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約束魏忠賢的權力
穿越成無敵的明朝皇帝 作者:標新願文學更精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少龍穿越成了明熹宗朱由校,曆史知識讓他意識到,魏忠賢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可以善加利用,隻要把他的權力限製在一定範圍內,就可以防止他的權力變成朝廷中的洪水猛獸,不讓魏忠賢禍亂朝綱。
朱少龍穿越過來時,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並沒有死,被穿越過來的朱少龍保護了起來。朱少龍思考著如何運用王安來製衡魏忠賢的權力。
朱少龍熟悉明朝曆史,王安,在明朝後期,他是一個正直忠心的宦官,是一個可用之才!
據真實的明朝曆史記載:
在萬曆年間,王安憑借著超群的才智和機敏的思維,果敢地邁入宮門,投身於馮保麾下。
王安非常勤奮和聰慧,在內書堂中刻苦學習文化知識,成績顯著,後來,在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王安由太監陳炬推薦,命為皇太子伴讀。
王安贏得了皇太子朱常洛的歡心,成為朱常洛的伴讀太監。
朱常洛雖貴為太子,卻宛如稚子,在陰影中艱難生存。他的父親萬曆皇帝並不喜歡他,意欲廢黜他,改立朱常洵為太子。
王安深深知道其中的玄機,如履薄冰,步步為營。在他的悉心嗬護下,朱常洛安然度過了二十八年的太子歲月,從來沒有讓父親萬曆皇帝抓住任何把柄和錯處。
因此,萬曆皇帝想廢黜朱常洛這個太子,又找不到朱常洛的過錯,找不到廢黜的理由。
朱常洛登基成為明光宗後,王安的地位也水漲船高,被朱常洛提拔他為司禮監秉筆太監,位極人臣。
明光宗朱常洛道:“王安,朕擢你為司禮秉筆太監,望你能輔佐朕治理天下。”
王安:“謝陛下,臣定當鞠躬盡瘁!”
門客汪文言諫言道:“王公公,如今您深受皇上器重,當為大明江山社稷謀福祉啊。”
王安深以為然,“言之有理,我當諫言皇上廣施善政。”
王安從來不因得皇上重用而得意忘形,反而對皇上更加忠心耿耿,正直不阿。
王安深知權力如虎口,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因此,王安始終對手中的權力保持著敬畏之心。他不僅規勸明光宗親近忠臣,推行利國利民的政策,還廣納賢才,招攬了一批正直無私的大臣,共同助力朝廷惠民政策的實施。
他的這些善舉猶如春風化雨,為大明王朝的子民帶來了希望。
大家對明光宗朱常洛身邊有如此賢臣,都讚不絕口,就連大學士楊漣等重臣也對王安尊崇有加。
在曆史的滾滾長河中,王安這位忠臣宦官的事跡,名垂青史。
泰昌元年,明光宗駕崩。李選侍恃寵弄權,欲挾持皇長子朱由校。王安得知後,忙告知楊漣等大臣道:“李選侍欲行不軌,大人們當速速護駕皇長子。”
楊漣頷首道:“多謝王公公提醒,我等自當設法護皇長子周全。”
王安道:“楊大人,按大明祖律,李選侍應移出乾清宮,以正宮廷之序。”
楊漣道:“王公公所言極是。”
待楊漣、劉一燝等入宮覲見光宗遺體時,王安趁機設計,將皇長子搶出,另擇吉日擁立為帝,是為明熹宗。
而後,王安又將李選侍從帝王居住的乾清宮,遷到妃嬪養老的噦鸞宮。這就是“移宮案”,王安在“移宮案”中,也是一個關鍵人物。
萬曆年間,魏忠賢入宮當太監,初時依附於王安名下的魏朝,借其與王安攀交,獲其信任。
後來,魏朝與魏忠賢爭客氏為“對食”,魏朝被王安逐出。
(這裏劇透一下什麽叫“對食”——在明朝時期,宮女與太監之間結成的名義上的夫妻關係被稱為“對食”。由於宮女和太監長期被幽禁在宮廷中,無法過上正常的家庭生活,他們之間可能會形成一種特殊的情感關係。這種關係以慰藉彼此的孤獨為目的,在明末時期尤為普遍。在明末宮廷中,“對食”這一概念普遍存在。)
魏忠賢與客氏愈發得意,然對正直的王安仍心存忌憚,二人暗謀除之。
天啟元年五月,明熹宗朱由校道:“王安,朕欲任命王安掌管司禮監,王安可願接此重任?”
