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衡生物治療癌症的藥物,一例國內售價是5萬元,包括一支靶向藥,兩支廣譜噬癌細胞藥劑,一支恢複藥劑。
早期癌症患者隻需要一例就能治好。
專項解決方案,一例為10萬元,包括兩支靶向藥,三支專項治療藥劑,中晚期患者想要完全治好,一般兩例就夠了。
除非是特別嚴重的,已經擴散80%以上的患者,需要使用三例專項治療藥劑,藥物成本也就30萬元。
出口國外的價格,起步價就是國內售價,然後根據當地經濟情況而定。
僅僅昨天一天時間,就銷售出去了2萬億元的藥物,看到這個數字,楊乾都不得不佩服醫藥的賺錢能力。
而生產成本卻非常低,每例隻需要500元,百倍毛利潤起步。
不過正常情況下,醫藥的研發成本極高,特別是生物藥劑,成本的大頭就是研發成本。
玉衡生物公司有楊乾提供的技術資料,研發成本雖然也不算低,但和收益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第一天訂單火爆之後,接下來訂單突然少了很多,楊乾還以為出了問題,詢問了青薇。
對方給的答複就是等等再看。
因為拿到藥物的醫療機構還需要看看效果,並不是所有的醫療機構都知道臨床數據。
果然,一周之後,原本平淡的訂單量突然再次暴漲,僅僅三天時間,新增訂單就多出了5000萬例,大部分來自海外。
因為前期癌症患者一周的時間基本都能治好,效果已經得到了驗證,訂單自然暴漲。
像這種效果如此好的特效藥,意味著必然會被搶購,如果生產商產能不足的話,肯定要排隊等。
癌症又不像其他疾病能等得起,所以為了盡早拿到訂單,很多醫療機構都是按半年到一年的量訂購。
第一批患者康複出院,帶來的震撼無以言表。
國際權威醫療雜誌或學術期刊,還有廣大親身經曆的患者,都在不斷宣傳玉衡生物公司的癌症治療藥劑。
這裏麵大部分都是自發宣傳,特別是患者本人,是玉衡生物的免費宣傳員。
但也有不少國際學術期刊,玉衡生物通過各種途徑打點過了,別覺得學術界就很幹淨,其實也一樣人情世故。
像玉衡生物這樣,不僅產品過硬,而且還懂事,將來注定是生物領域巨頭的企業,學術期刊都很配合,給他們賣力宣傳。
“我能證明玉衡生物的癌症治療藥物效果很好,我哥就是早期患者,當時家裏人嚇死了,生怕治不好。
按照以往治療方案,化療簡直是折磨人,現在好了,我哥用了玉衡生物的藥,不僅不用住院,隔一天去打一次針,檢查一下就行。
一周後去檢查,醫生告訴他已經治好了,整個治療過程完全沒有任何痛苦,除了怕打針之外。”
“我就是醫院腫瘤科的醫生,有很多檢查出來腫瘤的人,並不一定非要使用玉衡生物的藥,大部分其實是良性的,憑借身體免疫力能夠自愈。
但因為玉衡生物的藥物確實好用,且過程簡單無副作用,導致很多良性腫瘤患者也要使用,但成本還是太高了。
我建議玉衡生物推出一份輕量級治療方案,減輕這部分患者的負擔。”
這位醫生的建議很好,有些良性腫瘤確實沒有必要治療,但患者不這麽想,現在是良性不代表以後就是良性,也有可能轉化為惡性腫瘤。
對患者來說,能盡早消滅就盡早。
這條評論的下麵,就有玉衡生物的回複,表示已經注意到了,會考慮研究,減輕這部分患者的負擔。
後來楊乾才知道,僅僅一周時間,玉衡生物就新增了新的包裝,成分還是原來的成分,量隻有原來的五分之一。
價格也按量減少不少,每例隻需要 1萬元,大部分良性腫瘤隻需要一例就能治好。
但也有例外,例如良性正轉為惡性的腫瘤,這個量就不夠了,需要使用正常量。
半個月後,訂單再次來了一波小高潮,因為大部分中期患者半個月的時間就能治好,除非中期向後期發展的患者,需要更多時間治療。
如此不拖泥帶水,說能治好就能治好的藥物,但凡思維正常的國家,都會選擇購買。
相比其他抗癌治療,不僅很難治好不說,對病人來說也是折磨,花的錢說不定比這個還要多。
