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區別
重回五零,我帶空間物資當鹹魚 作者:一株鈴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岑柚學習的是理科,所以高考的科目也是理科。
考試科目和後世的高考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區別,岑柚因為是理科,所以這次高考科目有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和化學。
但是文科生的高考卻是不用考數學的。
還有一個較為明顯的區別就是外語並不是英語,而是俄語。
岑柚並不偏科,可以說基本每一科都是穩定發揮,而相較於文科,理科可供的選擇更多,所以岑柚並沒有因為文科不考數學而特意去選擇文科。
老師進來的時候也非常隨意,並沒有後世高考時考場上不同時段的提醒鈴聲。
教室裏的一點微弱聲音也在老師進來之後瞬間消失無蹤,安靜的仿佛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到聲音。
不過也是,雖然很多家長都不是很在意高考,但這對於學子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決定著以後的命運。
而且現在的大學並沒有那麽多,錄取率雖然不是很低但也不是很高,如果發揮不好或者沒實力,就隻能回家或者參加招工。
能堅持到高考的大部分學生基本都想考一個大學出來。
因此當老師試卷一發下來,學生們幾乎都拿起筆埋頭開始答題,教室裏隻剩下沙沙沙的筆尖在紙張上摩挲的聲音。
老師們也沒有閑著,一個考場分配了兩個監考老師。
學生的位置都拉得很開,所以視野也很開闊,再加上老師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每個同學的身上。
誰要是有一點點的動靜都能被老師瞬間捕捉。
也沒人敢去作弊,原因無他,現在能不能上大學並不是完全由成績決定。
這也是岑柚在快到高考前夕才了解到的,大部分人都不清楚,以為隻要成績夠好就一定能上大學,包括岑柚自己也一度這麽認為。
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用班主任老師的話來說,能上大學的基本上都成績很好,但成績很好的,卻不一定都能上大學。
“為啥?”
岑柚聽到這話當時就是一臉懵逼。
不怪她土鱉,實在是這話顛覆了她一直以來的認知。
高考不就是拚成績的嗎?總不能是拚人品吧!
然而下一秒班主任老師的話就狠狠地打了她的臉:“我們現在的學生想要上大學,不僅成績要好,思想覺悟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大學錄取不隻看高考當天的成績,班主任執筆的“畢業鑒定”更重要。”
“什麽是畢業鑒定?”
“畢業鑒定就是評語。”班主任清晰的話語猶在耳邊,“也不完全是評語,不過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以評語為主的。”
岑柚一直知道在這個個年代裏,不管是學生還是工人,思想覺悟都是很重要的考核標準。
隻是她沒想到,原來除了後麵才會出現的工農兵大學生,現在的大學也會受到影響。
而那些沒考上大學的同學,大部分也都是平時調皮搗亂或者思想覺悟不高的。
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的岑柚不由得十分慶幸,還好她一直以來在學校都和人和平共處,對上尊師重道,對下和同學友好相處,從來不會打架鬧矛盾什麽的。
更不要說使絆子這種背後陰人的行為,也就不存在得罪人的可能。
不過也由於每個班主任的能力不盡相同,還有對評價標準、政策分寸等標準掌握得不統一,因此評語的水平也寫得良莠不齊。
所以為了把關,一般都是由中學的校長親自審閱、並與班主任協商,從而確定最終的評語。
不過這“待遇”也不是每個學生都有的,一般隻限於畢業考試總成績排在年級前50名左右的學生。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他們盡可能多地被重點院校錄取。畢竟學生要是考的學校好了,學校臉上也有光不是。
更何況畢業時學校事情也多,校長也不可能把所有畢業生的評語都看一遍。
