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章大軍開始後撤,隨行的輜重全部放棄。
魏錯領著騎兵剛到,就看見繁陽火光衝天,心裏大驚不好了!也顧不上追擊匡章主力,而是迅速入城拯救糧食。這可是魏軍一個月的口糧。
經過了一夜的救火,繁陽的糧食雖然慶幸沒有被全部燒了,但是也燒了大半隻剩十萬石。
魏錯大怒,立刻下令全軍繼續追擊匡章。卻收到斥候回報,匡章往西北進攻鄴城隻是虛晃一槍,大軍已經折返往東,過元城,黃城,準備退回齊國了。各地直道被匡章破壞嚴重,鄴城令正在組織各地搶修,糧草運輸受阻。
此時的袁達建議道“中卿,齊軍已退,武成伯的命令已經完成,應該返回阿城複命了。”
魏錯卻搖搖頭“齊軍全身而退算什麽完成?他今天可以退回去,明天也可以再回來。隻有滅了他才能永結後患。”
“那武成伯那邊。。。”袁達故作為難的說道。
魏錯立刻說道“這我會解釋!全軍向東北追擊齊軍。匡章想要回齊國最直接的就是在清氏渡河返回阿城,我親自領一萬騎兵去攔截,袁達將軍你領兩萬魏武卒經元城,黃城追擊。”
“諾!”袁達回答道。
匡章確實準備經清氏渡河返回阿城,但是當他知道魏錯在後麵咬著不放的時候,立刻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魏錯一萬騎兵奔襲百裏到清氏,原本以為是一場惡戰卻沒有發現匡章主力的蹤影。立刻派出大批斥候查探,但是從黃城到清氏幾十裏範圍內都沒有發現。魏錯心裏大驚,暗感不好,匡章極有可能學孫臏半路設伏,如果這樣袁達就危險,當即趕往和袁達匯合。
袁達按照魏錯的命令領兩萬魏武卒往黃城追擊匡章。由於剛剛出發,還沒進入警備,一路上也隻顧著趕路。
袁達完全沒有預料到,匡章又偷偷跑回來,跳過元城,直接在幾地埋伏起來。
魏武卒全副武裝,一路上地動山搖,遠遠就讓你知道了。
剛剛進入幾,一旁茂密的山林立刻引起了袁達警覺。無數的飛禽盤旋在上卻遲遲不肯落下,那就說明林中有人。不過袁達並不覺得是齊人主力,倒是像一些掉隊的散兵遊勇。
袁達隨意招呼一個五百主小隊前去查探一下。並讓他解決後加急跟上。
“諾!”五百主領命而去。
魏武卒被孫臏埋伏兩次後,龐涓規定魏武卒即使行軍也要保持好防禦陣型。隻見魏武卒以三千騎兵開道在前,左右兩翼舉盾前進,中間袁達騎馬居中指揮以及少量的輜重,後方也是重步兵。
這時,林中原本安靜的環境被一陣喊殺聲破壞。左右兩邊突然殺出大批齊軍並立刻萬箭齊發,一部分始料不及的魏武卒被射中。
匡章原本計劃是是先包圍然後逐步縮小,但是魏軍比他預計的要謹慎,特別是五百人小隊突然在山林搜索,使得他被迫提前動手。
齊軍五萬多人分四個包圍過去,左右兩翼利用稍微高的丘陵優勢,使用弓箭把魏武卒壓製住,前後兩軍在道路上丟下無數巨石阻隔道路。
如果一切順利,桂陵之戰將會重現,但是剛剛袁達派出去的五百人小分隊還在負隅頑抗,造成西北角還是有一個缺口齊軍無法完全侯合圍。
袁達看準機會,果斷下令“騎兵營,往西北方向突圍,其餘步兵在上麵的丘陵列陣迎敵。”
三千騎兵立刻向前衝鋒,雖然沒有奔跑空間來加大衝擊力,但是騎兵對步兵天然的優勢,還是讓魏軍突破缺口。
看著魏武卒開始找合適地理重新列陣,匡章知道如果魏武卒準備好了,那麽自己萬萬不是對手。當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人數優勢,把魏武卒耗盡。
“左右合圍,弓箭齊射!長矛營~出擊!”匡章下令道“把石頭砸過去,不能讓魏人跑了。”
此情此景袁達再熟悉不過了,桂陵之戰,平陽之戰,天下能夠兩次重創魏武卒的隻有齊國孫臏。此時他心裏已經斷定這是孫臏親自來了,想要第三次吃掉魏武卒。如果是其他情況,魏武卒一般直接殺出去,放眼天下還沒有誰是魏武卒的對手。現在齊軍合圍過來,為了保險他還是選擇尋找地勢先穩定情況再進行下一步。
齊軍瘋狂的向魏武卒射箭,拋石。。。魏武卒急忙用盾牌抵擋,但仍然前進中。
魏武卒騎兵終於與五百小隊匯合,開始掩護其餘部隊靠攏。
“前隊變後隊防禦,後隊變前隊防禦,左右兩翼結陣,中軍弓箭手準備!”袁達迅速的下達命令。魏武卒的單兵素質遠高於齊軍,可以迅速應付變化地勢和戰場。
“長矛進攻,弓箭手跟上,不能給魏人喘息!”