王安按照慣例,假意推辭道:“陛下,微臣恐難勝任,還望陛下另尋賢能。”
客氏對朱由校吹耳邊風道:“陛下,王安所言甚是,他掌管司禮監實在不妥,陛下還是答應了他吧。”
朱由校答應了王安。
王安的命運,在這一刻,開始悄然改變。他已經進入了魏忠賢和客氏的圈套之中。
魏忠賢與客氏暗中圖謀,決定除掉王安。
然而,起初魏忠賢尚猶豫不決,不忍下手。
客氏冷笑一聲:“怎麽,你心軟了?”
魏忠賢皺了皺眉頭:“畢竟他是我的恩人,是他提拔了我,我才有今天。”
“他可是你的絆腳石!”客氏打斷他的話,“不除此人,你我豈能安心?”
魏忠賢思索片刻,點了點頭道:“我們必須除掉他。”
於是,魏忠賢和客氏唆使給事中霍維華彈劾王安,導致王安被降職為南海子淨軍。
劉朝接替了王安的職位,成為南海子提督。
劉朝上任後,按照魏忠賢的意思辦事,下令禁止給王安送食物。王安無奈,隻能刨取籬笆下的蘆菔充饑。(蘆菔,即蘿卜,是蘿卜的古稱。)
三天過去了,王安竟還活著。劉朝見狀,眼中閃過一絲狠厲。
“不能再等了!”劉朝低聲自語道。
他走向王安,手中的劍閃著寒光。
“王安,別怪我,要怪就怪你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劉朝的聲音冰冷刺骨。
劍光一閃,王安的生命就此終結。
朱少龍意外穿越成了朱由校,他改變了曆史。他把心狠手辣的乳母客氏遣送回了河北的家鄉,這個決定讓曆史走向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而那個忠誠的太監王安,也沒有受到魏忠賢和客氏的迫害,反而被朱少龍穿越成了朱由校派自己的衛隊保護了起來。
朱由校派太監召來王安,神色凝重地說:“王安,如今朝廷中局勢複雜,朕要重用你。”
王安一愣,隨後低身道:“皇爺請說,臣定當竭盡全力。”
朱由校道:“魏忠賢此人雖有才幹,但權力過大,我怕他成為朝廷的禍害。我想將東廠錦衣衛分成十個大隊,其中六個大隊由我親自統領,另外大個中隊則交給你和魏忠賢共同提督。並且,你仍舊任南海子提督,身兼兩職。”
王安道:“皇上英明。此安排甚好!”
朱由校道:“魏忠賢很有才能,我既要用他的才能,又要約束他的權力。隻有這樣,才能確保朝廷的穩定。”
王安道:“皇爺英明,這個計劃實乃有大智慧。”他知道這是皇上的深思熟慮。於是,他們開始著手籌劃這一計劃。
經過一番布置,東廠和錦衣衛被分成十個大隊,六個大隊由朱由校親自統領指揮,王安和魏忠賢共同擔任提督。隻有四個大隊則交給王安和魏忠賢管理。這種權力分配方式既能保持魏忠賢的積極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他的權力。
與此同時,魏忠賢接到任命後,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這是朱由校對東廠和錦衣衛的布局,皇上擔心宦官的權力過大對朝廷不利。
不過,魏忠賢很快調整了心態,決定忠於皇上,為大明江山社稷做貢獻。
朱由校召集了一千百名忠誠可靠武藝最強的錦衣衛侍衛,對他們說:“你們一千名勇士將成為朕的侍衛,負責保護我的安全。你們要時刻警惕,確保我的安全。”
一千名侍衛齊聲答應:“皇爺放心,我們定當竭盡全力,保衛皇爺的安全。”
朱由校派穿越過來的現代特種兵兵王王耀,加強訓練這一千名錦衣衛高手,成績斐然。
王耀道:“陛下,這六百名侍衛已經訓練多時,是否需要檢驗一下訓練成果?”
朱由校看著眼前精氣神十足的侍衛們,滿意地點了點頭,“好,朕今日便來親自督導。”
王耀站在一旁,心中暗自感歎,這些侍衛經過嚴格訓練,實力不容小覷。
朱由校走到侍衛們麵前,大聲說道:“你們是朕的親兵,朕對你們寄予厚望。今日,朕將檢驗你們的訓練成果。”
侍衛們齊聲高呼:“誓死保衛皇爺!”
朱由校微笑著點頭,示意開始。
訓練場上,侍衛們展示著各種高強的武藝和搏鬥技巧,他們的動作矯健、配合默契,讓朱由校眼前一亮。
朱由校看得津津有味,不時點頭稱讚。他轉身對王耀說:“王耀,你的訓練方法果然有效,這些侍衛的實力又提升了不少。”
王耀謙虛地回道:“陛下,過獎,這都是侍衛們努力訓練的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這一千名侍衛已經成為了皇帝親兵中的佼佼者,他們對朱由校忠心耿耿,願意為他赴湯蹈火。
朱由校對他們十分滿意,決定給予他們更高的榮譽和獎勵。
朱少龍穿越過來時,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並沒有死,被穿越過來的朱少龍保護了起來。朱少龍思考著如何運用王安來製衡魏忠賢的權力。
朱少龍熟悉明朝曆史,王安,在明朝後期,他是一個正直忠心的宦官,是一個可用之才!
