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是一年中最讓人喜慶的日子,無數百姓一年辛苦勞作,在此時得到收獲。百姓忙碌,魏國朝堂也是熱火朝天,魏申每天都不斷在我們批閱奏章和處理事情。不過這天清晨,魏申早早就出了王宮,在大梁門口迎接一位重要人物,後世被稱為亞聖孟子。現在孟子剛剛開始第一次周遊列國,遠遠還沒後麵第二次周遊列國那樣出名,甚至三次出任稷下學宮祭酒。此時的魏申盛情邀請他到魏國,他也就欣然同意了。
隻見一隊魏兵保護著一輛馬車,緩緩的走向大梁。到大梁門口停了下來,從車上下來一位中年男子,魏申一下子沒反應過來,自己一直認為孟子應該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眼前人估計也就四五十歲樣子。
孟子豁達的鞠躬施禮道“鄒人孟軻參見魏王!”
魏申才反應,這人真的是孟子,急忙回禮道“孟子有禮了!”隨後邀請孟子一起同車而行,兩人一起進入王宮。
王宮內,魏申正在設宴款待孟子。
宴席中,魏申舉杯對孟子說道“寡人謝孟子不遠千裏來此,敬孟子一杯。”隨後一飲而盡。
“謝大王!”孟軻也跟著飲了一杯,剛剛要繼續說話。旁邊田需卻搶先問道說:“孟子不遠千裏而來,一定是有什麽對魏國有利的高見吧?”
孟子聽完立刻嚴肅的回答說:“何必說利呢?隻要說仁義就行了。大王說‘怎樣才對我的國家有利呢?大夫說,‘怎樣才對我的封地有利呢?’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才對我自己有利?’結果是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啊!在一個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裏,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裏,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百輛,他們的擁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義放在後而把利擺在前,他們不奪得國君的地位是永遠不會滿足的。反過來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從來也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所以,大王隻說仁義就行了,何必說利呢?”
孟子的滔滔不絕懟的田需一臉尷尬,魏申卻偷笑,孟子連各國君主都懟的無話可說了,對田需這樣大臣更加不客氣了。孟子意猶未盡,還要繼續的時候,魏申趕緊阻止,準備講今天的主題。
“孟子高見寡人拜讀已久!”魏申說道,這是實話,九年義務教育的人誰沒有背過幾篇孟子“寡人欲在大梁建立大梁學宮,請孟子主持擔任祭酒。拜上大夫。”
所有人驚訝的看著魏申,又忍不住看向孟子,魏王大手筆的授予上大夫,可見對其的重視。
孟軻緩緩的回答道“大王欲效仿稷下學宮?”
“是也不是。寡人希望大梁學宮可以和稷下學宮一樣,為魏國一大盛事。但不希望僅於此,大梁學宮不僅可以吸收天下學子來求學論理,更加可以真正為魏國培養人才,吸納人才。總而言之,如孔子言,大梁學宮因材施教,寡人就可以唯才是舉。”魏申說道。
孟子聽完施禮道“孟軻必全力以赴。”
魏申大喜,又敬孟子一杯。
宴席後,相國惠施立刻拜見魏申,說道“大王,我魏國多年來奉行李悝法家。大王如此重視孟軻,是否要在魏國推行儒家。”
惠施本身也是法治的擁護者。魏申笑著搖搖頭道“法治永遠都是魏國的國策。不過大魏的李悝變法已過百年,各國也相繼變法,大魏也不能一成不變。”
“大王欲再變法?”惠施驚訝問道。
魏申點點頭道“既然相國提及了,寡人就與相國一起參詳一下。李悝變法讓大魏變成強國,但是想要一統天下仍然不足。首先,人才選拔製度,靠推薦,氏族將永遠把持大部分官職尾大不掉。而且才不匹位。所以寡人想要培養的是儒家的忠君愛國和法家的依法治國相結合的人才。”
惠施回應“所以大王建立大梁學宮,引天下士人來大梁。此乃文侯當年設立的河西講學一樣,今日之孟子就是當年的卜夏。”
魏申搖搖頭“大魏未來的國土越來越大,需要的人才越來越多,之前的河西講學從文侯之後就被大魏氏族把持,失去了吸引天下學子的功能,最後被迫取消。是我魏國的一大損失,但是寡人的大梁學宮不僅僅是要吸引外來學子,也要培養本國學子。將來一起甄別,取有真才者用之。”
“孟軻非魏國人,靠其甄別,恐怕國人不符。”惠施
“很簡單,開科取士,擇優錄取!”魏申笑著說道,中國科舉,未來的高考,是最適合的甄別方式。
“開科取士?”惠施疑問的說道,表示不理解。
魏申無語,隻能耐心解釋“就是出題考校,對每個人答案進行評分,分數高者錄取。。。”
魏申講了許久,差點都要劇透了,惠施才總算聽懂了。最後驚訝道“大王此舉不僅僅是與魏國氏族為敵,更加是把天下氏族都得罪了。未來一統天下會阻力重重。臣建議最好是大魏一統天下時再實施。”
“這樣即使大魏統一天下也不得不用各國貴胄子弟,他們可以迅速推翻魏國,擁立他們屬意的國君。”秦國一統天下,六國貴族仍然掌握社會主要資源~知識,秦國既要重要他們也要提防他們,一旦秦帝國出現虛弱,他們可以迅速鼓動底層百姓。最後就是秦國除了關中以外全部造反了。
惠施陷入沉思,過了一會回答道“大王所慮甚遠。”
魏申見惠施理解高興的笑了起來,又說道“此還需要相國大力支持。不僅僅是孟子,還要有其他學派大家來我大梁學宮。”
惠施立刻說道“諾,臣之好友莊子乃是道家名師,臣可以邀請其來大梁。”
魏申大喜“有勞相國了。法家慎子也在來的路上,相信不久之後大梁學宮就有百家爭鳴的盛況。哈哈哈!”
