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人性的漏洞
窮人的認知就是富人的財富來源 作者:商業幕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個屢試不爽的人性漏洞
如果你穿著一身乞丐的衣服,找陌生人借十塊錢,大概率沒人願意給你。但要是你身著一身西裝,站在跑車旁邊,找路人借十塊錢停車費,對方不僅可能會給你,還可能會說不用還了。你還是那個你,可在別人眼中,一個是毫無信用的乞丐,一個是體麵的精英。
人性有兩個特點,明白了這兩點,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一是慕強心理,人們往往偏愛那些有實力、有地位、有能力的人。這個特點導致很多人會以社會地位和外在表現來評判一個人!絕大部分人,大概99%吧,都是通過一個人的外在形象來推測其真實的實力和能力。
說同樣的一句話,如果沒什麽名氣,別人可能馬上像跳蚤一樣跳出來質疑、跟你抬杠。可一旦你有了名氣,別人就會把你說的話奉為真理。
這就是為什麽很多人都自稱是世界五百強高管,孵化過百億級企業。你會發現,僅僅這麽一句話,別人就會毫不懷疑地尊重、追隨、崇拜。
當然,你或許不喜歡這種沒下限、沒品位的吹牛。
沒關係,你可以從三個方麵讓別人覺得你有實力、有地位、有能力。
第一,擁有贏家心態。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成功人士,堅信自己有資格獲得他人的尊重和喜愛。比如求人辦事,要是你姿態太低,別人會覺得你沒實力,對待你就像對待乞丐;要是你大大方方的,對方就會覺得你有實力,也就更願意幫你。
第二,讓你的亮相足夠驚豔。穿衣打扮不一定要昂貴,但得有品位;說話談吐不要求特別文雅,但眼界得寬;待人處事不一定要刻意裝大氣,但心胸一定要豁達。讓自己顯得積極、正麵、陽光,讓別人感受到你的正能量。
第三,讓你的身份足夠特殊。不管怎樣,你都得給自己貼個標簽,從你的經曆中找到一個值得炫耀的點,也許是你的職業成就、興趣愛好、社會關係,甚至是你的思想觀點。
在社交場合,盡量找個朋友來介紹你,因為在人的潛意識裏,別人就說明你很值得介紹。要是這些方法都不管用,那還有最後一招,就是讓自己變得強大,真正具備實力、地位和能力。
提醒你,別拒絕自我包裝,在這個世界上,欠債的精英肯定比欠債的乞丐多。
如何不帶髒字,優雅地懟人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曆,站在某個人麵前氣得捏緊拳頭,腦子裏閃過一萬句罵他的髒話,結果嘴上半個字都說不出來?
你們有沒有過睡前翻來覆去地想了一萬種回擊的辦法,懊悔得直敲牆的時候?有沒有被攻擊到眼淚都快流出來了,可嘴上隻能說“你好過分”這四個字的時刻?
如果有,那好好看看這部分內容,教你不用帶髒字就能把人懟到懷疑人生的技巧。
舉幾個例子:
“您說話真好聽,跟小嘴抹了開塞露似的。”
“長得好看才叫海王,您呀,隻能是水鬼。”
“您真是廁所裏打燈籠——找屎呢。”
“你是有尿毒症吧,嘴巴怎麽這麽毒啊?”
