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施禮道“趙國!”
秦公駟聽完一臉茫然,問道“張子不從魏楚韓下手,怎麽從不相幹的趙國入手?”
“君上,如果魏國不先打起來,韓楚必然都不敢輕舉妄動。而現在中原諸侯還敢跟魏國拚的隻有趙國了。所以不管是趙攻魏還是魏攻趙都可以,但是不能讓他們閑下來。”
公孫衍搖搖頭“趙國屢屢被重創,如今的趙國不可能去找魏國麻煩的!”
“那就讓魏國去找趙國的麻煩!”張儀堅定的說道。
各國在論功行賞,討論伐交的時候,楚國卻是風雲湧動。
楚王商連續罷免三族大批官員,宣布全國劃分為十個郡,郡裏麵設立縣,官員由楚王親自審核任命,不得世襲。各地封君需聽從郡縣長官指揮,平時納糧,戰時從軍,私屬部曲不得超過百人。
將軍中將領裁撤,將全國軍隊設置為六軍,升遷必須以軍功,全軍由楚王親自統領,未見楚王昭命和虎符不得調動。
六卿人選除了右司馬昭陽被撤,貶到淮南郡校尉,其餘不變!
景翠因功升任莫敖,成為三族唯一一個晉升。
丹陽之戰,封君力量特別是三族勢力被極大削弱。楚王親自領王室直屬部隊北上力挽狂瀾,成為所有楚國百姓和軍隊的英雄。此時不管是威望還是手裏軍隊,封君都不是楚王的對手。
楚王的改革在這一年冬天推行到了全國。
令尹鐸椒向楚王商匯報完楚國情況,楚王商聽完問道“各地沒有出現反抗嗎?”
鐸椒回答道“有幾個小封君跟郡守衝突,但是最後發現無法反抗就很快的把賦稅交了,封地的人口,族兵也清點成冊上交了。”
楚王聽完反而沒有高興,卻是眉頭緊鎖。
鐸椒疑惑問道“大王,是否感覺有不妥嗎?這已經比去年剛剛開始的時候順利多了!”
楚王說道“就是比去年順利才奇怪?如此損害封君利益,即使知道不敵,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忍得住。楚國大大小小上百封君啊!”
鐸椒思索一下回答道“自然是畏懼大王的威望和兵力。”
“沒那麽簡單,估計是忍著在等機會!”楚王歎氣說道。
“臣馬上去查!”鐸椒回答道。
楚王商卻說道“查不到的,這種身家性命的事情沒有十足把握不會輕易露出馬腳的。”
“這。。。”鐸椒遲疑,不知道說什麽。
楚王商卻一臉輕鬆的說道“看來寡人明年還是要出征,把郢都空出來。”
“引蛇出洞?大王這樣會不會太冒險了?”鐸椒說道。
楚王商卻笑道“楚國付出這麽大代價,如果不徹底解決封君的束縛,日後也強國無望了!安排出使魏國協商討伐韓國,隻要魏國答應不援助韓國,寡人就幫他牽製秦國,相信魏王會答應的!”
鐸椒恍然大悟說道“大王英明!隻是如果出兵韓國,郢都要如何安排?”
楚王歎氣一聲,鐸椒雖然和自己親密但是能力確實不如昭魚和屈宜臼,無奈說道“你領其餘郢都人馬屯軍城外,再城內安排一支伏兵,如果叛軍搶奪郢都,誰裏應外合就一清二楚了。然後就把叛軍全部收拾了,即使有意外,寡人主力回師一樣可以平叛。”
“諾!”
“明日朝會,你提出伐韓,寡人順水推舟要禦駕親征!”楚王商說道。
鐸椒急忙回答“諾!”