。。。
“報~東北方向發現魏軍大批騎兵,估計不下萬騎!”還在拚命指揮進攻的匡章聽到這個消息,無奈的說道“看來今天是拿不下魏人了!”
匡章轉對副將而說道“你領三千人往東北阻擋魏軍騎兵,掩護大部隊撤退。”
“諾。。。”雖然不情願,但還是照做。
“弓弩營後撤,長矛營跟上。戰車開道,往東南麵退!”匡章下令道。
齊軍開始迅速後退,戰車迅速往東南狂奔,滾起煙塵。步兵也開始後退,後方的弓弩營先撤了,跟著原本進攻的長矛營也立刻放棄進攻開始跑路。
袁達看著齊軍開始撤退,立刻意識到自己援兵到了,同時也知道了這不是齊軍主力,自然孫臏也不會在這了。想到這裏,立刻大怒“全軍出擊,不要讓齊人跑了。殺~”
原本還防守的魏武卒一下子開始了反攻,騎兵策馬奔騰,一眨眼功夫就追上了齊軍。一把把魏刀橫掃而過,一個個人頭也迅速飛出半空。魏武卒重步兵也在後方跟上。
匡章回頭望去,看見大殺四方的魏武卒,頓感不妙。轉而下令“後軍盾陣防禦,務必擋住魏軍。”
又有數千齊軍被留下斷後。
魏錯領著騎兵剛到,就看見繁陽火光衝天,心裏大驚不好了!也顧不上追擊匡章主力,而是迅速入城拯救糧食。這可是魏軍一個月的口糧。
經過了一夜的救火,繁陽的糧食雖然慶幸沒有被全部燒了,但是也燒了大半隻剩十萬石。
魏錯大怒,立刻下令全軍繼續追擊匡章。卻收到斥候回報,匡章往西北進攻鄴城隻是虛晃一槍,大軍已經折返往東,過元城,黃城,準備退回齊國了。各地直道被匡章破壞嚴重,鄴城令正在組織各地搶修,糧草運輸受阻。
此時的袁達建議道“中卿,齊軍已退,武成伯的命令已經完成,應該返回阿城複命了。”
魏錯卻搖搖頭“齊軍全身而退算什麽完成?他今天可以退回去,明天也可以再回來。隻有滅了他才能永結後患。”
“那武成伯那邊。。。”袁達故作為難的說道。
魏錯立刻說道“這我會解釋!全軍向東北追擊齊軍。匡章想要回齊國最直接的就是在清氏渡河返回阿城,我親自領一萬騎兵去攔截,袁達將軍你領兩萬魏武卒經元城,黃城追擊。”
“諾!”袁達回答道。
匡章確實準備經清氏渡河返回阿城,但是當他知道魏錯在後麵咬著不放的時候,立刻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魏錯一萬騎兵奔襲百裏到清氏,原本以為是一場惡戰卻沒有發現匡章主力的蹤影。立刻派出大批斥候查探,但是從黃城到清氏幾十裏範圍內都沒有發現。魏錯心裏大驚,暗感不好,匡章極有可能學孫臏半路設伏,如果這樣袁達就危險,當即趕往和袁達匯合。
袁達按照魏錯的命令領兩萬魏武卒往黃城追擊匡章。由於剛剛出發,還沒進入警備,一路上也隻顧著趕路。
袁達完全沒有預料到,匡章又偷偷跑回來,跳過元城,直接在幾地埋伏起來。
魏武卒全副武裝,一路上地動山搖,遠遠就讓你知道了。
剛剛進入幾,一旁茂密的山林立刻引起了袁達警覺。無數的飛禽盤旋在上卻遲遲不肯落下,那就說明林中有人。不過袁達並不覺得是齊人主力,倒是像一些掉隊的散兵遊勇。
袁達隨意招呼一個五百主小隊前去查探一下。並讓他解決後加急跟上。
“諾!”五百主領命而去。
