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晨曦緩緩打開了,在望江樓臨別時熊烈悄悄塞給自己的紙條。紙條上僅僅寫著兩個字——“熊烈”。
風晨曦愣愣地盯著這兩個字,瞬間心潮起伏,思緒如潮水般洶湧而來。不知為何,在看完的那一刹那,她的心中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酸澀,總有一種想要痛痛快快哭一場的衝動。
一個曾經自稱“阿牛”的朋友,其真名竟是熊烈。不能以真實姓名示人,想必他定有難以言說、亦不敢向他人吐露的秘密吧。
然而,他最終還是對自己坦誠相告,這是否意味著在他心中,堅信自己永遠是值得信賴的朋友呢?畢竟,自己和他曾一同經曆過生死。隻是,風晨曦不禁自問,自己是否真的值得熊烈如此義無反顧地信任?
風晨曦陷入了沉默,她試圖理清自己和這個“木頭疙瘩”究竟是何種關係。在熊烈心裏,或許認為他們隻是朋友關係。但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可能存在其他關係呢?風晨曦不敢再繼續想下去,因為她害怕得到的答案。倘若並非單純的朋友關係,如果是親人關係,又或是戀人關係,那自己還會允許熊烈獨自踏上那未知的行程嗎?每當風晨曦的思緒觸及此處,她都會產生一種想要狠狠掐死自己的感覺。她真的不能再想下去了,如果繼續放任思緒蔓延,最終崩潰的那個人一定會是自己。她後悔了,真的後悔了,為什麽當初要聽從熊烈的建議,選擇回家?難道回家就能尋回那份讓自己不再後悔的感覺嗎?
風晨曦與麥芽糖一同回到了馬場,因為她想要見巫婆婆一麵。巫婆婆雖然未曾明確表明,但從這些天相處的點點滴滴足以證明,巫婆婆對她各方麵的關懷,早已遠遠超出了一位普通婆婆對他人的照料。自從巫婆婆親力親為為她融通玫瑰花毒、將內力引入她體內開始,即便沒有師徒的名分,卻也有了師徒的情分。她實在做不到默默無聲、毫不聲張地離開。她打算見完婆婆一麵,再順從自己內心的想法與指引去行事。
在馬場的木屋裏,巫婆婆望著失去往日明媚笑顏的風晨曦,心裏便清楚,那個被麥芽糖稱為“木頭疙瘩”的人,準是和紅芍那丫頭離開了。
“丫頭,婆婆給你講個故事吧!也許聽完這個故事,你的心裏就能敞亮許多,或許還能對某件事或者某個人釋懷。”突然間,巫婆婆的眼神變得無比溫柔且溫暖,宛如一位慈祥的母親正在教導自己的女兒。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寧靜祥和的小山村裏,一位母親和自己的女兒相依為命地生活著。女兒是那般的可愛、美好、天真無邪,仿佛是上天賜予母親的一個小精靈。她有一雙晶亮的眸子,明淨清澈,燦若繁星。有時不知她想到了什麽,便會對著自己興奮地一笑,眼睛彎得如同月牙兒一般,仿佛那靈動的韻味也隨之溢了出來。”巫婆婆停頓了片刻,似乎思緒已飄回到了那段久遠的時光,神情也凝固在了那個特定的空間裏。
“有一天,女兒漸漸長大了,而母親的臉上卻悄然長出了皺紋。女兒告訴母親,自己想去山外看一看,瞧瞧那裏有著怎樣與眾不同的風景。母親生平第一次對女兒發了脾氣,告誡她山外會有壞人出沒,堅決不許她隨意前往山外。女兒第一次沉默了,她選擇聽從母親的話,安靜地留在小村裏,繼續陪伴著母親生活。”巫婆婆再次停頓下來,靜靜地望向窗外,風晨曦和麥芽糖則安靜地等待著她繼續講下去。