各位,這類言論,看似聰明,實則氣急敗壞,我都能想象到他們握著手機邊流淚邊打字的樣子。
在現實中,這些話基本沒啥用,一點殺傷力都沒有。你能想象嗎?當你真站在討厭的人麵前,你敢這麽說嗎?你要是說了,對方隻會覺得你是個大傻帽。
聽好了,真正的懟人不是貶低對方,不是侮辱對方。
比如說這句“你有尿毒症嗎?嘴巴怎麽這麽毒”,看似很有攻擊性,實際上根本說不出口,這就是膽小的人自己在那瞎激動。真正的懟人是要說服對方,讓對方開始懷疑自己的行為。說白了,你得讓他想一想,他有沒有可能,也許,沒準,他就是個傻x。隻要讓他開始思考,你就成功了。
比如說,針對嘴巴毒的人,怎麽讓他開始懷疑自己呢?拿好筆記本,開始記啊。你就說這麽一句話:“其實我一直認為你是個非常有家教的人。”
哎,就這句話,完全沒有任何攻擊性,對吧?但能讓這個毒舌的人立刻閉嘴。因為你讓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家教,雖然肯定是沒有的。
然後你可以再加上這麽一句:“你簡直太讓我意外了呀。”相信我,她肯定比你更意外。你用一種非常悲憫的眼神看著她。
哎,好像她做了什麽傷天害理的事。就算你再想罵髒話,也別多說一個髒字。記住一條鐵律,在罵人的較量中,說話多的那一方就輸了。
她的內心活動大概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可能她會覺得“好像我還真的挺有家教的哈,好慚愧啊,為什麽我說出了那樣惡毒的話?我怎麽能這樣呢?我怎麽能沒有家教呢?”這種人是最容易搞定的,你誇她就相當於給她臉上重重一拳,她不僅會被你說服得服服帖帖,甚至還可能想跟你成為好朋友,因為她以為你在誇她。
第二種,也許她會覺得“老娘就是沒家教,我就是一潑婦。”承認自己是個潑婦,然後繼續罵你。其實這種情況更好解決,你歎口氣說:“哎,沒想到你這麽看低自己啊。”
把她往上抬,繼續看她表演,大概率罵著罵著她就破防了,又回到第一種情況,開始自我懷疑。
第三種,她可能會跟你說:“那有家教的人被惹急了也會罵人呢,我是有家教,但是我忍不住。”
這種情況也好解決。你就這麽說:“那可能是我們對家教的定義有所不同吧。”
就這一句話,讓她繼續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家教。這不是比扯著嗓子罵人效果好多了嗎?我們懟人不是懟這個人,而是破壞對方的價值體係,讓她內心產生巨大的矛盾,這樣她就不攻自破了。
那麽問題來了,要怎樣熟練地在任何人麵前運用我這套懟人心法呢?
一定要掌握真正的底層邏輯,巧妙地說服對方承認自己就是個傻x。這裏我要給一個方法論,叫平衡三角。
隻要掌握了這個技能,不管是罵人、講理、銷售還是演講,你都會比別人更有優勢,更會表達。
隻要是智力正常的人,都討厭內心有矛盾。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內心保持一致,所以我們攻擊對方的破綻就在這裏。
你要告訴一個潑婦,她其實很有家教,這會讓她內心無比矛盾和痛苦。這種痛苦就來源於對這個矛盾的修正,她要怎麽修正呢?所以說,我們隻需要憑空製造一個矛盾就行。
各位,懟人的精髓在於:先假裝認可,再徹底否定。
我們要學會迅速認可別人。如何說服一個情緒化的網絡噴子其實是個有理性的人?你跟他說:“你要是沒這麽情緒化,還挺理性的。”
這句話跟“你要是沒那麽醜其實還挺美的”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先認可再否定。就這麽扯的一句話,你信不信他下一分鍾就能跟你展開理性的討論?
等這個人發了一大段東西出來,你再反手說:“就您這水平,還是別有理性了吧。”看,氣人不氣人?其實對方說了啥你連看都不用看。
一句話總結,就是針對他的行為找到一個證據,讓他在不知不覺中覺得自己其實就是這樣的人。
舉個例子,羅振宇在每年的跨年演講上都會問聽眾一個問題:“想想此刻外麵燈火璀璨,煙花絢爛,大街小巷都彌漫著濃烈的節日氛圍,而你們在如此歡樂的氛圍裏,坐在這裏聽我的演講,為什麽呢?”
