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參謀的這手瞞天過海之計,當真是讓劉某驚佩得歎為觀止啊!”劉鬆麵帶笑意,目光灼灼地看著一旁正專注看信的李信,隨即伸手遞過去一根煙。
李信微笑著接過,熟練地點燃,而後美美地深吸了一口,那煙霧嫋嫋升起。
“大同如今已然成為了我們的根據地,若要謀求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向外拓展打出去!劉司令又不願與明軍發生正麵衝突,李某思來想去,隻好出此下策了!”
“這哪是什麽下策?簡直就是天賜的神機妙算啊!”一軍長陳大樹也笑著說道,臉上滿是讚許與欽佩。
“這江南一帶,向來以富饒聞名天下,乃是大明的經濟命脈之所在,可同時也是咱們將來進行土地改革的巨大困難所在。那裏的財富堪稱富甲天下,江南之地文風更是鼎盛至極,整個朝廷的決策,絕對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江南的那幫位高權重的大老爺!”
“沒錯,這江南無疑是好地方!但與此同時,也是將來土地問題最為棘手、最難解決的所在。如今我部佯裝撤出山西,力求在兩年之內,將李自成部,張獻忠部等一眾流寇統統趕過長江!”
“讓他們在南邊鬧騰鬧騰,好好懲治一番那些毫無骨氣的酸秀才和惡貫滿盈的大地主、大商賈!如此一來,將來我們進軍江南之時,推行變法的難度將會大幅降低許多啊!”
眾人就此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時而激烈爭論,時而沉思默想,時而頻頻點頭。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眾人商議了很久很久,終於在諸多觀點的碰撞與融合中達成了共識。
“下麵,我下達命令。第一軍和第二軍即刻啟程進入西安地區開展工作,第三軍由我親自帶領,奔赴三門峽地區。”劉鬆表情嚴肅,目光堅定,聲音洪亮而有力。
“此次工作的重點在於,務必將轄區內所有的山寇土匪徹底清除幹淨,對於那些殘暴不仁的地主及其武裝,要堅決予以嚴厲打擊。當然了,對於沒有不法行為的地主商賈,我們要有所區別地對待,特別是那些主動投誠的地主和官兵,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妥善處理。”劉鬆微微停頓,環視眾人,加重了語氣。
“在行動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和官兵產生直接衝突,以和平解決問題為優先考量。但倘若形勢所迫,該打的時候還是要毫不猶豫地打!我們的基本策略始終是農村包圍城市,這個原則絕對不能丟棄。”劉鬆雙手握拳,表情嚴肅。
“山寨的安保工作交由紅娘子和項小龍師長全權負責,務必確保萬無一失。都下去準備吧!”劉鬆說完,狠狠的將煙頭掐滅在煙灰缸中,揮了揮手,示意眾人散會。
………………,
夜幕沉沉而降,劉鬆家中的燈光顯得尤為昏黃而暖煦。範蓉蓉端坐於床邊,輕緩地哄著僅數月大的稚子入眠,其眸中盈滿溫柔與不舍。
劉鬆靜默地佇立在窗前,凝望著窗外的夜色,雙眉緊蹙,心懷憂慮。他深知明晨一別,歸期難測,更未卜此去是否尚有再見妻兒歡顏之日。
“鬆郎,過來抱抱孩兒吧,他已睡熟了。”範蓉蓉輕聲說道,話音之中夾帶著一絲顫栗。
劉鬆緩緩轉身,移步至床邊,謹小慎微地接過兒子,那小小的身軀於他懷中顯得這般脆弱且珍貴。
“蓉娘,我……”劉鬆欲言又止,實不知該如何直麵妻子的目光。
範蓉蓉仰首,目中噙淚,“鬆郎,妾身知曉你有你的擔當,妾身不阻你。隻是,這孩兒尚幼,他往後恐都記不得父親的模樣。”
劉鬆緊緊擁著兒子,聲調低沉且堅毅,“蓉娘,待孩兒年長,你當告知於他,他的父親是為衛護家園而戰,乃真英雄。”
範蓉蓉依偎在劉鬆肩頭,淚水難抑滑落,“妾身隻盼你能平安歸來,咱們一家得以團聚。”
劉鬆輕柔拭去妻子的淚水,“蓉娘,莫過憂心,我定會活著歸來,我應你。”
二人相擁而泣,良久,範蓉蓉抬首,竭力擠出一抹笑顏,“鬆郎,今宵咱們好好過,莫去想那些惱人之事。”
劉鬆頷首,“善,咱們一同與孩兒講講未來之美好。”
夜漸深矣,劉鬆和範蓉蓉臥於榻上,孩兒睡於中間。範蓉蓉緊緊握著劉鬆之手,仿若一鬆開他便會消逝。
“鬆郎,倘若真有那般一日,妾身定會好好將孩兒撫養長大,使他成為如你一般英勇之人。”範蓉蓉之聲於寂靜之夜顯得格外明晰。
劉鬆心中滿是愧疚與不舍,“蓉娘,是為夫對不住你們,讓你們受苦了。”
“非也,鬆郎,你乃為眾人,妾身與孩兒皆以你為傲。”範蓉蓉說道。
劉鬆望著妻子篤定的眼神,心中暗暗立誓,定要活著歸來,予他們一個幸福之未來。
月光透過窗牖灑入屋內,照亮了他們的麵龐,亦照亮了他們心中的希翼與牽掛。
………………
次日。
大同府範家商號後院的密室。
劉鬆坐在上首。下麵坐著大同商號的掌櫃範永興和參謀李信。
一名管家模樣的中年男子畢恭畢敬的把一封打了火漆的信遞了上來。
“劉大當家!這是我家老爺的親筆信!”