估計也隻有那些治不好病的藥物研發生產企業不高興,因為玉衡生物斷了他們的財路。
楊乾也聽說過傳聞,不是醫藥企業沒有治好癌症的藥物,而是鎖在櫃子裏不拿出來,因為隻有半死不活的治療方案,才能給他們帶來持續的收入。
不管是真是假,楊乾很肯定,他們就算有能治好癌症的藥物,效果也絕對沒有玉衡生物的好,綜合成本說不定更高。
從發售過去20天,玉衡生物接到的癌症治療藥物訂單數量就達到了1億例,訂單總額高達15萬億元。
訂單最多的是歐羅巴,這些國家基本實現了醫保全覆蓋,基本癌症治療方案也在醫保內,所以他們的腫瘤患者數量存量很大。
對他們的醫保體係造成的壓力也很大,玉衡生物的治療藥物,雖然不便宜,但能一勞永逸解決問題。
其次就是來自醫藥技術被稱為藍星最強的漂亮國,這屬實讓楊乾感到意外,他還以為這裏成為最難攻克的堡壘,因為動了當地很多醫藥和醫療器械巨頭的利益。
楊乾其實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沒想到這麽快就投降了。
玉衡生物給出的理由,就是自家的產品太出色了,就算他們想瞞也瞞不住。
患者強烈要求使用玉衡生物的治療方案,醫療機構再和醫藥巨頭媾和,也不能昧著良心拒絕患者的要求。
最重要的還是保險公司的態度,保險公司覺得有利可圖,自然願意選擇最佳方案。
其實有很多國家的醫療保險公司找上玉衡生物,想要以內部價格拿貨,然後以市場價報價。
這樣保險公司既占了利益,又得了麵子,讓繳納醫保的用戶覺得自己賺翻了。
這種屢試不爽的套路,結果被玉衡生物拒絕了,愛用不用,這就是玉衡生物的態度,不屑於搞幕後交易。
反正又不指望這一款藥賺錢,今後還有很多藥物上市,總之不會差錢。
如果選擇對抗的話,那就讓天璿保險去這些國家經營商業醫保業務,把這些保險公司的商業醫療業務搶過來。
特別是後期,玉衡生物能治療絕大部分重疾病,作為兄弟企業的天璿保險,經營商業醫療保險優勢太明顯了。
早期癌症患者隻需要一例就能治好。
專項解決方案,一例為10萬元,包括兩支靶向藥,三支專項治療藥劑,中晚期患者想要完全治好,一般兩例就夠了。
除非是特別嚴重的,已經擴散80%以上的患者,需要使用三例專項治療藥劑,藥物成本也就30萬元。
出口國外的價格,起步價就是國內售價,然後根據當地經濟情況而定。
僅僅昨天一天時間,就銷售出去了2萬億元的藥物,看到這個數字,楊乾都不得不佩服醫藥的賺錢能力。
而生產成本卻非常低,每例隻需要500元,百倍毛利潤起步。
不過正常情況下,醫藥的研發成本極高,特別是生物藥劑,成本的大頭就是研發成本。
玉衡生物公司有楊乾提供的技術資料,研發成本雖然也不算低,但和收益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第一天訂單火爆之後,接下來訂單突然少了很多,楊乾還以為出了問題,詢問了青薇。
對方給的答複就是等等再看。
因為拿到藥物的醫療機構還需要看看效果,並不是所有的醫療機構都知道臨床數據。
果然,一周之後,原本平淡的訂單量突然再次暴漲,僅僅三天時間,新增訂單就多出了5000萬例,大部分來自海外。
因為前期癌症患者一周的時間基本都能治好,效果已經得到了驗證,訂單自然暴漲。
像這種效果如此好的特效藥,意味著必然會被搶購,如果生產商產能不足的話,肯定要排隊等。
癌症又不像其他疾病能等得起,所以為了盡早拿到訂單,很多醫療機構都是按半年到一年的量訂購。
第一批患者康複出院,帶來的震撼無以言表。
國際權威醫療雜誌或學術期刊,還有廣大親身經曆的患者,都在不斷宣傳玉衡生物公司的癌症治療藥劑。
這裏麵大部分都是自發宣傳,特別是患者本人,是玉衡生物的免費宣傳員。
但也有不少國際學術期刊,玉衡生物通過各種途徑打點過了,別覺得學術界就很幹淨,其實也一樣人情世故。
