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王對梁侯的強勢非常憤怒,卻無可奈何。
梁侯顯然是洞察了隴軍的困窘,故而擺出這副強硬態勢。
隴軍其實不是不能一戰,隻是吃下這四萬餘梁軍精銳,卻不是在場的十餘萬隴騎可以輕鬆做到的。
一漢當五胡,豈是虛言?
四萬梁軍,便可當二十萬胡卒,隴王並不願意押上全部籌碼來試試這種換算的真假。
隴王的選擇還很多,犯不著魚死網破。
“孤聽聞隴國國師智略過人,不知能否出來一見?”
隴軍方麵一片沉默。隴軍上下皆知國師乃是漢人,國師自己都沒有發話,旁人又豈敢擅自做主。
“哈哈哈,藏頭露尾之輩,竟也能做一國之師,可笑可笑!”
徐澤對隴國國師極盡嘲諷,然而對麵的隴軍卻毫無反應,仿佛隴軍之中並沒有這麽一個人存在一般。
“隴軍果然有所圖謀,竟隱忍至此。”張既在一旁輕聲說道。
徐澤頷首,輕生輕死的隴軍並不可怕,這般隱忍的隴軍才是真正的可怕。
你永遠不知道,隱忍之人何時亮刃。
或許永遠不會,或許亮出時已經刺入你的體內。
徐澤不允許涼州有這般隱忍的敵國存在。
與如此敵國為鄰,梁國便無法東出逐鹿!
然而以西征軍的實力,想要擊敗對麵的隴軍已是非常艱難,要想全部吃下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徐澤自認為梁國沒有這等軍神存在。
徐澤自認自己在軍略方麵隻是中人之姿。如今還能打的有模有樣不過是因為生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上下五千年戰例都有所涉獵,思路廣,無下限而已。
以五萬不到的步騎該怎麽打至少十萬隴騎,徐澤反正是沒想到怎樣才能打贏。
徐澤將目光看向賈詡。
賈詡無奈,策馬上前,與徐澤並騎。
“文和可有良策?”
賈詡苦笑,拱手道:“臣不善於軍爭,故是戰是退,還需主公自行定奪。”
“當真?”徐澤挑眉。
“臣終究隻是一介文士,臨陣退敵,非臣所長也。”賈詡肅然道。
徐澤看著神情肅穆的賈詡,心中卻有幾分明悟。
以寡敵眾,終究已經超出了謀臣籌劃的範疇。否則以張良之智,漢高又何須韓信?
自己還是被後世的話本小說誤導,以為謀士無所不能。
那些能夠臨陣統軍的文臣,已然不再是謀臣,而是儒將。
夫將有儒將,有武將,有大將。儒將者,決勝廟堂者也。武將者,折衝千裏者也。大將者,深明天地,兼資文武者也
譬如韓信、諸葛孔明、周公瑾之流,雖不能披堅執銳、身先士卒,卻亦可統帥三軍、摧敵斬將,這便是典型的儒將。
徐澤自認也是儒將之流,居中指揮,謀定而後動。
但此時要破局,卻需要大將,文武兼資的大將。但很可惜,整個梁國也出不起這般的大將。
如此,隻能退而求其次,用武將了。
“令黃漢升、馬孟起、龐令明三位將軍速來見我!”徐澤向左右吩咐道。
黃馬龐三人,縱觀整個三國曆史,也是武力頂尖的存在,此時正好是最利於三將發揮的時候。
黃忠、馬超、龐德將部屬交由副將統領,便迅速前來徐澤處。
“主公!”三人下馬拱手,見到其他二人時,皆有些詫異。
“毋須多禮,軍情緊急,我便長話短說。”徐澤看著馬下三將,心中升起一股豪情,“漢升、令明、孟起,此番喚三位將軍到來,乃是有要事相托。三位當知我軍已陷入兩難境地,隴軍勢大,以我軍之力難以進取;然退軍卻是萬萬不可,隴軍此時上下尚未歸心,乃是最虛弱之時。若是讓隴王從容回歸羌地,則涼州再無寧日。”
“故,為今之計,惟力戰耳。三位將軍之勇武冠絕梁國,此為我軍唯一勝機!”
徐澤翻身下馬,向黃馬龐三將深深下拜:“梁國之興衰,在此一戰。孤以梁侯之名,拜托三位將軍了!”