據真實的明朝曆史記載:
在萬曆年間,王安憑借著超群的才智和機敏的思維,果敢地邁入宮門,投身於馮保麾下。
王安非常勤奮和聰慧,在內書堂中刻苦學習文化知識,成績顯著,後來,在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王安由太監陳炬推薦,命為皇太子伴讀。
王安贏得了皇太子朱常洛的歡心,成為朱常洛的伴讀太監。
朱常洛雖貴為太子,卻宛如稚子,在陰影中艱難生存。他的父親萬曆皇帝並不喜歡他,意欲廢黜他,改立朱常洵為太子。
王安深深知道其中的玄機,如履薄冰,步步為營。在他的悉心嗬護下,朱常洛安然度過了二十八年的太子歲月,從來沒有讓父親萬曆皇帝抓住任何把柄和錯處。
因此,萬曆皇帝想廢黜朱常洛這個太子,又找不到朱常洛的過錯,找不到廢黜的理由。
朱常洛登基成為明光宗後,王安的地位也水漲船高,被朱常洛提拔他為司禮監秉筆太監,位極人臣。
明光宗朱常洛道:“王安,朕擢你為司禮秉筆太監,望你能輔佐朕治理天下。”
王安:“謝陛下,臣定當鞠躬盡瘁!”
門客汪文言諫言道:“王公公,如今您深受皇上器重,當為大明江山社稷謀福祉啊。”
王安深以為然,“言之有理,我當諫言皇上廣施善政。”
王安從來不因得皇上重用而得意忘形,反而對皇上更加忠心耿耿,正直不阿。
王安深知權力如虎口,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因此,王安始終對手中的權力保持著敬畏之心。他不僅規勸明光宗親近忠臣,推行利國利民的政策,還廣納賢才,招攬了一批正直無私的大臣,共同助力朝廷惠民政策的實施。
他的這些善舉猶如春風化雨,為大明王朝的子民帶來了希望。
大家對明光宗朱常洛身邊有如此賢臣,都讚不絕口,就連大學士楊漣等重臣也對王安尊崇有加。
在曆史的滾滾長河中,王安這位忠臣宦官的事跡,名垂青史。
泰昌元年,明光宗駕崩。李選侍恃寵弄權,欲挾持皇長子朱由校。王安得知後,忙告知楊漣等大臣道:“李選侍欲行不軌,大人們當速速護駕皇長子。”
楊漣頷首道:“多謝王公公提醒,我等自當設法護皇長子周全。”
王安道:“楊大人,按大明祖律,李選侍應移出乾清宮,以正宮廷之序。”
楊漣道:“王公公所言極是。”
待楊漣、劉一燝等入宮覲見光宗遺體時,王安趁機設計,將皇長子搶出,另擇吉日擁立為帝,是為明熹宗。
而後,王安又將李選侍從帝王居住的乾清宮,遷到妃嬪養老的噦鸞宮。這就是“移宮案”,王安在“移宮案”中,也是一個關鍵人物。
萬曆年間,魏忠賢入宮當太監,初時依附於王安名下的魏朝,借其與王安攀交,獲其信任。
後來,魏朝與魏忠賢爭客氏為“對食”,魏朝被王安逐出。
(這裏劇透一下什麽叫“對食”——在明朝時期,宮女與太監之間結成的名義上的夫妻關係被稱為“對食”。由於宮女和太監長期被幽禁在宮廷中,無法過上正常的家庭生活,他們之間可能會形成一種特殊的情感關係。這種關係以慰藉彼此的孤獨為目的,在明末時期尤為普遍。在明末宮廷中,“對食”這一概念普遍存在。)
魏忠賢與客氏愈發得意,然對正直的王安仍心存忌憚,二人暗謀除之。
天啟元年五月,明熹宗朱由校道:“王安,朕欲任命王安掌管司禮監,王安可願接此重任?”
王安按照慣例,假意推辭道:“陛下,微臣恐難勝任,還望陛下另尋賢能。”
客氏對朱由校吹耳邊風道:“陛下,王安所言甚是,他掌管司禮監實在不妥,陛下還是答應了他吧。”
朱由校答應了王安。
王安的命運,在這一刻,開始悄然改變。他已經進入了魏忠賢和客氏的圈套之中。
魏忠賢與客氏暗中圖謀,決定除掉王安。
然而,起初魏忠賢尚猶豫不決,不忍下手。
客氏冷笑一聲:“怎麽,你心軟了?”