冬季裏,各國全部偃旗息鼓,百姓在家裏過冬,準備明年開春好好幹,廟堂官員都在上計應付一年的考核。君王都在聽取一年得失和計劃明年。楚王商,秦公駟,齊王田因齊,趙王語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自然不像一般君王得過且過,公元前三百三十二年過去了,四國都精疲力盡,但是都已規劃了下一年的計劃。
魏申自然也不敢偷懶,也正在著手明年的準備。
龍賈退兵回國後,替代龐涓擔任國尉,算是彌補了沒有當上將軍的遺憾。
公子高近期表現突出,任命為相國府右丞。
天氣已經完全入冬了,馬上就要開春了,徐然在北麵遊說中山和燕國未歸,但是傳回消息趙國已經知曉魏國出使的事情,也派大臣遊說,中山和燕國似乎更加傾向趙國方案,對付現在虛弱但是富庶的齊國,趙國留下來可以抵擋魏國向北方擴張。
田需則是帶回了楚國令尹鐸椒,準備討論楚國明年伐韓事情。
肥義則是查探到秦國張儀再次出使趙國和齊國。
趙國調兵三萬往平原守備,代郡兵馬也在調動。
魏申聽到這麽多消息一起,腦袋嗡嗡的,召集重臣商議。
相國惠施首先開口“大王,趙國已經有了防備,恐怕很難輕易獲勝。此時如果繼續北征,大王就不得不答應楚國伐韓,而且秦國頻繁聯絡齊趙居心叵測,不得不防。”
“肥義,楚國這麽快就恢複了?”魏申問道。
肥義急忙起來說道“大王,楚王唯一可能就是調郢都王師伐韓。”
“他不怕郢都內亂嗎?伐韓為何要急於一時。”
肥義想了想說道“目前楚國已經沒有可以和楚王抗衡的力量了!所以楚王才敢如此。至於為何要急於一時,目前還未探查到。”
“田需,你在楚國有何發現?”魏申轉而問道。
田需起身道“大王,楚國最大發現是各地封君都不斷湧向郢都,求楚王恢複舊法。臣以為楚王是要轉移國內注意力,同時給利益受損的封君立功的機會。”
魏申點了點頭,戰爭的確是轉移國內矛盾最好的辦法。
田需見魏申讚同,繼續說道“大王,楚國伐韓,韓國必然向大王求援,如果知道了大王已經答應不插手必然倒向其他國家。不如連韓伐楚,可以奪回陳郡,甚至拿下楚國南陽。”
相國惠施反對道“此時把主力北調,費時費力,不如放棄韓國,向楚國索要大批糧草輜重。如此也不用擔心楚國背刺,也可以解燃眉之急。”
“相國不要忘了,還有一個秦國虎視眈眈!”肥義此時說道。
秦公駟聽完一臉茫然,問道“張子不從魏楚韓下手,怎麽從不相幹的趙國入手?”
“君上,如果魏國不先打起來,韓楚必然都不敢輕舉妄動。而現在中原諸侯還敢跟魏國拚的隻有趙國了。所以不管是趙攻魏還是魏攻趙都可以,但是不能讓他們閑下來。”
公孫衍搖搖頭“趙國屢屢被重創,如今的趙國不可能去找魏國麻煩的!”
“那就讓魏國去找趙國的麻煩!”張儀堅定的說道。
各國在論功行賞,討論伐交的時候,楚國卻是風雲湧動。
楚王商連續罷免三族大批官員,宣布全國劃分為十個郡,郡裏麵設立縣,官員由楚王親自審核任命,不得世襲。各地封君需聽從郡縣長官指揮,平時納糧,戰時從軍,私屬部曲不得超過百人。
將軍中將領裁撤,將全國軍隊設置為六軍,升遷必須以軍功,全軍由楚王親自統領,未見楚王昭命和虎符不得調動。
六卿人選除了右司馬昭陽被撤,貶到淮南郡校尉,其餘不變!
景翠因功升任莫敖,成為三族唯一一個晉升。
丹陽之戰,封君力量特別是三族勢力被極大削弱。楚王親自領王室直屬部隊北上力挽狂瀾,成為所有楚國百姓和軍隊的英雄。此時不管是威望還是手裏軍隊,封君都不是楚王的對手。
楚王的改革在這一年冬天推行到了全國。
令尹鐸椒向楚王商匯報完楚國情況,楚王商聽完問道“各地沒有出現反抗嗎?”
鐸椒回答道“有幾個小封君跟郡守衝突,但是最後發現無法反抗就很快的把賦稅交了,封地的人口,族兵也清點成冊上交了。”
楚王聽完反而沒有高興,卻是眉頭緊鎖。
鐸椒疑惑問道“大王,是否感覺有不妥嗎?這已經比去年剛剛開始的時候順利多了!”
楚王說道“就是比去年順利才奇怪?如此損害封君利益,即使知道不敵,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忍得住。楚國大大小小上百封君啊!”
