭陽軍容整齊的進入城父,這給其餘楚軍打了一劑強心劑。
現在楚王麵對的是魏國的使臣徐然,他帶來了兩個對楚王來說的好消息。一個是魏王駕崩了,然後是魏國要議和了。
楚王一下子就趾高氣揚了。對徐然說道“魏王不幸,寡人深感悲傷,這就派人去吊唁。至於魏國想要求和,當然可以,隻要歸還陳城,寡人即可退兵。”
徐然也是被楚王的話驚到,心裏不免嘲笑。但還是說道“楚王說錯了。魏國是給楚國議和機會,而且議和之後魏軍保證楚軍可以安然退回郢都,但條件是以當前占領區為國界,渦水為界以及放公子高歸國。”
旁邊的令尹昭魚聽完說道“徐子,此時魏國多事之秋,恐怕無法與楚國再戰吧!大家心知肚明,何必堅持呢?國界以戰前為準,襄陵為界。”
“哈哈哈”徐子笑道“令尹大人,當真好笑,魏國即使國喪,楚國仍然不顧禮製,仍然短兵相接,那麽魏國自然可以繼續國戰。”
國喪期間用兵確實不符合周禮,但是現在禮崩樂壞,真正忌憚還是魏國的軍隊。一但議和失敗,龐涓大軍會立刻兵臨城下。
令尹向楚王使了個眼色,楚王會意道“好吧,寡人看在魏國國喪,同意渦水為界,放公子高歸國。但是陳城必須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