李信接過信,打開看了一眼,遞給了劉鬆。
“劉大當家親啟:
敬啟者,吾乃第王樸。今有一事,令吾煩憂不已,特修此書,以訴衷腸,望大當家能為吾指點一二。
近日,聖上竟接受首輔溫體仁之議,欲遣吾領兵攻打鳳凰山之破虜軍。吾實不願行此不義之戰。破虜軍亦為抗敵之眾,吾心深知其誌在保家衛國,與吾等本應同心同德,共禦外侮。
然皇命難違,吾身處此境,實感左右為難。若從命攻之,必致生靈塗炭,且有違吾之良心;若抗命不從,便是欺君之罪,禍及身家。吾思來想去,竟不知如何是好。
吾素聞大當家高義,見識廣博,處世有方。故今冒昧請教,望大當家能以高見教吾。若大當家以為此事無可轉圜,吾或唯有領眾投誠,以保將士性命,免造更多殺孽。
吾深知此舉關乎重大,然吾不願為虎作倀,徒增罪孽。還望大當家能速賜良策,解吾之困。”
李信微笑著接過,熟練地點燃,而後美美地深吸了一口,那煙霧嫋嫋升起。
“大同如今已然成為了我們的根據地,若要謀求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向外拓展打出去!劉司令又不願與明軍發生正麵衝突,李某思來想去,隻好出此下策了!”
“這哪是什麽下策?簡直就是天賜的神機妙算啊!”一軍長陳大樹也笑著說道,臉上滿是讚許與欽佩。
“這江南一帶,向來以富饒聞名天下,乃是大明的經濟命脈之所在,可同時也是咱們將來進行土地改革的巨大困難所在。那裏的財富堪稱富甲天下,江南之地文風更是鼎盛至極,整個朝廷的決策,絕對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江南的那幫位高權重的大老爺!”
“沒錯,這江南無疑是好地方!但與此同時,也是將來土地問題最為棘手、最難解決的所在。如今我部佯裝撤出山西,力求在兩年之內,將李自成部,張獻忠部等一眾流寇統統趕過長江!”
“讓他們在南邊鬧騰鬧騰,好好懲治一番那些毫無骨氣的酸秀才和惡貫滿盈的大地主、大商賈!如此一來,將來我們進軍江南之時,推行變法的難度將會大幅降低許多啊!”