這個時候他就要出招了,他說:“因為你們直麵挑戰,躬身入局,皆為我輩中人,所以你們坐在這裏。”他一下子把現場幾千個觀眾的高度拔高到了要拯救世界的程度。本來這幫聽眾根本不覺得自己是這樣的人,但是被誇成這樣,誰還想否認?所以他之後怎麽推廣自己的課程都不會讓人特別反感,畢竟都是家人嘛,家人之間談什麽錢呢?其實頂級的銷售、頂級的品牌都是一樣的套路,先請君入甕,再甕中捉鱉。
還是用嘴毒的女人來舉例,女生一般比較在意外形和氣質,所以我們就從這兩個方麵找破綻,讓她知道你是認可她的外形氣質的。
比如,你說:“你不說話的時候吧,還挺優雅的。你這一張嘴就……果然啊,人不可貌相啊,可惜了你這長相。”
這樣我們就站在了一個製高點去評判對方。要是對方智商不太高,根本分不清你到底是在罵她還是在誇她,甚至還可能低頭害羞,覺得自己真的很美。
短短幾個字,就能讓一個上一秒還在瘋狂暴怒的人,下一秒就開始連連感謝,特別有意思。
一個萬能的聊天技術
要是你留意過周圍人的聊天,就會發現很多人的聊天就是喜歡講大道理。這種聊天方式很容易變成尬聊,最後讓自己變成聊天終結者。
其實,我們在日常聊天中交換的不是信息,而是情緒。
有一個聊天的小技巧叫上堆與下切。
所謂上堆,就是總結對方的話。在聊天中要是想接著聊下去,盡量別上堆,總結對方的話會讓對方很難接。還要注意,過度地上堆、下判斷、給結論,很容易讓人有種你在教他做事的感覺。
所謂下切,就是把對方的話題細分、具體化,隻有不斷下切才能愉快地聊下去。
例如,a說:“上周我和男朋友吵架了。”b說:“情侶之間吵架總是難免,你們互相之間包容一點。”這就是一句上堆。a隻能說:“好吧。”
要是b采用下切,比如問:“因為什麽吵的,是不是還是因為上次那件事?”或者問其他細節,這樣話題就能不斷延伸,聊天就能一直進行下去。
其實上堆與下切是關於表達能力培養的一個基礎知識。奇葩說辯手黃執中老師說過,所有的聊天都有一個規律。
什麽時候用下切技巧呢?就是你想延續這個話題的時候。
什麽時候用上堆技巧呢?就是你想切換話題,或者你想結束聊天的時候,對聊天做一個總結。
總結一下:我看了一下,現在九點鍾。今天更新了八萬字。如果照這樣的速度更新一年的話,就有3000萬字。??'' ?''
2024年10月22日
商業幕僚
著
如果你穿著一身乞丐的衣服,找陌生人借十塊錢,大概率沒人願意給你。但要是你身著一身西裝,站在跑車旁邊,找路人借十塊錢停車費,對方不僅可能會給你,還可能會說不用還了。你還是那個你,可在別人眼中,一個是毫無信用的乞丐,一個是體麵的精英。
人性有兩個特點,明白了這兩點,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一是慕強心理,人們往往偏愛那些有實力、有地位、有能力的人。這個特點導致很多人會以社會地位和外在表現來評判一個人!絕大部分人,大概99%吧,都是通過一個人的外在形象來推測其真實的實力和能力。
說同樣的一句話,如果沒什麽名氣,別人可能馬上像跳蚤一樣跳出來質疑、跟你抬杠。可一旦你有了名氣,別人就會把你說的話奉為真理。
這就是為什麽很多人都自稱是世界五百強高管,孵化過百億級企業。你會發現,僅僅這麽一句話,別人就會毫不懷疑地尊重、追隨、崇拜。
當然,你或許不喜歡這種沒下限、沒品位的吹牛。
沒關係,你可以從三個方麵讓別人覺得你有實力、有地位、有能力。
第一,擁有贏家心態。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成功人士,堅信自己有資格獲得他人的尊重和喜愛。比如求人辦事,要是你姿態太低,別人會覺得你沒實力,對待你就像對待乞丐;要是你大大方方的,對方就會覺得你有實力,也就更願意幫你。
第二,讓你的亮相足夠驚豔。穿衣打扮不一定要昂貴,但得有品位;說話談吐不要求特別文雅,但眼界得寬;待人處事不一定要刻意裝大氣,但心胸一定要豁達。讓自己顯得積極、正麵、陽光,讓別人感受到你的正能量。
第三,讓你的身份足夠特殊。不管怎樣,你都得給自己貼個標簽,從你的經曆中找到一個值得炫耀的點,也許是你的職業成就、興趣愛好、社會關係,甚至是你的思想觀點。
在社交場合,盡量找個朋友來介紹你,因為在人的潛意識裏,別人就說明你很值得介紹。要是這些方法都不管用,那還有最後一招,就是讓自己變得強大,真正具備實力、地位和能力。
提醒你,別拒絕自我包裝,在這個世界上,欠債的精英肯定比欠債的乞丐多。
如何不帶髒字,優雅地懟人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曆,站在某個人麵前氣得捏緊拳頭,腦子裏閃過一萬句罵他的髒話,結果嘴上半個字都說不出來?