鐸椒思索一下回答道“自然是畏懼大王的威望和兵力。”
“沒那麽簡單,估計是忍著在等機會!”楚王歎氣說道。
“臣馬上去查!”鐸椒回答道。
楚王商卻說道“查不到的,這種身家性命的事情沒有十足把握不會輕易露出馬腳的。”
“這。。。”鐸椒遲疑,不知道說什麽。
楚王商卻一臉輕鬆的說道“看來寡人明年還是要出征,把郢都空出來。”
“引蛇出洞?大王這樣會不會太冒險了?”鐸椒說道。
楚王商卻笑道“楚國付出這麽大代價,如果不徹底解決封君的束縛,日後也強國無望了!安排出使魏國協商討伐韓國,隻要魏國答應不援助韓國,寡人就幫他牽製秦國,相信魏王會答應的!”
鐸椒恍然大悟說道“大王英明!隻是如果出兵韓國,郢都要如何安排?”
楚王歎氣一聲,鐸椒雖然和自己親密但是能力確實不如昭魚和屈宜臼,無奈說道“你領其餘郢都人馬屯軍城外,再城內安排一支伏兵,如果叛軍搶奪郢都,誰裏應外合就一清二楚了。然後就把叛軍全部收拾了,即使有意外,寡人主力回師一樣可以平叛。”
“諾!”
“明日朝會,你提出伐韓,寡人順水推舟要禦駕親征!”楚王商說道。
鐸椒急忙回答“諾!”
冬季裏,各國全部偃旗息鼓,百姓在家裏過冬,準備明年開春好好幹,廟堂官員都在上計應付一年的考核。君王都在聽取一年得失和計劃明年。楚王商,秦公駟,齊王田因齊,趙王語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自然不像一般君王得過且過,公元前三百三十二年過去了,四國都精疲力盡,但是都已規劃了下一年的計劃。
魏申自然也不敢偷懶,也正在著手明年的準備。
龍賈退兵回國後,替代龐涓擔任國尉,算是彌補了沒有當上將軍的遺憾。
公子高近期表現突出,任命為相國府右丞。
天氣已經完全入冬了,馬上就要開春了,徐然在北麵遊說中山和燕國未歸,但是傳回消息趙國已經知曉魏國出使的事情,也派大臣遊說,中山和燕國似乎更加傾向趙國方案,對付現在虛弱但是富庶的齊國,趙國留下來可以抵擋魏國向北方擴張。
田需則是帶回了楚國令尹鐸椒,準備討論楚國明年伐韓事情。
肥義則是查探到秦國張儀再次出使趙國和齊國。
趙國調兵三萬往平原守備,代郡兵馬也在調動。
魏申聽到這麽多消息一起,腦袋嗡嗡的,召集重臣商議。
相國惠施首先開口“大王,趙國已經有了防備,恐怕很難輕易獲勝。此時如果繼續北征,大王就不得不答應楚國伐韓,而且秦國頻繁聯絡齊趙居心叵測,不得不防。”
“肥義,楚國這麽快就恢複了?”魏申問道。
肥義急忙起來說道“大王,楚王唯一可能就是調郢都王師伐韓。”
“他不怕郢都內亂嗎?伐韓為何要急於一時。”
肥義想了想說道“目前楚國已經沒有可以和楚王抗衡的力量了!所以楚王才敢如此。至於為何要急於一時,目前還未探查到。”
“田需,你在楚國有何發現?”魏申轉而問道。
田需起身道“大王,楚國最大發現是各地封君都不斷湧向郢都,求楚王恢複舊法。臣以為楚王是要轉移國內注意力,同時給利益受損的封君立功的機會。”
魏申點了點頭,戰爭的確是轉移國內矛盾最好的辦法。
田需見魏申讚同,繼續說道“大王,楚國伐韓,韓國必然向大王求援,如果知道了大王已經答應不插手必然倒向其他國家。不如連韓伐楚,可以奪回陳郡,甚至拿下楚國南陽。”
相國惠施反對道“此時把主力北調,費時費力,不如放棄韓國,向楚國索要大批糧草輜重。如此也不用擔心楚國背刺,也可以解燃眉之急。”
“相國不要忘了,還有一個秦國虎視眈眈!”肥義此時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