魏忠賢皺了皺眉頭:“畢竟他是我的恩人,是他提拔了我,我才有今天。”
“他可是你的絆腳石!”客氏打斷他的話,“不除此人,你我豈能安心?”
魏忠賢思索片刻,點了點頭道:“我們必須除掉他。”
於是,魏忠賢和客氏唆使給事中霍維華彈劾王安,導致王安被降職為南海子淨軍。
劉朝接替了王安的職位,成為南海子提督。
劉朝上任後,按照魏忠賢的意思辦事,下令禁止給王安送食物。王安無奈,隻能刨取籬笆下的蘆菔充饑。(蘆菔,即蘿卜,是蘿卜的古稱。)
三天過去了,王安竟還活著。劉朝見狀,眼中閃過一絲狠厲。
“不能再等了!”劉朝低聲自語道。
他走向王安,手中的劍閃著寒光。
“王安,別怪我,要怪就怪你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劉朝的聲音冰冷刺骨。
劍光一閃,王安的生命就此終結。
朱少龍意外穿越成了朱由校,他改變了曆史。他把心狠手辣的乳母客氏遣送回了河北的家鄉,這個決定讓曆史走向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而那個忠誠的太監王安,也沒有受到魏忠賢和客氏的迫害,反而被朱少龍穿越成了朱由校派自己的衛隊保護了起來。
朱由校派太監召來王安,神色凝重地說:“王安,如今朝廷中局勢複雜,朕要重用你。”
王安一愣,隨後低身道:“皇爺請說,臣定當竭盡全力。”
朱由校道:“魏忠賢此人雖有才幹,但權力過大,我怕他成為朝廷的禍害。我想將東廠錦衣衛分成十個大隊,其中六個大隊由我親自統領,另外大個中隊則交給你和魏忠賢共同提督。並且,你仍舊任南海子提督,身兼兩職。”
王安道:“皇上英明。此安排甚好!”
朱由校道:“魏忠賢很有才能,我既要用他的才能,又要約束他的權力。隻有這樣,才能確保朝廷的穩定。”
王安道:“皇爺英明,這個計劃實乃有大智慧。”他知道這是皇上的深思熟慮。於是,他們開始著手籌劃這一計劃。
經過一番布置,東廠和錦衣衛被分成十個大隊,六個大隊由朱由校親自統領指揮,王安和魏忠賢共同擔任提督。隻有四個大隊則交給王安和魏忠賢管理。這種權力分配方式既能保持魏忠賢的積極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他的權力。
與此同時,魏忠賢接到任命後,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這是朱由校對東廠和錦衣衛的布局,皇上擔心宦官的權力過大對朝廷不利。
不過,魏忠賢很快調整了心態,決定忠於皇上,為大明江山社稷做貢獻。
朱由校召集了一千百名忠誠可靠武藝最強的錦衣衛侍衛,對他們說:“你們一千名勇士將成為朕的侍衛,負責保護我的安全。你們要時刻警惕,確保我的安全。”
一千名侍衛齊聲答應:“皇爺放心,我們定當竭盡全力,保衛皇爺的安全。”
朱由校派穿越過來的現代特種兵兵王王耀,加強訓練這一千名錦衣衛高手,成績斐然。
王耀道:“陛下,這六百名侍衛已經訓練多時,是否需要檢驗一下訓練成果?”
朱由校看著眼前精氣神十足的侍衛們,滿意地點了點頭,“好,朕今日便來親自督導。”
王耀站在一旁,心中暗自感歎,這些侍衛經過嚴格訓練,實力不容小覷。
朱由校走到侍衛們麵前,大聲說道:“你們是朕的親兵,朕對你們寄予厚望。今日,朕將檢驗你們的訓練成果。”
侍衛們齊聲高呼:“誓死保衛皇爺!”
朱由校微笑著點頭,示意開始。
訓練場上,侍衛們展示著各種高強的武藝和搏鬥技巧,他們的動作矯健、配合默契,讓朱由校眼前一亮。
朱由校看得津津有味,不時點頭稱讚。他轉身對王耀說:“王耀,你的訓練方法果然有效,這些侍衛的實力又提升了不少。”
王耀謙虛地回道:“陛下,過獎,這都是侍衛們努力訓練的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這一千名侍衛已經成為了皇帝親兵中的佼佼者,他們對朱由校忠心耿耿,願意為他赴湯蹈火。
朱由校對他們十分滿意,決定給予他們更高的榮譽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