有家庭出身不夠好,但高考成績較好的同學,那麽這所謂的“個人政治表現”鑒定評語對他就格外重要了。
因為這也許就是他們能否考進大學,甚至是能否進入重點大學深造的關鍵。
當然,也有一部分家庭出身好的同學,如果高考成績稍差,也會因為學校給出了好的鑒定評語而改變命運。
反觀後世,則完全是“一考定生死”,全憑成績來說話,這也是岑柚看到的很多同學心態比較輕鬆的原因。
而作為學校的學子,學校對於學生也一般會比較寬容,如果不是學生實在太過鬧騰,或者犯了重大錯誤無法忽視,學校一般都不會在這一塊卡人。
以上這些可能成績還是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這兩種情況之外還存在一種可能,也是岑柚完全不曾知道的。
那就是有部分的高校同樣也希望能夠招入一些思想覺悟高、入學後能擔任學生幹部的人才。
這些人才包括各個方麵有特別才能的,比如有文藝體育專長的人才。
或者省、市級各學科競賽的優勝者等,這也則要全靠畢業鑒定來展示。
岑柚對此倒是表現的很輕鬆,因為她對自己的實力完全有信心。
她並不擔心自己會滑檔,因為現在填誌願也和後世不一樣,先要填寫誌願,然後才會去參加高考。
在填誌願的時候,每個誌願表上都有“服從調劑”四個字。
因為不是你填了什麽誌願就一定能上哪所大學,至於哪些同學上哪所大學,也都是按照國家計劃的。
就像畢業後就業一樣,隻要你能上了大學,畢業就能有工作,也都是國家統一分配的。
根據岑柚有一段時間旁敲側擊的調查,除了極少數一部分學生,大部分同學都沒有“什麽專業今後就業好”的概念,甚至連這種想法壓根都沒有。
在他們的認知裏,隻要上了大學,就相當於有了工作,國家就會給你分配以後要幹的事兒了。
這也是很多人堅持想要上大學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此學校還專門就“服從調劑”四個字召集所有考生搞了一個座談會,討論的都是如何服從祖國需要,做好升學和就業兩種思想準備。
不得不說這個年代,即便是學生覺悟都非常高,一場座談會開的非常順利,組織說什麽就聽什麽,基本沒有人有異議。
考試科目和後世的高考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區別,岑柚因為是理科,所以這次高考科目有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和化學。
但是文科生的高考卻是不用考數學的。
還有一個較為明顯的區別就是外語並不是英語,而是俄語。
岑柚並不偏科,可以說基本每一科都是穩定發揮,而相較於文科,理科可供的選擇更多,所以岑柚並沒有因為文科不考數學而特意去選擇文科。
老師進來的時候也非常隨意,並沒有後世高考時考場上不同時段的提醒鈴聲。
教室裏的一點微弱聲音也在老師進來之後瞬間消失無蹤,安靜的仿佛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到聲音。
不過也是,雖然很多家長都不是很在意高考,但這對於學子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決定著以後的命運。
而且現在的大學並沒有那麽多,錄取率雖然不是很低但也不是很高,如果發揮不好或者沒實力,就隻能回家或者參加招工。
能堅持到高考的大部分學生基本都想考一個大學出來。
因此當老師試卷一發下來,學生們幾乎都拿起筆埋頭開始答題,教室裏隻剩下沙沙沙的筆尖在紙張上摩挲的聲音。
老師們也沒有閑著,一個考場分配了兩個監考老師。
學生的位置都拉得很開,所以視野也很開闊,再加上老師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每個同學的身上。
誰要是有一點點的動靜都能被老師瞬間捕捉。
也沒人敢去作弊,原因無他,現在能不能上大學並不是完全由成績決定。
這也是岑柚在快到高考前夕才了解到的,大部分人都不清楚,以為隻要成績夠好就一定能上大學,包括岑柚自己也一度這麽認為。
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用班主任老師的話來說,能上大學的基本上都成績很好,但成績很好的,卻不一定都能上大學。
“為啥?”
岑柚聽到這話當時就是一臉懵逼。
不怪她土鱉,實在是這話顛覆了她一直以來的認知。
高考不就是拚成績的嗎?總不能是拚人品吧!