“母女二人繼續過著平靜的生活,本以為她們會一直這樣相依相伴地生活下去。直到有一天,山外來了一個年輕的貨郎。貨郎身材高大,眉清目秀,英俊的臉龐讓人過目難忘。他手握紅棗木的鼓杆,搖動著水牛皮麵式的貨郎鼓,挑著擔子走街串巷。擔子一頭裝著針頭線腦、花紅梨棗、米花糖茶、野核桃;另一頭裝著女孩發夾、頭繩兒、胭脂水粉、紅絲綢。貨郎鼓‘嘭嘭,嘭嘭嘭’的聲音響徹了小山村的每一個角落。女孩一聽到這聲音,便迫不及待地追了出來。她看上了貨郎擔子裏的那一條條紅絲綢,願意用自己親手繡得精美絕倫的牡丹花樣的鞋底來交換紅絲綢。年輕貨郎欣然同意,將紅絲綢換給了她。女孩第一次滿心歡喜地捧著紅絲綢,歡快地跑回了家。”巫婆婆看向一直專心聆聽故事的風晨曦和麥芽糖,接著往下講述。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小山村裏隻要響起‘嘭嘭,嘭嘭嘭’的貨郎鼓聲,女孩必定會在第一時間跑出來,拿著繡有牡丹花樣式的鞋底來換貨郎的紅絲綢。一來二去,終於有一天,充滿好奇的年輕貨郎,詢問女孩為何每次都堅持要用繡牡丹花樣式的鞋底來換自己的紅絲綢。女孩沒有回答,反而反問年輕貨郎,山外到底是個怎樣的世界?年輕貨郎興致勃勃地向女孩描繪了山外的景象,那是自由自在的夢想之地,有無垠的草原、寬闊的大海、層疊的高山、形形色色的人群,還有皎潔的明月和朗朗乾坤。”巫婆婆看向風晨曦與麥芽糖,繼續娓娓道來。
“總之,山外的一切美好,貨郎都不厭其煩地為女孩講述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貨郎講得口幹舌燥,疲憊不堪,女孩依舊靜靜地等待貨郎休息夠了,再繼續為她講述。”
巫婆婆又停了下來,風晨曦與麥芽糖焦急地催促著婆婆:“後來呢?女孩子怎麽樣了?”“婆婆,快繼續講下去呀!”
巫婆婆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許久之後,終於再次開口:“終於,有一天,老媽媽發現女兒不見了。她找遍了女兒以往去過的所有地方,卻始終沒有找到女兒的身影。後來,她從村裏人的口中得知,自己的女兒跟著年輕的貨郎,走出了大山,離開了小山村。老媽媽一夜之間仿佛蒼老了許多,她獨自一人安靜地在小山村住著,癡癡地等待女兒歸來。一年又一年過去了,最終,她也沒有再看到女兒回到小山村,小山村也再也沒有來過那個年輕的貨郎。最後,老媽媽一個人,也毅然走出了小山村。”
“山外到底會有什麽?老媽媽走出山外,依舊看到了連綿不絕的大山。那女孩走出了山外,又看到了什麽呢?難道她看不到山外有山嗎?”巫婆婆似在自言自語,又似在講給風晨曦二人聽。
“愛而不得,放而不舍,求而不能,失之不甘,此乃執念。佛經讀了千百遍,但佛卻沒有告訴我老太婆,‘放下’二字究竟該如何落筆。人生本就是一個不斷得到與失去的過程,我們沒有永恒的生命,也沒有不老的青春。時間一到,該衰老的會衰老,該離開的會離開,我們終究不過是時間的匆匆過客。既為過客,又何必執著。然而,所有人似乎都長了兩顆心,一顆是貪心,一顆是不甘心。你們說,是不是這樣?所以,丫頭,倘若你要問我怎樣才能放下心結,我不知道該如何確切地回答你。但是,我要告誡你,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吧。就如同:春聽風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蕭聲,山中聽鬆風聲,水靜聽欸乃聲;去江湖中走走看看吧,去領略壯闊昂揚、壯杯激烈,去觀賞長河落日圓、大漠孤煙直,去欣賞丹青水墨、杏花飄香的江南,去踏足白雪皚皚的塞北邊疆,去感受芸芸眾生,去探索江湖大千世界,去尋回最真實的自己。”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風晨曦愣愣地盯著這兩個字,瞬間心潮起伏,思緒如潮水般洶湧而來。不知為何,在看完的那一刹那,她的心中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酸澀,總有一種想要痛痛快快哭一場的衝動。
一個曾經自稱“阿牛”的朋友,其真名竟是熊烈。不能以真實姓名示人,想必他定有難以言說、亦不敢向他人吐露的秘密吧。
然而,他最終還是對自己坦誠相告,這是否意味著在他心中,堅信自己永遠是值得信賴的朋友呢?畢竟,自己和他曾一同經曆過生死。隻是,風晨曦不禁自問,自己是否真的值得熊烈如此義無反顧地信任?