眾人就此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時而激烈爭論,時而沉思默想,時而頻頻點頭。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眾人商議了很久很久,終於在諸多觀點的碰撞與融合中達成了共識。
“下麵,我下達命令。第一軍和第二軍即刻啟程進入西安地區開展工作,第三軍由我親自帶領,奔赴三門峽地區。”劉鬆表情嚴肅,目光堅定,聲音洪亮而有力。
“此次工作的重點在於,務必將轄區內所有的山寇土匪徹底清除幹淨,對於那些殘暴不仁的地主及其武裝,要堅決予以嚴厲打擊。當然了,對於沒有不法行為的地主商賈,我們要有所區別地對待,特別是那些主動投誠的地主和官兵,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妥善處理。”劉鬆微微停頓,環視眾人,加重了語氣。
“在行動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和官兵產生直接衝突,以和平解決問題為優先考量。但倘若形勢所迫,該打的時候還是要毫不猶豫地打!我們的基本策略始終是農村包圍城市,這個原則絕對不能丟棄。”劉鬆雙手握拳,表情嚴肅。
“山寨的安保工作交由紅娘子和項小龍師長全權負責,務必確保萬無一失。都下去準備吧!”劉鬆說完,狠狠的將煙頭掐滅在煙灰缸中,揮了揮手,示意眾人散會。
………………,
夜幕沉沉而降,劉鬆家中的燈光顯得尤為昏黃而暖煦。範蓉蓉端坐於床邊,輕緩地哄著僅數月大的稚子入眠,其眸中盈滿溫柔與不舍。
劉鬆靜默地佇立在窗前,凝望著窗外的夜色,雙眉緊蹙,心懷憂慮。他深知明晨一別,歸期難測,更未卜此去是否尚有再見妻兒歡顏之日。
“鬆郎,過來抱抱孩兒吧,他已睡熟了。”範蓉蓉輕聲說道,話音之中夾帶著一絲顫栗。
劉鬆緩緩轉身,移步至床邊,謹小慎微地接過兒子,那小小的身軀於他懷中顯得這般脆弱且珍貴。
“蓉娘,我……”劉鬆欲言又止,實不知該如何直麵妻子的目光。
範蓉蓉仰首,目中噙淚,“鬆郎,妾身知曉你有你的擔當,妾身不阻你。隻是,這孩兒尚幼,他往後恐都記不得父親的模樣。”
劉鬆緊緊擁著兒子,聲調低沉且堅毅,“蓉娘,待孩兒年長,你當告知於他,他的父親是為衛護家園而戰,乃真英雄。”
範蓉蓉依偎在劉鬆肩頭,淚水難抑滑落,“妾身隻盼你能平安歸來,咱們一家得以團聚。”
劉鬆輕柔拭去妻子的淚水,“蓉娘,莫過憂心,我定會活著歸來,我應你。”
二人相擁而泣,良久,範蓉蓉抬首,竭力擠出一抹笑顏,“鬆郎,今宵咱們好好過,莫去想那些惱人之事。”
劉鬆頷首,“善,咱們一同與孩兒講講未來之美好。”
夜漸深矣,劉鬆和範蓉蓉臥於榻上,孩兒睡於中間。範蓉蓉緊緊握著劉鬆之手,仿若一鬆開他便會消逝。
“鬆郎,倘若真有那般一日,妾身定會好好將孩兒撫養長大,使他成為如你一般英勇之人。”範蓉蓉之聲於寂靜之夜顯得格外明晰。
劉鬆心中滿是愧疚與不舍,“蓉娘,是為夫對不住你們,讓你們受苦了。”
“非也,鬆郎,你乃為眾人,妾身與孩兒皆以你為傲。”範蓉蓉說道。
劉鬆望著妻子篤定的眼神,心中暗暗立誓,定要活著歸來,予他們一個幸福之未來。
月光透過窗牖灑入屋內,照亮了他們的麵龐,亦照亮了他們心中的希翼與牽掛。
………………
次日。
大同府範家商號後院的密室。
劉鬆坐在上首。下麵坐著大同商號的掌櫃範永興和參謀李信。
一名管家模樣的中年男子畢恭畢敬的把一封打了火漆的信遞了上來。
“劉大當家!這是我家老爺的親筆信!”
李信接過信,打開看了一眼,遞給了劉鬆。
“劉大當家親啟:
敬啟者,吾乃第王樸。今有一事,令吾煩憂不已,特修此書,以訴衷腸,望大當家能為吾指點一二。
近日,聖上竟接受首輔溫體仁之議,欲遣吾領兵攻打鳳凰山之破虜軍。吾實不願行此不義之戰。破虜軍亦為抗敵之眾,吾心深知其誌在保家衛國,與吾等本應同心同德,共禦外侮。
然皇命難違,吾身處此境,實感左右為難。若從命攻之,必致生靈塗炭,且有違吾之良心;若抗命不從,便是欺君之罪,禍及身家。吾思來想去,竟不知如何是好。
吾素聞大當家高義,見識廣博,處世有方。故今冒昧請教,望大當家能以高見教吾。若大當家以為此事無可轉圜,吾或唯有領眾投誠,以保將士性命,免造更多殺孽。
吾深知此舉關乎重大,然吾不願為虎作倀,徒增罪孽。還望大當家能速賜良策,解吾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