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
楚軍的數百輛戰車分三批從左翼殺出,攻向了韓朋。
而正麵的昭陽甚至已經把楚王的三萬楚武卒壓上了。這是當年吳起變法,按照魏國的魏武卒建立的一支強軍。一般都是做楚王禁軍的,這次為了迅速打敗韓軍,楚王特意劃給昭陽指揮的。
正麵的韓軍迅速潰敗,又被昭鼠從側翼攻打,加上韓辰一直不願把最後三萬人壓上。楚軍十萬人馬傾巢而出,不管是人數還是精銳程度都超過韓朋的五萬人。韓軍開始潰敗了,後方的韓辰第一時間想往鄢陵撤退,但是被潰兵裹挾著一起向魏軍方向潰退。
龐涓看到此情此景,淡定的下令“後軍環形防禦,不要讓韓軍靠近,五十步內格殺勿論。讓他們往東北角。”
魏軍後軍在龐涓的指揮下,利用戰車,盾牌組建半圓環形防禦,對於靠近的人,不管韓楚,全部射殺。
韓軍狼狽奔逃,見魏軍不肯救援,隻能往旁邊魏軍放出的道路繼續逃命,而楚軍依然窮追不舍。
看到魏軍並沒有因為韓軍的潰敗而出現慌亂,昭陽頓感不妙。
這時,昭陽的後方突然出現喊殺聲,昭陽向著自己的後麵望去,頓時一驚,差點從戰車上摔下來。一支魏軍突然從後方殺出,攻入楚軍左翼的營寨,為首的正是魏軍龍賈。昭陽十萬大軍已經殺出,現在裏麵幾乎沒有什麽兵馬了。龍賈輕而易舉的拿下了楚軍的壁壘。
原來龐涓早就猜到,楚軍會對韓國下手,畢竟韓軍人數和戰力弱,比魏軍更容易擊敗。龍賈率領兩萬魏武卒早早就埋伏在韓軍側翼,即使韓軍全線潰退也不救援,等到昭陽傾巢而出的時候就立刻攻占楚軍壁壘。
龍賈攻入楚營了,沒有做任何停留,立刻向楚軍內部殺去,目標隻有一個——楚王熊商。
這個時候,昭魚,景鯉,屈匄也全部反應過來了。不約而同的感到大事不妙,派出身邊最近的隊伍去救援楚王。
此時的楚王還在登高台觀察著戰局,剛剛還在高興,昭陽打敗韓軍,楚軍馬上要勝利了,就看見龍賈領著魏軍向自己殺來。
左右護衛立刻說道“大王,請暫避!”
說完護衛楚王左右,離開了登高台。
楚軍的後方開始亂了,龍賈不斷進攻的同時還不斷放火,目的就要楚軍越亂越好。
魏軍正麵的襄庇和龐蔥看到這個情況,更加賣力的進攻了,楚軍開始瞻前顧後,戰力大減。
昭陽看到此情此景已經顧不上追殺韓軍了,立刻下令昭鼠全力攻打魏軍後方,自己親自率領楚武卒救援楚王。如果楚王遇害,那麽昭氏一族將是楚國的罪人,永無翻身之機會。
龐涓指揮三萬人抗住七萬楚軍的進攻,十分吃力,最精銳的步兵都派出去了,這三萬人很多是戰車營的,進攻很強,防禦偏弱。如果不是龐涓親自指揮加上楚軍人心惶惶,是很難擋住的。
這時一直潰敗的韓軍才反應過來,後麵追殺的楚軍沒了,轉而攻打魏軍去了。
稍微緩過神的韓朋立刻意識到,楚軍開始不敵了,立刻要組織人馬重新殺回去,遠在人群中的相國韓辰驚魂未定。韓朋也不再理會他,直接下令道“全軍出擊,殺敵一級,賞萬錢!”