風晨曦陷入了沉默,她試圖理清自己和這個“木頭疙瘩”究竟是何種關係。在熊烈心裏,或許認為他們隻是朋友關係。但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可能存在其他關係呢?風晨曦不敢再繼續想下去,因為她害怕得到的答案。倘若並非單純的朋友關係,如果是親人關係,又或是戀人關係,那自己還會允許熊烈獨自踏上那未知的行程嗎?每當風晨曦的思緒觸及此處,她都會產生一種想要狠狠掐死自己的感覺。她真的不能再想下去了,如果繼續放任思緒蔓延,最終崩潰的那個人一定會是自己。她後悔了,真的後悔了,為什麽當初要聽從熊烈的建議,選擇回家?難道回家就能尋回那份讓自己不再後悔的感覺嗎?
風晨曦與麥芽糖一同回到了馬場,因為她想要見巫婆婆一麵。巫婆婆雖然未曾明確表明,但從這些天相處的點點滴滴足以證明,巫婆婆對她各方麵的關懷,早已遠遠超出了一位普通婆婆對他人的照料。自從巫婆婆親力親為為她融通玫瑰花毒、將內力引入她體內開始,即便沒有師徒的名分,卻也有了師徒的情分。她實在做不到默默無聲、毫不聲張地離開。她打算見完婆婆一麵,再順從自己內心的想法與指引去行事。
在馬場的木屋裏,巫婆婆望著失去往日明媚笑顏的風晨曦,心裏便清楚,那個被麥芽糖稱為“木頭疙瘩”的人,準是和紅芍那丫頭離開了。
“丫頭,婆婆給你講個故事吧!也許聽完這個故事,你的心裏就能敞亮許多,或許還能對某件事或者某個人釋懷。”突然間,巫婆婆的眼神變得無比溫柔且溫暖,宛如一位慈祥的母親正在教導自己的女兒。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寧靜祥和的小山村裏,一位母親和自己的女兒相依為命地生活著。女兒是那般的可愛、美好、天真無邪,仿佛是上天賜予母親的一個小精靈。她有一雙晶亮的眸子,明淨清澈,燦若繁星。有時不知她想到了什麽,便會對著自己興奮地一笑,眼睛彎得如同月牙兒一般,仿佛那靈動的韻味也隨之溢了出來。”巫婆婆停頓了片刻,似乎思緒已飄回到了那段久遠的時光,神情也凝固在了那個特定的空間裏。
“有一天,女兒漸漸長大了,而母親的臉上卻悄然長出了皺紋。女兒告訴母親,自己想去山外看一看,瞧瞧那裏有著怎樣與眾不同的風景。母親生平第一次對女兒發了脾氣,告誡她山外會有壞人出沒,堅決不許她隨意前往山外。女兒第一次沉默了,她選擇聽從母親的話,安靜地留在小村裏,繼續陪伴著母親生活。”巫婆婆再次停頓下來,靜靜地望向窗外,風晨曦和麥芽糖則安靜地等待著她繼續講下去。
“母女二人繼續過著平靜的生活,本以為她們會一直這樣相依相伴地生活下去。直到有一天,山外來了一個年輕的貨郎。貨郎身材高大,眉清目秀,英俊的臉龐讓人過目難忘。他手握紅棗木的鼓杆,搖動著水牛皮麵式的貨郎鼓,挑著擔子走街串巷。擔子一頭裝著針頭線腦、花紅梨棗、米花糖茶、野核桃;另一頭裝著女孩發夾、頭繩兒、胭脂水粉、紅絲綢。貨郎鼓‘嘭嘭,嘭嘭嘭’的聲音響徹了小山村的每一個角落。女孩一聽到這聲音,便迫不及待地追了出來。她看上了貨郎擔子裏的那一條條紅絲綢,願意用自己親手繡得精美絕倫的牡丹花樣的鞋底來交換紅絲綢。年輕貨郎欣然同意,將紅絲綢換給了她。女孩第一次滿心歡喜地捧著紅絲綢,歡快地跑回了家。”