像玉衡生物這樣,不僅產品過硬,而且還懂事,將來注定是生物領域巨頭的企業,學術期刊都很配合,給他們賣力宣傳。
“我能證明玉衡生物的癌症治療藥物效果很好,我哥就是早期患者,當時家裏人嚇死了,生怕治不好。
按照以往治療方案,化療簡直是折磨人,現在好了,我哥用了玉衡生物的藥,不僅不用住院,隔一天去打一次針,檢查一下就行。
一周後去檢查,醫生告訴他已經治好了,整個治療過程完全沒有任何痛苦,除了怕打針之外。”
“我就是醫院腫瘤科的醫生,有很多檢查出來腫瘤的人,並不一定非要使用玉衡生物的藥,大部分其實是良性的,憑借身體免疫力能夠自愈。
但因為玉衡生物的藥物確實好用,且過程簡單無副作用,導致很多良性腫瘤患者也要使用,但成本還是太高了。
我建議玉衡生物推出一份輕量級治療方案,減輕這部分患者的負擔。”
這位醫生的建議很好,有些良性腫瘤確實沒有必要治療,但患者不這麽想,現在是良性不代表以後就是良性,也有可能轉化為惡性腫瘤。
對患者來說,能盡早消滅就盡早。
這條評論的下麵,就有玉衡生物的回複,表示已經注意到了,會考慮研究,減輕這部分患者的負擔。
後來楊乾才知道,僅僅一周時間,玉衡生物就新增了新的包裝,成分還是原來的成分,量隻有原來的五分之一。
價格也按量減少不少,每例隻需要 1萬元,大部分良性腫瘤隻需要一例就能治好。
但也有例外,例如良性正轉為惡性的腫瘤,這個量就不夠了,需要使用正常量。
半個月後,訂單再次來了一波小高潮,因為大部分中期患者半個月的時間就能治好,除非中期向後期發展的患者,需要更多時間治療。
如此不拖泥帶水,說能治好就能治好的藥物,但凡思維正常的國家,都會選擇購買。
相比其他抗癌治療,不僅很難治好不說,對病人來說也是折磨,花的錢說不定比這個還要多。
估計也隻有那些治不好病的藥物研發生產企業不高興,因為玉衡生物斷了他們的財路。
楊乾也聽說過傳聞,不是醫藥企業沒有治好癌症的藥物,而是鎖在櫃子裏不拿出來,因為隻有半死不活的治療方案,才能給他們帶來持續的收入。
不管是真是假,楊乾很肯定,他們就算有能治好癌症的藥物,效果也絕對沒有玉衡生物的好,綜合成本說不定更高。
從發售過去20天,玉衡生物接到的癌症治療藥物訂單數量就達到了1億例,訂單總額高達15萬億元。
訂單最多的是歐羅巴,這些國家基本實現了醫保全覆蓋,基本癌症治療方案也在醫保內,所以他們的腫瘤患者數量存量很大。
對他們的醫保體係造成的壓力也很大,玉衡生物的治療藥物,雖然不便宜,但能一勞永逸解決問題。
其次就是來自醫藥技術被稱為藍星最強的漂亮國,這屬實讓楊乾感到意外,他還以為這裏成為最難攻克的堡壘,因為動了當地很多醫藥和醫療器械巨頭的利益。
楊乾其實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沒想到這麽快就投降了。
玉衡生物給出的理由,就是自家的產品太出色了,就算他們想瞞也瞞不住。
患者強烈要求使用玉衡生物的治療方案,醫療機構再和醫藥巨頭媾和,也不能昧著良心拒絕患者的要求。
最重要的還是保險公司的態度,保險公司覺得有利可圖,自然願意選擇最佳方案。
其實有很多國家的醫療保險公司找上玉衡生物,想要以內部價格拿貨,然後以市場價報價。
這樣保險公司既占了利益,又得了麵子,讓繳納醫保的用戶覺得自己賺翻了。
這種屢試不爽的套路,結果被玉衡生物拒絕了,愛用不用,這就是玉衡生物的態度,不屑於搞幕後交易。
反正又不指望這一款藥賺錢,今後還有很多藥物上市,總之不會差錢。
如果選擇對抗的話,那就讓天璿保險去這些國家經營商業醫保業務,把這些保險公司的商業醫療業務搶過來。
特別是後期,玉衡生物能治療絕大部分重疾病,作為兄弟企業的天璿保險,經營商業醫療保險優勢太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