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七周,手機的處理
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 作者:境由心轉88zp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021.10.24
延續前麵的三座大山,這是最後一座大山,也是最困難的一座大山,因為要與世界環境,社會環境相適應,想要給孩子一個比較單純的環境,但是真不容易。
從七八年級就開始,兒子要手機的願望一日比一日強烈,因為他的同學有,他的高中的哥們兒有,他沒有。要知道,孩子到了七八年級那個年齡,同學們,夥伴們那可比家長重要的多了,所以這個重要性家長是想爭都爭不來的,接受吧!
直到他們八年級去遊學,加上防疫要求,為了遊學方便,老師要求每個孩子要帶手機。
這裏多說一句,即使是這樣,也不是非要每個孩子帶手機不可。因為他們學校有的班級去遊學,就是讓每個孩子的家長把孩子的綠碼發到隨行家長手中,還有的班級是老師和隨行家長把每個孩子的信息都準備的很齊全,然後以備不時之需。到了遊學地點,當工作人員查驗綠碼時,老師說我們孩子沒有手機,但我們有哪些信息可以給你們看。工作人員都非常誇讚地說“還有孩子沒有手機的,這個學校真棒。”
所以,隻能說孩子碰到怎樣的老師,就是命運使然。而且如果能碰到願意在殘酷的環境下為孩子掙得一分純淨的天空的老師,那絕對是他的幸運;沒碰到,那才是常態。
繼續,於是趁著這個機會,給孩子準備了手機。我還記得我沒有多餘手機的窘迫的狀況,我向幾個關係還可的家長們借,還挺不好意思的,但是也恰好沒有。那時候,我還挺責怪老師的,覺得為啥非要給孩子手機,讓我這麽困難。好吧,現在想來,就是給我機會來麵對這個問題。
然後,兒子要到別處上高中,我也覺得有手機讓他有機會和原來的同學聯係是很重要的,於是就有了手機。
現在的學校對手機的處理還是比較得當的,隻要來到宿舍或者學校,手機一律上繳,到周五放學才交還,不折不扣地執行。聽兒子說,曾經有高年級同學交了一個,手裏還藏著一個,被發現了,一個月不能使用。
說個有趣的事情,兒子與我分享的。
兒子說他們班體育課要跑三千米,說同學們都跑不快,但是每當周五老師宣布說,可以去辦公室拿手機了,所有同學跑得比兔子還要快。
我聽到了,笑得不行,後來每次想到,都忍不住笑起來,太有趣的一幅圖景了!
同時,也慨歎:這個世界就被手機弄成這個樣子了!
其實也不奇怪,看看成人們的行為,這個世界就是再被手機改變!
--------------------------------------------------------------------------------------------------
說說我和兒子的約定。
我之前篇章裏也寫過。我們製定出的規則是平時不用,周末每天一個半小時。
本來我以為就周六周天,結果實際執行時,兒子說周五我剛可以休息,想看看手機,周五也要。
我不同意,最後就變成,周五半個小時,周六一個小時,周天一個半小時。
特別是碰到假期,中秋節,國慶節,再加上回外公外婆家,那手機基本就不離手了,我就沒有管。結果我就發現手機就離不開了,就算周末他在寫作業,手機也在旁邊。
就像我看到的一本寫手機對孩子的影響的書中有,一旦手機在孩子身邊,他再一關門,家長們根本無法去管控。
確實如此,我根本不知道他在裏麵是在做作業呢,還是看手機呢。而且兒子會說要做什麽什麽作業,要用到手機,我根本無法管控。
於是,我就和兒子約定,手機不在用的時間時,需要放到外麵。
但是兒子不肯,我沒有堅持,就同意放在離他的書桌比較遠的一個凳子上。因為我不想太堅持了讓他覺得很不舒服。
直到有一次,我敲門,我聽到兒子回答的聲音有些慌張,但是很快也開門了,而動作做出誇張的請我進去的姿態,我霎時明白了,剛才在看手機,但我當時沒有說。
那天晚上,我就決定和兒子談一談。
我敲門,說“兒子,我要和你談談。”
兒子說“可以”,我就進去了。
然後,我就準備說。
兒子很明顯地知道我將要說啥,於是不停地唱歌,一首接一首,我也不著急,先聽他唱一段再說,於是聽了一會兒,我就準備開始說,他就又大聲地唱,我就又好氣又好笑地等著他唱了好一陣子,好吧,要說事情了,他終於小聲了。
(孩子天生就知道你要說啥,你不得不承認。我還做過這個實驗。上次也是因為手機,當時我想和他說,他說他知道我說什麽,於是我說好,我們把我們想說的和猜到的寫下來,看看是不是一樣。後來,他說就寫個要談的內容的拚音的首字母吧,於是我在手掌心寫了個“s”的時候,兒子就笑了,一樣的。所以,你不得不佩服孩子對家長的敏銳的感受力!)