你們有沒有過睡前翻來覆去地想了一萬種回擊的辦法,懊悔得直敲牆的時候?有沒有被攻擊到眼淚都快流出來了,可嘴上隻能說“你好過分”這四個字的時刻?
如果有,那好好看看這部分內容,教你不用帶髒字就能把人懟到懷疑人生的技巧。
舉幾個例子:
“您說話真好聽,跟小嘴抹了開塞露似的。”
“長得好看才叫海王,您呀,隻能是水鬼。”
“您真是廁所裏打燈籠——找屎呢。”
“你是有尿毒症吧,嘴巴怎麽這麽毒啊?”
各位,這類言論,看似聰明,實則氣急敗壞,我都能想象到他們握著手機邊流淚邊打字的樣子。
在現實中,這些話基本沒啥用,一點殺傷力都沒有。你能想象嗎?當你真站在討厭的人麵前,你敢這麽說嗎?你要是說了,對方隻會覺得你是個大傻帽。
聽好了,真正的懟人不是貶低對方,不是侮辱對方。
比如說這句“你有尿毒症嗎?嘴巴怎麽這麽毒”,看似很有攻擊性,實際上根本說不出口,這就是膽小的人自己在那瞎激動。真正的懟人是要說服對方,讓對方開始懷疑自己的行為。說白了,你得讓他想一想,他有沒有可能,也許,沒準,他就是個傻x。隻要讓他開始思考,你就成功了。
比如說,針對嘴巴毒的人,怎麽讓他開始懷疑自己呢?拿好筆記本,開始記啊。你就說這麽一句話:“其實我一直認為你是個非常有家教的人。”
哎,就這句話,完全沒有任何攻擊性,對吧?但能讓這個毒舌的人立刻閉嘴。因為你讓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家教,雖然肯定是沒有的。
然後你可以再加上這麽一句:“你簡直太讓我意外了呀。”相信我,她肯定比你更意外。你用一種非常悲憫的眼神看著她。
哎,好像她做了什麽傷天害理的事。就算你再想罵髒話,也別多說一個髒字。記住一條鐵律,在罵人的較量中,說話多的那一方就輸了。
她的內心活動大概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可能她會覺得“好像我還真的挺有家教的哈,好慚愧啊,為什麽我說出了那樣惡毒的話?我怎麽能這樣呢?我怎麽能沒有家教呢?”這種人是最容易搞定的,你誇她就相當於給她臉上重重一拳,她不僅會被你說服得服服帖帖,甚至還可能想跟你成為好朋友,因為她以為你在誇她。
第二種,也許她會覺得“老娘就是沒家教,我就是一潑婦。”承認自己是個潑婦,然後繼續罵你。其實這種情況更好解決,你歎口氣說:“哎,沒想到你這麽看低自己啊。”
把她往上抬,繼續看她表演,大概率罵著罵著她就破防了,又回到第一種情況,開始自我懷疑。
第三種,她可能會跟你說:“那有家教的人被惹急了也會罵人呢,我是有家教,但是我忍不住。”
這種情況也好解決。你就這麽說:“那可能是我們對家教的定義有所不同吧。”
就這一句話,讓她繼續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家教。這不是比扯著嗓子罵人效果好多了嗎?我們懟人不是懟這個人,而是破壞對方的價值體係,讓她內心產生巨大的矛盾,這樣她就不攻自破了。
那麽問題來了,要怎樣熟練地在任何人麵前運用我這套懟人心法呢?