隻見一隊魏兵保護著一輛馬車,緩緩的走向大梁。到大梁門口停了下來,從車上下來一位中年男子,魏申一下子沒反應過來,自己一直認為孟子應該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眼前人估計也就四五十歲樣子。
孟子豁達的鞠躬施禮道“鄒人孟軻參見魏王!”
魏申才反應,這人真的是孟子,急忙回禮道“孟子有禮了!”隨後邀請孟子一起同車而行,兩人一起進入王宮。
王宮內,魏申正在設宴款待孟子。
宴席中,魏申舉杯對孟子說道“寡人謝孟子不遠千裏來此,敬孟子一杯。”隨後一飲而盡。
“謝大王!”孟軻也跟著飲了一杯,剛剛要繼續說話。旁邊田需卻搶先問道說:“孟子不遠千裏而來,一定是有什麽對魏國有利的高見吧?”
孟子聽完立刻嚴肅的回答說:“何必說利呢?隻要說仁義就行了。大王說‘怎樣才對我的國家有利呢?大夫說,‘怎樣才對我的封地有利呢?’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才對我自己有利?’結果是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啊!在一個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裏,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裏,殺害它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百輛,他們的擁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義放在後而把利擺在前,他們不奪得國君的地位是永遠不會滿足的。反過來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從來也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所以,大王隻說仁義就行了,何必說利呢?”
孟子的滔滔不絕懟的田需一臉尷尬,魏申卻偷笑,孟子連各國君主都懟的無話可說了,對田需這樣大臣更加不客氣了。孟子意猶未盡,還要繼續的時候,魏申趕緊阻止,準備講今天的主題。
“孟子高見寡人拜讀已久!”魏申說道,這是實話,九年義務教育的人誰沒有背過幾篇孟子“寡人欲在大梁建立大梁學宮,請孟子主持擔任祭酒。拜上大夫。”
所有人驚訝的看著魏申,又忍不住看向孟子,魏王大手筆的授予上大夫,可見對其的重視。
孟軻緩緩的回答道“大王欲效仿稷下學宮?”
“是也不是。寡人希望大梁學宮可以和稷下學宮一樣,為魏國一大盛事。但不希望僅於此,大梁學宮不僅可以吸收天下學子來求學論理,更加可以真正為魏國培養人才,吸納人才。總而言之,如孔子言,大梁學宮因材施教,寡人就可以唯才是舉。”魏申說道。
孟子聽完施禮道“孟軻必全力以赴。”
魏申大喜,又敬孟子一杯。
宴席後,相國惠施立刻拜見魏申,說道“大王,我魏國多年來奉行李悝法家。大王如此重視孟軻,是否要在魏國推行儒家。”
惠施本身也是法治的擁護者。魏申笑著搖搖頭道“法治永遠都是魏國的國策。不過大魏的李悝變法已過百年,各國也相繼變法,大魏也不能一成不變。”
“大王欲再變法?”惠施驚訝問道。
魏申點點頭道“既然相國提及了,寡人就與相國一起參詳一下。李悝變法讓大魏變成強國,但是想要一統天下仍然不足。首先,人才選拔製度,靠推薦,氏族將永遠把持大部分官職尾大不掉。而且才不匹位。所以寡人想要培養的是儒家的忠君愛國和法家的依法治國相結合的人才。”
惠施回應“所以大王建立大梁學宮,引天下士人來大梁。此乃文侯當年設立的河西講學一樣,今日之孟子就是當年的卜夏。”
魏申搖搖頭“大魏未來的國土越來越大,需要的人才越來越多,之前的河西講學從文侯之後就被大魏氏族把持,失去了吸引天下學子的功能,最後被迫取消。是我魏國的一大損失,但是寡人的大梁學宮不僅僅是要吸引外來學子,也要培養本國學子。將來一起甄別,取有真才者用之。”
“孟軻非魏國人,靠其甄別,恐怕國人不符。”惠施
“很簡單,開科取士,擇優錄取!”魏申笑著說道,中國科舉,未來的高考,是最適合的甄別方式。
“開科取士?”惠施疑問的說道,表示不理解。
魏申無語,隻能耐心解釋“就是出題考校,對每個人答案進行評分,分數高者錄取。。。”
魏申講了許久,差點都要劇透了,惠施才總算聽懂了。最後驚訝道“大王此舉不僅僅是與魏國氏族為敵,更加是把天下氏族都得罪了。未來一統天下會阻力重重。臣建議最好是大魏一統天下時再實施。”
“這樣即使大魏統一天下也不得不用各國貴胄子弟,他們可以迅速推翻魏國,擁立他們屬意的國君。”秦國一統天下,六國貴族仍然掌握社會主要資源~知識,秦國既要重要他們也要提防他們,一旦秦帝國出現虛弱,他們可以迅速鼓動底層百姓。最後就是秦國除了關中以外全部造反了。
惠施陷入沉思,過了一會回答道“大王所慮甚遠。”
魏申見惠施理解高興的笑了起來,又說道“此還需要相國大力支持。不僅僅是孟子,還要有其他學派大家來我大梁學宮。”
惠施立刻說道“諾,臣之好友莊子乃是道家名師,臣可以邀請其來大梁。”
魏申大喜“有勞相國了。法家慎子也在來的路上,相信不久之後大梁學宮就有百家爭鳴的盛況。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