我就告訴他說,手機還是不能放在他的屋子裏,因為會幹擾到他的學習。我說,寫作業,看書都是需要專注的,不能總是去看手機。
兒子也承認,自己是會時不時地去看個消息什麽的。
所以呀,我說,不在手機使用的時間的時候,就把手機放在外麵。
兒子還是有些不情願,不知道為啥,他就是不願意把手機放在我這裏,好像放在我這裏很不安全。也許就是因為我對他手機管控得最嚴,他擔心我一旦不開心就把手機收走了吧。
我說,也可以不放我這裏,就是放在外麵某個地方,反正我不會動,就是要離開你的屋子。
這個過程中,我還讓他清晰我對他的寬容:你看,假期裏你看,我基本都沒有管;而且,你要看球,媽媽基本上都同意的;有時候,你多看了一會兒,我也沒有說什麽;如果放在屋裏,你要是偷偷地看,你也很難受的,老是擔心被發現。所以就在能看的時間,大大方方地看;不能看的時候,就放在外麵。
說到偷偷的看,我能感覺到兒子他是懂得的,但是我沒有戳破上次的事情,混過去得了。有些事情的處理,還是要糊裏糊塗地過去就好了,不是非要那麽清晰。
後來,兒子同意了。同時笑著說,我自己的一個半小時我要15分鍾15分鍾的用,這個你可以就不能管了吧。
之前就是這樣用過,看15分鍾然後,過段時間再看,並且我給他計時。先這麽著,執行起來看看。後麵,也可以讓他自己計時;再後麵,不行的話也可以再和他商量,最少30分鍾。我先掌握一下他看手機的頻度如何,會不會影響他的專注度再說。
所以,手機的使用計劃就商量到這個程度了。還要看後麵的執行的情況,然後再調整。
我還和兒子說了,十八歲之前,媽媽是需要協助你管控手機的使用的,但長大了,就需要你自己管控了。當時說這話的時候,看起來兒子還是接受了的,而不是馬上跳起來說“憑什麽”,“為什麽”,以前他是會這麽說的。
這個話題,永遠繞不過去,估計之後會多次談到。且讓我們看看執行的情況再說吧。
延續前麵的三座大山,這是最後一座大山,也是最困難的一座大山,因為要與世界環境,社會環境相適應,想要給孩子一個比較單純的環境,但是真不容易。
從七八年級就開始,兒子要手機的願望一日比一日強烈,因為他的同學有,他的高中的哥們兒有,他沒有。要知道,孩子到了七八年級那個年齡,同學們,夥伴們那可比家長重要的多了,所以這個重要性家長是想爭都爭不來的,接受吧!
直到他們八年級去遊學,加上防疫要求,為了遊學方便,老師要求每個孩子要帶手機。
這裏多說一句,即使是這樣,也不是非要每個孩子帶手機不可。因為他們學校有的班級去遊學,就是讓每個孩子的家長把孩子的綠碼發到隨行家長手中,還有的班級是老師和隨行家長把每個孩子的信息都準備的很齊全,然後以備不時之需。到了遊學地點,當工作人員查驗綠碼時,老師說我們孩子沒有手機,但我們有哪些信息可以給你們看。工作人員都非常誇讚地說“還有孩子沒有手機的,這個學校真棒。”
所以,隻能說孩子碰到怎樣的老師,就是命運使然。而且如果能碰到願意在殘酷的環境下為孩子掙得一分純淨的天空的老師,那絕對是他的幸運;沒碰到,那才是常態。
繼續,於是趁著這個機會,給孩子準備了手機。我還記得我沒有多餘手機的窘迫的狀況,我向幾個關係還可的家長們借,還挺不好意思的,但是也恰好沒有。那時候,我還挺責怪老師的,覺得為啥非要給孩子手機,讓我這麽困難。好吧,現在想來,就是給我機會來麵對這個問題。
然後,兒子要到別處上高中,我也覺得有手機讓他有機會和原來的同學聯係是很重要的,於是就有了手機。
現在的學校對手機的處理還是比較得當的,隻要來到宿舍或者學校,手機一律上繳,到周五放學才交還,不折不扣地執行。聽兒子說,曾經有高年級同學交了一個,手裏還藏著一個,被發現了,一個月不能使用。
說個有趣的事情,兒子與我分享的。
兒子說他們班體育課要跑三千米,說同學們都跑不快,但是每當周五老師宣布說,可以去辦公室拿手機了,所有同學跑得比兔子還要快。
我聽到了,笑得不行,後來每次想到,都忍不住笑起來,太有趣的一幅圖景了!