一定要掌握真正的底層邏輯,巧妙地說服對方承認自己就是個傻x。這裏我要給一個方法論,叫平衡三角。
隻要掌握了這個技能,不管是罵人、講理、銷售還是演講,你都會比別人更有優勢,更會表達。
隻要是智力正常的人,都討厭內心有矛盾。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內心保持一致,所以我們攻擊對方的破綻就在這裏。
你要告訴一個潑婦,她其實很有家教,這會讓她內心無比矛盾和痛苦。這種痛苦就來源於對這個矛盾的修正,她要怎麽修正呢?所以說,我們隻需要憑空製造一個矛盾就行。
各位,懟人的精髓在於:先假裝認可,再徹底否定。
我們要學會迅速認可別人。如何說服一個情緒化的網絡噴子其實是個有理性的人?你跟他說:“你要是沒這麽情緒化,還挺理性的。”
這句話跟“你要是沒那麽醜其實還挺美的”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先認可再否定。就這麽扯的一句話,你信不信他下一分鍾就能跟你展開理性的討論?
等這個人發了一大段東西出來,你再反手說:“就您這水平,還是別有理性了吧。”看,氣人不氣人?其實對方說了啥你連看都不用看。
一句話總結,就是針對他的行為找到一個證據,讓他在不知不覺中覺得自己其實就是這樣的人。
舉個例子,羅振宇在每年的跨年演講上都會問聽眾一個問題:“想想此刻外麵燈火璀璨,煙花絢爛,大街小巷都彌漫著濃烈的節日氛圍,而你們在如此歡樂的氛圍裏,坐在這裏聽我的演講,為什麽呢?”
這個時候他就要出招了,他說:“因為你們直麵挑戰,躬身入局,皆為我輩中人,所以你們坐在這裏。”他一下子把現場幾千個觀眾的高度拔高到了要拯救世界的程度。本來這幫聽眾根本不覺得自己是這樣的人,但是被誇成這樣,誰還想否認?所以他之後怎麽推廣自己的課程都不會讓人特別反感,畢竟都是家人嘛,家人之間談什麽錢呢?其實頂級的銷售、頂級的品牌都是一樣的套路,先請君入甕,再甕中捉鱉。
還是用嘴毒的女人來舉例,女生一般比較在意外形和氣質,所以我們就從這兩個方麵找破綻,讓她知道你是認可她的外形氣質的。
比如,你說:“你不說話的時候吧,還挺優雅的。你這一張嘴就……果然啊,人不可貌相啊,可惜了你這長相。”
這樣我們就站在了一個製高點去評判對方。要是對方智商不太高,根本分不清你到底是在罵她還是在誇她,甚至還可能低頭害羞,覺得自己真的很美。
短短幾個字,就能讓一個上一秒還在瘋狂暴怒的人,下一秒就開始連連感謝,特別有意思。
一個萬能的聊天技術
要是你留意過周圍人的聊天,就會發現很多人的聊天就是喜歡講大道理。這種聊天方式很容易變成尬聊,最後讓自己變成聊天終結者。
其實,我們在日常聊天中交換的不是信息,而是情緒。
有一個聊天的小技巧叫上堆與下切。
所謂上堆,就是總結對方的話。在聊天中要是想接著聊下去,盡量別上堆,總結對方的話會讓對方很難接。還要注意,過度地上堆、下判斷、給結論,很容易讓人有種你在教他做事的感覺。
所謂下切,就是把對方的話題細分、具體化,隻有不斷下切才能愉快地聊下去。
例如,a說:“上周我和男朋友吵架了。”b說:“情侶之間吵架總是難免,你們互相之間包容一點。”這就是一句上堆。a隻能說:“好吧。”
要是b采用下切,比如問:“因為什麽吵的,是不是還是因為上次那件事?”或者問其他細節,這樣話題就能不斷延伸,聊天就能一直進行下去。
其實上堆與下切是關於表達能力培養的一個基礎知識。奇葩說辯手黃執中老師說過,所有的聊天都有一個規律。
什麽時候用下切技巧呢?就是你想延續這個話題的時候。
什麽時候用上堆技巧呢?就是你想切換話題,或者你想結束聊天的時候,對聊天做一個總結。
總結一下:我看了一下,現在九點鍾。今天更新了八萬字。如果照這樣的速度更新一年的話,就有3000萬字。??'' ?''
2024年10月22日
商業幕僚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