說罷,親自帶隊衝在最前麵,將乃是兵之膽,其餘士兵看見將軍如此勇敢,立刻拿起武器跟著後麵殺了過去。
昭鼠還在拚命的進攻,沒想到原本已經窮途末路的韓軍居然又殺了回來,一下子把楚軍打亂了。原本還是全力進攻的昭鼠,隻能被迫陷入防守,這也意味這一路楚軍已經沒有希望改變戰局了。
龐涓轉頭看向楚營內部,這時已經火光四起,龍賈已經殺到楚王的大帳。楚軍的救援部隊也已經趕到,那就是說明楚軍的正麵防禦已經嚴重不足。果然,襄庇和龐蔥幾乎同時拿下了羊馬牆,進入楚軍營寨內。
此時,看見營寨已經守不住了,楚軍的昭魚集合景鯉和屈匄,下令兩人一起向自己靠攏,交替掩護,向楚王中軍大營方向側退,期間不斷砍殺不聽指揮的楚兵。這個時候,隻有楚軍內部的團結才能救他們,三人緊密配合,在付出一定傷亡後還是退到了楚軍中軍大營,開始組建第二道防禦。楚軍大營分為左中右三處,左右在前是戰爭主力和保護中營,中軍大營成前尖後寬的三角形,是楚王的大帳和糧草的所在。現在已經失去了左右大營,必須要守住中軍大營才能避免全線潰敗。幸好中軍大營建在丘陵之上,讓楚軍重新擁有了地形優勢,才能擋住魏軍。
昭陽也追了上來,和龍賈混戰在一起。昭鼠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後,見仍然無法攻破龐涓的後方,韓軍又一直騷擾,下令側退往左大營,準備前後夾擊龍賈。
昭鼠的側退十分順利,韓軍不敢再追了,魏軍兵力不足。這下讓龍賈開始感到危險,知道拿下楚王已經不可能了,果斷選擇向右大營的龐蔥和襄庇靠攏。
大戰一直進行到天黑,楚軍守住了中軍大營,魏軍拿下了左右兩座大營,龐涓見已經無法擴大戰果,下令暫停進攻,把左右大營重新修葺起來,將楚軍擋在裏麵。
當天夜裏,粗略估計人數,魏軍損失兩萬人,韓軍損失四萬,楚軍未知,很多來不及退入中軍大營的楚軍,不是被俘虜就是逃脫在外。
這時候,韓相韓辰怒氣衝衝的來找龐涓“武成伯,你明明讓魏武卒在韓軍側翼,為什麽不救援,反而讓韓軍損失慘重。你今天如果不給滿意答複。我就。。。”
“就怎麽樣?”龐涓一臉鄙夷的說道“我知道韓軍難敵楚軍,所以派魏武卒在旁邊接應。可是韓軍從頭到尾都是韓朋的五萬人在打,你的三萬人除了最後逃跑,什麽也沒有幹?相國不應該先給我一個解釋嗎?”
“這。。。”韓辰竟然無言以對。
楚軍的數百輛戰車分三批從左翼殺出,攻向了韓朋。
而正麵的昭陽甚至已經把楚王的三萬楚武卒壓上了。這是當年吳起變法,按照魏國的魏武卒建立的一支強軍。一般都是做楚王禁軍的,這次為了迅速打敗韓軍,楚王特意劃給昭陽指揮的。
正麵的韓軍迅速潰敗,又被昭鼠從側翼攻打,加上韓辰一直不願把最後三萬人壓上。楚軍十萬人馬傾巢而出,不管是人數還是精銳程度都超過韓朋的五萬人。韓軍開始潰敗了,後方的韓辰第一時間想往鄢陵撤退,但是被潰兵裹挾著一起向魏軍方向潰退。
龐涓看到此情此景,淡定的下令“後軍環形防禦,不要讓韓軍靠近,五十步內格殺勿論。讓他們往東北角。”
魏軍後軍在龐涓的指揮下,利用戰車,盾牌組建半圓環形防禦,對於靠近的人,不管韓楚,全部射殺。
韓軍狼狽奔逃,見魏軍不肯救援,隻能往旁邊魏軍放出的道路繼續逃命,而楚軍依然窮追不舍。
看到魏軍並沒有因為韓軍的潰敗而出現慌亂,昭陽頓感不妙。
這時,昭陽的後方突然出現喊殺聲,昭陽向著自己的後麵望去,頓時一驚,差點從戰車上摔下來。一支魏軍突然從後方殺出,攻入楚軍左翼的營寨,為首的正是魏軍龍賈。昭陽十萬大軍已經殺出,現在裏麵幾乎沒有什麽兵馬了。龍賈輕而易舉的拿下了楚軍的壁壘。
原來龐涓早就猜到,楚軍會對韓國下手,畢竟韓軍人數和戰力弱,比魏軍更容易擊敗。龍賈率領兩萬魏武卒早早就埋伏在韓軍側翼,即使韓軍全線潰退也不救援,等到昭陽傾巢而出的時候就立刻攻占楚軍壁壘。
龍賈攻入楚營了,沒有做任何停留,立刻向楚軍內部殺去,目標隻有一個——楚王熊商。
這個時候,昭魚,景鯉,屈匄也全部反應過來了。不約而同的感到大事不妙,派出身邊最近的隊伍去救援楚王。
此時的楚王還在登高台觀察著戰局,剛剛還在高興,昭陽打敗韓軍,楚軍馬上要勝利了,就看見龍賈領著魏軍向自己殺來。
左右護衛立刻說道“大王,請暫避!”