同時,也慨歎:這個世界就被手機弄成這個樣子了!
其實也不奇怪,看看成人們的行為,這個世界就是再被手機改變!
--------------------------------------------------------------------------------------------------
說說我和兒子的約定。
我之前篇章裏也寫過。我們製定出的規則是平時不用,周末每天一個半小時。
本來我以為就周六周天,結果實際執行時,兒子說周五我剛可以休息,想看看手機,周五也要。
我不同意,最後就變成,周五半個小時,周六一個小時,周天一個半小時。
特別是碰到假期,中秋節,國慶節,再加上回外公外婆家,那手機基本就不離手了,我就沒有管。結果我就發現手機就離不開了,就算周末他在寫作業,手機也在旁邊。
就像我看到的一本寫手機對孩子的影響的書中有,一旦手機在孩子身邊,他再一關門,家長們根本無法去管控。
確實如此,我根本不知道他在裏麵是在做作業呢,還是看手機呢。而且兒子會說要做什麽什麽作業,要用到手機,我根本無法管控。
於是,我就和兒子約定,手機不在用的時間時,需要放到外麵。
但是兒子不肯,我沒有堅持,就同意放在離他的書桌比較遠的一個凳子上。因為我不想太堅持了讓他覺得很不舒服。
直到有一次,我敲門,我聽到兒子回答的聲音有些慌張,但是很快也開門了,而動作做出誇張的請我進去的姿態,我霎時明白了,剛才在看手機,但我當時沒有說。
那天晚上,我就決定和兒子談一談。
我敲門,說“兒子,我要和你談談。”
兒子說“可以”,我就進去了。
然後,我就準備說。
兒子很明顯地知道我將要說啥,於是不停地唱歌,一首接一首,我也不著急,先聽他唱一段再說,於是聽了一會兒,我就準備開始說,他就又大聲地唱,我就又好氣又好笑地等著他唱了好一陣子,好吧,要說事情了,他終於小聲了。
(孩子天生就知道你要說啥,你不得不承認。我還做過這個實驗。上次也是因為手機,當時我想和他說,他說他知道我說什麽,於是我說好,我們把我們想說的和猜到的寫下來,看看是不是一樣。後來,他說就寫個要談的內容的拚音的首字母吧,於是我在手掌心寫了個“s”的時候,兒子就笑了,一樣的。所以,你不得不佩服孩子對家長的敏銳的感受力!)
我就告訴他說,手機還是不能放在他的屋子裏,因為會幹擾到他的學習。我說,寫作業,看書都是需要專注的,不能總是去看手機。
兒子也承認,自己是會時不時地去看個消息什麽的。
所以呀,我說,不在手機使用的時間的時候,就把手機放在外麵。
兒子還是有些不情願,不知道為啥,他就是不願意把手機放在我這裏,好像放在我這裏很不安全。也許就是因為我對他手機管控得最嚴,他擔心我一旦不開心就把手機收走了吧。
我說,也可以不放我這裏,就是放在外麵某個地方,反正我不會動,就是要離開你的屋子。
這個過程中,我還讓他清晰我對他的寬容:你看,假期裏你看,我基本都沒有管;而且,你要看球,媽媽基本上都同意的;有時候,你多看了一會兒,我也沒有說什麽;如果放在屋裏,你要是偷偷地看,你也很難受的,老是擔心被發現。所以就在能看的時間,大大方方地看;不能看的時候,就放在外麵。
說到偷偷的看,我能感覺到兒子他是懂得的,但是我沒有戳破上次的事情,混過去得了。有些事情的處理,還是要糊裏糊塗地過去就好了,不是非要那麽清晰。
後來,兒子同意了。同時笑著說,我自己的一個半小時我要15分鍾15分鍾的用,這個你可以就不能管了吧。
之前就是這樣用過,看15分鍾然後,過段時間再看,並且我給他計時。先這麽著,執行起來看看。後麵,也可以讓他自己計時;再後麵,不行的話也可以再和他商量,最少30分鍾。我先掌握一下他看手機的頻度如何,會不會影響他的專注度再說。
所以,手機的使用計劃就商量到這個程度了。還要看後麵的執行的情況,然後再調整。
我還和兒子說了,十八歲之前,媽媽是需要協助你管控手機的使用的,但長大了,就需要你自己管控了。當時說這話的時候,看起來兒子還是接受了的,而不是馬上跳起來說“憑什麽”,“為什麽”,以前他是會這麽說的。
這個話題,永遠繞不過去,估計之後會多次談到。且讓我們看看執行的情況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