魏武卒被孫臏埋伏兩次後,龐涓規定魏武卒即使行軍也要保持好防禦陣型。隻見魏武卒以三千騎兵開道在前,左右兩翼舉盾前進,中間袁達騎馬居中指揮以及少量的輜重,後方也是重步兵。
這時,林中原本安靜的環境被一陣喊殺聲破壞。左右兩邊突然殺出大批齊軍並立刻萬箭齊發,一部分始料不及的魏武卒被射中。
匡章原本計劃是是先包圍然後逐步縮小,但是魏軍比他預計的要謹慎,特別是五百人小隊突然在山林搜索,使得他被迫提前動手。
齊軍五萬多人分四個包圍過去,左右兩翼利用稍微高的丘陵優勢,使用弓箭把魏武卒壓製住,前後兩軍在道路上丟下無數巨石阻隔道路。
如果一切順利,桂陵之戰將會重現,但是剛剛袁達派出去的五百人小分隊還在負隅頑抗,造成西北角還是有一個缺口齊軍無法完全侯合圍。
袁達看準機會,果斷下令“騎兵營,往西北方向突圍,其餘步兵在上麵的丘陵列陣迎敵。”
三千騎兵立刻向前衝鋒,雖然沒有奔跑空間來加大衝擊力,但是騎兵對步兵天然的優勢,還是讓魏軍突破缺口。
看著魏武卒開始找合適地理重新列陣,匡章知道如果魏武卒準備好了,那麽自己萬萬不是對手。當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人數優勢,把魏武卒耗盡。
“左右合圍,弓箭齊射!長矛營~出擊!”匡章下令道“把石頭砸過去,不能讓魏人跑了。”
此情此景袁達再熟悉不過了,桂陵之戰,平陽之戰,天下能夠兩次重創魏武卒的隻有齊國孫臏。此時他心裏已經斷定這是孫臏親自來了,想要第三次吃掉魏武卒。如果是其他情況,魏武卒一般直接殺出去,放眼天下還沒有誰是魏武卒的對手。現在齊軍合圍過來,為了保險他還是選擇尋找地勢先穩定情況再進行下一步。
齊軍瘋狂的向魏武卒射箭,拋石。。。魏武卒急忙用盾牌抵擋,但仍然前進中。
魏武卒騎兵終於與五百小隊匯合,開始掩護其餘部隊靠攏。
“前隊變後隊防禦,後隊變前隊防禦,左右兩翼結陣,中軍弓箭手準備!”袁達迅速的下達命令。魏武卒的單兵素質遠高於齊軍,可以迅速應付變化地勢和戰場。
“長矛進攻,弓箭手跟上,不能給魏人喘息!”
。。。
“報~東北方向發現魏軍大批騎兵,估計不下萬騎!”還在拚命指揮進攻的匡章聽到這個消息,無奈的說道“看來今天是拿不下魏人了!”
匡章轉對副將而說道“你領三千人往東北阻擋魏軍騎兵,掩護大部隊撤退。”
“諾。。。”雖然不情願,但還是照做。
“弓弩營後撤,長矛營跟上。戰車開道,往東南麵退!”匡章下令道。
齊軍開始迅速後退,戰車迅速往東南狂奔,滾起煙塵。步兵也開始後退,後方的弓弩營先撤了,跟著原本進攻的長矛營也立刻放棄進攻開始跑路。
袁達看著齊軍開始撤退,立刻意識到自己援兵到了,同時也知道了這不是齊軍主力,自然孫臏也不會在這了。想到這裏,立刻大怒“全軍出擊,不要讓齊人跑了。殺~”
原本還防守的魏武卒一下子開始了反攻,騎兵策馬奔騰,一眨眼功夫就追上了齊軍。一把把魏刀橫掃而過,一個個人頭也迅速飛出半空。魏武卒重步兵也在後方跟上。
匡章回頭望去,看見大殺四方的魏武卒,頓感不妙。轉而下令“後軍盾陣防禦,務必擋住魏軍。”
又有數千齊軍被留下斷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