黃忠眼疾手快,率先托住徐澤雙手:“主公何必如此,為君分憂,本就是臣屬之本分。黃忠本一老卒,賴主公信重,方有今日。國既有難,舍我其誰!”
馬超緊接著高聲附和:“主公放心,有我三人,定大破隴軍!”
龐德沉著應道:“臣定不負主公之托!”
徐澤心中湧起一陣感動,所謂“君以國士待之,我必國士報之”,便是如此吧。
“請主公下令!”三人齊聲道。
徐澤收拾好心情,沉聲下令:“平北將軍黃忠、冠軍將軍馬超、鐵騎將軍龐德聽令!”
“末將在!!!”
“此戰,我名之為鐵铩之戰。漢升將軍為鋒,孟起、令明二將為翼,以二萬騎軍為先鋒!我則率三萬步卒以為後援。三位將軍盡管往前突擊,此戰,不戰則已,戰必滅國!”
鐵铩!
黃馬龐三將都是老行伍了,自然對漢铩有所了解,梁侯這是要憑借三人之勇力硬生生殺出一條路來!
“得令!”三將應聲如雷。
徐澤示意鼓手擂鼓,整支梁軍頓時行動了起來。
梁軍的鼓聲讓對麵的隴軍警覺起來,畢竟是令人厭惡的梁軍,隴軍不敢大意,嚴陣以待。
隻見梁軍人潮湧動,似乎在調動軍隊,但相隔畢竟有兩箭之地,卻是看不分明。
“國師,莫非梁軍已有退軍的意圖?”隴王大喜過望道。在隴王看來,這金城郡對於梁侯而言已然是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存在,不如早點放棄了事。
“大王,以梁侯之智,豈會輕易放我等離去。恐怕梁侯已經想到了計策對付我軍,大王當謹慎再三。”
國師之語卻是讓隴王產生了一絲恐慌,莫非這隴侯真的有通天徹地之能?傳聞梁侯乃是仙人啟智,授以天機之人,難道這傳聞是真的?
隴王原本穩勝的心態發生了動搖。堅固的心防產生了裂縫,則離潰堤已不遠矣。
國師敏銳的覺察到了隴王的心變,卻無可奈何。
“國師,蜀王何時能從漢中發兵?”
“大王若是能堅持到來年之春,蜀王自然會發兵。”
梁侯顯然是洞察了隴軍的困窘,故而擺出這副強硬態勢。
隴軍其實不是不能一戰,隻是吃下這四萬餘梁軍精銳,卻不是在場的十餘萬隴騎可以輕鬆做到的。
一漢當五胡,豈是虛言?
四萬梁軍,便可當二十萬胡卒,隴王並不願意押上全部籌碼來試試這種換算的真假。
隴王的選擇還很多,犯不著魚死網破。
“孤聽聞隴國國師智略過人,不知能否出來一見?”
隴軍方麵一片沉默。隴軍上下皆知國師乃是漢人,國師自己都沒有發話,旁人又豈敢擅自做主。
“哈哈哈,藏頭露尾之輩,竟也能做一國之師,可笑可笑!”
徐澤對隴國國師極盡嘲諷,然而對麵的隴軍卻毫無反應,仿佛隴軍之中並沒有這麽一個人存在一般。
“隴軍果然有所圖謀,竟隱忍至此。”張既在一旁輕聲說道。
徐澤頷首,輕生輕死的隴軍並不可怕,這般隱忍的隴軍才是真正的可怕。
你永遠不知道,隱忍之人何時亮刃。
或許永遠不會,或許亮出時已經刺入你的體內。
徐澤不允許涼州有這般隱忍的敵國存在。
與如此敵國為鄰,梁國便無法東出逐鹿!
然而以西征軍的實力,想要擊敗對麵的隴軍已是非常艱難,要想全部吃下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徐澤自認為梁國沒有這等軍神存在。
徐澤自認自己在軍略方麵隻是中人之姿。如今還能打的有模有樣不過是因為生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上下五千年戰例都有所涉獵,思路廣,無下限而已。
以五萬不到的步騎該怎麽打至少十萬隴騎,徐澤反正是沒想到怎樣才能打贏。
徐澤將目光看向賈詡。
賈詡無奈,策馬上前,與徐澤並騎。
“文和可有良策?”