巫婆婆看向一直專心聆聽故事的風晨曦和麥芽糖,接著往下講述。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小山村裏隻要響起‘嘭嘭,嘭嘭嘭’的貨郎鼓聲,女孩必定會在第一時間跑出來,拿著繡有牡丹花樣式的鞋底來換貨郎的紅絲綢。一來二去,終於有一天,充滿好奇的年輕貨郎,詢問女孩為何每次都堅持要用繡牡丹花樣式的鞋底來換自己的紅絲綢。女孩沒有回答,反而反問年輕貨郎,山外到底是個怎樣的世界?年輕貨郎興致勃勃地向女孩描繪了山外的景象,那是自由自在的夢想之地,有無垠的草原、寬闊的大海、層疊的高山、形形色色的人群,還有皎潔的明月和朗朗乾坤。”巫婆婆看向風晨曦與麥芽糖,繼續娓娓道來。
“總之,山外的一切美好,貨郎都不厭其煩地為女孩講述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貨郎講得口幹舌燥,疲憊不堪,女孩依舊靜靜地等待貨郎休息夠了,再繼續為她講述。”
巫婆婆又停了下來,風晨曦與麥芽糖焦急地催促著婆婆:“後來呢?女孩子怎麽樣了?”“婆婆,快繼續講下去呀!”
巫婆婆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許久之後,終於再次開口:“終於,有一天,老媽媽發現女兒不見了。她找遍了女兒以往去過的所有地方,卻始終沒有找到女兒的身影。後來,她從村裏人的口中得知,自己的女兒跟著年輕的貨郎,走出了大山,離開了小山村。老媽媽一夜之間仿佛蒼老了許多,她獨自一人安靜地在小山村住著,癡癡地等待女兒歸來。一年又一年過去了,最終,她也沒有再看到女兒回到小山村,小山村也再也沒有來過那個年輕的貨郎。最後,老媽媽一個人,也毅然走出了小山村。”
“山外到底會有什麽?老媽媽走出山外,依舊看到了連綿不絕的大山。那女孩走出了山外,又看到了什麽呢?難道她看不到山外有山嗎?”巫婆婆似在自言自語,又似在講給風晨曦二人聽。
“愛而不得,放而不舍,求而不能,失之不甘,此乃執念。佛經讀了千百遍,但佛卻沒有告訴我老太婆,‘放下’二字究竟該如何落筆。人生本就是一個不斷得到與失去的過程,我們沒有永恒的生命,也沒有不老的青春。時間一到,該衰老的會衰老,該離開的會離開,我們終究不過是時間的匆匆過客。既為過客,又何必執著。然而,所有人似乎都長了兩顆心,一顆是貪心,一顆是不甘心。你們說,是不是這樣?所以,丫頭,倘若你要問我怎樣才能放下心結,我不知道該如何確切地回答你。但是,我要告誡你,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吧。就如同:春聽風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蕭聲,山中聽鬆風聲,水靜聽欸乃聲;去江湖中走走看看吧,去領略壯闊昂揚、壯杯激烈,去觀賞長河落日圓、大漠孤煙直,去欣賞丹青水墨、杏花飄香的江南,去踏足白雪皚皚的塞北邊疆,去感受芸芸眾生,去探索江湖大千世界,去尋回最真實的自己。”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