然而下一秒班主任老師的話就狠狠地打了她的臉:“我們現在的學生想要上大學,不僅成績要好,思想覺悟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大學錄取不隻看高考當天的成績,班主任執筆的“畢業鑒定”更重要。”
“什麽是畢業鑒定?”
“畢業鑒定就是評語。”班主任清晰的話語猶在耳邊,“也不完全是評語,不過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以評語為主的。”
岑柚一直知道在這個個年代裏,不管是學生還是工人,思想覺悟都是很重要的考核標準。
隻是她沒想到,原來除了後麵才會出現的工農兵大學生,現在的大學也會受到影響。
而那些沒考上大學的同學,大部分也都是平時調皮搗亂或者思想覺悟不高的。
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的岑柚不由得十分慶幸,還好她一直以來在學校都和人和平共處,對上尊師重道,對下和同學友好相處,從來不會打架鬧矛盾什麽的。
更不要說使絆子這種背後陰人的行為,也就不存在得罪人的可能。
不過也由於每個班主任的能力不盡相同,還有對評價標準、政策分寸等標準掌握得不統一,因此評語的水平也寫得良莠不齊。
所以為了把關,一般都是由中學的校長親自審閱、並與班主任協商,從而確定最終的評語。
不過這“待遇”也不是每個學生都有的,一般隻限於畢業考試總成績排在年級前50名左右的學生。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他們盡可能多地被重點院校錄取。畢竟學生要是考的學校好了,學校臉上也有光不是。
更何況畢業時學校事情也多,校長也不可能把所有畢業生的評語都看一遍。
有家庭出身不夠好,但高考成績較好的同學,那麽這所謂的“個人政治表現”鑒定評語對他就格外重要了。
因為這也許就是他們能否考進大學,甚至是能否進入重點大學深造的關鍵。
當然,也有一部分家庭出身好的同學,如果高考成績稍差,也會因為學校給出了好的鑒定評語而改變命運。
反觀後世,則完全是“一考定生死”,全憑成績來說話,這也是岑柚看到的很多同學心態比較輕鬆的原因。
而作為學校的學子,學校對於學生也一般會比較寬容,如果不是學生實在太過鬧騰,或者犯了重大錯誤無法忽視,學校一般都不會在這一塊卡人。
以上這些可能成績還是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這兩種情況之外還存在一種可能,也是岑柚完全不曾知道的。
那就是有部分的高校同樣也希望能夠招入一些思想覺悟高、入學後能擔任學生幹部的人才。
這些人才包括各個方麵有特別才能的,比如有文藝體育專長的人才。
或者省、市級各學科競賽的優勝者等,這也則要全靠畢業鑒定來展示。
岑柚對此倒是表現的很輕鬆,因為她對自己的實力完全有信心。
她並不擔心自己會滑檔,因為現在填誌願也和後世不一樣,先要填寫誌願,然後才會去參加高考。
在填誌願的時候,每個誌願表上都有“服從調劑”四個字。
因為不是你填了什麽誌願就一定能上哪所大學,至於哪些同學上哪所大學,也都是按照國家計劃的。
就像畢業後就業一樣,隻要你能上了大學,畢業就能有工作,也都是國家統一分配的。
根據岑柚有一段時間旁敲側擊的調查,除了極少數一部分學生,大部分同學都沒有“什麽專業今後就業好”的概念,甚至連這種想法壓根都沒有。
在他們的認知裏,隻要上了大學,就相當於有了工作,國家就會給你分配以後要幹的事兒了。
這也是很多人堅持想要上大學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此學校還專門就“服從調劑”四個字召集所有考生搞了一個座談會,討論的都是如何服從祖國需要,做好升學和就業兩種思想準備。
不得不說這個年代,即便是學生覺悟都非常高,一場座談會開的非常順利,組織說什麽就聽什麽,基本沒有人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