賈詡苦笑,拱手道:“臣不善於軍爭,故是戰是退,還需主公自行定奪。”
“當真?”徐澤挑眉。
“臣終究隻是一介文士,臨陣退敵,非臣所長也。”賈詡肅然道。
徐澤看著神情肅穆的賈詡,心中卻有幾分明悟。
以寡敵眾,終究已經超出了謀臣籌劃的範疇。否則以張良之智,漢高又何須韓信?
自己還是被後世的話本小說誤導,以為謀士無所不能。
那些能夠臨陣統軍的文臣,已然不再是謀臣,而是儒將。
夫將有儒將,有武將,有大將。儒將者,決勝廟堂者也。武將者,折衝千裏者也。大將者,深明天地,兼資文武者也
譬如韓信、諸葛孔明、周公瑾之流,雖不能披堅執銳、身先士卒,卻亦可統帥三軍、摧敵斬將,這便是典型的儒將。
徐澤自認也是儒將之流,居中指揮,謀定而後動。
但此時要破局,卻需要大將,文武兼資的大將。但很可惜,整個梁國也出不起這般的大將。
如此,隻能退而求其次,用武將了。
“令黃漢升、馬孟起、龐令明三位將軍速來見我!”徐澤向左右吩咐道。
黃馬龐三人,縱觀整個三國曆史,也是武力頂尖的存在,此時正好是最利於三將發揮的時候。
黃忠、馬超、龐德將部屬交由副將統領,便迅速前來徐澤處。
“主公!”三人下馬拱手,見到其他二人時,皆有些詫異。
“毋須多禮,軍情緊急,我便長話短說。”徐澤看著馬下三將,心中升起一股豪情,“漢升、令明、孟起,此番喚三位將軍到來,乃是有要事相托。三位當知我軍已陷入兩難境地,隴軍勢大,以我軍之力難以進取;然退軍卻是萬萬不可,隴軍此時上下尚未歸心,乃是最虛弱之時。若是讓隴王從容回歸羌地,則涼州再無寧日。”
“故,為今之計,惟力戰耳。三位將軍之勇武冠絕梁國,此為我軍唯一勝機!”
徐澤翻身下馬,向黃馬龐三將深深下拜:“梁國之興衰,在此一戰。孤以梁侯之名,拜托三位將軍了!”
黃忠眼疾手快,率先托住徐澤雙手:“主公何必如此,為君分憂,本就是臣屬之本分。黃忠本一老卒,賴主公信重,方有今日。國既有難,舍我其誰!”
馬超緊接著高聲附和:“主公放心,有我三人,定大破隴軍!”
龐德沉著應道:“臣定不負主公之托!”
徐澤心中湧起一陣感動,所謂“君以國士待之,我必國士報之”,便是如此吧。
“請主公下令!”三人齊聲道。
徐澤收拾好心情,沉聲下令:“平北將軍黃忠、冠軍將軍馬超、鐵騎將軍龐德聽令!”
“末將在!!!”
“此戰,我名之為鐵铩之戰。漢升將軍為鋒,孟起、令明二將為翼,以二萬騎軍為先鋒!我則率三萬步卒以為後援。三位將軍盡管往前突擊,此戰,不戰則已,戰必滅國!”
鐵铩!
黃馬龐三將都是老行伍了,自然對漢铩有所了解,梁侯這是要憑借三人之勇力硬生生殺出一條路來!
“得令!”三將應聲如雷。
徐澤示意鼓手擂鼓,整支梁軍頓時行動了起來。
梁軍的鼓聲讓對麵的隴軍警覺起來,畢竟是令人厭惡的梁軍,隴軍不敢大意,嚴陣以待。
隻見梁軍人潮湧動,似乎在調動軍隊,但相隔畢竟有兩箭之地,卻是看不分明。
“國師,莫非梁軍已有退軍的意圖?”隴王大喜過望道。在隴王看來,這金城郡對於梁侯而言已然是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存在,不如早點放棄了事。
“大王,以梁侯之智,豈會輕易放我等離去。恐怕梁侯已經想到了計策對付我軍,大王當謹慎再三。”
國師之語卻是讓隴王產生了一絲恐慌,莫非這隴侯真的有通天徹地之能?傳聞梁侯乃是仙人啟智,授以天機之人,難道這傳聞是真的?
隴王原本穩勝的心態發生了動搖。堅固的心防產生了裂縫,則離潰堤已不遠矣。
國師敏銳的覺察到了隴王的心變,卻無可奈何。
“國師,蜀王何時能從漢中發兵?”
“大王若是能堅持到來年之春,蜀王自然會發兵。”