說完護衛楚王左右,離開了登高台。
楚軍的後方開始亂了,龍賈不斷進攻的同時還不斷放火,目的就要楚軍越亂越好。
魏軍正麵的襄庇和龐蔥看到這個情況,更加賣力的進攻了,楚軍開始瞻前顧後,戰力大減。
昭陽看到此情此景已經顧不上追殺韓軍了,立刻下令昭鼠全力攻打魏軍後方,自己親自率領楚武卒救援楚王。如果楚王遇害,那麽昭氏一族將是楚國的罪人,永無翻身之機會。
龐涓指揮三萬人抗住七萬楚軍的進攻,十分吃力,最精銳的步兵都派出去了,這三萬人很多是戰車營的,進攻很強,防禦偏弱。如果不是龐涓親自指揮加上楚軍人心惶惶,是很難擋住的。
這時一直潰敗的韓軍才反應過來,後麵追殺的楚軍沒了,轉而攻打魏軍去了。
稍微緩過神的韓朋立刻意識到,楚軍開始不敵了,立刻要組織人馬重新殺回去,遠在人群中的相國韓辰驚魂未定。韓朋也不再理會他,直接下令道“全軍出擊,殺敵一級,賞萬錢!”
說罷,親自帶隊衝在最前麵,將乃是兵之膽,其餘士兵看見將軍如此勇敢,立刻拿起武器跟著後麵殺了過去。
昭鼠還在拚命的進攻,沒想到原本已經窮途末路的韓軍居然又殺了回來,一下子把楚軍打亂了。原本還是全力進攻的昭鼠,隻能被迫陷入防守,這也意味這一路楚軍已經沒有希望改變戰局了。
龐涓轉頭看向楚營內部,這時已經火光四起,龍賈已經殺到楚王的大帳。楚軍的救援部隊也已經趕到,那就是說明楚軍的正麵防禦已經嚴重不足。果然,襄庇和龐蔥幾乎同時拿下了羊馬牆,進入楚軍營寨內。
此時,看見營寨已經守不住了,楚軍的昭魚集合景鯉和屈匄,下令兩人一起向自己靠攏,交替掩護,向楚王中軍大營方向側退,期間不斷砍殺不聽指揮的楚兵。這個時候,隻有楚軍內部的團結才能救他們,三人緊密配合,在付出一定傷亡後還是退到了楚軍中軍大營,開始組建第二道防禦。楚軍大營分為左中右三處,左右在前是戰爭主力和保護中營,中軍大營成前尖後寬的三角形,是楚王的大帳和糧草的所在。現在已經失去了左右大營,必須要守住中軍大營才能避免全線潰敗。幸好中軍大營建在丘陵之上,讓楚軍重新擁有了地形優勢,才能擋住魏軍。
昭陽也追了上來,和龍賈混戰在一起。昭鼠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後,見仍然無法攻破龐涓的後方,韓軍又一直騷擾,下令側退往左大營,準備前後夾擊龍賈。
昭鼠的側退十分順利,韓軍不敢再追了,魏軍兵力不足。這下讓龍賈開始感到危險,知道拿下楚王已經不可能了,果斷選擇向右大營的龐蔥和襄庇靠攏。
大戰一直進行到天黑,楚軍守住了中軍大營,魏軍拿下了左右兩座大營,龐涓見已經無法擴大戰果,下令暫停進攻,把左右大營重新修葺起來,將楚軍擋在裏麵。
當天夜裏,粗略估計人數,魏軍損失兩萬人,韓軍損失四萬,楚軍未知,很多來不及退入中軍大營的楚軍,不是被俘虜就是逃脫在外。
這時候,韓相韓辰怒氣衝衝的來找龐涓“武成伯,你明明讓魏武卒在韓軍側翼,為什麽不救援,反而讓韓軍損失慘重。你今天如果不給滿意答複。我就。。。”
“就怎麽樣?”龐涓一臉鄙夷的說道“我知道韓軍難敵楚軍,所以派魏武卒在旁邊接應。可是韓軍從頭到尾都是韓朋的五萬人在打,你的三萬人除了最後逃跑,什麽也沒有幹?相國不應該先給我一個解釋嗎?”
“這。。。”韓辰竟然無言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